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前,一个人仰望星空,他的眼神,精光四射,满头白发,面目饱经沧桑。〓万本收费小说免费看〓
探子回报,魏军依旧坚守,蜀军,可能感觉到会发生什么,猛烈的攻势,没有弱下来,相反更加凌厉,大家都把希望寄托给孔明,希望这次能还给他们一个安定的天下。
他的心里充满了愧疚,这么多年来,多少将士跟着自己出生入死,为了实现一个自己都没有把握能兑现的诺言,也许是美丽的谎言,虽然所获颇多,但是从战略角度完全没有取得一点进展,还有很多人客死他乡,这让本来国力就弱小的蜀国更是雪上加霜,六出祁山,徒劳无功。
魏军阵前,这个人的目光深邃的可怕,鼻子微微上翘,带点鹰钩。
探子多日前回报,蜀国大将军孔明,得了重病,他的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开始放下了。
这些年来,他已经受够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见了孔明就跟猫见了老鼠一样,闭门坚守,而且魏国的国力是蜀国的数倍,但是他心里明白,孔明用兵别人难以揣摩,只有自己才能摸透,如果当时贸然出击,很可能会功亏一篑,魏国再强盛的国力也经不起几次大败,而且是为了自己心目中那个更重要的理想,早早的灭掉孔明,自己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飞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懂,所以他要等,这么多年终于等了出来,自己的羽翼已经丰满了,魏国上下已经隐隐有了司马家的天下,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自己没有占到一点便宜,还损兵折将,但是从战略角度看,自己无疑是赢了,孔明,没有取得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还大大的损害了蜀国的国力,而魏国耗得起,这就是他忍辱负重的原因,而自己今天已经隐隐感觉到要发生什么了,前线回报蜀军攻势更加凌厉,他知道,这一刻终于将到来,但是内心完全没有一点高兴,反而充满了无尽的悲凉,那是对对手的尊重。
五丈原前,孔明,想了想以前发生的那么多事,跟着刘备***江山的时刻,那个时候是多么的风光,可是,世事如常,变幻莫测,自从关羽败走麦城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以后自己要撑起这个表面强大,实际已经风雨飘摇的摊子,赵子龙离世的那一刻起,自己又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是无奈而又残酷的事实。
他不是司马懿,刘备白帝托孤,劝他自立,这是自己从来都不敢想的,虽然自己专权,把蜀国所有军政大事,全部紧握于手,这也是迫于无奈,自己要撑起的是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国家,而跟人口数百万的魏吴对立,而且主上昏庸,听信谗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蜀国。
他难道不知道,这只是逆势而为吗?他难道不知道,弱蜀击强魏是基本上没有希望的吗?他知道,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一旦离去,那么离自己建立梦想的地方离去的日子也不远了。司马懿的锋锐,蜀中无人能挡,只有自己能克制,但是仅仅是克制,毕竟国力相差太远了,只要自己存在的一天,就要承担起蜀国的责任,所以七星坛前,他要强行逆天,终究人算不如天算。
丞相,你赢了,多少年后的今天,蜀中的人是否会想起,有一个人,曾经为了他们鞠躬尽瘁,耗尽了最后一滴血。
-------------------------------------------------
因为爱情 不会轻易悲伤
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因为爱情 简单的生长
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
因为爱情 怎么会有沧桑
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
因为爱情 在那个地方
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
----------------------------------------------------
有时觉得春花像是冬天里的阳光,表面很冷,甚至带刺,但内心依旧给人淡淡的温暖,一份柔情。
不论司马最后是否爱着春华,但我相信,他们最初的相恋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至少曾经爱过。
有人说过,因为爱情,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是啊,因为爱情,张春华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去体谅来人看起来无甚建树体弱多病的司马懿;因为爱情,张春华才会在那样艰苦的生活中品味出一丝丝甜。张春华在那段岁月里表现出了一个女子的两面:她可以不辞辛劳、无微不至地照顾“因病在床”的夫君;她也可以把可能破坏夫君生活的危险残忍抹去。我一直觉得张春华像春天里一朵带刺的玫瑰,坚强决绝而又柔情似水。
我相信那段同甘共苦的日子是张春华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就像暖暖的春风能在心灵干涸的时候轻轻拂过,带来一阵久违的甘霖。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这个凡尘,容不得美人老去。张春华终于失去了人生的春季,虽然她深爱的夫君功成名就,虽然她给予厚望的儿子也已经成才(其实还有个不太正常的老三),但是张春华失去了最初的快乐。
司马懿的身边环绕着越来越多的姬妾,个个能歌善舞,年轻貌美。张春华越来越被司马懿冷落,以至于探病绝食事件的发生。在秋夜的梧桐雨中,张春华梦见了往昔的歌谣,往昔的诗辞,往昔的相知相爱。张春华认为,司马懿不会再爱她了。她试图忘记他,却至死也没能成功。
其实我并不这样想。或许司马懿依然很爱张春华,但爱的是记忆里的张春华。张小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有时我们爱着的不是现实里的那个人,而是回忆里的他(她)。
我不知司马懿是否在那些妾侍的身上找回了从前的快乐,也许那个昨日的张春华将永远藏在他的心里,现实中再也找不到。
-------------------------------------------------------
他本是吴国栖息的凤凰,本是江南沃野千里的百鸟之王,却因周郎的英年早逝,孙仲谋的以貌取人,让这只原本属于东吴的凤凰飞向了西蜀。于是,那飘逸的春雨中有了他一丝难言的离愁,那淡淡的杏花香里也有了他一抹留恋的别绪。
他就是庞统,那个和诸葛孔明齐名的庞士元,那个被水镜先生推崇的“得一人,便可以得天下”的凤雏先生。然而离开了江南,他也就成了漂泊的浮萍,成了无“梧”可栖的凤凰。“凤栖梧”,应该是“凤栖吴”啊!
