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安改变了原定的主意,如今明国在漠北的困局已经迎刃而解。

    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这一封信件的到来。

    这封信是从魏国传递而来,准确来说,是从幽州的三郡乌桓部中传递而来。

    传递这封信来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三郡乌桓的统领,受魏庭赦封的乌桓归义候——蹋顿。

    幽州共有十一郡,  其中代郡、上谷郡两郡在黄巾军之手,而乐浪郡、辽东郡、玄菟郡、辽东属国四处郡国在公孙度之手,其余五郡则是归属于魏庭。

    公孙度接受了赦封,如今已经是明国的辽东巡抚,实际上明国已经掌握了幽州六郡之地。

    只是归属于魏国的五郡却都是精华之地,涿郡郡、广阳郡、渔阳郡三郡人口稠密,民风彪悍、右北平、辽西两地汉民较少,三郡乌桓归附之后,袁绍便将三郡乌桓迁移到了此处,三郡乌桓的人口填补了这里的空缺。

    袁绍援助漠北东部鲜卑和西部鲜卑之争,除了派遣己方的少部分骑军参战之外,还征招了一部分三郡乌桓的骑军参战,同时支援了一些淘汰的武器给与东部鲜卑,这才让东部鲜卑在王位之争取得了短暂的上风。

    而这一上风在许安派遣上谷乌桓部、还有度辽营参战之后便被抵消,使得漠北的局势重新趋于了稳定。

    骞曼和魁头两人能分别作为中部、东部两部鲜卑的统领自然不会是什么庸碌之辈,他们统领大军,割据一方,对峙而立,自然也有能力。

    外部的干预只能干预一时绝对不可能干预一世,如今漠北的局势已经出现了失控的征兆。

    但是这封从幽州三郡乌桓秘密送来的帛书却是给了许安一个重新掌控漠北的机会,所以许安才更改了自己此前下达的命令。

    殿阁之中,除了许安自己外,  只有许攸和阎忠两人,许安自然也没有什么隐瞒的。

    “这封信盖着鹰卫的千户、镇抚使的印章,  信息准确无误,落印为大魏乌桓归义侯,留款——蹋顿。”

    许攸猛然抬头,  眼眸之中闪过了一抹惊色。

    阎忠本来靠坐在坐椅上,正慢丝条理的喝着杯中的茶水,但是听到许安言语也是微微一滞,转头看向许安,眼神微凝。

    两人都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许攸毕竟是中书府的府令,本来就一直关注漠北的局势。

    阎忠虽然一直在太液池休养,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理政了,但是偶尔也听到只言片语,对于天下大势的发展他心中一直都很明朗。

    早在黄巾起义之时,他便已经看明白了以后的天下绝对不会安宁,也知晓皇甫嵩下场可能会不太好,所以劝皇甫嵩趁机称制反叛,但是后面皇甫嵩并没有答应他。

    天下也果然如同阎忠预料的一般走向了动乱,并没有因为黄巾军的消亡而重新得到安宁。

    太平道能走到近日,阎忠功不可没,没有阎忠为太平道出谋划策,指定方略,恐怕葵城之战都很难赢下。

    “蹋顿在帛书上说他们三郡乌桓是因为受刘虞恩惠,尊敬刘虞,所以才选择了归附汉庭,但是后来公孙瓒杀死刘虞,为了替刘虞报仇,他们才和袁绍联盟,并且约定,击破公孙瓒统一幽州之后,便让刘虞之子刘和继任幽州牧一职,但是袁绍却是背信弃义,最终撕毁了协定,反而是让其子袁熙担任幽州牧一职。”

    “袁熙对待他们犹如对待家奴,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肆意打骂,三郡乌桓部众对其早已是心怀不满,而魏庭连年征发军卒,先是驰援东部鲜卑,这一次青州之役,又征调了差不多近万人的兵力南下。”

    “三郡乌桓与上谷乌桓同出一脉,蹋顿请求作为附庸并入我大明,愿为我大明归义侯,等我军进攻幽州之时作为内应,里应外合一起收取幽州。”

