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总兵-姜让会抽出这样一道题,而要想回答这道题目,首发得知道一下萨尔浒之战的经过。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称‘天命汗’,并定都-赫图阿拉。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趁着大明王朝内部党争激烈,边防松弛的时机,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出兵,攻占了辽东重镇抚顺、清河等地,大肆杀戮大明百姓。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大明朝廷从全国各地抽调精锐部队,再加上朝鲜、叶赫两部的仆从军,共计十四万大军、以及军马四万余匹,由辽东经略—杨镐负责指挥,四路出兵、分进合击,试图直捣赫图阿拉……当时女真一方的兵力只有六万人,不及明军的一半。
可是努尔哈赤极为狡猾,采取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策略,利用辽东一带复杂的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对四路明军各个击破,因其主战场位于后金都城-赫图阿拉附近的萨尔浒地区,故而称之为‘萨尔浒之战!’
此一战,明军死伤十万以上,战死各级将领三百余人,粮草、军械、马匹……损失不计其数,并从此丧失了军事主动进攻权!
战后,辽东经略—杨镐因罪下狱,斩首示众。
杨镐虽然死了,可是十年以来,关于萨尔浒之战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无数人都在讨论过这个话题,发表过各种不同的意见,其中有真知灼见,亦有大话空言。
……
大明之患,首在辽东,而辽东局势如此危急,皆从十年之前的萨尔浒之战始,那一战,建奴大胜、我军大败,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每当谈起此世,国人莫有不扼腕叹息者;此番考试,以此为题,若你二人为当时的辽东经略,统帅十数万人马,可有扭转乾坤、消灭建奴之策?
说话间,杨鹤让人取来了一幅巨大的辽东地图,山川地势、城池堡垒,皆是一目了然,而后悬挂在了高台之上。
秦、雷二人紧盯着地图,皆是沉思不语。
大约过了一顿饭功夫,雷大鹏自信的上前两步:“启禀总督大人,末将已经有了答案。”
“哦,试言之!”
“诺,以末将之见,萨尔浒之战,我军之所以惨败收场,前辽东经略—杨镐负有不可推卸之责:
我军十四万人马,乃是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毫无默契可言,这种情况下,就该好好整顿一番,操练攻杀战守之术,使兵将们互相熟识,而后才能出征见仗,杨镐却不管不顾,不待大军整顿完毕,就急于发起进攻,此一误也。
用兵之道,首看天时,天时不利,不可出兵。
杨镐不懂天时,竟然选择了二月份出兵,彼时辽东一带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而我军将士当中有不少人是从四川、湖广、闽浙……抽调而来,不适应北方寒冷天气,尚未交战、冻伤无数,战力大减,此二误也。
用兵之道,聚则强、分则弱,此古今不变之法,杨镐不懂兵法,分兵四路出击,彼此不能呼应,以至于让建奴抓住机会、各个击破,此三误也。
有此三误,纵然我军兵力远远多于建奴,亦难逃败亡的结局!”
说完了对萨尔浒之战兵败的见解,雷大鹏喘了几口气,又开始讲述自己的战术。
“末将若为统帅,首先会整顿各路兵马,使其互相熟识、上下一心,而后等到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之时,再行出兵,十四万人马全部集中一起,步步为营、缓缓推进,如此一来,不敢说必能战胜建奴,亦可立于不败之地!”
……
接下来,雷大鹏手指辽东地图,讲述起了如何进兵、如何驻扎、如何选择战场、如何排兵布阵……条理清晰,头头是道,体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
在场众人听完之后,包括总督—杨鹤在内,无不暗暗点头称赞,雷大鹏果然有大将之才,这一番回答,高分。
接下来,该秦锋了。
“秦锋,对于萨尔浒之战,你又有何看法?”
“回总督大人的话,依卑职之见,萨尔浒之战大败,前辽东经略—杨镐虽然有责任,却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故而这战败之责,不能完全归罪于杨镐!”
“哗!”
