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源高中不同于其他学校,期末成绩在学生离校前就出来了。

    期末总结大会与表彰大会也紧跟着召开。

    冬日暖阳,操场上拥拥挤挤占满了全校师生,白衬衫黑外套,黑白交错一片。

    估计是即将放假的缘故,台上校领导如裹脚布般的长篇大论也没有让学生恼火不耐,反而与要好的同学讨论起了寒假的行程安排,互不干扰,自得其乐。

    朱肖喜站在班级队伍前头,可以清楚看到即将上台领奖的高瞻,两人默契相视一笑。

    朱肖喜心情极佳,有了高瞻平时的帮助,他这次考得不错,跻身年级前五十名,能得班里一个进步奖,因此,他父母承诺奖励他一辆渴望已久的山地自行车。

    副校长讲完一通干巴巴的话,终于进入颁奖环节,各个年级的前十名都会上台领奖,然后由三位第一名学生发表获奖感言以及学习办法经验等。

    这是很常规普通的流程。

    当主持人念到高瞻名字时,朱肖喜格外兴奋,鼓掌叫吼出来,仿佛是他上去领奖。

    连远在另一边的严旬安都能听到动静,但她没有转移视线,定定看着高瞻。

    讲台背靠着一棵年份长久、枝体粗大繁叶茂密的香樟树,高瞻站在台上,身姿挺拔。一季冬藏使皮肤白了不少,他脸上带着笑意,暖阳从深沉的绿叶间隙中落下点点光,有一点恰好覆上他脖颈侧的小黑痣。

    在三十人中,他恰好就站在这树荫下,站在这闪闪乎乎的光点中,这个年纪应有的意气风发与自身温和谦逊掺杂在一起,形成了难以言喻的卓绝的气度。

    让严旬安舍不得眨眼。

    高瞻初中时担任学校广播员,还多次参加了朗诵比赛,致词不像高二高三榜首一样拿着稿子读仍磕磕绊绊,他声音清朗,说话内容逻辑清晰,先表达了对父母与学校栽培的感恩,同学老师帮助的谢意,以及对自己坚持不懈学习的肯定,再分享学习的经验、分析优缺点,最后总结寄望未来,不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却不显得晦涩无味,反而语调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朱肖喜就听得热血沸腾,感觉自己还能再写几十套习题。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高瞻最后一句落下,微微鞠躬后退半步站定。

    “好,说得好!”

    朱肖喜原就是高瞻的“脑残粉”,十分捧场鼓掌,由他带起一波波掌声浪潮。

    高瞻下来后,他更是狗腿子捧过奖状,说要沾沾喜气。

    朱肖喜这学期的陪伴使学习空暇多了很多乐趣,高瞻送了他一套试卷,他指着他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憋屈收下这份礼物并决定往后一段时间都不要理他了。

    当然,这个决定并不郑重,一天不跟高瞻说话,他就觉得没意思,虽然大多是他在说。

    回寝室收拾东西,高瞻拉着行李箱下来时,严旬安已在树下等了许久。

    这不同于清晨的等待,这次离别。

    严旬安脸色不大好看。

    来往的学生自觉绕开她,离了两米之远。

    “不能多待两天吗?”严旬安问。

    高瞻摇头,“家里人都知道今天放假了。”

    严旬安跟在他身旁,行李箱轮子咕噜咕噜作响,压着被搅起的烦躁,她说:“不能说去同学家玩两天吗?”

    高瞻停下。

    严旬安手搭在他行李箱杆上,说:“我家装修好了,你想来看看吗?”

    说是家,其实除了保姆保镖,只有她一个主人。

    高瞻不知怎么的,回忆起在教室的那晚,意乱情迷,来势汹汹,更难以自控,一时不觉紧张了起来,他觉得嘴唇莫名发烫,咳了咳,说:“我已经和家里说好了。”

    严旬安抿唇。

    高瞻思索片刻,说:“我家附近有个特色的农庄,到时候我邀请你们过来玩,行吗?”

    年初三到年初六多是同学烧烤聚会的日子,届时连同朱肖喜、朱云贞与余景阳等人一块过来,两人的见面就不显得突兀了。

    严旬安怔了怔,“你早就想好了?”

