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召见,秦桧下意识就想到了即将传回来的军报。

    嘎吱~

    值房的门被推开,秦桧从里面快步走出:“带路。”

    “是,秦相。”

    宦官来不及擦干额头上的汗水,立即领着秦桧向紫微殿而去。

    不只是秦桧,前日在文华殿议事的大臣们都收到了消息。

    不过相比于上次,这次紫微殿中的人员却有所变动,李靖已经不在这里了,接替他的是兵部左侍郎裴寂。

    此外,这次议事的规模也扩大了许多,基本上正三品及以上的官员都到了。

    所有人都来齐后,李乾桌上的军报递给了一旁的老太监。

    “裴侍郎,此次议事你来主持,将军报上写的东西同诸位大人们说一说吧。”

    “是,陛下。”

    裴寂来到李乾的御案一侧,从老太监手中接过那份沉重的军报,转过头望了在场的大臣们一眼。

    许多不明所以的侍郎、寺卿们都有些不解,但望着诸多大佬的表现,也都感觉到了殿中气氛的凝重。

    由于前天的那封加急军报,这几日京城和朝中都有了朝廷打败仗的风声。

    不过虽然有风声,但也一直没什么确切的消息流传出来。

    可看今日这副架势,恐怕朝廷吃的败仗真不小。

    难不成是去吴国征伐的禁军们出了意外?

    裴寂没有太多废话,先对前几天的情况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四月廿日卯时八刻,兵部接东北边报,言自长孟关至定颙关一代,大小共七座关防遭金虏攻破。”

    “总兵吴三桂携七万残兵,退守嘉远关。”

    只是这一句几乎就让所有之前不知情的大臣愣在原地,随即以怀疑的目光望向裴寂。

    刚刚没听错吧?

    定颙关被破了??

    裴寂没有停顿,继续将所知的情况一一道来:“接报后,朝廷传旨令吴三桂收拢残兵,同令明、汉两边边军向定颙关靠拢。至今日子时,定颙关镇守总兵吴三桂呈上详细军报。”

    大臣们全都屏住了呼吸,不管这时多么震惊,都要把军报听完。

    “四月初十,金虏起伏兵三千,袭破长孟关,一路攻城,四月十二,起兵十六万,突袭定颙关。”

    “总兵吴三桂亲上城头督战,然金兵持炸雷,将三道城门依次破开,突入城中,定波将军方尽达带守军七千断后,遭敌全歼。吴三桂领残军七万,退守嘉远关。”

    听着军报的内容,大臣们面上渐渐由惊愕转为愤怒,最后有人忍不住,起身涨红着脸大怒道:“临战脱逃!”

    “此乃临战脱逃!身为主将,竟如此怯懦!”

    其他人虽然还没开口,但脸上愤怒的表情也暴露了,大家的想法都和他差不多。

    裴寂也没理会这些人,而是继续以一种凝重的语气道:“金兵攻势不减,吴三桂领余兵破敌过万,于四月十四再借延原镇地势拒敌。”

    你要是问怎么一下子从嘉远关跑到了延平镇……那当然是被人一路追着打过去的。

    延原镇就是东北边关的最后一座重镇,如果突破了它,那之后金兵便可直接袭击朝廷的郡县!

    方才还在怒骂的大臣早已安静了下来,紧紧盯着前方的裴寂。

    “至传回军情为止,吴三桂依旧带领余部,坚守延原镇。”

    不管之前如何,至少这一刻大人们却松了口气。

    把金兵拦在关外和让他们突入关内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但还没等他们彻底放松下来,裴寂就接着道:“然据兵部消息,虽金兵未攻破延原,但也派出游骑南下,去向暂未知晓。”

    大臣们先是愣了片刻,想明白后顿时气的脸都绿了,这下他们大概弄清楚如今吴三桂的真实情况了。

    大概率就是被人家堵在延原镇里,龟缩不出。

    虽然金兵暂时奈何不了他,但他也奈何不了对方,只能任由那些虏贼分兵绕过延原镇,在朝廷腹地劫掠。

    挡住了金兵,但又没完全挡住。

    “如今延原镇内仍有可战之兵五万余人。”

    裴寂最后又总结了一下如今的局势:“金兵自定颙关一路战至延原镇,被歼四万有余,此时已与吴三桂部成对峙之势。”

    说是对峙,但如今的金兵应该还有十二万人马。

    即便留下五万同吴三桂他们对峙,还是能分出七万人来,南下劫掠。

    “五万,朝廷在东北边关的二十万边军,如今竟只剩五万了!”