多年的怀才不遇更加坚定了他那“士为知己者死”的信仰,满腹的经纶和胸中的大略是他挥斥的资本,他要让自己成为乱世中的来仪之凤,为欲图天下的君王带去那片祥和的七色云彩,他也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
耒阳县理事之后,他登上了刘备麾下军师之职,前途也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一声嘹亮的凤鸣响彻天宇,他要把凤凰来仪的辉煌证明给天下人看,更要推翻以貌取人的荒谬理论。
人,一旦压抑太久,便会产生一种畸形的心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改变了他,离开江南时的那种郁闷在他意气风发的面孔上再也找不到一丝痕迹,如今的庞统也不再是当年那个避乱寓居江东的庞士元了,这只骄傲的凤凰也开始在凯旋后引吭高歌。当一个人不再谦虚的时候,他将比任何人都狂傲。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指着江上千帆问高僧:“舟中几人?”高僧曰:“两人。”问者笑而不信,高僧释曰:“一为名,一为利。”问者哑然。问世间,能有几人能够放得下这名利二字?他终究还是没有摆脱“名”的束缚,龙凤,龙凤,为什么龙在前,而凤在后?当他内心的骄傲膨胀到极限的时候,他用凤凰般嘹亮的声音质问上苍,得到的结果却是苍天的沉默。于是他愤怒了,人性中那种本能的愤怒,他要与天斗。
置刘备理性的劝告于不顾,决意取西川,便是他盲目付诸的行动。无论任何人,往往都会在行事的草率上付出惨重的代价,虽然他是上天宠幸的凤凰,但是历史终究是无情的,这个原则也不会因为他而改变。落凤坡,成了他生命最终的归宿。
如果他不离开东吴,抑或是多一点耐性,用时间去证明自己的实力,也许他真的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他的生命,也不会在三十六岁的年头上消逝,那灌木丛生的落凤坡更不会成为他的望乡台,可惜只是一个如果。
这只还没有飞到天府之国的凤凰最终也没有给我们带来那壮观的凤舞九天,历史也只是把这一虚拟的情节留在了后人的猜测里。很多次走在荒烟蔓草间的落凤坡上,寻觅着上一代人口中讲述的故事,也希望着有一天可以找到一枝彩色的凤翎,来吻合无数次在梦中听到的那声凤鸣。
----------------------------------------------------------------
生逢乱世亦飘零,少违双亲复伶仃。
博览群书观大略,躬耕垄亩思苍生。
草庐一晤隆中对,天下三分亲践行。
绝代伟业垂千古,无边风韵动后人。
---------------------------------------------------
馒头是我国面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
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馅的白馒头,一种是有馅的花色馒头,又称作包子。白馒头除了大小之分外,区别不大;而包子的花样则非常多,有肉包、菜包、豆沙包、汤包等等,是以馅来区分的。馒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发酵面粉为主料入笼蒸制而成。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松软可口,还可根据所需制成各种风味。
馒头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创造者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是智慧的象征。他一生为复兴汉室,呕心沥血,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不仅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对国赤胆忠心,爱民如子。他创制馒头就是一则爱民的典型事例。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与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关系后,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诸葛亮精通天文,对天气变化非常熟悉,但这突然的变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请教前来相送、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孟获。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祭供。”诸葛亮想到这些战士,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尸他乡,如今战争结束了,将士们得胜回朝,他们却永远成为异乡孤魂,祭奠他们是应该的。他问孟获用什么作祭品。孟获说:“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而且来年肯定丰收。”诸葛亮一听,心里一沉: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颗人头去祭奠,不又是平白无故地增加49个冤魂吗?这样循环往复,冤魂就越积越多,泸水便永无宁日。再说,祭品用人头,这代价也太大了。
