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浮杂,灯火通明。



    冠盖相望,济济一堂。



    今夜的芙蓉苑恐怕将是长安城最为热闹,为人令人瞩目的地方。



    “呵呵,郑大人,别来无恙啊——”



    迎面而来,一个佝偻着身子,拄着一根名贵梨木杖的老者,身着不过一身简单至极的灰裘衣袍。



    身后却跟着一群壮少不一,衣着光鲜的人物。



    任凭老人的步调一步三看,也无一人敢多言一句,只有静静地跟着。



    老人发须结白,颧骨高挑,虽然身子些许佝偻,但鹰隼般密长双眸却格外显眼。



    在这里,可没有人敢轻视这走路都有些晃荡慢悠的老头。



    因为他名崔万纪,乃当今整个清河崔氏的话事人。



    崔老爷子的声名,在这长安城可谓鲜花著锦,鲜有不知。



    “哈哈,崔老,许久不见,许久不见啊!”



    这长安学子会,除去请了一些鸿学大儒,当朝权贵临场,这崔郑两家,便是妥妥的话事人和主人家。



    左右两步,两人便走到了曲江池亭,这里正好可以居高临下,一览无余整个园林景色。



    从亭子上看去,一片繁华喧闹,讲经论道之景,热闹不凡。



    亭子里,自然是一番大佬品茗烹茶,欣赏景色。



    此情此景,让人看了便想吟诗一首啊——



    “崔老,当真老当益壮,颇具神采啊!”



    郑云河走近笑呵呵的恭维了一声。



    崔家郑家两家的主家话事人到了,少不了亭内一番起身恭维结礼之话。



    “一把子老骨头,再不出来走走,怕不是要懒在家里了,出来看看如今的年轻人,到底如何——”



    崔老爷子在一众人的小心伺候下,望着远处繁华之景,老目沉沉的轻缓回了一句。



    “崔老不出门这段时间,长安城确实热闹不少啊——”



    郑云河眸光狭长,话中有话的道了一句。



    崔万老声一笑,端着茶杯的老手慢慢放下,脸上看不出愠怒。



    “呵呵,郑大人所说的,便是那石炭报纸之事吧——”



    郑云河笑了笑:“没想到将崔老都给惊动了——”



    “郑大人,如今关中各家都暗地里拢收了不少石炭之地,这石炭之法一日不现,这冬日可便要过去了啊。”



    能做到这里的,自然都是世家的“话内人”,眼看着最大的两个大佬来了,便有人开口‘提醒’。



    “呵,周大人莫急,天下无不漏风的墙,有要有人在做,便自然有依归之处。”



    郑云河沉吟几许,这种话,这段时间找到他门上的人其实一两家之数。



    就连山东那边的新贵,都有几家派人询问过不止一次。



    如今石炭被朝廷把控,那唐苏凡有朝廷背书,圣上做保,无人可动。



    这石炭之法一日不现,那自然就一日有人跟着着急。



    自从这石炭现长安之后,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多么大一块蛋糕。



    如今,朝廷在之前便暗地收回大半部分石炭之地。



    当其余的各家在长安现身石炭之后,皆是跟着暗地里连忙买办石炭之地。



    一时间,石炭之地成了无数关中名贵的香饽饽。



    但奈何,这香饽饽没有炉火加热,谁也吃不了。



    况且这香饽饽还被李二夺了大半部分去。



    毕竟如今这长安的石炭之法,在当今哪位手里被宝贝的严丝合缝。



    虽然已经派了不知道多少人进去摸探情况,但最关键的地方,仍是摸不到那石炭的关键提炼方法。



    而对于郑家几家来说,在之前李世民便将石炭之地收拢民部。



    如今的态度也是模棱两可,如今就算是找到了提炼石炭的方法,不经哪位之口,也仍然会遭到话柄。



    不过,如果他李世民真的要坚持专营,必然会招受各大世家的强烈反弹。



    财帛动人心,这么大的蛋糕,那怕他是皇帝,在几大家的群狼虎视的情况下,还真不信他敢大包大揽吃独食——



    所以,现在等——



    等的就是李二的态度。



    “崔老,你如何而看?”



    崔万纪低垂着眼睑,对于这个话题拒且不说,而是轻声说道。



    “郑大人,今日只为观当今学子之姿,这些杂事,日后再说。”



    不动声色的话语间,让郑云河狭长的眸子精光一闪。



    这老不死的,还真是沉得住气。



    不过如今你崔家的酒坊生意被锐减了一半,恐怕崔家的动作,都是会在暗地里吧——



    至于这些,几大家也只得互相试探,谁也不会袒露真心。



    而至于唐苏凡,在场之人谁也没提,谁也没问。



    ……



    几句虚言作罢,那灯火昌明之时。



    长安学习会也快开始了。



    这芙蓉苑内,莺声燕语,百花竟艳。



    越来越多的大家小姐妇人们的到来,让一个个学子们引经论典,高谈阔论,恨不得把自己肚子中的学识见识一股脑抖出来。



    只为求得佳人侧目,缘求一份——



    最有理想者,便是少奋斗二十年矣。



    “诸位学子,速速去牡江台挂灯许文,静候佳音!!!”



    这时候,整个芙蓉苑出现了许多提着灯笼的青衣帷帽小厮,四处召喊。



    无数学子听声,心神一震,顿时间闻声而动,齐齐走向了牡江台了。



    声势颇壮——



    “牡江台?”



    话说,自己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这劳什子长安学子会到底是何形式呢。



    唐苏凡望了一眼四处开始向芙蓉苑中心方向流散而去的一众学子,对着身旁的王馨月问道。



    王馨月听了唐苏凡的话,随之巧笑着说道。



    “唐公子,听闻此次学子会,乃共分三关。”



    “这第一关,以诗拜名。”



    “以统一之题,作诗挂入花灯之内,灯挂千帷花灯船之上,大鸿儒士做选,前百名皆可入选。”



    “第二关,以论典籍,以大儒贤士所处之题,引经论典,辩古驳文,胜者可入第三关。”



    听到王馨月的话有特别的停顿之处,唐苏凡跟着问道:“那第三关呢?”



    “这第三关,是显露学子风采,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特显它才,其中,最常见为琴瑟萧绝。”



    原来这第三关是显露兴趣特长?



    说道兴趣特长,这玩意儿唐苏凡还真有点犯难。



    额,大学军训的军体拳算不算?



    “唐公子不准备参加这次的学子会?”



    见唐苏凡没有半点意动的意思,王馨月不由得问道。



    唐苏凡轻笑:“我也就是过来玩玩儿,顺便看看罢了,这学子会,有必要再说吧。”



    “也是,以唐公子之名,如今也不需要参加学子会了。”



    王馨月轻笑一声,有些人,生来不同,在他人还在追名逐利的时候,似唐公子这般,已经看淡了吧。



    “不过走吧,咱也过去看看去~”



    ………………………………



    (本章完)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唐之第一逍遥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凌渊楚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百二十章 学子会三关,大唐之第一逍遥王,笔趣阁并收藏大唐之第一逍遥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