    阎忠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幽州的局势很早便已经定下,他也很清楚幽州的局势。

    如今三郡乌桓分散于右北平郡和辽西郡两地,正好就在东部鲜卑的南方。

    若是蹋顿真的愿意带领三郡乌桓归附,那么东部鲜卑就算是击败了中部鲜卑也无所谓了。

    许安安排吕布北上,就算再如何的不济,情况再如何的恶化,中部鲜卑也能保留大概一半的战力。

    而东部鲜卑占据的上风,将会因为三郡乌桓的参战荡然无存。

    蹋顿可以带领三郡乌桓直插东部鲜卑的大后方腹地,使得东部鲜卑失去大量的人口和牛羊,首尾难以相顾。

    这个时候,吕布便可以带领明军自西向东进攻东部鲜卑,而位于代郡、上谷郡的上谷乌桓在同时也可以向着东部鲜卑发起进攻。

    三路齐攻,直接便可以将东部鲜卑分割成三部零散的部众,所以说如今漠北战场之上胜败已经不重要了。

    蹋顿的归附,使得如今的明庭有了更多的选择。

    既然能够得到一个虚弱的鲜卑更好控制的鲜卑,那么为什么冒着被反噬的风险,让那个不听话的骞曼领导一个实力强劲的鲜卑?

    “这件事的可信度如何?”

    阎忠并没有急躁,归附一事,可并不是一封书信就能认定的,还要综合各方面的考虑,才能断定是真归附,还是魏庭的计策。

    许攸此时也是竖起了耳朵,看向许安,等待着许安的回复,他想问的问题和阎忠一样。

    若是蹋顿真的归附,那么漠北的困局就此迎刃而解,他也终于能够睡一个好觉了。

    漠北问题决绝,如今的明庭便将无任何的后顾之忧。

    漠南安定,四州皆有险可守,三处军区固若金汤,兵强马壮,军精将勇,强秦之势早已经成就。

    统一天下的概率将会再增两成。

    只需要韬光养晦数年,北可集结精骑数万,义从无数席卷整个冀幽之地。

    南可顺江而下,两路并进攻取荆州,尽取荆楚之地。

    天下可定也!

    “幽州的鹰卫已经查明,袁熙作为幽州牧,对待三郡乌桓确实是犹如家奴一般,甚至有时候出现幽州兵骚扰三郡乌桓部驻地之事。”

    “自初平二年(191年)东郡之战起至今,四年的时间之中,袁绍数次从三郡乌桓之中征发军卒,南下作战,这些都是事实,尤其是这一次,又征募了八千余骑南下,三郡乌桓各部也因此对其生出了许多怨言,而袁熙的做法便是,将所有抱怨心有不满的人全都惩戒了一番。”

    许安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案桌上的帛书,补充道。

    “刘虞的儿子刘和如今在渤海国,被封为乐成侯,食邑八百户,只是作为闲官,并无实权。”

    “蹋顿还有一个请求,就是希望能够尽量保全刘和的性命。”

    “青州之役如今魏军处于劣势,蹋顿恐怕并不看好袁绍,这封帛书,便是想要为部落的壮大而下的决心。”

    “按照鹰狼卫的评估,可信度在八成以上。”

    “袁熙成为幽州牧后,对于三郡乌桓的政策一贯如此,较为轻视,三郡乌桓部众中有鹰狼卫的坐探也证实了这一点。”

    许安其实已经认定了蹋顿绝对是真心想要归附,综合所有的信息考量,蹋顿做出这样的反应来再正常不过。

    魏军战场之上落败,四年之间,只开疆拓土了洛阳一地,除此之外便是损兵折将,再无寸进,这四年之间,三郡乌桓在战场之上可是损失了不少的军卒。

    而且袁绍可并没有付出什么金钱,完全就是以势压迫。

    三郡乌桓夹在东部鲜卑和魏国的中间,只能是无奈屈从于袁绍。

    如果说这是魏国的计策,筹谋了整整四年,各种细节都考虑到了,还完全的瞒过了鹰狼卫的密探,假戏真做到了这种地步,许安绝对不会相信。

    “为了稳妥起见,可以让吕布尽可能的拖延时间,起码让漠北的局势一直稳定到明年。”

    相对于许安有些激进,阎忠还是要保守的多,他的应对之策,还是要谨慎一些。

    “漠北的局势越是稳定,越是对我们有利,毕竟我军现在占据四州之地,正是发展壮大之时,陷入战乱的是汉魏两国,而非是我们。”