诸葛亮决定不以人头祭泸水。
他来到泸水边,只见阴气四起,恶浪汹涌,士兵和战马也处在惊乱之中,看来不祭是不行的。当地土人对诸葛亮说:“上次丞相渡泸水之后,水边就夜夜鬼哭神号。从黄昏至天明,从不断绝。”诸葛亮心想,看来罪在我身上,怎么能牵连无辜军民呢,并决定亲自祭供。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作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馒头作了供品祭祀后被食用,人们从中得到启示,以馒头为食品。如今,馒头遍布中国各地,还传到世界各地,至于其中包含着的诸葛亮的爱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
-----------------------------
这儿的阳光真不好。郭嘉想到,天气太干燥了,晒着不舒服。
他站起来,轻咳了一声,把长椅往营帐里搬。
旁边的侍卫连忙上前帮忙,郭嘉咳得有些厉害,扶着椅子喘着气,又躺回了椅子上。
还是阳翟好,他突然有些怀念的想道,阳光又好,还有酿好的陈年杜康。
郭嘉忍不住叹了一口气,看了看眼前被掺了七八分水的酒。
明明是喝不下去的,但还是伸出手端起来一股脑的全部灌了下去。
喉头一疼,他弓着腰咳嗽起来。
然后自嘲一般的笑自己,竟然连这样的酒都喝不下去了,真是对不起军师祭酒的官职。
也罢,他把酒觞扔到一边,酒觞跌了下去,残存的酒倒了些出来。
郭嘉侧过身子,闭上眼睛,不想去看。
胸口还是闷得慌,郭嘉握拳抵在嘴边咳得厉害。
是不是快不行了。他又笑了起来,身子翻了过来,又翻了回去。
这样待着真是无聊。他顺手抓起袖角拿着摆了摆去的。真想随主公出征。
翻来覆去的闭不上眼,郭嘉觉得不舒服,刚一坐起来,却又头痛欲裂。
他无比的怀念起阳翟,再不济,许昌也是好的。
外面的小厮突然喊道:
祭酒大人,该喝药了。
端进来吧,他有气无力地接了一句,随后小声嘀咕道,不想喝啊……
小厮很懂规矩,端进来之后便一言不发的退了出去,郭嘉却觉得闷得慌,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向来伶牙俐齿的自己竟然也被病痛折磨得连话的懒得说出口了。
他翻过身正对案几坐着,把药端了起来,又不敢喝,只看着那黑的泛泡的恶心的颜色就觉得知道胃口,哪里还喝得下去。
这么多年自己哪里正正经经的喝过几次药啊,没全部倒光都算给大夫面子的了。
想当年华大夫指着自己恨铁不成钢的骂的样子啊……郭嘉“噗嗤”一声的笑了出来,随即又抑制不住的咳嗽。
不能太激动了吗?郭嘉突然莫名的冒了冷汗。
算了,不想喝,郭嘉把药放了回去,把酒觞扶了起来,却发现酒已经没有了。
他四周环绕了一圈,找到了一个开着的酒坛子。
忽然一下便心情开朗了许多,他从长椅上下来,往酒觞里倒了满满一杯。
纯酒果然闻起来连味道都不一样了。
他很兴奋的仰头喝光,虽然之后还是咳嗽了,却毫不在意。
可是倒了没几杯,那酒坛便空空如也了。
竟然喝光了,郭嘉挫败的坐了下来,哎,要是还在阳翟,大概文若还会请自己喝吧,要是还在许昌,各位将军也会吧,主公善心大发了也会吧。
哪里像现在,除了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难喝的汤药,其余的什么都没了。
郭嘉又翻上了长椅,从案几上乱七八糟的书堆里随便抽了一本出来。
居然是《孙子兵法》。
郭嘉拿起来随便翻了翻。
还是主公批注的。
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大约是自己什么时候偷偷拿的吧。
也不知道主公发现没有。
郭嘉把书放了回去,也不想再看了,双手枕在头的下面,呆呆的向上看。
接着又很郁闷的坐了起来,走了出去。
风沙还是大,几个小厮和侍卫面面相觑似乎想说什么,郭嘉冲他们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别说话。
他走出了营地,地上有些湿滑,似乎像是下过雨。
什么时候下的?自己竟然不知道。
郭嘉长舒了一口气,来回踱步。
这里还真是冷清。
他不喜欢这里。
这一次主公要是胜了,干脆回阳翟待一年再随军吧,郭嘉盘算道。
这连年征伐得日子倒也是过的差不多了。
北方统一了,就只剩南方了。
不过南方和阳翟都不错,郭嘉笑了笑,都是好地方。
都想去。
听说南方的阳光好啊,四季宜人。
指不定比阳翟还好。
都记不起多久开始就迷上到院子里晒太阳了,暖暖的,照在身上很舒服。
郭嘉看着眼前偶尔窜过来的几个淘气的小孩。
兀自笑得开心。
以前自己小的时候也是这么到处撒欢的跑吧,否则长大之后怎么会那么野,那么贪玩。
真羡慕他们。他扼腕叹息,自己也想那么自由自在啊。
算了,帮主公统一了这天下的话,大概也能像以前一样的吧。
到时候辞了官,回阳翟,最好啊,把文若公达元常全拉上,一起回颍川。
每到暑热的时候就去西凉看看文和?
哈哈,那才真当是好日子啊。
郭嘉笑弯了眼,沉浸在幻想中。
万一南方太好了自己舍不得走该怎么办呢?
