第243章 何惧之有(第二更,求月票)-铁血宏图txt下载奇书网
第243章 何惧之有(第二更,求月票)-铁血宏图txt下载奇书网-铁血宏图-笔趣阁
铁血宏图
作者:无语的命运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o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这些事是翻不起花的!”
放下手中的宋史,朱宜锋看着面前的张森,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说道。81wwんw.『81zw.com
表面上,朱宜锋看似如皇帝一般,将权力下放至参军府,大小事宜皆出参军府。但实际上他却一直掌握着参军府的一举一动,除了官方的正规渠道之外,府内特科也会将其它渠道获得情报汇总递交到朱宜锋的面前。
或许,张森主持的督府特别科瞧着于府中不怎么起眼,但在另一方面,却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情报组织,其不仅于于各地谍报工作,同样也肩负着督府内部监视反谍工作。这个时代的谍报工作可以说极为原始,而凭着曾看过的几十部谍战电影和,这特别科现在却已经有模有样搭起了一个现代情报机构的架子。
不过在经历“柏贵案”之后,过去不显山不露水的特别科,已经引起督府内部的注意,只不过他们并不清楚,对于内部的监视特别科同样也没有放弃过。
“确实翻不起大浪,可大都督,若是任由湖南独大的话,恐怕于府中多有不利!”
虽说作为特别科主事,张森不应该插手政务,但他还是出言提醒道。
地域之争,总是无法消除的!
手指轻点着面前的史书,朱宜锋默默的寻思着史书中的官场上的地域之争。似乎早在汉代类似的事件便不绝于耳,尤其是到宋代之后,更是如此,到了明代更是达到顶锋,明代官场上的地域朋党斗争,更是直接导致了王朝的没落。但在另一方面,所谓的地域朋党,所依赖的却都是皇权,在皇权体制下,他们都是暂时的。
对于皇权而言,所需要的是平衡,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自己出现,就像现在林治平的举动,他固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在他谋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势必将会有利于府中的平衡,对于朱宜锋自然是乐见其成。以后只需要注意府中以及地方上的平衡,自然可以令地域朋党之争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在另一方面,这种朋党之争却有利于朱宜锋的统治,因为无论是楚党也好、湘党也罢、苏党也行,最终,他们都必须依赖督府,他的权力来源是督府,对于皇帝而言,大臣们铁板一块,皇帝就会被架空,正如同晚明崇祯时期一般,东林党的一家独大,直接导致了朝局的失稳,这甚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适当的党争有利于统治,正如同后世领导最忌讳的就是单位内部铁板一块。那不利于他的领导,在督府之中同样也是如此。
“这件事,我知道了,暂时先搁着,北京那边现在有什么情况吗?”
相比于督府内部的初显苗头的党争,更吸引朱宜锋注意力的却是京城,准确的来说是满清的动向。
历史在改变!
准确的来说,历史已经被搅得混乱不堪,汉军这支蝴蝶扇动翅膀之后,曾立昌的援军比历史上早派出近半年,且走了另一条路线,而咸丰在北逃的过程中受到惊吓,提前六年身死于热河。甚至就连京城一度差点为太平军攻克,若非肃顺、胜保的援军相救,那京城没准已经被太平军拿下来了。
至于那位在晚清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恭王奕訢,这会已经登基成为皇帝,而历史在这里又开了一个玩笑,奕訢选择了一个朱宜锋颇为熟悉的的年号“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大清”当然还有一重意思是“满汉一体,同治大清”,这是为了买好汉臣。
若是换成其它任何一个人当满清的皇帝,朱宜锋都不觉得是个威胁,可是奕訢的登基却让朱宜锋感觉到了威胁。
或许对于其它人来说,奕訢只是满清的恭亲王,但是朱宜锋却非常清楚,这位恭亲王在晚清历史上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正是其主政二十余年,为满清续了半个世纪的命。在另一个时空之中,虽说奕訢有着“议政王主天下”的由头,可他毕竟受制于两宫、受制于慈禧,掣肘之下自然不能施以全力,现在他奕訢成了大清国的皇上,没有了宫里的掣肘,他又将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这才是朱宜锋最担心的事情!
