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已近傍晚,图尔格在辽阳城门里见到了骑在马上,整军待发的多铎。
他立刻滚鞍下马,也不管披甲在身方不方便,硬是跪到了多铎的马前,惶恐地禀告道:“主子,明军大举进攻了,来了不下五万人马,光红夷大炮就有二、三十门之多。”
他也不是存心骗多铎,在战时本来就难以准确估计敌军的数量,只能大概猜之。一般来说,失城将领,或者说打了败仗的将领,都会取估值的最高值来说话。
多铎可以不相信先前的信使,但图尔格的地位够高,他的话却不得不信。而且信使到辽阳没多久,图尔格就丢城逃回来了,说明明军的攻势很猛,数量之多也不难理解了。
多铎并不认为图尔格一见明军出现在城外,他就会弃城而逃。多铎虽然年轻,但也是久经战阵之人。只要看看图尔格带回的队伍情况,就能分辨出一二,到底有没有经过血战之后逃回来。
在城门处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多铎当即下令探马四出,侦察明军的动静。然后紧闭城门,解散整装待发的军队,返回自己的衙门,召开军事会议。
多铎一坐定身子,就马上询问图尔格关于鞍山驿堡战事的具体情况。
图尔格当即把他所看到和听到以及感受的情况一一详细地说给多铎听,一直听得多铎脸上变色。
图尔格见多铎的样子,心中也暗暗吃惊。自己这个主子,以前对上明军是天不怕地不怕,脾气又暴躁,对待汉人更是无情。现在听到明军大举进攻,却吓得面容失色,真是世事变迁,难以预估!
其实,越是以前嚣张跋扈,轻视明军,不把明军放在眼里的人,就越能体会到明军如今的强大。再加上多铎是亲身体会过一次火器部队真正的威力,现在听到明军比起上次,不但人数,连火器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光红夷大炮就出动了三十门,又怎么可能不变色呢!
在一边的科尔沁族二王子察罕听得面无表情,目光闪动,不知道在想什么。
就在这时,之前刚派出去的探马回来了,匆忙闯入衙门,略带慌张地禀告道:“主子,我等出城不远,就碰到明军前锋了,全是火枪兵,人数大约三千上下。”
多铎又是大吃一惊,没想到明军攻势这么急,这前后脚就到了辽阳。他当即不再说话,匆匆领着手下前往辽阳城头观阵。
果然,城外的明军全是那种燧发枪兵,正在射程之外下马休息,一点不惧城内大金军队可能的突然出击。
多铎也是有眼力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支明军部队的精锐,并不是那种初上战场的菜鸟。
他的一颗心沉了下来,幸好天已经黑下来了,明军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也没有后续军队出现。
多铎皱着眉头返回了衙门,并没有多少时间思考,他就又召集了手下,开始吩咐事情。
他先是下令他手下的镶白旗人马连夜集合,同时吩咐察罕道:“我镶白旗的百姓还有未撤出辽阳地区的,本贝勒带军队前去帮他们,顺便前往盛京求援。你领着蒙古镶白、正白两旗和汉军所部坚守辽阳,等大金主力前来围剿明军于辽阳城下。”
多铎说这话的时候,原本有点担心察罕会有意见,正想着再说些什么话来安抚。
谁料察罕没有一点意见,双手甩了马蹄,单膝跪地道:“扎!”
多铎见了一愣,有点不相信察罕没一点意见就同意了。他试探着问道:“你有什么要求么?”