干脆每年去那里一趟吧,待上几个月。
那也不错。
有时候还可以去许昌和几位将军切磋酒艺,反正也不远。
郭嘉也许是太激动了,再一次咳了起来,后面的几个人连忙上前来扶他,他却摇头让他们回去。
手上一抹,新鲜的殷红的血迹有些触目惊心。
可是自己死了怎么办?好日子都没了?
郭嘉甩了甩手,血迹还留在上面。
眼神中的光却黯淡了许多。
死了的话……就等着大家一起吧。他忽然这么诡异的想道。
要是让文若主公知道自己这么想,肯定少不了一顿训。
郭嘉又宽慰自己一般的调侃道。
不过……生老病死是天数,谁知道呢。
死了就死了吧,反正自己也没多少遗憾了。
不就是去不了南方,喝不到美酒,看不见天下一统吗?
诶……细数一下,其实还是有很多遗憾的。
郭嘉还是笑。
太史公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的……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嘉要求不高,只要不轻不重就好。
鸿毛太轻,泰山太重。
大概只要……主公府上那些酒的重量那么重就可以了吧。
郭嘉觉得自己已经有些在胡思乱想了。
当真是病得厉害了吗?他想道。这身子也就这样了吧。
这么多年了,起起伏伏的。
自己也不是没有想到过死亡,有时候觉得这个词语离自己太遥远太遥远,现在却感觉近在咫尺了。
似乎呼吸之间就大有上前勒住自己脖颈的架势。
然后后自己就会弱不禁风的倒下来,再也睁不开双眼。
任由别人如何呼唤都没有任何作用。
有点像睡着了,只不过睡得太死了。
罢,罢,郭嘉伸手敲了敲自己的头,又开始乱想了。
他空咳了一声。
不过当真是不怎么舒服。
他有些不情愿的转身又回去了。
案几上放着的那一碗汤药好像还在冒着热气。
郭嘉顿觉头大,把那药端起来,,捏着鼻子,硬生生的灌了下去。
刚一下去,反胃感立刻涌了上来,他捂住嘴,把不舒服的感觉狠狠压了下去。
回头要让主公惩罚那军医!
他忿恨的想到,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苦的东西。
手上一个不稳,那药碗便被摔在了地上。
碎得七零八落。
咦……自己在搞什么。
郭嘉蹲下来,把碎片捡起来。
外面的小厮一听动静就连忙止住他帮着他把碎片收了出去,郭嘉有些不满这样,但又不好说什么,便坐回了床榻上,躺了下来。
喝了药,反倒不舒服了。
他又开始在床上辗转反侧。
睡吧睡吧,他在心底安慰自己。
很快便顺从地闭上了双眼。
一天之后,军师祭酒郭嘉薨。
时为建安十二年秋,柳城城外。
----------------------------------------------
(ps:忽然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伴你度过和她最后的时刻)
你怎么可以形容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
你怎么有能力去描绘这种情感的浩瀚无私?
当我们步入而立之年,缓缓驶向不惑,心头的那些感动是否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然逝去——我们坐看流水落花,我们内心冷漠难有涟漪,我们可能再也无法像孩提时牵着她的手,深深地爱意地说:妈,我饿了……
她陪伴你的生命走过无数个拐角,在你最艰难的时候默然泪下却执着地不忍放开你那双孤独的大手,在你新婚的时候她满头白发,鬓角的皱纹来不及愉悦,在你成功的时候她只是站着阴暗处欣慰而笑,却把最闪耀的舞台留给了你。
苍白与无力,自责与感动。
或许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我们应该给予为自己奉献了人生所有一切的老人,一个暖暖的拥抱,一声长长的问候,或者是孩子时,那声甜甜的撒娇——妈妈。
※※※
5岁:妈妈,烧红烧肉吧,行,烧。15岁:妈妈,别烧红烧肉了,换换味道。行,买别的菜,35岁:儿子,啥时候回家吃一顿啊?妈给做红烧肉,不行,最近忙。50岁:妈妈今天路过你家,给你带红烧肉,不行,今不在家,70岁:妈,我想吃红烧肉,那边,已经没有了妈妈的声音……
※※※
饥荒的年头,儿子准备抛弃年老眼瞎没有行动能力的老母亲。一天,他编了个瞎话,将娘亲背进远处的有野兽出没的大山里,放下娘了,又累又饿的他觉得没有半点力气,他说,娘,你在这等一会儿,儿去给你弄吃的。刚要走开,娘一把拽住他,儿啊,娘怀里还有半块烧饼,你吃了再去吧!他看着娘亲皮包骨的手心颤动的半块烧饼,泪下时并同时扑通跪倒在地,用近乎咆哮的声音:娘啊,儿对不住你啊!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
我所能够看到最美丽的一幅画面:
布满呛人气味的病房,阳光温和洒下,一个男人握住他母亲已经满是老人斑的干枯小手,弯下身,亲吻她的额头,然后在她耳边轻轻的呢喃,用尽所有的力气——妈妈,我爱你。
探子回报,魏军依旧坚守,蜀军,可能感觉到会发生什么,猛烈的攻势,没有弱下来,相反更加凌厉,大家都把希望寄托给孔明,希望这次能还给他们一个安定的天下。
他的心里充满了愧疚,这么多年来,多少将士跟着自己出生入死,为了实现一个自己都没有把握能兑现的诺言,也许是美丽的谎言,虽然所获颇多,但是从战略角度完全没有取得一点进展,还有很多人客死他乡,这让本来国力就弱小的蜀国更是雪上加霜,六出祁山,徒劳无功。
魏军阵前,这个人的目光深邃的可怕,鼻子微微上翘,带点鹰钩。
探子多日前回报,蜀国大将军孔明,得了重病,他的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开始放下了。