    “损十五万人歼敌四万人,本官从未见有吴三桂这等无能之将……”

    回过神来的大臣们痛骂不断,也有人怀疑吴三桂已经叛国,就是他和金虏相互勾结,才制造了如此局面。

    不过李乾也没全听这些人的一面之言,虽然朝廷有二十万边军,但这些人里有一半都是零散分部在诸多大大小小的边塞中。

    这次金兵突袭速度极快,他们根本没时间前后支援照应,很容易就全军覆没了。

    此外,金国大军中骑兵的比例很高,而驻扎在边塞中的边军却大多都是步甲。

    如果他们驻守的边塞被攻破,即便这些人想撤退去别的要塞,机动力也远远不如金兵,最后只能被追上。

    在如此不利之下,又是主动打被动,才被打出了如此夸张的战损比。

    “诸位大人稍安勿躁。”

    秦桧也是才知道后面这些消息,但他已经镇定了下来。

    眼下可不是发泄情绪的时候,而是要快速做出应对,将这些金兵尽数驱赶出去。

    秦桧开口后,蔡京也出来安抚在场的大臣,紫微殿中稍稍平静了片刻后,很快又恢复了喧闹。

    只不过这次则是群臣纷纷出谋划策,想着如何应对。

    “尽快派人前往延原镇,驱逐金虏!”

    “令禁军放下吴国的战事,尽快北上……”

    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派人、增兵。

    主持议事的裴寂开口道:“得到军报的当日,陛下便令左威卫尽快北上抗敌,陇西郡府兵也已经尽数归营,两日内便可开往边塞。”

    听到朝廷早有应对,大人们的脸色稍稍缓和了几分,但还是没罢休。

    “吴三桂并非知兵之人,朝廷应尽快遣人过去,主持大局……”大家还有进一步的要求。

    能力是一方面,忠心也是一方面。

    如今的吴三桂在两方面都不可靠了,所以诸多大人们才会嗷嗷嚷着要换人。

    但临阵换将也不容易。

    金兵攻入关中,吴三桂肯定也会知道他自己犯下了大错,手中有兵马,他还有和朝廷谈的资本。

    但若是被从总兵的位置上撸下来,那他就真什么也不是了,只能由朝廷想怎么处理他就怎么处理他。

    如果这时候强行要求换将,很可能会把他彻底逼反。

    “诸位卿家的想法,朕都清楚。”

    李乾从桌案后站起身来,大臣们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然而此时延原镇已被金虏重重围困,就算朕遣人前往也进不去。”

    大臣们的沉默更重了几分。

    “但如今边塞连同冀州恐怕都已陷入纷乱,也不可无人操持。”

    李乾又将目光转向了早已有些迫不及待的武将们,对最前方的三人道:“皇叔、大元帅、大将军,三位觉得谁最适合去主持大局?”

    陇西的府兵、左威卫、还有明国、汉国两边的禁军,若没有个居中统筹的人肯定不行。

    “臣愿往。”

    还是如前日相同,三个人都是一样的答案。

    李乾暗暗叹了口气,看来时间太短,这三人根本就没分出个上下高低来。

    另一边的文臣们面面相觑,期间有好几人神色欲动,想开口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憋了回去。

    李乾张了张嘴,有心想直接点出一个人来,但如今他也有顾虑。

    这种事已经关系到三人的根本利益,这时候李乾这个没兵权的光杆皇帝的话就没那么好用了。

    就算他占着大义,可被选中的只有一个,落选的却有两个人,人家占着人数优势,也可以不甩他。

    万一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导致这三人在京城里就打了起来,起了内乱,那就万事皆休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没人说话,但店中的气氛却更加紧张。

    他们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利益之争了,还存着压制另外两人的心思。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候,突然一道轻笑声传来。

    “陛下,臣以为此时局势也不见得已经紧要到无可挽回。”