“奴才和明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奴才别无所求,只求多杀几个明军。主子要能及时赶回来就最好,到时候内外夹击,把明军歼灭在辽阳城下。”察罕没有起身,仍跪在那里回道。
“好,辽阳乃是有名的坚城,比起盛京都要坚固,就托付给你了,还望你能多坚持些时日。本贝勒这次回盛京,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只要能成功,等本贝勒回来之时,不管打不打得过明军,辽阳之围必解!”多铎点点头,对察罕的回答很满意,就透了一点底,再次安抚他道。
多铎也没有骗察罕,不过双方理解的东西会不一样。他前来驻守辽阳之时,多尔衮就有预料过明军进攻的情况。交代他如果明军势大不可挡时,就按照说好的做,解决他们兄弟的危机,顺便还能报仇。
当天晚上半夜时分,多铎就悄悄带着镶白旗人马,一共一万余人,马衔铃,人含棍,出了北城门,连夜赶往盛京。
至于辽阳最终能不能守住,多铎并不多大在意。如果能守住,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守不住,对于后面要进行的事情,也没多大关系。关键的是,和多尔衮即将进行的事情要顺利,手中握有足够的人马就可以了。
多铎并不知道的是,察罕就站在城头,在月色之下,看着他领着镶白旗人马出城而去,心中却只是冷笑。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时的察罕,早已明白过来一件事情。当初出塞的那支明军,是建虏有意驱赶,才造成了自己部族的损失,其目的就是要吞并自己的部族。
真要算起来,其实身为盟友的建虏才是那场祸事的罪魁祸首。因此,察罕表面对建虏恭敬,内心其实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了。
现在辽阳城内就以自己部族的兵马最多,其他蒙古族和汉军到底有些什么想法,并不重要,自己只须按照计划进行便是。
不过察罕并没有马上动手,因为天黑,有些事情就不容易控制。再说等女真人走远,明军大部队到了辽阳城外之后,动手就万无一失了。
等到次日中午时分,明军又赶到了五千多人。当然了,这些全是骑军,步军没有这么快赶过来。
察罕在城头看看明军人数足够多了,便下令召开军事会议,把其他蒙古族的头领和汉军统领全都招到了鸠占鹊巢的衙门。
接着一声令下,伏兵尽出,把面带忧色,匆匆赶来的所有头目一网打尽。
辽东最坚固的军事重镇辽阳,就一枪未发的落到了明军手中。
他立刻滚鞍下马,也不管披甲在身方不方便,硬是跪到了多铎的马前,惶恐地禀告道:“主子,明军大举进攻了,来了不下五万人马,光红夷大炮就有二、三十门之多。”
他也不是存心骗多铎,在战时本来就难以准确估计敌军的数量,只能大概猜之。一般来说,失城将领,或者说打了败仗的将领,都会取估值的最高值来说话。
多铎可以不相信先前的信使,但图尔格的地位够高,他的话却不得不信。而且信使到辽阳没多久,图尔格就丢城逃回来了,说明明军的攻势很猛,数量之多也不难理解了。
多铎并不认为图尔格一见明军出现在城外,他就会弃城而逃。多铎虽然年轻,但也是久经战阵之人。只要看看图尔格带回的队伍情况,就能分辨出一二,到底有没有经过血战之后逃回来。
在城门处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多铎当即下令探马四出,侦察明军的动静。然后紧闭城门,解散整装待发的军队,返回自己的衙门,召开军事会议。
多铎一坐定身子,就马上询问图尔格关于鞍山驿堡战事的具体情况。
图尔格当即把他所看到和听到以及感受的情况一一详细地说给多铎听,一直听得多铎脸上变色。
图尔格见多铎的样子,心中也暗暗吃惊。自己这个主子,以前对上明军是天不怕地不怕,脾气又暴躁,对待汉人更是无情。现在听到明军大举进攻,却吓得面容失色,真是世事变迁,难以预估!
其实,越是以前嚣张跋扈,轻视明军,不把明军放在眼里的人,就越能体会到明军如今的强大。再加上多铎是亲身体会过一次火器部队真正的威力,现在听到明军比起上次,不但人数,连火器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光红夷大炮就出动了三十门,又怎么可能不变色呢!