“大都督,北京为太平军攻陷后,虽满清邸报称,贼逆次日则平,可京城内外几乎完全化为赤地,过半人丁或被杀,或是焚于烈火之中,特别科于京中设立的情报网,至今仍未恢复联系,只能通过其它渠道加以了解!”
先解释了一番因由之后,张森又连忙保证特别科会尽快恢复在京城的工作。当然对此,朱宜锋自然能够理解,毕竟京城几乎化为赤地,暗线亦有可能死于兵火,情报工作自然难以开展。
“嗯,总之要尽快恢复在北京的情报工作,掌握好的满清的动像,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这个奕訢,毕定将是本督的心腹之患!”
心腹之患!
在作出这一评断之后,朱宜锋便显得有些患得患失起来,倒不是说他了解奕訢,而是因为他知道,奕訢会主张什么。
重用汉臣、推行洋务、交好外国。
这都是奕訢在历史上做的事情,在另一个时空里,奕訢、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列强之国的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
而更令忧心的恐怕还是奕訢在主持洋务时与其它人的不同,如李鸿章、多必阿等人,受限于环境,他们只有创办几个洋务工厂、买些武器,但奕訢却是从制度上着手,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想要改变的理念。
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总理衙门取代理藩院,成为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这种制度上的变革,才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
闭着眼睛,朱宜锋的脑海中所浮现的是在奕訢支持由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务运动,尽管最终洋务运动没有令中国成为强国,但却扎起了那张老虎皮。
在另一个时空中,李鸿章等人糊起了那层老虎皮,那么在这个时空中,若是奕訢变成了另一个明治,那可真是……给自己平空树立了一个强敌,惹来了一大麻烦!
早知如此,当初真不应该支持太平军北伐!
如果当初不支持太平军北伐,又岂会有现在这么多麻烦,让那个无能的咸丰主政,总好过让奕訢当皇帝,现在他提前六年执掌大权,且再无其它掣肘,现在这只蝴蝶的翅膀扇动之后又会掀起什么样的变化?
面对着这已经完全变了模样的历史,第一次,朱宜锋意识到自己正在失去穿越者最大的福利——对历史的了解。尽管朱宜锋知道历史的展方向,但那只是大方向。但时局的变化却正在影响着他的判断。
“奕訢、奕訢……”
想到那位恭亲王在对待汉人和洋人方面都能持以开放和进步的态度,甚至有着勇于承认自己不足和向有学习的魄力,朱宜锋只觉一阵头痛,头痛的是这个心腹之患。
头痛的是他会不会从制度上动刀,若是其当真大刀阔斧的开始洋务运动,或者说开始维新变法,到时候非但是一个麻烦,甚至有可能会延长这场战争。
“大都督,其实,现在满清朝廷已经不足为惧了!”
注意大都督神色变化,张森便于一旁开口说道,见大都督把目光投向自己,他便继续说道。
“银子!说一千,道一万,无论干什么事情,总归还是需要银子,从去年年末,这京城户部便没有了银子,甚至就是如向营的江南大营,亦只能凭着朝廷的一纸公文令江苏、浙江两地协饷,这地方上亦是如此,没有银钱,纵是他奕訢有通天之能,又能如何?”
张森的话让朱宜锋那紧蹙的眉头终于稍稍松懈一下,是的,自从去年满清耗尽户部存银之后,其朝廷中枢便再也拿不出银两支持地方,没有银子,即使是他奕訢有维新之心,又焉能练以新军、办以工厂,而且……任用汉官?问题是,他奕訢真的能信任那些汉官吗?若是其信任汉官,曾国藩等人的境遇又岂会那般。
是了,对于以少数统治多数的满清来说,出了事,不论大事小事,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保持稳定”。即便是迫不得已进行改革他们也永远担心会把自己边缘化,永远不敢进行真正的改革。
李鸿章为何成了一个裱糊匠?既因为他的见识,同样也因为他得不到朝廷的支持。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满清必须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即使是奕訢想要改变,他也不敢大刀阔斧的改革!