    高瞻沉默,在她热切的目光中点了点头。

    严旬安心情稍霁,没有再说话了,静静的陪着他一同走出校门,一块等83号公交车。

    她享受与高瞻无言的相处,尤其是在这种喧闹的环境中,仿佛人类所能接受频率范围外的17h,两个灵魂的相互触摸与倾听。

    直到公交车即将到来。

    要搭乘的人们有些躁动,或是探身子或是拎起行李。

    严旬安转头看高瞻,他也正看向她,闪躲着移开视了线,又挪了回来,他将手上的小袋子递给她。

    严旬安接过,“是你送给我的吗?”

    高瞻偶尔会转交他妹妹自制的手工品,因此严旬安并不确定。

    高瞻点头。

    严旬安直直看着他,“你会想我吗?”

    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

    “……会。”

    回答淹没在嘈杂声中。

    但严旬安听见了。

    高瞻生活在一个小城镇上,说是城镇,其实更像是个村子。从县城到小镇,每天只有一趟车,下午一点,过时不候。年关将近,返乡的人拥挤在有些破旧的公交车里,车上没有空调,开了窗,车里各种味道也散不出去。

    用尼龙袋装着的鸡,鸡头露在外面,身子被裹着,兴许是它也被挤得累了,红冠上都耷拉下来,忍不住了嚎几嗓子,被主人掐着脖子没敢再出声。

    高瞻坐在后面靠窗的位置,怀里抱着严旬安给的两个大袋子,看不见前面的情况,不知什么时候有个苍老的声音在大声嚷着,“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一点良心没有,都不知道让我这个老太婆坐坐,哎哟,我这老腰……”

    旁边的人没动,高瞻听得她又嚷了几句,起身给她让了座,她头发花白,皮肤皱巴巴的,眼很细长,像跟针似的,说话刺人,“这么久才,想累死我这个老太婆。”

    “小伙子,你坐进去,我不想坐靠窗的。”她又指挥旁边的人。

    那人不耐烦,为了防止她继续叨叨坐了进去,随后还瞪了高瞻一眼,责怪他多管闲事祸及自己。

    高瞻一时无言。

    终于要到了,眼前的风景是熟悉的。

    经过那棵标志性的伞一样的大榕树,就是炸花生油的小厂,浓稠的乌黑的烟升得很高很高——快过年了,许多人家都要用油,中药铺“保全堂”门前晒着一箩筐一箩筐黑乎乎的药片,胖乎乎的小超市老板娘又扯着老板的耳朵骂人了,鸽子停在几米高的人像纪念碑上探头探脑,见了刹得急的汽车,骇得飞远了,蓝天布上几点斑白。

    高瞻一下车就看到了等待在纪念碑下的父亲。

    “阿瞻。”

    “爸。”高瞻笑着回应。

    高民把手上热腾腾的煎饼递给他,“刚出炉的。”

    这是高瞻喜欢吃的。

    “爸,你吃了没?”

    “吃了。”

    高瞻接过煎饼,咬了一口,烫得直呼气,高民把他的行李箱放在汽车后备箱,回头看他,“慢点吃,没人抢。”

    高瞻笑了笑,不这么吃怎么对得起他爸的一番心意——这家煎饼下午可不做生意,指定是他爸把人揪起来专门给他做的。

    高民开车很稳,从水泥路到石子路,他都把握得很好,一点都不颠簸。

    “等会就送你到门口,我直接去上班。”

    “这么赶?”

    “厂里要转型升级,一大堆事要忙。”

    高瞻点头,“别忘记吃饭。”

    高民无奈道:“我就胃疼过一次,你妈、你妹妹还有你都揪着不放了是吧?”

    高瞻一本正经回答:“是。”

    “饶了我吧。”

    多年父子成兄弟。

    高瞻说:“不饶。”

    父亲抱怨嘀咕声散在风里,散在时不时经过林间的阴影中,听不太清。

    石子路弯弯曲曲延伸,三四户人家,三四户人家,坐落稀疏,绕过一片小林子就眼前开阔了不少,房屋也多了,一百多户,背靠着一座小山坡。

    那幢在一众小楼小屋里尤为惹眼的小层楼别墅就是高瞻的家。

    这里每家每户都有前院,仿佛是一种习惯,再落魄也在房屋前用篱笆圈一块空地出来,种点树种点蔬菜瓜果。

    高瞻家的外院半人高,上筑尖头铁栅栏,爬满了牵牛花,现在是冬天,昨日又降温了,它开不了花,叶子全掉光了,褐色枯萎的蔓枝更加萧索,攀延着墙像是攀延着最后的依靠。院里种了很多果树与芍药,隐掩着后面的楼房,春天的时候花开得很热闹,蝴蝶蜜蜂都来造访,门前铺的是鹅卵石小道,两边的草隔一段时间就被主人除得干干净净,赏心悦目。