秦锋的话一出口,顿时引起了一阵大哗。
要知道,十年以来,世人虽然对萨尔浒之战争论颇多,可在批判杨镐的问题上,却是出奇的一致,都认为杨镐刚愎自用、胡乱指挥、急功近利,这才导致了萨尔浒之战的惨败,乃是兵败的第一罪人!
现如今,秦锋却说杨镐有苦衷,不能一味责备,难免引来众人的侧目,看向秦锋的目光,又跟看村口的守村人一样了,这货不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完全是个军事白痴吧?
只有总督—杨鹤神色不变,还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秦锋,细细说来。”
“诺,世人皆道,萨尔浒之败,乃是杨镐刚愎自用、急于出兵导致的,可是诸位有没有想过,杨镐为何急于出兵呢?
答案只有四个字:粮饷不足!
我大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不假,可是万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之间,我大明先后发起了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
三场大战下来,兵马、粮食、军械消耗不计其数,银子更是如海水一般花了出去,以至于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军费开支严重吃紧。
万历四十六年,朝廷准备出兵辽东,却苦于军饷不足,无奈之下,这才颁布了政令:天下田亩,具加征白银三厘五毫,共得赋银二百余万两,这才勉强凑齐了出征需要的军饷。
可是诸位想过没有,十四万将士、四万多匹军马,再加上后方几十万民夫,一天要消耗多少银子?
二百多万两银子,又能支撑多久呢?”
随着秦锋的讲述,在场众人的目光又发生了变化,这货不是军事白痴,反而考虑的非常全面,而后默默的计算起来……
这种军费开支的大账,不是一般人能算明白的,但是总督—杨鹤恰好知道。
“万历四十六年,本督恰好在户部任职,查看过军费开支的账册,辽东苦寒之地,粮食出产有限,自用尚且不足,根本无法为十四万大军提供补给,只能从内地运输。
朝廷当时征调了几十万民夫,先将粮食从江南地区、通过大运河运到了山东,再陆运到登州,而后海运到辽东地区,供应大军支用……因为路途过于遥远了,每运输一石粮食,就要消耗四两白银,十四万将士,按个人月粮一石计算,一个月就是十四万石粮食,需要耗银六十四万两!”
“哗!”
在场大都是厮杀汉,只知道当兵吃粮,上阵杀敌,对于后勤供应的事情,却是很少关心,也轮不到他们来关心。
如今听了总督—杨鹤的解释,不禁一阵大哗,没想到用兵辽东,开支如此之大,仅士兵们的口粮一项,一个月就要六十四万两银子。
再加上军马、军械各方面的开支,又该是多少银子,以大明朝当时的国力,又能支撑多久呢?
《孙子兵法》有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大军出征,首先考虑的就是后勤粮草,粮草供应不上,大军就会不战自败!
如果按照雷大鹏说的,先行整顿人马,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再步步为营、缓缓推行……只怕还没见到女真人的影子,十四万大军就因为粮草断绝而不战自溃了。
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选择就是不管不顾、速战速决!
而杨镐就是这样做的,他力排众议,不待大军整顿完毕、不待天气转暖,就强行出征了,并采取了‘四路出兵、分进合击’的计策。
唯有如此,才能从不同方向,一点点压缩女真人的活动空间,逼迫女真人决战,进而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可以说,在那种情况下,杨镐的策略没有错。
只是没想到,努尔哈赤太狡猾了,女真八旗太厉害了,这才导致了明军一方的惨败,而惨败的主要责任在大明朝廷、未能向前方提供充足粮饷,还一个劲儿的催促出兵、决战。
这件事,其实皇帝和重臣们全都知道,只是无法说破而已,至于前辽东经略—杨镐,则成了这件事的替罪羔羊,不仅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还挨了无数的谩骂!
有点冤。
又不是太冤。
身为统帅,在有利的条件下打胜仗,不算本事,在不利的条件下打胜仗,那才是本事!