既然如此,那又有何惧?(未完待续。)8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这些事是翻不起花的!”
放下手中的宋史,朱宜锋看着面前的张森,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说道。81wwんw.『81zw.com
表面上,朱宜锋看似如皇帝一般,将权力下放至参军府,大小事宜皆出参军府。但实际上他却一直掌握着参军府的一举一动,除了官方的正规渠道之外,府内特科也会将其它渠道获得情报汇总递交到朱宜锋的面前。
或许,张森主持的督府特别科瞧着于府中不怎么起眼,但在另一方面,却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情报组织,其不仅于于各地谍报工作,同样也肩负着督府内部监视反谍工作。这个时代的谍报工作可以说极为原始,而凭着曾看过的几十部谍战电影和,这特别科现在却已经有模有样搭起了一个现代情报机构的架子。
不过在经历“柏贵案”之后,过去不显山不露水的特别科,已经引起督府内部的注意,只不过他们并不清楚,对于内部的监视特别科同样也没有放弃过。
“确实翻不起大浪,可大都督,若是任由湖南独大的话,恐怕于府中多有不利!”
虽说作为特别科主事,张森不应该插手政务,但他还是出言提醒道。
地域之争,总是无法消除的!
手指轻点着面前的史书,朱宜锋默默的寻思着史书中的官场上的地域之争。似乎早在汉代类似的事件便不绝于耳,尤其是到宋代之后,更是如此,到了明代更是达到顶锋,明代官场上的地域朋党斗争,更是直接导致了王朝的没落。但在另一方面,所谓的地域朋党,所依赖的却都是皇权,在皇权体制下,他们都是暂时的。
对于皇权而言,所需要的是平衡,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自己出现,就像现在林治平的举动,他固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在他谋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势必将会有利于府中的平衡,对于朱宜锋自然是乐见其成。以后只需要注意府中以及地方上的平衡,自然可以令地域朋党之争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在另一方面,这种朋党之争却有利于朱宜锋的统治,因为无论是楚党也好、湘党也罢、苏党也行,最终,他们都必须依赖督府,他的权力来源是督府,对于皇帝而言,大臣们铁板一块,皇帝就会被架空,正如同晚明崇祯时期一般,东林党的一家独大,直接导致了朝局的失稳,这甚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适当的党争有利于统治,正如同后世领导最忌讳的就是单位内部铁板一块。那不利于他的领导,在督府之中同样也是如此。
“这件事,我知道了,暂时先搁着,北京那边现在有什么情况吗?”
相比于督府内部的初显苗头的党争,更吸引朱宜锋注意力的却是京城,准确的来说是满清的动向。
历史在改变!
准确的来说,历史已经被搅得混乱不堪,汉军这支蝴蝶扇动翅膀之后,曾立昌的援军比历史上早派出近半年,且走了另一条路线,而咸丰在北逃的过程中受到惊吓,提前六年身死于热河。甚至就连京城一度差点为太平军攻克,若非肃顺、胜保的援军相救,那京城没准已经被太平军拿下来了。
至于那位在晚清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恭王奕訢,这会已经登基成为皇帝,而历史在这里又开了一个玩笑,奕訢选择了一个朱宜锋颇为熟悉的的年号“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大清”当然还有一重意思是“满汉一体,同治大清”,这是为了买好汉臣。
若是换成其它任何一个人当满清的皇帝,朱宜锋都不觉得是个威胁,可是奕訢的登基却让朱宜锋感觉到了威胁。
或许对于其它人来说,奕訢只是满清的恭亲王,但是朱宜锋却非常清楚,这位恭亲王在晚清历史上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正是其主政二十余年,为满清续了半个世纪的命。在另一个时空之中,虽说奕訢有着“议政王主天下”的由头,可他毕竟受制于两宫、受制于慈禧,掣肘之下自然不能施以全力,现在他奕訢成了大清国的皇上,没有了宫里的掣肘,他又将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这才是朱宜锋最担心的事情!