    李乾皱眉转头望去,发现说话的正是蔡京。

    在场官员的注意力纷纷被吸引过去,也包括李渊他们三人。

    蔡京笑着对李乾拱了拱手,随即道:“有明、汉两国震慑,想必金虏定然不敢继续增派兵马。”

    “而在剩下的十二万兵马中,大部分已经被吴总兵拖在了延平镇外,不敢深入,他们的真正可战之兵也不过五、六万人。”

    李乾的眉头稍稍皱起,打量着蔡京现在的模样。

    这番话确实是有道理,金兵不可能把延平镇撇在后面,全都南下进入大乾劫掠。

    对这些人来说,延平镇就是他们返回草原的唯一通道,如果这条路被赌上,他们就只能被活活困死在大乾境内,抢再多的东西也不管用。

    但这样有道理的话从蔡京嘴里说出来,就让李乾莫名觉得有些不对劲。

    蔡京继续道:“以左威卫近三万兵马,陇西郡的三万府兵,再加上禁军的后续支援、连同汉、明两边的边军,这数万金虏已非大患。”

    朝廷一共有五边边军,其中两边分别为东北和西北边军,规模也最大。

    另外三边则分别陈列在秦、汉、明三国的边境,设立的初意也是防备他们。

    当然这样的目的不会明说出来,大乾朝廷美其名曰:后备边防。

    按照李乾的理解,就是灵活支援机动部队。

    一旦东北和西北边关告急,他们这些人就能迅速前方支援,补充边防力量。

    最初设立时,这后三边的规模和前两边同样庞大。

    但这么多年下来,东北边境和西北边境一直发生战事,而后三边却一直相安无事。

    这就导致后三边的边军陆续被抽调到前两边,后三边的规模也因此越来越小。

    直到今天,后三边已经快要名存实亡了,每一边的人数都已经不到三万人了。

    而且常年处于安稳环境下,这三万人的战斗力……也不好说。

    但不管如何,这都是三万人。

    所以蔡京这些话也没多大问题。

    “以臣之见,当务之急一是要连同各郡县,组织乡勇团练,抵御金兵劫掠,以免百姓生灵涂炭。”

    蔡京神色一肃,接着道:“二则是与吴总兵尽快接洽,令他定要拖住金虏,坚守延原镇。”

    李乾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目前最关键的不是金人,而是稳住吴三桂。

    如果吴三桂依然心向朝廷,那一切都好说,这些金兵就不足为患。

    可要是吴三桂投靠金兵……那局势就彻底崩坏了。

    非但十二万金兵会全部被解放出来,尽数南侵,东北边关这条要道也将完全被金国握在手中。

    朝廷肯定不能接受这种结果。

    李乾轻轻点了点头,这些道理谁都能想到,但蔡京又为什么跳出来说这些呢?

    他颇为认可地道:“蔡大人,朕听闻你与吴总兵也有些交情,如今你可愿为朝廷担此重任,前往延原镇?”

    文官们纷纷一愣,而几个武将们的目光一下子凝重起来。

    蔡京则讶然抬头,拱手道:“陛下,若对朝廷有用,臣定不惜此残躯。”

    “然以臣老迈之身,奔波万里,游走于兵戈刀刃之间,臣危病痛亡事小,金虏得寸进尺事大!”

    蔡京说完,李乾静静地望了他片刻,突然点点头,颇为可惜地道:“蔡大人为朝廷鞠躬尽瘁这么多年,确实不适合再受如此奔波之苦了。”

    实际上,就算蔡京想去,李乾也不可能把他放过去。

    蔡京是类似于李渊他们的危险分子,而且在有些特定的条件下,他的危险性还大于李渊等人。

    把李渊他们放出去还可以稳定战局,但若是蔡京……或许只有反效果。

    想到这里,李乾又皱起了眉头。

    蔡京说了这么一顿,总不可能是真是闲着没事吧?

    他又有何目的?

    李乾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一旁的李渊,难不成他是想借此声援李渊?

    就在此时,一道声音突然从群臣中传出来:“陛下,臣以为秦相可胜任此职!”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刁民竟敢害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六十四章 危急战况,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笔趣阁并收藏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