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对崇武说要多做些饼子,等他在这里吃完之后拿几个回家给父母兄嫂尝尝。

    刚出来一锅,饼子还烫人,馋到不行的崇武不顾饼子太烫拿起来吃。

    木槿眼巴巴看着崇武,等待他的反馈。

    今天她第一次做这个,不知道做出来效果怎样。

    崇武大声呼哧着把饼子给咽下去,一边还说着好吃。

    木槿拿出一个尝了尝,虽然跟她从前吃过的味道相差甚远,但至少不难吃,再加上她放了油和糖调剂,用的全是白面,崇武难得吃到这样好的食材,当然叫好。

    考虑到外面冷,饼子拿出去一小会儿就得凉掉,木槿把剩下的全闷在锅里。

    现在家家户户都少油腥,所以对此类味道极其敏感,纵使木槿怕味道传的太远而关上厨房的门窗,跟她住得近的栓柱家依旧不可避免地闻到香味。

    “真香。”栓柱家的长女小花深深吸了口气,只有逢年过节她才会吃到这样香的饭食。

    小花跑到院子里闻着香味,对她娘说:“是木槿姑姑家传出来的,好香啊。”

    小花带着渴望的眼神望向木槿家。

    栓柱媳妇把小花拉到屋里:“你上次喝的小米粥还是你堂姑送的,人家帮咱们是好心,可不能因为旁人的好心就厚脸皮向人家讨要东西。”

    小花年纪很小,闻到香味的第一反应就是她想吃,想问木槿讨要一小块,一小块就行。

    她娘哪能看不出来。

    她跟当家的都是老实人,从前常有被人家占便宜的事情,夫妇俩在这方面格外注意孩子的教养。

    他们大字不识一个,但礼义廉耻还是有的。

    见到小花一副难过的样子,栓柱媳妇说:“等来年咱家收上粮食,娘就给你姐弟俩烙白面大饼吃,让你们吃得饱饱的。”

    小花终于不再难过,她想着白面大饼该是什么味道啊?上次吃白面还是前年过年的时候,她都忘记白面的味道了。

    另一边,崇武一口气吃掉五六个饼子,木槿都怕他要撑着自个儿。

    饼子不算小,按照木槿的饭量,她吃完两个已经觉得撑得慌,崇武就算饭量大些,三个顶多四个就能吃饱。

    当他拿起第六个时,木槿拍拍他说:“等会你多拿几个家去,现在别再吃了,不然撑到难受的还是自个。”

    崇武一边答应,一边又大口咬着饼子。

    他其实已经吃饱了,但在家里他好久都没能敞开肚皮吃东西,总觉得肚子里空荡荡的。

    木槿又拿竹筐子装上剩下的十来张饼子,让崇武赶紧带回家去。

    东西还没凉,正好趁热吃。

    外面天气太冷,怕在路上凉掉,木槿特地在竹篮里盖一层布,包裹着饼子,如此一来散热会慢些。

    崇武几乎飞跑着回到家里。

    他们王家村里头并不像外面那样乱到见了粮食就抢的地步,但谁家要做点好吃的,就有那等泼皮户来你家,说是坐着唠嗑,但赶都赶不走,只能带他一道吃。

    之前坐月子时,木槿就曾遇到过。

    那时候,她身子不好,王李氏天天拿小米鸡蛋养着她,偶尔还有鸡汤喝。

    那时候不至于缺粮,但庄户人家不可能常吃到那样好的东西,就有个婶子天天往木槿家里凑,小孩换尿布时她偶尔还会帮扶一把。

    木槿刚穿越过来,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只当此地风俗人情如此。

    她见到那婶子到饭点不走,把自己的小米粥和鸡蛋给她吃过好几次。

    后面王李氏知晓,直骂木槿缺心眼,又对那个婶子说:“老九家的,你往俺家蹭吃蹭喝就罢,俺闺女坐月子你还好意思天天往身边凑,你再这般,咱便一起去族里说和说和。”

