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铜镜(本章免费)
有了收藏之心,余慈却还是觉得,将个不知真假的头颅贴身收藏实在古怪,便扯了一块布帛,在外包了两层,这才收入袖中。
收纳此物的时候,他指尖碰到了一件东西,当下又是一笑,仔细收好妖物头颅之后,端正身体,将那物件取出。
这是一面圆形铜镜,不过巴掌大小,外形圆而无疵,镜面光洁,照人则须发毕现。但看镜背时,却没有镜钮,只是錾刻阴纹,淡淡几道,并不规则,像是随便划上去的。
这确是一面镜子,余慈却没把它当镜子用。
将镜面朝上,真气注入后轻轻晃动,镜面忽然闪动青光,映得他须发皆碧。
他屈起食中两指,在铜镜映出的青光中一拈,便有朦朦光华脱离青光主体,随指尖抹画,在虚空中生就清晰轨迹,更引来灵光点点,如流莹飞舞,环聚周围。
这才是所谓“引气成符”的真面目。
余慈终究没有超脱“凡俗三关”,他画符同样需要灵引。只不过,玄清是靠朱砂符纸,而余慈是用手中铜镜代替。
他从袖中引出青光,再凌空虚画,只要手法巧妙,很容易便能弄出不凭借外物,即可聚集灵光的情景来。
这种装神弄鬼,蒙骗唬弄的手段,余慈已是驾轻就熟,概因他本就是这类出身。当年他不过**岁年纪,刚刚存思引气,根本称不上修为,已在双仙教中号称仙童,方圆千里之内,信徒无数,受万人膜拜,比之玄清在这荒山破庙里充神仙,岂不高明百倍?
思及此处,他不免再度失笑,只是那笑容冷意森森,铜镜青光如霜,如有感应。
自此北去,不知多少万里,有千里之国,名陈。陈国有居民十万户,不信佛道,只笃信所谓“双仙”。双仙者,男仙紫雷,女仙赤阴,在陈国开宗立教,可呼风敕雷、腾云起雾,在陈国百姓眼中,与神仙无异。
而余慈,便是双仙教中近侍,同样被敬以“仙童”之名,受万人崇敬。只是他性情与常人不同,对所谓“双仙”并不像陈国百姓那般狂热。近侍几年下来,他看得更是清楚,所谓双仙,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在有些层面,其**甚至比凡人还要来得强烈。
比如,怕死。
双仙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研究所谓“长生术”,他们在陈国开宗立教的最终目的,也是为达成长生的愿望,为此,他们可以付出一切。
正因为如此,余慈这些“仙童”,也不像外界看到的那么光鲜。余慈很清楚,所谓“仙童”,其实就是双仙被拿来试验各类长生术效果的。双仙以“驻颜长生”为诱饵,让他们修习那些稀奇古怪的长生法门,全不顾可能的严重后果。
幸运点儿的如余慈,被安排学习符法,虽然辛苦,安全性还算过得去。但那些不走运的,莫名其妙便是五脏伤损、经脉断裂、疯癫发狂,最后也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
余慈在双仙身边四年多,与其并列的“仙童”便换了好几茬。他很明白,若一直这么过下去,那些消失无踪的人里,早晚要添上他的名字。
还好,他算有些运道。十三岁时的一天夜里,双仙似是来了仇家,只听得寰宇剑鸣,如走雷音,偶尔余波轰下,便是屋倒树折,仿佛末日降临。
在大部分人埋头被中、听天由命的时候,余慈却认定了,这是他逃出生天的最好机会。
他也是胆大包天,逃走之前,先冲进了已失火的紫雷大仙的寝宫,卷走了两件宝物,便是此时他手上的铜镜,还有一册《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这才趁乱冲出,易装逃遁。
或许真有老天庇佑,之后数月,他一路躲躲藏藏,竟然逃出了陈国,远离了双仙教的势力范围,双仙也一直没有追杀过来。但他已经不敢在陈国周边逗留,此后多年,他一路向南,行万里路,见识日增,才知道天下之大,高人辈出。若目光仅拘于陈国一域,不啻于井底之蛙。