这些年来,他已经受够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见了孔明就跟猫见了老鼠一样,闭门坚守,而且魏国的国力是蜀国的数倍,但是他心里明白,孔明用兵别人难以揣摩,只有自己才能摸透,如果当时贸然出击,很可能会功亏一篑,魏国再强盛的国力也经不起几次大败,而且是为了自己心目中那个更重要的理想,早早的灭掉孔明,自己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飞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懂,所以他要等,这么多年终于等了出来,自己的羽翼已经丰满了,魏国上下已经隐隐有了司马家的天下,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自己没有占到一点便宜,还损兵折将,但是从战略角度看,自己无疑是赢了,孔明,没有取得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还大大的损害了蜀国的国力,而魏国耗得起,这就是他忍辱负重的原因,而自己今天已经隐隐感觉到要发生什么了,前线回报蜀军攻势更加凌厉,他知道,这一刻终于将到来,但是内心完全没有一点高兴,反而充满了无尽的悲凉,那是对对手的尊重。
五丈原前,孔明,想了想以前发生的那么多事,跟着刘备***江山的时刻,那个时候是多么的风光,可是,世事如常,变幻莫测,自从关羽败走麦城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以后自己要撑起这个表面强大,实际已经风雨飘摇的摊子,赵子龙离世的那一刻起,自己又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是无奈而又残酷的事实。
他不是司马懿,刘备白帝托孤,劝他自立,这是自己从来都不敢想的,虽然自己专权,把蜀国所有军政大事,全部紧握于手,这也是迫于无奈,自己要撑起的是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国家,而跟人口数百万的魏吴对立,而且主上昏庸,听信谗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蜀国。
他难道不知道,这只是逆势而为吗?他难道不知道,弱蜀击强魏是基本上没有希望的吗?他知道,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一旦离去,那么离自己建立梦想的地方离去的日子也不远了。司马懿的锋锐,蜀中无人能挡,只有自己能克制,但是仅仅是克制,毕竟国力相差太远了,只要自己存在的一天,就要承担起蜀国的责任,所以七星坛前,他要强行逆天,终究人算不如天算。
丞相,你赢了,多少年后的今天,蜀中的人是否会想起,有一个人,曾经为了他们鞠躬尽瘁,耗尽了最后一滴血。
-------------------------------------------------
因为爱情 不会轻易悲伤
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因为爱情 简单的生长
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
因为爱情 怎么会有沧桑
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
因为爱情 在那个地方
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
----------------------------------------------------
有时觉得春花像是冬天里的阳光,表面很冷,甚至带刺,但内心依旧给人淡淡的温暖,一份柔情。
不论司马最后是否爱着春华,但我相信,他们最初的相恋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至少曾经爱过。
有人说过,因为爱情,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是啊,因为爱情,张春华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去体谅来人看起来无甚建树体弱多病的司马懿;因为爱情,张春华才会在那样艰苦的生活中品味出一丝丝甜。张春华在那段岁月里表现出了一个女子的两面:她可以不辞辛劳、无微不至地照顾“因病在床”的夫君;她也可以把可能破坏夫君生活的危险残忍抹去。我一直觉得张春华像春天里一朵带刺的玫瑰,坚强决绝而又柔情似水。
我相信那段同甘共苦的日子是张春华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就像暖暖的春风能在心灵干涸的时候轻轻拂过,带来一阵久违的甘霖。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这个凡尘,容不得美人老去。张春华终于失去了人生的春季,虽然她深爱的夫君功成名就,虽然她给予厚望的儿子也已经成才(其实还有个不太正常的老三),但是张春华失去了最初的快乐。
司马懿的身边环绕着越来越多的姬妾,个个能歌善舞,年轻貌美。张春华越来越被司马懿冷落,以至于探病绝食事件的发生。在秋夜的梧桐雨中,张春华梦见了往昔的歌谣,往昔的诗辞,往昔的相知相爱。张春华认为,司马懿不会再爱她了。她试图忘记他,却至死也没能成功。
其实我并不这样想。或许司马懿依然很爱张春华,但爱的是记忆里的张春华。张小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有时我们爱着的不是现实里的那个人,而是回忆里的他(她)。
我不知司马懿是否在那些妾侍的身上找回了从前的快乐,也许那个昨日的张春华将永远藏在他的心里,现实中再也找不到。
-------------------------------------------------------
他本是吴国栖息的凤凰,本是江南沃野千里的百鸟之王,却因周郎的英年早逝,孙仲谋的以貌取人,让这只原本属于东吴的凤凰飞向了西蜀。于是,那飘逸的春雨中有了他一丝难言的离愁,那淡淡的杏花香里也有了他一抹留恋的别绪。
他就是庞统,那个和诸葛孔明齐名的庞士元,那个被水镜先生推崇的“得一人,便可以得天下”的凤雏先生。然而离开了江南,他也就成了漂泊的浮萍,成了无“梧”可栖的凤凰。“凤栖梧”,应该是“凤栖吴”啊!