    “在下也赞同阎公的意见。”

    许攸思虑了一下,也是附和道。

    “就算是三郡乌桓真心归附,但是这一次灾荒影响,还有此前对于益州的用兵,如今户部还有一些财帛,但是粮仓几乎已经见底,这一次吕布将军带领骁骑营,还有在原南匈奴征召义从,又要消耗一大批粮食,我军的粮食储备已经是无力承担大规模的军队调动。”

    阎忠是从大局观考虑,许攸则是从后勤、内政考虑,毕竟现在他是中书府的府令。

    现在的太平道确实是到了最穷的时候,益州的豪强世家诛杀了一批,但是还有一批为了安定被下安留存了下来用以稳定南疆。

    虽然益州之地因此得到了一些存粮,但是益州之地山高路远,远水难解近渴,益州的粮食调集到长安还行,但是肯定是不可能从益州山地调集军粮进入并州,这样在路上的损耗都已经是数倍以上了。

    “漠北的局势应该尽可能的维持稳定,并州各地数年以来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只需要了一两年的时间便能囤积大量的粮食,以为军用。”

    “前段时间敦煌郡来信,郭泰将军已经领军通过了玉门关,已经进入了鄯善国的境内。”

    “西域商路通后,缓解了我军的财政情况之后,才是我军出兵的正确时候,届时我军便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许攸作为中书府的府令,虽然他不是户部尚书,但是财政其实还是他在管理,许攸出身豪强,当初在冀州之时,一直以来都是大手大脚,并不在意开销。

    但是自从成了中书府的府令之后,硬是被许安硬是逼得变得无比的勤俭节约。

    因为实在是不得不勤俭节约,大军行进白银铺地真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一看到许安又有想要打仗的的苗头,许攸实在是有些坐不住了。

    “高筑墙、广积粮,这是明公开国不久之后定下的政策,此时情况不宜妄动刀兵,朝令而暮改,非明君所为,还请明公三思。”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许安一直以来南征北战,在各地兴修水利,修缮道路,又建立工坊打造武备,还有学坊等等都是花钱的大头。

    虽然通过没收豪强世家的家产,还有董卓遗留下来的其生前搜刮的海量钱财,还有不少的金银铜山,但是太平道的财政在一些时候都还是有些吃紧。

    要不是太平道目前还施行盐铁酒专营,而且还有漠南诸部的牛羊等物资、商业也因为以工代振,还有各项举措因而兴盛了很多。

    现在明国国内征收的商税极为可观,恐怕太平道这样开销早已经是破产了。

    从开国到如今,因为灾荒的影响,大部分的储备粮食都已经消耗,钱财虽然也有消耗,但是其余三州还是商税还是收了不少,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富裕,必须要保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如今确实不宜再动干戈,应当与民修养,连年的战事多半是让军卒疲惫,将校困乏,如今各地还算安定,雨顺风调,明公或许可以考虑让各军的军卒回乡省亲,久离家乡,四处征战之时还好,但是如今安定下来,恐怕各军之中思乡之情日益深重。”

    阎忠也不赞同这个时候漠北再生出事端,当下还是应该以维稳为主。

    而且黄巾军也确实太久没有休息了,十年以来,多是在征战的路上,虽然有放假的制度,但是一打起来仗来,很多时候的假期便被取消,如此一来,士兵的思乡情绪必然缓缓的叠加。

    虽然阎忠不怎么理政,他也不太清楚现在各军的具体情况,但是黄巾军的军卒都是肉体凡胎,都有自己的情感,他们也是人,都会感到疲惫,都会思念故乡。

    “阎公所言有理,我确实是忘记了……”

    许安微微一怔,一直以来各种各样繁重的事务压在他的身上,让他忽略了很多的细节。

    “这么多年的时间,走了这么久的路,也确实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可以跳转,第六百一十八章:走错了道路,还有第六百一十九章:三郡乌桓,伏笔。

    感觉已经突破了瓶颈,这几天都是八点更新,有了一点存稿,太不容易了。

    喜欢黄天之世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黄天之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罗小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751章 三郡乌桓 兵疲将乏-黄天化的小说,黄天之世,笔趣阁并收藏黄天之世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