他知道了像双仙那样的家伙,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双仙也是修士。修士这个群体,或餐霞引气、或服饵炼丹、或求神拜祖、或寻访洞天,当然,也有像双仙那样,受人香火供奉以增长修为的,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便是通过修行逐步延长寿命,最终要达到驻世永存、长生不老的地步。
修士中也有上下强弱之分。
通神、还丹、步虚、真人、劫法、地仙。
人们用这由低至高的六大境界来划分修士群体。
此六个境界,与气动、长息、明窍等“凡俗三关”并列,合为修行九关,可是二者根本不具备可比性,从通神开始,每上一个台阶,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更详细的情况,余慈也不清楚,不过他倒是知道紫雷、赤阴二仙,乃是还丹境界的高手。二人可以驭器飞天,使飞剑杀人于百里之外,有数百年寿元,驻颜长青,在常人眼中,已经很了不起,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但在他们之上,还有更为高妙的境界。传说修士中的强者,更是可以驾龙乘云、翻山倒海,有诸般不可思议的大神通。
人总是这样,见得多了,便不以为怪。流浪一段时间后,双仙罩在余慈心头的阴影便给吹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原来他们也不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
于是,余慈开始了修行,直到现在。
篝火中响起一声爆音,打破了殿内的安静氛围。余慈吁了口气,从往事中抽身出来,轻轻摩挲着铜镜边缘,心头荡漾起的,是纯粹的感激。
是的,他不能不感激手中的这块宝贝。
当初他突入紫雷大仙的寝宫,卷走这块“照神铜鉴”,实是他今生做出的最有价值的冒险。
因为只有真正开始修行了,才知道修行的难处。
自八岁学习存思服气之法,再以《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中的符箓之道辅助,十余年下来,也只是明窍顶峰,距离一个真正修士的基本标准“通神”境界,还有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追上甚至超越双仙,是个很简单的想法,但实施起来,除了一以贯之的信念,还要有超凡的胆色、无以伦比的运气,当然,还要有难以想象的巨大消耗。
修行只是两个字,但真正做起来,需要法门、需要丹药、需要灵脉,单以符箓之道来说,又要灵引如上好的朱砂、符纸、信香等等全副披挂,余慈一个流浪四方的散人,哪来这些资源?
幸好还有照神铜鉴。
这些年来,余慈并不是只用它来装神弄鬼。事实上,说是装神弄鬼并不确切,铜镜的效果可是实实在在的。
此镜只要受真气激发,便会映射青光,此光乃是一种上佳灵引,以之画符,其效果比之那些朱砂、符纸还要来得厉害,而且触手可得、随用随生,几乎不会产生消耗,对身家并不富裕的余慈来说,这比什么灵丹妙药都要来得实际。
余慈之所以能够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靠着卷来的《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修炼到这种程度,倒有大半是这铜镜的功劳。
然而这还不够,修行之路并不是只靠一两样宝贝就能支撑下去,余慈一路独行,艰苦得很,每取得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他还没有气馁,他在积极寻找迅速上进的路途,即使短时间内,一无所获。
不知道,这回白日府用来换取虾须草的“三阳符剑”,能不能作为参考,让他在符法一道上有所进益呢?