    高瞻自小生活在这样安定祥和的环境里,心性温和且坚定。

    推开门,桃树下,一个小女孩坐在小马扎上正织着毛衣,旁边一个将近成年的少年半蹲着温声哄她,听了声响两人看过来,那与高瞻有几分相似的一张小脸顿时漾上了笑,“哥!”

    高瞻还没说什么,高应怜扔下针线就冲上来抱住他,刚坐着的藤木椅子还没反应过来,一晃一晃的。

    “你们学校放假好晚啊。”

    高瞻接住妹妹,跟少年打招呼:“戌时哥。”

    王戌时点头,“回来了。”

    “旬安姐姐给我带的的礼物呢?”高应怜急问。

    高瞻将手里的两个袋子都递给她,“粉色的是你的,白色的是给妈的。”

    高应怜连连点头,扒着袋子想打开,但注意到王戌时的靠近,身子一偏,不想与他分享。

    显然是还没被哄好。

    高瞻不理会他们之间的官司,反正他们很快就会和好,他问:“妈呢?”

    “在王婶家帮忙做艾叶粑。”

    高瞻过去,附近的三姑六婆都围坐在院里,几盘白的黄的各色交杂的椰丝甜馅料、花生咸馅料,散发着香甜的味道。

    “阿瞻来了。”

    高瞻挨个唤人。

    “又长高了。”江澹看着儿子说。

    周围的人附和:“是啊,快赶得阿民了,这孩子相貌像你,这副身骨像他爸,专挑好的长,你们夫妻俩就是有福气,生了两个娃,镇上就没谁比得上的。”

    每次回家都会夸奖,从头夸到尾,从外夸到里,高瞻已经习惯了,却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热情,只能沉默笑着接受。

    他拿了个矮凳子过来,坐在母亲身边,母亲的长发扎起来在后面挽了个髻,她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皮肤很白,是常年闭户不出的苍白,手上动作细致但不慢。

    母子俩对视笑了笑,高瞻低头捏了张薄皮,放了馅,动作细致包起来,没有哪处漏的,放在竹笼里,漂亮得挑眼。

    跟过来的高应怜看着母亲与哥哥动作一致,包的饼也不相上下,再看自己歪七扭八的饼,泄气了,偷偷与王戌时咬耳朵,“戌时哥,等下我们出去玩吧。”

    “好。”王戌时答应。

    “好什么好,前天带阿怜去池边闹腾,落了一身水。”王婶骂道。

    “婶婶,是我的不小心掉下去的。”高应怜替王戌时辩解。

    “阿怜乖,别跟着你戌时哥胡闹,你身体本来就刚养好……”

    高瞻看过来,落水的事,妹妹没有跟他说过。

    高应怜注意到哥哥的眼神,头低得几乎要埋进胸口了,“嗯,我不去了。”

    高瞻仍是没有挪开视线,高应怜心里懊恼:早知道就不说了,回到家哥哥肯定还要问的。

    说着话,做着轻松的活,暮色倏然降临,艾叶饼已经出炉了好几锅,众人各自返家吃饭前被提醒着得带了些饼回去。

    高瞻三人也拿了一些回家,忙活着做起晚饭:自家种的豆角炒瘦肉,白萝卜炖牛腩,小青菜还有一尾煎得外焦里嫩的罗非鱼,再掺点小辣椒,吃起来特别痛快。

    父亲下班回来,要吃饭了。

    屋外寒风阵阵,吹得远处的树林沙沙沙直作响,这声音能传好几公路。

    好在这时候大家都已团圆,并不觉得孤寂。

    高民呷了一小口白酒,浑身都暖洋洋,明亮的白织灯光下,隔着升腾的热气,看着儿子有些严肃教导女儿,身旁的妻子也笑着看他们,他心里十分满足,今年有个圆满的结束。

章节目录

飞鸟川的昨日的深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故我澎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7章 第十七章-飞鸟川的昨日的深渊晋江,飞鸟川的昨日的深渊,笔趣阁并收藏飞鸟川的昨日的深渊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