    按辈分,木槿得叫妇人一句九婶,她家也是王氏宗族里的,平时就爱蹭吃蹭喝。

    据王李氏说,她鼻子可灵了,谁家做好吃的,一下子就能闻出来。

    她往人家家里去,又不肯走,大家乡里乡亲抹不开面子赶人,要么叫她一块吃,要么陪她熬上大半天一块饿着。

    这位九婶并非个例,人人都不富裕,所以这种现象在村里经常会发生,不过九婶却是把这种事发扬光大的人。

    要是有表计时的话,木槿估计得吃惊地张大嘴巴。

    王家跟木槿住得很近,差不多走路五分钟就能到,而崇武跑着回去才两分钟就回到了家。

    周氏正在喂牛,见到崇武提着个篮子,闻着味知道是饭食,赶忙接过去,嘴里说着:“吃就吃了,怎的还带回饭食来了。”

    她嘴上这样说着,心里却很是高兴。

    进屋打开篮子看到居然是红糖烙饼。烙饼时,应当往锅里放过不少油,不然不会有这样的香味和光泽。

    王宝山还和崇武说:“又是糖又是油的,你姐姐净会浪费粮食。”

    一边说一边咬上一口饼子,味道真不错。

    他家好久没有吃过这样好的饭菜了,一家人吃的嘴上油汪汪的。

    不舍得一下子把好东西都吃掉,他们一人只用了一个饼子,把剩下的放到篮子里,准备到晚上再用些。

    王李氏还后悔木槿去城里时,应当让她捎带些肥肉来的。

    此时,植物油比动物油贵的多,普通百姓没有多余的银钱买植物油,所以一般买上一两斤肥肉,自己榨出油来。

    榨出的油一用就是小一年。

    王家用的油还是去年过年榨的,现在已经快要见底,城里又不让外人进,今年眼瞅着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尽量俭省着用。

    崇武对木槿简直盲目崇拜。

    王李氏话音刚落地,王崇武就附和:“可不是嘛,半年前姐姐看地里粮食少,就跟我说以后或许会乱,紧赶慢赶去城里买下粮食肉油,我就没见过像姐姐这样聪明的人。”

    或许姐夫活着时可以算一个。

    王宝山和王李氏都不住点头。

    木槿这丫头从小就聪明伶俐,嫁给天赐以后跟着涨了不少见识,一开始见到木槿一下子买来够她吃上一两年的粮食,他们夫妇还责怪她乱花钱。

    现在想来,他们闺女可真有远见。

    二哥(王宝兴)家的崇远前段时间回家时还说,现在手里握着银钱都买不到粮食,当然,若愿意出比往常高上七八倍的价钱买粮,还是能够买上些的。

    王家村每年冬天都会下起鹅毛大雪,去年只下了一点点,今年直接刮冷风,连下雪都没有,老话说瑞雪兆丰年,雪化掉就会变成水养着田里的庄稼,来年庄稼必然丰收。

    今年没有下雪,沟渠皆干着,前两天王宝山去王宝兴家两人还说过此事,若再不下雪,来年恐怕不一定能够耕种上。

    王宝山从不轻易夸人,崇武今天见到他罕见地夸赞木槿有远见,心里想着可不是嘛,姐夫教书为生,手底下没有田地,平时粮食都靠在外头买,即使同姐姐成亲后王家每年会送过去一部分,家里仍没有太多存粮。

    姐姐之前要没买粮食,靠家里的存粮过活,不出三个月就得见底。那时候她恐怕只能家来吃饭,日日看着嫂嫂脸色过活了。

    周氏小心翼翼包起剩下的饼,看着王家过的日子,忍不住想起娘家人来。

    她娘家兄弟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这么好的吃食,她未嫁时一年能碰一次荤腥已经是菩萨保佑,

    至于珍贵的红白糖,从来没有吃过。

    嫁到王家来以后,才过起个把月就有口荤腥吃,有白糖水喝的日子。

    她自个都没想到在荒年还能吃到红糖饼子,要是能让娘家人尝尝就好了,周氏想着。

    木槿在崇武走后就紧闭门户,一锅接一锅地烧水准备洗个热水澡。

    接下来一个月恐怕会越来越冷,她最多只能擦洗身子,再想洗澡并不容易。

    屋里烧的火炕终究比不上现代的暖气,平时为着保暖,她白天都呆在炕上面,在腿上搭一层薄被。

    因此,准备洗澡时,刚脱下衣裳,整个人就打起寒颤来。

    原因无他,只一个字,冷!