多年的怀才不遇更加坚定了他那“士为知己者死”的信仰,满腹的经纶和胸中的大略是他挥斥的资本,他要让自己成为乱世中的来仪之凤,为欲图天下的君王带去那片祥和的七色云彩,他也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
耒阳县理事之后,他登上了刘备麾下军师之职,前途也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一声嘹亮的凤鸣响彻天宇,他要把凤凰来仪的辉煌证明给天下人看,更要推翻以貌取人的荒谬理论。
人,一旦压抑太久,便会产生一种畸形的心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改变了他,离开江南时的那种郁闷在他意气风发的面孔上再也找不到一丝痕迹,如今的庞统也不再是当年那个避乱寓居江东的庞士元了,这只骄傲的凤凰也开始在凯旋后引吭高歌。当一个人不再谦虚的时候,他将比任何人都狂傲。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指着江上千帆问高僧:“舟中几人?”高僧曰:“两人。”问者笑而不信,高僧释曰:“一为名,一为利。”问者哑然。问世间,能有几人能够放得下这名利二字?他终究还是没有摆脱“名”的束缚,龙凤,龙凤,为什么龙在前,而凤在后?当他内心的骄傲膨胀到极限的时候,他用凤凰般嘹亮的声音质问上苍,得到的结果却是苍天的沉默。于是他愤怒了,人性中那种本能的愤怒,他要与天斗。
置刘备理性的劝告于不顾,决意取西川,便是他盲目付诸的行动。无论任何人,往往都会在行事的草率上付出惨重的代价,虽然他是上天宠幸的凤凰,但是历史终究是无情的,这个原则也不会因为他而改变。落凤坡,成了他生命最终的归宿。
如果他不离开东吴,抑或是多一点耐性,用时间去证明自己的实力,也许他真的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他的生命,也不会在三十六岁的年头上消逝,那灌木丛生的落凤坡更不会成为他的望乡台,可惜只是一个如果。
这只还没有飞到天府之国的凤凰最终也没有给我们带来那壮观的凤舞九天,历史也只是把这一虚拟的情节留在了后人的猜测里。很多次走在荒烟蔓草间的落凤坡上,寻觅着上一代人口中讲述的故事,也希望着有一天可以找到一枝彩色的凤翎,来吻合无数次在梦中听到的那声凤鸣。
----------------------------------------------------------------
生逢乱世亦飘零,少违双亲复伶仃。
博览群书观大略,躬耕垄亩思苍生。
草庐一晤隆中对,天下三分亲践行。
绝代伟业垂千古,无边风韵动后人。
---------------------------------------------------
馒头是我国面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
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馅的白馒头,一种是有馅的花色馒头,又称作包子。白馒头除了大小之分外,区别不大;而包子的花样则非常多,有肉包、菜包、豆沙包、汤包等等,是以馅来区分的。馒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发酵面粉为主料入笼蒸制而成。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松软可口,还可根据所需制成各种风味。
馒头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创造者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是智慧的象征。他一生为复兴汉室,呕心沥血,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不仅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对国赤胆忠心,爱民如子。他创制馒头就是一则爱民的典型事例。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与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关系后,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诸葛亮精通天文,对天气变化非常熟悉,但这突然的变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请教前来相送、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孟获。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祭供。”诸葛亮想到这些战士,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尸他乡,如今战争结束了,将士们得胜回朝,他们却永远成为异乡孤魂,祭奠他们是应该的。他问孟获用什么作祭品。孟获说:“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而且来年肯定丰收。”诸葛亮一听,心里一沉: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颗人头去祭奠,不又是平白无故地增加49个冤魂吗?这样循环往复,冤魂就越积越多,泸水便永无宁日。再说,祭品用人头,这代价也太大了。
