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达成陛下所言对外殖民扩张之所望,必须围绕土地为核心,只要百姓们愿意出海。

    朝廷不仅仅承诺每一位大明百姓将会在海外获得不少于一百亩的土地,并且还将会获得扶持和生产资料的帮助。”

    徐光启的话无疑是直接命中了百姓们不愿意离开大明的一个要害问题,那就是他们现在所拥有的土地已经足够了他们生存。

    但在满足生存所必要的条件之上。

    他们是否还愿意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前往海外..在这一点上,徐光启觉得百姓们愿意,就连朱由检在听到之后也是连连点头...

    “海外之地,幅员辽阔...

    仅仅安南就可成为大明未来之粮仓,何况南洋还有大片的土地,朕当然可以许诺百姓只要愿意出海,刚开始的投入都可以由大明皇家银行提供一定的贷款,由朝廷提供一定的补贴!”

    ...随后,在场的众多大臣纷纷谏言。

    将这一行动的更多细节进行了商议,未来大明的目光将会在海外,这是恒久不变的大方向,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拦的。

    ....

    现在的南洋,也就是后世的东南亚是什么样的一个环境。

    朱由检比任何人都要看的透彻。

    那所谓一个又一个的小国王们每天在打得不亦乐乎。

    看似战火不断,实际上却只不过是在荷兰人的有心操纵之下的攻伐乱象而已。

    大明当然有实力,去摆平南洋出现的问题。

    但是在此之前朱由检更明白现在的大明比起继续对外攻略。

    更加需要一段时间来细细将现有的辽东、蒙古、安南和倭国及刚刚划归大明的九州岛经营好。

    这其中,朱由检尤其在意安南。

    霍维华在安南的每一项举措,都是朱由检授意之下的成果。

    那一块富庶的土地上,可以容纳大量的大明百姓,可以轻松养活数千万人不成问题,而且只要能够利用合理的农业技术,开垦良田。

    大明就会拥有一个每一年都能够额外产出至少数百万吨稻米的大型粮仓。

    这是大明的机遇。

    这是朱由检所已经视作囊中之物的地方。

    更是未来解决粮食问题,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一个稻米可以一年三熟的南洋,现在却被那些土著们撂荒,这无疑是暴殄天物的存在,朱由检完全不能够接受。

    ....

    崇祯三年。

    历史上的旱灾来了,朱由检老早就凭借之前所抽取到的未来气象资料预测到了这一轮的旱灾。

    好在这一次时间来的比较晚,大明除了北方的个别地区以外基本上都已经收获了粮食,但田间地头中开裂的土地还是让徐光启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

    “年终岁尾却遇到如此旱情,尽管朝中此次恐怕并不缺粮食,各地也能够凭借打井想办法获取水源,但恐怕明年的春耕是要有大问题了啊...”

    轻轻摇了摇头,直隶的一处麦田中徐光启一路叹气。

    今年冬天若是依靠着天上再来水,恐怕是无济于事..冬天,田里如果不进行冬灌滋养土地,那么明年到了耕种的时候若是旱情得不到好转。

    田地里的收成,就要受到影响。

    徐光启突然看到不远处田头里坐着的一位庄稼汉,连忙走上前去说道:“老伯,你为何不回家去..反而是坐在这里愣神呢?”

    见徐光启并不为着官袍,只是一副富户打扮。

    那庄稼汉抬了抬头便说道:“我这是在为明年发愁,照此情形..明年,此地必遭大旱啊!唉..到时候不知道我等又该何去何从。”

    “老伯..你能看出来明年会有大旱?”

    “我啊..种了一辈子庄稼了,这如何能够看不出来,每一年的水都是越来越紧缺了,想必到了明年地里的收成就要可怜的紧了!”

    听到这庄稼汉所说的话。

    徐光启的表情更加难看了起来,急忙说了一句:“若是给你一块庄稼一年能够三熟,不用交地租,每年只需按朝廷政令缴纳农税的百亩良田,你可愿意去耕作?”

    那庄稼汉一听这话。

    还当是有人在他面前说痴话,反而是嘿嘿笑了起来说道:“不愿意!”

    “啊!这是为何?此地明年若是像你说的那般要有大旱,你为何不愿意要我给你说的好地方的耕地呢?”

    “那地方不是我的,但这块田..却一定是我的!”

    徐光启哪里听不明白,这是这庄稼汉以为自己在打趣他而已。

    随即点了点头再度开口说道:“若是真的呢?而且一人能够有百亩良田,你家里有多少口人就能够有多少田..如此的话你可愿意?”

    “真的假的!那我不就成了大地主了?”

    “真的..你愿意吗?”

    “那当然!哪里有这等好事,天涯海角我也愿意去!”庄稼汉回应说道。

    徐光启没有再搭话,反而是转身便离去了..临走时候那庄稼人还以为是一个过路的痴人罢了,可待那他以为的痴人往出大步流星迈了几步之后。

    他却听见其大声说道:“老农!你记住你今天是如何许诺徐某的,明年春天,我再来寻你!”

    ...

    徐光启这位农业部尚书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下到京师周边的田野之中去,无论是春耕还是秋收,哪怕是平时也是如此。

    在朝中苦思冥想那么长时间的向海外移民之策。

    徐光启没有想到仅仅是在直隶府与一庄稼汉搭了几句话,便有了如此大的收获。

    回到京城以后。

    徐光启连夜便将此事写成了奏折,向宫中递交。

    ...

    夜晚逐渐临近,朱由检却还在东暖阁内批阅着来自大明各地的奏折,这些奏折之中大部分都是大明各地发生的大小事情。

    说来好笑。

    朱由检刚刚穿越而来的时候,看到这些四处而来的奏折可谓是愁白了头发。

    其中不乏问安的、报喜的、天降祥瑞、喜获丰收的,甚至于当地有一农妇贤良淑德,深受当地百姓钦佩的,各种杂事一应俱全。

    于是朱由检便下令:“少墨迹,说正事。”

    随后才有了缓解的迹象,并且除礼部等特殊需求以外,全面在奏折之中禁用八股,改用白话文也是朱由检所做的事情。            

章节目录

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席风万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百章 目标大海,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笔趣阁并收藏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