很显然,杨镐没这种本事,没有本事,又不肯退位让贤,强行难行之事,这叫做没有自知之明,故而死的不冤!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称‘天命汗’,并定都-赫图阿拉。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趁着大明王朝内部党争激烈,边防松弛的时机,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出兵,攻占了辽东重镇抚顺、清河等地,大肆杀戮大明百姓。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大明朝廷从全国各地抽调精锐部队,再加上朝鲜、叶赫两部的仆从军,共计十四万大军、以及军马四万余匹,由辽东经略—杨镐负责指挥,四路出兵、分进合击,试图直捣赫图阿拉……当时女真一方的兵力只有六万人,不及明军的一半。
可是努尔哈赤极为狡猾,采取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策略,利用辽东一带复杂的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对四路明军各个击破,因其主战场位于后金都城-赫图阿拉附近的萨尔浒地区,故而称之为‘萨尔浒之战!’
此一战,明军死伤十万以上,战死各级将领三百余人,粮草、军械、马匹……损失不计其数,并从此丧失了军事主动进攻权!
战后,辽东经略—杨镐因罪下狱,斩首示众。
杨镐虽然死了,可是十年以来,关于萨尔浒之战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无数人都在讨论过这个话题,发表过各种不同的意见,其中有真知灼见,亦有大话空言。
……
大明之患,首在辽东,而辽东局势如此危急,皆从十年之前的萨尔浒之战始,那一战,建奴大胜、我军大败,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每当谈起此世,国人莫有不扼腕叹息者;此番考试,以此为题,若你二人为当时的辽东经略,统帅十数万人马,可有扭转乾坤、消灭建奴之策?
说话间,杨鹤让人取来了一幅巨大的辽东地图,山川地势、城池堡垒,皆是一目了然,而后悬挂在了高台之上。
秦、雷二人紧盯着地图,皆是沉思不语。
大约过了一顿饭功夫,雷大鹏自信的上前两步:“启禀总督大人,末将已经有了答案。”
“哦,试言之!”
“诺,以末将之见,萨尔浒之战,我军之所以惨败收场,前辽东经略—杨镐负有不可推卸之责:
我军十四万人马,乃是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毫无默契可言,这种情况下,就该好好整顿一番,操练攻杀战守之术,使兵将们互相熟识,而后才能出征见仗,杨镐却不管不顾,不待大军整顿完毕,就急于发起进攻,此一误也。
用兵之道,首看天时,天时不利,不可出兵。
杨镐不懂天时,竟然选择了二月份出兵,彼时辽东一带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而我军将士当中有不少人是从四川、湖广、闽浙……抽调而来,不适应北方寒冷天气,尚未交战、冻伤无数,战力大减,此二误也。
用兵之道,聚则强、分则弱,此古今不变之法,杨镐不懂兵法,分兵四路出击,彼此不能呼应,以至于让建奴抓住机会、各个击破,此三误也。
有此三误,纵然我军兵力远远多于建奴,亦难逃败亡的结局!”
说完了对萨尔浒之战兵败的见解,雷大鹏喘了几口气,又开始讲述自己的战术。
“末将若为统帅,首先会整顿各路兵马,使其互相熟识、上下一心,而后等到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之时,再行出兵,十四万人马全部集中一起,步步为营、缓缓推进,如此一来,不敢说必能战胜建奴,亦可立于不败之地!”
……
接下来,雷大鹏手指辽东地图,讲述起了如何进兵、如何驻扎、如何选择战场、如何排兵布阵……条理清晰,头头是道,体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
在场众人听完之后,包括总督—杨鹤在内,无不暗暗点头称赞,雷大鹏果然有大将之才,这一番回答,高分。
接下来,该秦锋了。
“秦锋,对于萨尔浒之战,你又有何看法?”
“回总督大人的话,依卑职之见,萨尔浒之战大败,前辽东经略—杨镐虽然有责任,却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故而这战败之责,不能完全归罪于杨镐!”
“哗!”