诸葛亮决定不以人头祭泸水。
他来到泸水边,只见阴气四起,恶浪汹涌,士兵和战马也处在惊乱之中,看来不祭是不行的。当地土人对诸葛亮说:“上次丞相渡泸水之后,水边就夜夜鬼哭神号。从黄昏至天明,从不断绝。”诸葛亮心想,看来罪在我身上,怎么能牵连无辜军民呢,并决定亲自祭供。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作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馒头作了供品祭祀后被食用,人们从中得到启示,以馒头为食品。如今,馒头遍布中国各地,还传到世界各地,至于其中包含着的诸葛亮的爱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
-----------------------------
这儿的阳光真不好。郭嘉想到,天气太干燥了,晒着不舒服。
他站起来,轻咳了一声,把长椅往营帐里搬。
旁边的侍卫连忙上前帮忙,郭嘉咳得有些厉害,扶着椅子喘着气,又躺回了椅子上。
还是阳翟好,他突然有些怀念的想道,阳光又好,还有酿好的陈年杜康。
郭嘉忍不住叹了一口气,看了看眼前被掺了七八分水的酒。
明明是喝不下去的,但还是伸出手端起来一股脑的全部灌了下去。
喉头一疼,他弓着腰咳嗽起来。
然后自嘲一般的笑自己,竟然连这样的酒都喝不下去了,真是对不起军师祭酒的官职。
也罢,他把酒觞扔到一边,酒觞跌了下去,残存的酒倒了些出来。
郭嘉侧过身子,闭上眼睛,不想去看。
胸口还是闷得慌,郭嘉握拳抵在嘴边咳得厉害。
是不是快不行了。他又笑了起来,身子翻了过来,又翻了回去。
这样待着真是无聊。他顺手抓起袖角拿着摆了摆去的。真想随主公出征。
翻来覆去的闭不上眼,郭嘉觉得不舒服,刚一坐起来,却又头痛欲裂。
他无比的怀念起阳翟,再不济,许昌也是好的。
外面的小厮突然喊道:
祭酒大人,该喝药了。
端进来吧,他有气无力地接了一句,随后小声嘀咕道,不想喝啊……
小厮很懂规矩,端进来之后便一言不发的退了出去,郭嘉却觉得闷得慌,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向来伶牙俐齿的自己竟然也被病痛折磨得连话的懒得说出口了。
他翻过身正对案几坐着,把药端了起来,又不敢喝,只看着那黑的泛泡的恶心的颜色就觉得知道胃口,哪里还喝得下去。
这么多年自己哪里正正经经的喝过几次药啊,没全部倒光都算给大夫面子的了。
想当年华大夫指着自己恨铁不成钢的骂的样子啊……郭嘉“噗嗤”一声的笑了出来,随即又抑制不住的咳嗽。
不能太激动了吗?郭嘉突然莫名的冒了冷汗。
算了,不想喝,郭嘉把药放了回去,把酒觞扶了起来,却发现酒已经没有了。
他四周环绕了一圈,找到了一个开着的酒坛子。
忽然一下便心情开朗了许多,他从长椅上下来,往酒觞里倒了满满一杯。
纯酒果然闻起来连味道都不一样了。
他很兴奋的仰头喝光,虽然之后还是咳嗽了,却毫不在意。
可是倒了没几杯,那酒坛便空空如也了。
竟然喝光了,郭嘉挫败的坐了下来,哎,要是还在阳翟,大概文若还会请自己喝吧,要是还在许昌,各位将军也会吧,主公善心大发了也会吧。
哪里像现在,除了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难喝的汤药,其余的什么都没了。
郭嘉又翻上了长椅,从案几上乱七八糟的书堆里随便抽了一本出来。
居然是《孙子兵法》。
郭嘉拿起来随便翻了翻。
还是主公批注的。
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大约是自己什么时候偷偷拿的吧。
也不知道主公发现没有。
郭嘉把书放了回去,也不想再看了,双手枕在头的下面,呆呆的向上看。
接着又很郁闷的坐了起来,走了出去。
风沙还是大,几个小厮和侍卫面面相觑似乎想说什么,郭嘉冲他们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别说话。
他走出了营地,地上有些湿滑,似乎像是下过雨。
什么时候下的?自己竟然不知道。
郭嘉长舒了一口气,来回踱步。
这里还真是冷清。
他不喜欢这里。
这一次主公要是胜了,干脆回阳翟待一年再随军吧,郭嘉盘算道。
这连年征伐得日子倒也是过的差不多了。
北方统一了,就只剩南方了。
不过南方和阳翟都不错,郭嘉笑了笑,都是好地方。
都想去。
听说南方的阳光好啊,四季宜人。
指不定比阳翟还好。
都记不起多久开始就迷上到院子里晒太阳了,暖暖的,照在身上很舒服。
郭嘉看着眼前偶尔窜过来的几个淘气的小孩。
兀自笑得开心。
以前自己小的时候也是这么到处撒欢的跑吧,否则长大之后怎么会那么野,那么贪玩。
真羡慕他们。他扼腕叹息,自己也想那么自由自在啊。
算了,帮主公统一了这天下的话,大概也能像以前一样的吧。
到时候辞了官,回阳翟,最好啊,把文若公达元常全拉上,一起回颍川。
每到暑热的时候就去西凉看看文和?
哈哈,那才真当是好日子啊。
郭嘉笑弯了眼,沉浸在幻想中。
万一南方太好了自己舍不得走该怎么办呢?
