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相视一笑,这种来边疆谋军功的军官们的心态,他们很是了解。

    胜利者着实很难受到指责,加上之前大顺这么干的一批人,如今都高升了,许多人也自是向着重复过去的故事。

    不管杜锋还是牛二,都属于是踩在了窗口期,  就是军改时候前几批的毕业生,都属于按部就班走不需要擅启边衅,基本就是死前九转勋护军保底。

    这纯粹就是赶在了风口上,后面的小学弟们还在读书识字的时候,大顺超额训练的军官团已经把第一批、第二批、乃至于后续的舰队船长和实习船长的名额占满了。

    陆军则是赶上了大顺的征西北、伐日本、下南洋。这几仗打完,一个萝卜一个坑,基本上都占满了。

    他们既先上了车,便自然要对得起自己的屁股,不要横生意外、节外生枝。

    杜锋觉得,那尼巴剌国既已如西域模样分邦三十六,且久不入贡,派点人去折腾波大的也行。干成了,皇帝封爵赏赐的时候,龙颜多喜;干不成,也和他这个负责印度战事的无关,尼巴剌方向属于牛二这种转内政外交方向的管,和他无关。

    既是牛二把话挑明了,杜锋也就从了牛二的意思。

    定下来后,牛二便道:“那咱们就此别过,我要随着西拉杰回拉杰沙希。你这边还有些事要忙,那就预祝杜兄封侯了。”

    说完,两人握了握手,就此别过。

    几日后,  杜锋来到了威廉堡,副手带着部分部队护送西拉杰返回拉杰沙希,调派出去的一个散兵连队也跟着去了。牛二的身份有点类似于郡国并行时代的诸侯国丞相,  名义上是大顺这边在西拉杰宫廷的宣慰使,实际上则是要主持关税、土改、清查田亩、镇压反对派等一系列的事。

    加尔各答这边,是军营驻扎区。

    虽然理论上达卡的位置更好一些,但是达卡的环境,驻军实在是有些受不了。

    沼泽地加季节性的洪灾,上面也是决定借助英国人这百余年的基础,把军营安放在加尔各答。

    这里的沼泽已经排干,开发出来了,正好省了许多事。

    无非就是把威廉堡改个名字的事,威廉堡,一看这名,就知道这是英国人喜迎荷兰执政登陆时候建的,和圣乔治堡一样,政治味儿太浓,肯定是要改名的。

    杜锋来到威廉堡后,修整了大约半個月的时间。

    部队狂欢、发钱、消费、嫖娼、喝酒。

    一时间名声在外,因着买东西给钱,喝酒嫖娼也基本都给钱,  不给钱的会挨军棍,  所以很快稳定住了这里统治变更后的情绪。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馆、仓库等都被查封;为东印度公司办事的本地人,  也基本被抓。

    剩下在加尔各答附近的,  基本都是些孟加拉本地的手工业者。

    也算是英国之前来讲,比大顺来孟加拉,客观上对当地稍微有益的一点。毕竟大顺只要纺纱工,不要织布工,而英国人棉纺织业水平太次和印度差了一大截,要布又要纱。

    转型还需要一段时间,大顺需求的是长绒棉,现在孟加拉种植的是退化的印度棉。

    要等着牛二那边和各地的柴达明尔们达成土地所有权变更、等着科学院派人来这边试种棉种、等着大规模长绒棉普及之后,才会在这里兴办手工纺纱厂,继续扩大这里的手工纺纱业规模、利用倾销彻底灭绝这里的织布工。

    短时间内,大顺连孟加拉的棉纱都没兴趣。只会选择要孟加拉的棉花。

    因为大顺资本主义萌芽区,也就是以松、苏、南通为中心的棉纺织区,用的脚踏铁轮织布机无法用这种短绒棉的棉纱,铁轮织布机是和苏北南洋的长绒棉配套的产物。

    无法通用。

    但是因为大顺大规模闯关东的因素,棉花这几年价格也还行,利润不错。是以,孟加拉的棉花肯定是可以都买走的,去做棉袄棉裤的填充物。

    故而说,数年之内,加尔各答周边的棉纺织业手工业者,可能要经历一波残酷的……命运。

    或者饿死。

    或者转行。

    至少单就加尔各答周边来说,他们都不算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而是纯粹的外向出口型纺织业。