在一边的科尔沁族二王子察罕听得面无表情,目光闪动,不知道在想什么。
就在这时,之前刚派出去的探马回来了,匆忙闯入衙门,略带慌张地禀告道:“主子,我等出城不远,就碰到明军前锋了,全是火枪兵,人数大约三千上下。”
多铎又是大吃一惊,没想到明军攻势这么急,这前后脚就到了辽阳。他当即不再说话,匆匆领着手下前往辽阳城头观阵。
果然,城外的明军全是那种燧发枪兵,正在射程之外下马休息,一点不惧城内大金军队可能的突然出击。
多铎也是有眼力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支明军部队的精锐,并不是那种初上战场的菜鸟。
他的一颗心沉了下来,幸好天已经黑下来了,明军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也没有后续军队出现。
多铎皱着眉头返回了衙门,并没有多少时间思考,他就又召集了手下,开始吩咐事情。
他先是下令他手下的镶白旗人马连夜集合,同时吩咐察罕道:“我镶白旗的百姓还有未撤出辽阳地区的,本贝勒带军队前去帮他们,顺便前往盛京求援。你领着蒙古镶白、正白两旗和汉军所部坚守辽阳,等大金主力前来围剿明军于辽阳城下。”
多铎说这话的时候,原本有点担心察罕会有意见,正想着再说些什么话来安抚。
谁料察罕没有一点意见,双手甩了马蹄,单膝跪地道:“扎!”
多铎见了一愣,有点不相信察罕没一点意见就同意了。他试探着问道:“你有什么要求么?”
“奴才和明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奴才别无所求,只求多杀几个明军。主子要能及时赶回来就最好,到时候内外夹击,把明军歼灭在辽阳城下。”察罕没有起身,仍跪在那里回道。
“好,辽阳乃是有名的坚城,比起盛京都要坚固,就托付给你了,还望你能多坚持些时日。本贝勒这次回盛京,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只要能成功,等本贝勒回来之时,不管打不打得过明军,辽阳之围必解!”多铎点点头,对察罕的回答很满意,就透了一点底,再次安抚他道。
多铎也没有骗察罕,不过双方理解的东西会不一样。他前来驻守辽阳之时,多尔衮就有预料过明军进攻的情况。交代他如果明军势大不可挡时,就按照说好的做,解决他们兄弟的危机,顺便还能报仇。
当天晚上半夜时分,多铎就悄悄带着镶白旗人马,一共一万余人,马衔铃,人含棍,出了北城门,连夜赶往盛京。
至于辽阳最终能不能守住,多铎并不多大在意。如果能守住,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守不住,对于后面要进行的事情,也没多大关系。关键的是,和多尔衮即将进行的事情要顺利,手中握有足够的人马就可以了。
多铎并不知道的是,察罕就站在城头,在月色之下,看着他领着镶白旗人马出城而去,心中却只是冷笑。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时的察罕,早已明白过来一件事情。当初出塞的那支明军,是建虏有意驱赶,才造成了自己部族的损失,其目的就是要吞并自己的部族。
真要算起来,其实身为盟友的建虏才是那场祸事的罪魁祸首。因此,察罕表面对建虏恭敬,内心其实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了。
现在辽阳城内就以自己部族的兵马最多,其他蒙古族和汉军到底有些什么想法,并不重要,自己只须按照计划进行便是。
不过察罕并没有马上动手,因为天黑,有些事情就不容易控制。再说等女真人走远,明军大部队到了辽阳城外之后,动手就万无一失了。
等到次日中午时分,明军又赶到了五千多人。当然了,这些全是骑军,步军没有这么快赶过来。
察罕在城头看看明军人数足够多了,便下令召开军事会议,把其他蒙古族的头领和汉军统领全都招到了鸠占鹊巢的衙门。
接着一声令下,伏兵尽出,把面带忧色,匆匆赶来的所有头目一网打尽。
辽东最坚固的军事重镇辽阳,就一枪未发的落到了明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