干脆每年去那里一趟吧,待上几个月。
那也不错。
有时候还可以去许昌和几位将军切磋酒艺,反正也不远。
郭嘉也许是太激动了,再一次咳了起来,后面的几个人连忙上前来扶他,他却摇头让他们回去。
手上一抹,新鲜的殷红的血迹有些触目惊心。
可是自己死了怎么办?好日子都没了?
郭嘉甩了甩手,血迹还留在上面。
眼神中的光却黯淡了许多。
死了的话……就等着大家一起吧。他忽然这么诡异的想道。
要是让文若主公知道自己这么想,肯定少不了一顿训。
郭嘉又宽慰自己一般的调侃道。
不过……生老病死是天数,谁知道呢。
死了就死了吧,反正自己也没多少遗憾了。
不就是去不了南方,喝不到美酒,看不见天下一统吗?
诶……细数一下,其实还是有很多遗憾的。
郭嘉还是笑。
太史公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的……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嘉要求不高,只要不轻不重就好。
鸿毛太轻,泰山太重。
大概只要……主公府上那些酒的重量那么重就可以了吧。
郭嘉觉得自己已经有些在胡思乱想了。
当真是病得厉害了吗?他想道。这身子也就这样了吧。
这么多年了,起起伏伏的。
自己也不是没有想到过死亡,有时候觉得这个词语离自己太遥远太遥远,现在却感觉近在咫尺了。
似乎呼吸之间就大有上前勒住自己脖颈的架势。
然后后自己就会弱不禁风的倒下来,再也睁不开双眼。
任由别人如何呼唤都没有任何作用。
有点像睡着了,只不过睡得太死了。
罢,罢,郭嘉伸手敲了敲自己的头,又开始乱想了。
他空咳了一声。
不过当真是不怎么舒服。
他有些不情愿的转身又回去了。
案几上放着的那一碗汤药好像还在冒着热气。
郭嘉顿觉头大,把那药端起来,,捏着鼻子,硬生生的灌了下去。
刚一下去,反胃感立刻涌了上来,他捂住嘴,把不舒服的感觉狠狠压了下去。
回头要让主公惩罚那军医!
他忿恨的想到,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苦的东西。
手上一个不稳,那药碗便被摔在了地上。
碎得七零八落。
咦……自己在搞什么。
郭嘉蹲下来,把碎片捡起来。
外面的小厮一听动静就连忙止住他帮着他把碎片收了出去,郭嘉有些不满这样,但又不好说什么,便坐回了床榻上,躺了下来。
喝了药,反倒不舒服了。
他又开始在床上辗转反侧。
睡吧睡吧,他在心底安慰自己。
很快便顺从地闭上了双眼。
一天之后,军师祭酒郭嘉薨。
时为建安十二年秋,柳城城外。
----------------------------------------------
(ps:忽然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伴你度过和她最后的时刻)
你怎么可以形容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
你怎么有能力去描绘这种情感的浩瀚无私?
当我们步入而立之年,缓缓驶向不惑,心头的那些感动是否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然逝去——我们坐看流水落花,我们内心冷漠难有涟漪,我们可能再也无法像孩提时牵着她的手,深深地爱意地说:妈,我饿了……
她陪伴你的生命走过无数个拐角,在你最艰难的时候默然泪下却执着地不忍放开你那双孤独的大手,在你新婚的时候她满头白发,鬓角的皱纹来不及愉悦,在你成功的时候她只是站着阴暗处欣慰而笑,却把最闪耀的舞台留给了你。
苍白与无力,自责与感动。
或许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我们应该给予为自己奉献了人生所有一切的老人,一个暖暖的拥抱,一声长长的问候,或者是孩子时,那声甜甜的撒娇——妈妈。
※※※
5岁:妈妈,烧红烧肉吧,行,烧。15岁:妈妈,别烧红烧肉了,换换味道。行,买别的菜,35岁:儿子,啥时候回家吃一顿啊?妈给做红烧肉,不行,最近忙。50岁:妈妈今天路过你家,给你带红烧肉,不行,今不在家,70岁:妈,我想吃红烧肉,那边,已经没有了妈妈的声音……
※※※
饥荒的年头,儿子准备抛弃年老眼瞎没有行动能力的老母亲。一天,他编了个瞎话,将娘亲背进远处的有野兽出没的大山里,放下娘了,又累又饿的他觉得没有半点力气,他说,娘,你在这等一会儿,儿去给你弄吃的。刚要走开,娘一把拽住他,儿啊,娘怀里还有半块烧饼,你吃了再去吧!他看着娘亲皮包骨的手心颤动的半块烧饼,泪下时并同时扑通跪倒在地,用近乎咆哮的声音:娘啊,儿对不住你啊!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
我所能够看到最美丽的一幅画面:
布满呛人气味的病房,阳光温和洒下,一个男人握住他母亲已经满是老人斑的干枯小手,弯下身,亲吻她的额头,然后在她耳边轻轻的呢喃,用尽所有的力气——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