    对此,杜锋还是比较了解的。新学这一派的人,基本都在他们体系的报刊上,看过大顺下南洋的经典案例。

    即,大顺下南洋后的孟买和苏拉特的棉纺织业大灾难。荷兰在南洋和波斯的市场,出现了一波大顺松苏棉布对苏拉特棉布的替换,导致了苏拉特的混乱。

    鉴于前朝层出不穷的织工罢业起义问题,杜锋还是有点担心加尔各答周边的织工起义的。

    是以,他这些天还要忙着搞测绘,准备日后加固堡垒、在钻石湾设置炮台、准备挖掘河流阻碍与加尔各答居民区的联系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么脚打脑后勺般忙了大半个月后,大顺的第二批次舰队也终于抵达了加尔各答。

    他们在加尔各答中转,并不是来支援印度分舰队的。

    大顺动员了武装商船、以及海军的运输船和一批巡航舰,在这里卸下一批人、再装上一批人去欧洲。

    之前七皇子率领的主力舰队先行一步,他们是去控制地中海的制海权的。

    沿途会在大顺的几个自己的战略支撑点、或者盟友的基地,留下快速的通信护卫舰和由特化缉私船改装的快速风帆船,串联各地信息。

    从地中海到塞内加尔。

    再从塞内加尔到好望角。

    然后是瑞典海盗盘踞销赃合作的马达加斯加,再就是法国的毛里求斯。

    靠着类似于八百里加急接力传递的办法,尽可能获知西非和欧洲的情况。

    这一批舰队没有战列舰护航,只有一批巡航舰。

    他们的任务,是把加尔各答的四个战斗工兵营中的三个,以及一部分炮兵和一批炸药,运到好望角。

    在好望角可能过冬修整,得到塞内加尔那边的消息后,北上直布罗陀。

    那是大顺的商船能趁机插入地中海到处贸易的机会,必须要拿下,并且拿下之后就能锁定西班牙必然对英、葡开战了。

    至于好望角,那里也不缺补给。牛羊粮食,甚至柑橘柠檬,早在中荷南洋之战后,刘钰这边就已经开始准备,今年送几百、明年送五十的人口积少成多,补给肯定是不成问题。

    历史上,英国是在北美独立战争后,才意识到了海军运输补给后勤问题,才专门设置了海军后勤局。而大顺的海军世纪掌舵者,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数万里之外的战争准备的,不敢说一次性跨大洋运输上万人的规模,数千人规模的后勤,还是能搞明白的。

    这批船队来加尔各答送的人,是大顺那边征召的新学学生,来殖民地干活的。

    测绘、清查田亩、丈量土地、开辟种植园等等,也算是殖民地“官员”。

    这也体现了大顺的人力优势,和低廉的成本优势。

    作为科举势力之外的一批居然识字的人,他们在大顺内部是边缘人。

    而殖民地官员,和科举官员不是一个体系。一个是吏政府管,另一个不归吏政府管。

    而且当初说好了的,内是内、外是外,新学体系的人不占科举名额和官缺的。

    理论上,科举出身的、包括大顺的大几十万生员,若是愿意,也可以去殖民地为官吏的。

    但是,没人肯来。

    因为在大顺,只要中了举,那立刻就是一方乡绅,有房子有地有社会地位有文化圈子还有钱,傻子才肯来殖民地的。

    而新学出身的这群人,基本上家里都是穷人,上的是那种便宜的很的资助的学堂。识字之后,一个月给个二三两银子、再给点殖民地补助、再有个“外”体系内的上升渠道,大顺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人力成本,使用这批人。