慢慢地思绪散开,最终归于虚无,余慈进了入似睡非睡的安定状态。这时候,五脏元气呈青、黄、赤、黑、白五色分列,有氤氲之态,逐步汇结,就在灵台方寸之间滚动。
与之同时,脑际泥丸宫清凉之气圆转如珠,如一轮明月,遍洒清辉,光芒如雨,落至心间五色气雾之上,二者之间便生出一道引力。明月悬空不动,彩云则受力缓缓上浮,至喉间十二重楼底部力尽,又慢慢沉下,如是再三。
在此过程中,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周身窍穴,似乎都受引力牵动,与泥丸宫隐隐呼应,息息相通。慢慢的全身气息联成一片,无分彼此,以五脏元气为核心,形成更稀淡一点儿的雾气,弥漫全身。只有脑部,明月光芒照耀,以泥丸宫为中心,四方四隅,九宫静澈,不为下方云雾所动。
有了收藏之心,余慈却还是觉得,将个不知真假的头颅贴身收藏实在古怪,便扯了一块布帛,在外包了两层,这才收入袖中。
收纳此物的时候,他指尖碰到了一件东西,当下又是一笑,仔细收好妖物头颅之后,端正身体,将那物件取出。
这是一面圆形铜镜,不过巴掌大小,外形圆而无疵,镜面光洁,照人则须发毕现。但看镜背时,却没有镜钮,只是錾刻阴纹,淡淡几道,并不规则,像是随便划上去的。
这确是一面镜子,余慈却没把它当镜子用。
将镜面朝上,真气注入后轻轻晃动,镜面忽然闪动青光,映得他须发皆碧。
他屈起食中两指,在铜镜映出的青光中一拈,便有朦朦光华脱离青光主体,随指尖抹画,在虚空中生就清晰轨迹,更引来灵光点点,如流莹飞舞,环聚周围。
这才是所谓“引气成符”的真面目。
余慈终究没有超脱“凡俗三关”,他画符同样需要灵引。只不过,玄清是靠朱砂符纸,而余慈是用手中铜镜代替。
他从袖中引出青光,再凌空虚画,只要手法巧妙,很容易便能弄出不凭借外物,即可聚集灵光的情景来。
这种装神弄鬼,蒙骗唬弄的手段,余慈已是驾轻就熟,概因他本就是这类出身。当年他不过**岁年纪,刚刚存思引气,根本称不上修为,已在双仙教中号称仙童,方圆千里之内,信徒无数,受万人膜拜,比之玄清在这荒山破庙里充神仙,岂不高明百倍?
思及此处,他不免再度失笑,只是那笑容冷意森森,铜镜青光如霜,如有感应。
自此北去,不知多少万里,有千里之国,名陈。陈国有居民十万户,不信佛道,只笃信所谓“双仙”。双仙者,男仙紫雷,女仙赤阴,在陈国开宗立教,可呼风敕雷、腾云起雾,在陈国百姓眼中,与神仙无异。
而余慈,便是双仙教中近侍,同样被敬以“仙童”之名,受万人崇敬。只是他性情与常人不同,对所谓“双仙”并不像陈国百姓那般狂热。近侍几年下来,他看得更是清楚,所谓双仙,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在有些层面,其**甚至比凡人还要来得强烈。
比如,怕死。
双仙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研究所谓“长生术”,他们在陈国开宗立教的最终目的,也是为达成长生的愿望,为此,他们可以付出一切。
正因为如此,余慈这些“仙童”,也不像外界看到的那么光鲜。余慈很清楚,所谓“仙童”,其实就是双仙被拿来试验各类长生术效果的。双仙以“驻颜长生”为诱饵,让他们修习那些稀奇古怪的长生法门,全不顾可能的严重后果。
幸运点儿的如余慈,被安排学习符法,虽然辛苦,安全性还算过得去。但那些不走运的,莫名其妙便是五脏伤损、经脉断裂、疯癫发狂,最后也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
余慈在双仙身边四年多,与其并列的“仙童”便换了好几茬。他很明白,若一直这么过下去,那些消失无踪的人里,早晚要添上他的名字。
还好,他算有些运道。十三岁时的一天夜里,双仙似是来了仇家,只听得寰宇剑鸣,如走雷音,偶尔余波轰下,便是屋倒树折,仿佛末日降临。
在大部分人埋头被中、听天由命的时候,余慈却认定了,这是他逃出生天的最好机会。
他也是胆大包天,逃走之前,先冲进了已失火的紫雷大仙的寝宫,卷走了两件宝物,便是此时他手上的铜镜,还有一册《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这才趁乱冲出,易装逃遁。
或许真有老天庇佑,之后数月,他一路躲躲藏藏,竟然逃出了陈国,远离了双仙教的势力范围,双仙也一直没有追杀过来。但他已经不敢在陈国周边逗留,此后多年,他一路向南,行万里路,见识日增,才知道天下之大,高人辈出。若目光仅拘于陈国一域,不啻于井底之蛙。