秦锋的话一出口,顿时引起了一阵大哗。
要知道,十年以来,世人虽然对萨尔浒之战争论颇多,可在批判杨镐的问题上,却是出奇的一致,都认为杨镐刚愎自用、胡乱指挥、急功近利,这才导致了萨尔浒之战的惨败,乃是兵败的第一罪人!
现如今,秦锋却说杨镐有苦衷,不能一味责备,难免引来众人的侧目,看向秦锋的目光,又跟看村口的守村人一样了,这货不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完全是个军事白痴吧?
只有总督—杨鹤神色不变,还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秦锋,细细说来。”
“诺,世人皆道,萨尔浒之败,乃是杨镐刚愎自用、急于出兵导致的,可是诸位有没有想过,杨镐为何急于出兵呢?
答案只有四个字:粮饷不足!
我大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不假,可是万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之间,我大明先后发起了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
三场大战下来,兵马、粮食、军械消耗不计其数,银子更是如海水一般花了出去,以至于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军费开支严重吃紧。
万历四十六年,朝廷准备出兵辽东,却苦于军饷不足,无奈之下,这才颁布了政令:天下田亩,具加征白银三厘五毫,共得赋银二百余万两,这才勉强凑齐了出征需要的军饷。
可是诸位想过没有,十四万将士、四万多匹军马,再加上后方几十万民夫,一天要消耗多少银子?
二百多万两银子,又能支撑多久呢?”
随着秦锋的讲述,在场众人的目光又发生了变化,这货不是军事白痴,反而考虑的非常全面,而后默默的计算起来……
这种军费开支的大账,不是一般人能算明白的,但是总督—杨鹤恰好知道。
“万历四十六年,本督恰好在户部任职,查看过军费开支的账册,辽东苦寒之地,粮食出产有限,自用尚且不足,根本无法为十四万大军提供补给,只能从内地运输。
朝廷当时征调了几十万民夫,先将粮食从江南地区、通过大运河运到了山东,再陆运到登州,而后海运到辽东地区,供应大军支用……因为路途过于遥远了,每运输一石粮食,就要消耗四两白银,十四万将士,按个人月粮一石计算,一个月就是十四万石粮食,需要耗银六十四万两!”
“哗!”
在场大都是厮杀汉,只知道当兵吃粮,上阵杀敌,对于后勤供应的事情,却是很少关心,也轮不到他们来关心。
如今听了总督—杨鹤的解释,不禁一阵大哗,没想到用兵辽东,开支如此之大,仅士兵们的口粮一项,一个月就要六十四万两银子。
再加上军马、军械各方面的开支,又该是多少银子,以大明朝当时的国力,又能支撑多久呢?
《孙子兵法》有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大军出征,首先考虑的就是后勤粮草,粮草供应不上,大军就会不战自败!
如果按照雷大鹏说的,先行整顿人马,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再步步为营、缓缓推行……只怕还没见到女真人的影子,十四万大军就因为粮草断绝而不战自溃了。
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选择就是不管不顾、速战速决!
而杨镐就是这样做的,他力排众议,不待大军整顿完毕、不待天气转暖,就强行出征了,并采取了‘四路出兵、分进合击’的计策。
唯有如此,才能从不同方向,一点点压缩女真人的活动空间,逼迫女真人决战,进而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可以说,在那种情况下,杨镐的策略没有错。
只是没想到,努尔哈赤太狡猾了,女真八旗太厉害了,这才导致了明军一方的惨败,而惨败的主要责任在大明朝廷、未能向前方提供充足粮饷,还一个劲儿的催促出兵、决战。
这件事,其实皇帝和重臣们全都知道,只是无法说破而已,至于前辽东经略—杨镐,则成了这件事的替罪羔羊,不仅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还挨了无数的谩骂!
有点冤。
又不是太冤。
身为统帅,在有利的条件下打胜仗,不算本事,在不利的条件下打胜仗,那才是本事!
很显然,杨镐没这种本事,没有本事,又不肯退位让贤,强行难行之事,这叫做没有自知之明,故而死的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