“大都督,北京为太平军攻陷后,虽满清邸报称,贼逆次日则平,可京城内外几乎完全化为赤地,过半人丁或被杀,或是焚于烈火之中,特别科于京中设立的情报网,至今仍未恢复联系,只能通过其它渠道加以了解!”
先解释了一番因由之后,张森又连忙保证特别科会尽快恢复在京城的工作。当然对此,朱宜锋自然能够理解,毕竟京城几乎化为赤地,暗线亦有可能死于兵火,情报工作自然难以开展。
“嗯,总之要尽快恢复在北京的情报工作,掌握好的满清的动像,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这个奕訢,毕定将是本督的心腹之患!”
心腹之患!
在作出这一评断之后,朱宜锋便显得有些患得患失起来,倒不是说他了解奕訢,而是因为他知道,奕訢会主张什么。
重用汉臣、推行洋务、交好外国。
这都是奕訢在历史上做的事情,在另一个时空里,奕訢、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列强之国的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
而更令忧心的恐怕还是奕訢在主持洋务时与其它人的不同,如李鸿章、多必阿等人,受限于环境,他们只有创办几个洋务工厂、买些武器,但奕訢却是从制度上着手,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想要改变的理念。
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总理衙门取代理藩院,成为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这种制度上的变革,才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
闭着眼睛,朱宜锋的脑海中所浮现的是在奕訢支持由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务运动,尽管最终洋务运动没有令中国成为强国,但却扎起了那张老虎皮。
在另一个时空中,李鸿章等人糊起了那层老虎皮,那么在这个时空中,若是奕訢变成了另一个明治,那可真是……给自己平空树立了一个强敌,惹来了一大麻烦!
早知如此,当初真不应该支持太平军北伐!
如果当初不支持太平军北伐,又岂会有现在这么多麻烦,让那个无能的咸丰主政,总好过让奕訢当皇帝,现在他提前六年执掌大权,且再无其它掣肘,现在这只蝴蝶的翅膀扇动之后又会掀起什么样的变化?
面对着这已经完全变了模样的历史,第一次,朱宜锋意识到自己正在失去穿越者最大的福利——对历史的了解。尽管朱宜锋知道历史的展方向,但那只是大方向。但时局的变化却正在影响着他的判断。
“奕訢、奕訢……”
想到那位恭亲王在对待汉人和洋人方面都能持以开放和进步的态度,甚至有着勇于承认自己不足和向有学习的魄力,朱宜锋只觉一阵头痛,头痛的是这个心腹之患。
头痛的是他会不会从制度上动刀,若是其当真大刀阔斧的开始洋务运动,或者说开始维新变法,到时候非但是一个麻烦,甚至有可能会延长这场战争。
“大都督,其实,现在满清朝廷已经不足为惧了!”
注意大都督神色变化,张森便于一旁开口说道,见大都督把目光投向自己,他便继续说道。
“银子!说一千,道一万,无论干什么事情,总归还是需要银子,从去年年末,这京城户部便没有了银子,甚至就是如向营的江南大营,亦只能凭着朝廷的一纸公文令江苏、浙江两地协饷,这地方上亦是如此,没有银钱,纵是他奕訢有通天之能,又能如何?”
张森的话让朱宜锋那紧蹙的眉头终于稍稍松懈一下,是的,自从去年满清耗尽户部存银之后,其朝廷中枢便再也拿不出银两支持地方,没有银子,即使是他奕訢有维新之心,又焉能练以新军、办以工厂,而且……任用汉官?问题是,他奕訢真的能信任那些汉官吗?若是其信任汉官,曾国藩等人的境遇又岂会那般。
是了,对于以少数统治多数的满清来说,出了事,不论大事小事,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保持稳定”。即便是迫不得已进行改革他们也永远担心会把自己边缘化,永远不敢进行真正的改革。
李鸿章为何成了一个裱糊匠?既因为他的见识,同样也因为他得不到朝廷的支持。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满清必须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即使是奕訢想要改变,他也不敢大刀阔斧的改革!
既然如此,那又有何惧?(未完待续。)8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