    而且这具身子头发差不多长到了腰臀,头发又多又长,平时很难清洗。

    木槿拿出自己空间里的沐浴露和洗发水,细细搓洗过,泡了小半个时辰才穿上衣裳。

    她准备稍微把头发剪短一点,不然不光清洗不方便,在冬天晾干头发同样极难。

    她之前照镜子就发现,头发固然很长,但下面有很多分叉,显然同营养不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思来想后,木槿拿出剪刀,把头发剪短二十多厘米才罢休。

    这样不至于和之前那般难以清洗,而且又不至于过短影响盘发髻。

    木槿尽量把收拾的动静放缓,两个双胞胎还在午睡,她怕吵死他们,到时候又得费好大劲才能哄好。

    这段时间,大伙猫在家里过冬,有两股不大不小的流民路过王家村,想要劫取些食物。

    王家村纵使寒冬都不曾停下巡逻,很快就发现他们。

    再加上经历过几次流民冲击,王家村的村民们显然已经具有“丰富”的应对经验,铜锣一响,男女老少拿着锄头铁锹往村口走,成功击退那群流民。

    下面与正文无关,不想看的小天使可以跳过哦~

    ——————-

    为了让大家看到,这里插播一点题外话(幸亏没有入v,不至于让大家多花钱)

    看到这几章有小天使评论说女主有些圣母心了,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我的思路哦。

    我初心本来想写一个成长型女主的,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摆脱现代思维,见到有人在生死边缘徘徊可能会有一点圣母心,就像现在的我们,如果有人要饿死在你身边,哪怕之前和那个人有点小矛盾也不会见死不救,所以她才会给长身体的弟弟开小灶、救助栓柱一家、偷偷给一个带孩子的母亲塞粮食……她见识到了一部分缺乏粮食导致的恶,但是因为刚刚经历,所以还没办法做到铁石心肠。

    就像之前有读者提出的,周氏埋汰女主吃娘家粮食,女主在周氏和崇文成婚多年无子那里为什么还替她说话,女主肯定因为之前的矛盾打心底里不喜欢周氏,但是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和其他人一样往周氏身上泼脏水,尤其她受过现代教育,内心知道没有孩子不一定非要是女性的问题,与其说是女主替周氏说话,还不如说是她在替一个普通的旧时代女性说话。

    这正是这几章和周家人的接触才让她知道,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像栓柱一家那样会感念你的帮助,有的人哪怕已经占到便宜也仍旧会想占的更多一点。女主在经历过这件事之后意识到周家人的不可靠,后面逃荒提醒王宝山夫妻提防这些亲戚,这都是要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而且古代是父权社会,在当时人的眼里,女主已经是许家人,不再是王家人了,而且别说寡妇了,就算家里头儿子少的人也还是会受欺负(比如只有一个独子),这里是一个宗族社会,不是女主靠单个人的能力就能走出去的。对于王家人来说,虽然王宝山夫妇疼爱女主,但是如果女主和周氏起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长子崇文又坚决不和周氏分开的话,即使王宝山夫妇再不愿意,他们也只能放弃女儿。因为小农社会可没有所谓的退休金,等他们干不动活,还得靠儿子养老,他们心里就算更偏向女儿,也会在现实选择以及周围的舆论环境里,被迫站到长子那边。我们从女主的角度或者从上帝视角看周氏错误很多,但是这在古代没办法构成让崇文和周氏分开的理由,除非再等几年周氏还没有孩子,才会让周氏和崇文的分开更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这又涉及到到底谁不能生,在没有办法确定是女方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于女方,又和封建社会压迫女性挂钩)。

    所以基于种种考量,女主目前不会和周氏公开闹翻,但也会不断积攒力量,慢慢和他们解绑。在写这篇文之前,我也查了好多明代的资料,尽可能让小说在保证可观看性的同时不至于完全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部小说不出意外的话,篇幅会在100章以上,所以女主也会不断的成长,为自己、为家里人、为周围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25章之后女主就不再这样了,所以还请大家耐心看她的成长。

    也感谢大家给我的意见,我会重新思考一下女主个人性格以及成长过程的塑造,尽量给大家呈现出一部合格的作品来。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提出建议和意见哦,感谢你们的支持!

章节目录

逃荒生存手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王璇玑w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9章 吃喝,逃荒生存手册,笔趣阁并收藏逃荒生存手册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