    再怎么说,这批人能写会算、会几何解代数、有通识教育的世界观、认可万有引力物质守恒等此时的前沿学说、大约相当于后世小学六年级到初二左右的文凭。

    在这个年代,放眼全世界,这么高水平的识字阶层,按照欧洲那边的计价算是一星期四个半先令,就能乌央乌央地往高热高死亡率的殖民地跑,全世界独此一份儿。

    毕竟再过几年,像是在兰开夏,50岁不识字老奶奶的搓棉纱的女工,都有8先令的周薪。大顺这边直接拿着纺织厂女工一半的工资,就能招来一群此时算是高学历人才的非读书人。

    终究,真正的产业革命还未到来,大顺提供不了那么多既需要识字、又需要文化的体面工作。刘钰这些年投资义学,超额培养出一群不是读书人的识字人口,也算是比较尴尬——松苏的纺织工场,一堆的被婆婆或者爹妈送过来的包身女工,还有大量的手指灵活的童工,工资超低,一个月100斤高粱米,有的是人抢着干。

    这些新学识字的人觉得与其去纺织工场还不如来殖民地混口饭吃呢。

    除了这批人,舰队还送来了第一批的驻印军队。

    也就是服役完成后,会安置在本地或者选择送往殖民地开拓分地授田的那批人,也是从流民和灾民中征召的,走的是大宋的路子,把灾民中的青壮挑走。剩下的……剩下的弱小,也是有用的,可以卖给人贩子签包身合同去做工。

    这批士兵来到印度后,要把专业野战部队逐步替换,野战部队还是要成建制地在锡兰、淡马锡等地操练。

    始终保持数量固定的、高工资高军饷的野战部队,不会轻易增加野战部队的数量,越多越养不起最后一起烂。

    加上大顺压根不准将领征募印度土兵,也算是朝廷的一种制衡策略,担心有人在印度干久了,直接效巴布尔故事——老子在家里卷不赢,自跑到印度来当皇帝,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岂不美哉?他自喀布尔来做得,我如何做不得?

    第一批在大顺国内受训后拉到这里的驻印军队,交接到杜锋手里后,杜锋便把已经修整和补员完毕的三个战斗工兵营,交到了海军那边。

    舰队在加尔各答的港口完成交接,交接之前老三样:战斗工兵拿火烧头发用湿毛巾熄灭、洗头洗澡泼药水、换衣服杀虱子上船前吃顿饺子或者八宝饭。

    这种早期的灭虱子的药水,就是当年大顺在苏北农村地区推广用来取代乌桕树的楝树,许多年过去,就像是许多年前在锡兰迁民一样,也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种子榨油的油脂作为虱子头油,算是此时为数不多的一般不会把人弄死的杀虱子药,也是大顺重要的出口物资。东方药用头油在欧洲一经问世就大受欢迎,尤其受到东欧骠骑兵的欢迎,但之前的利润都被二道贩子赚去了,大顺的商船进不了地中海和黑海。

    大顺这边主要也是军用,尤其是作为后勤部门远程作战的重要物资,毕竟比起来铅弹,斑疹伤寒、回归热等疾病战斗力可是要强得多。

    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烧头发洗头这种事,大顺士兵完全没有抵触情绪。至少,比起海军条例里的尸体扔海里不准携带压舱砂埋尸回岸这件事引发的几次闹腾,这件事毫无滞涩。

    这些军营里生活的人,真的被虱子咬怕了。

    当然,距离闷热工厂和蒸汽机转动扯头皮一下一个脑袋这种事的出现和短发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但终究,这是自然的蒸汽时代的文化风俗自我演化。或者说,是蒸汽时代的某种普遍适用的必然,也就是大顺一些帝国主义觉醒者琢磨的把时代的普遍选择伪装成民族的文化符号。

    但在这种文化符号输出之前,大顺的军队比大顺的蒸汽机,更早地踏向了往欧洲的征途。

    他们得用足够的血,才能为大顺的工商业资本争取一个在地中海的长期通行权。终究,那是英国经营了五十年的直布罗陀要塞,不是印度这种此时总共能凑出来三千欧式新军半数还是孟加拉土兵的地方可比的。

    此时,刚刚经历过轻松取胜的战斗工兵们,还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打仗,只知道肯定还得继续打。但借助印度的两次攻城战,他们倒是对将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和不屑一顾的轻松感。

    7017k

                

章节目录

新顺173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望舒慕羲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十六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一),新顺1730,笔趣阁并收藏新顺1730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