他知道了像双仙那样的家伙,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双仙也是修士。修士这个群体,或餐霞引气、或服饵炼丹、或求神拜祖、或寻访洞天,当然,也有像双仙那样,受人香火供奉以增长修为的,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便是通过修行逐步延长寿命,最终要达到驻世永存、长生不老的地步。
修士中也有上下强弱之分。
通神、还丹、步虚、真人、劫法、地仙。
人们用这由低至高的六大境界来划分修士群体。
此六个境界,与气动、长息、明窍等“凡俗三关”并列,合为修行九关,可是二者根本不具备可比性,从通神开始,每上一个台阶,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更详细的情况,余慈也不清楚,不过他倒是知道紫雷、赤阴二仙,乃是还丹境界的高手。二人可以驭器飞天,使飞剑杀人于百里之外,有数百年寿元,驻颜长青,在常人眼中,已经很了不起,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但在他们之上,还有更为高妙的境界。传说修士中的强者,更是可以驾龙乘云、翻山倒海,有诸般不可思议的大神通。
人总是这样,见得多了,便不以为怪。流浪一段时间后,双仙罩在余慈心头的阴影便给吹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原来他们也不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
于是,余慈开始了修行,直到现在。
篝火中响起一声爆音,打破了殿内的安静氛围。余慈吁了口气,从往事中抽身出来,轻轻摩挲着铜镜边缘,心头荡漾起的,是纯粹的感激。
是的,他不能不感激手中的这块宝贝。
当初他突入紫雷大仙的寝宫,卷走这块“照神铜鉴”,实是他今生做出的最有价值的冒险。
因为只有真正开始修行了,才知道修行的难处。
自八岁学习存思服气之法,再以《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中的符箓之道辅助,十余年下来,也只是明窍顶峰,距离一个真正修士的基本标准“通神”境界,还有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追上甚至超越双仙,是个很简单的想法,但实施起来,除了一以贯之的信念,还要有超凡的胆色、无以伦比的运气,当然,还要有难以想象的巨大消耗。
修行只是两个字,但真正做起来,需要法门、需要丹药、需要灵脉,单以符箓之道来说,又要灵引如上好的朱砂、符纸、信香等等全副披挂,余慈一个流浪四方的散人,哪来这些资源?
幸好还有照神铜鉴。
这些年来,余慈并不是只用它来装神弄鬼。事实上,说是装神弄鬼并不确切,铜镜的效果可是实实在在的。
此镜只要受真气激发,便会映射青光,此光乃是一种上佳灵引,以之画符,其效果比之那些朱砂、符纸还要来得厉害,而且触手可得、随用随生,几乎不会产生消耗,对身家并不富裕的余慈来说,这比什么灵丹妙药都要来得实际。
余慈之所以能够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靠着卷来的《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修炼到这种程度,倒有大半是这铜镜的功劳。
然而这还不够,修行之路并不是只靠一两样宝贝就能支撑下去,余慈一路独行,艰苦得很,每取得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他还没有气馁,他在积极寻找迅速上进的路途,即使短时间内,一无所获。
不知道,这回白日府用来换取虾须草的“三阳符剑”,能不能作为参考,让他在符法一道上有所进益呢?
慢慢地思绪散开,最终归于虚无,余慈进了入似睡非睡的安定状态。这时候,五脏元气呈青、黄、赤、黑、白五色分列,有氤氲之态,逐步汇结,就在灵台方寸之间滚动。
与之同时,脑际泥丸宫清凉之气圆转如珠,如一轮明月,遍洒清辉,光芒如雨,落至心间五色气雾之上,二者之间便生出一道引力。明月悬空不动,彩云则受力缓缓上浮,至喉间十二重楼底部力尽,又慢慢沉下,如是再三。
在此过程中,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周身窍穴,似乎都受引力牵动,与泥丸宫隐隐呼应,息息相通。慢慢的全身气息联成一片,无分彼此,以五脏元气为核心,形成更稀淡一点儿的雾气,弥漫全身。只有脑部,明月光芒照耀,以泥丸宫为中心,四方四隅,九宫静澈,不为下方云雾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