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关键词,阅读本书最快的更新章节,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6月中旬的一天,初夏的朗阳照耀浪涛澎湃的北海,庞大的德意志帝国公海舰队列队驶过斯克格拉克海峡。队列中,艨艟巨舰巍峨高大、霸气十足,轻盈快舰劈波斩浪、威风凛凛,每一列纵队仿佛由无形标尺作了定位,齐整之态正符合德意志严谨认真的民族性格。偶经此处的渡船乘客和货轮船员,无不为这浩荡场面所震撼。
春意已尽,德国海军人员皆换夏装。水兵们白帽白衣白裤搭配深蓝色的帽带和海军领,军官们仍穿深蓝色的上衣外套,白衬衫搭配白裤白鞋,清新整洁的衣装衬托出良好的军人素质和精神面貌。与之相应,一艘艘浅灰色涂装的战舰外观简洁、气势雄壮,工业大革命使它们摆脱了帆布索具的束缚,并在手持长剑、身披重甲的同时拥有者空前的机动能力;偌大的螺旋桨在海面下飞转,推动数百乃至几万吨的舰体以趋近等同的巡航速度平稳前行,将一条条深深的水痕留在了身后……
在这磅礴舰群当中,悬挂舰队司令旗的“腓特烈大帝”号是整个舰队的标杆所在。它属于德国海军设计建造的第三级无畏舰,作为公海舰队总旗舰而特别追加建造。除与同级舰别无二致的武器、防御和动力标准,还增设了一系列指挥、通讯设施,会议室、司令舱及军官餐厅也都按照舰队总旗舰的规格进行配置。
待位于舰队后部的舰只悉数从斯卡格拉克海峡的汹涌怒涛中驶出,“腓特烈大帝”号前后舰桥上的多盏信号灯以相同的节奏闪动起来,这些指令由各分舰队和分队旗舰接收,再以相同的通讯方式转发给相应的舰队成员,各舰随之开始实施机动。约莫一刻钟之后,舰队的阵型调整基本完成:
原本位于舰队前列的侦察分队前出至左前方海域,这支由“塞德利茨”号领衔的快速纵队由5艘战列巡洋舰、2艘装甲巡洋舰和7艘轻巡洋舰组成,14艘舰艇列成双纵队形,以超过20节的航速遥遥领先于余下的大群舰艇;
原本分作三列的战列舰群归为单纵队形,在前导舰“凯撒”号的引领下,14艘无畏舰和12艘前无畏舰以15节航速向左转向,形成了一条长达6公里的圆弧线,这段弧线好似一张无弦之弓,列于其中的战舰够同时对弧线离心方向上的目标进行射击,仅以各舰主炮算,48门305毫米炮、124门280毫米炮及20门240毫米炮就足以形成极其骇人的火力风暴;
在战列舰主力纵队两侧,分属十个分队,归列十余个级别,建造服役年代跨越二十年的19艘巡洋舰和60艘大型鱼雷艇,踏实敬业地扮演着辅助作战的角色。它们有的三两编队,游离余舰队周边担负战斗警戒任务,有的六七成群,错落有致地警戒着战列舰纵队的近旁水域,等到舰队进入交战状态,它们又将调整部署,随时执行诸如释放烟幕、高速雷击、与敌炮战等任务。
舰队总旗舰“腓特烈大帝”号上,为便于观测和指挥,舰桥司令塔顶部设有大型的露天观测指挥台,舰队司令、本舰舰长以及参谋幕僚人员常在此统筹全局。目睹这规模庞大、舰型繁杂的舰队井然有序并准确到位地完成了阵型调整,矗立于此的海军军官们多半面露悦色,而行将度过自己57岁生日的舰队司令冯-英格诺尔上将,带着平静的表情向身旁的同僚们发问道:“若是强敌在前、炮弹呼啸,我们能否以这样的速度和精度进行变阵?”
和以往一样,舰队司令部的元勋级人物,在战术策略、航海编队等领域颇有造诣的霍费尔特上校行使了他的优先发言权:
“以德意志军人的精神素质,只要在战前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临战之时定能够有效发挥训练水平,在危机感的刺激下,超水平发挥也是有可能的。”
以德*官这一群体的惯有思维,当权威者的论述符合多数人的观点,便不会有人画蛇添足地多说什么。
从神态上看,冯-英格诺尔对于这一回答不甚满意,他遂又问道:“其他人还有不同的看法么?”
这照例是那些有意引起上级注意的青年军官们的机会。
在“腓特烈大帝”号的观测指挥台上,十数名军官当中,干练沉稳的中年军官占了多数,35岁以下的仅有寥寥几人。
“司令长官阁下,我个人以为,就算平日的训练操演再严格、再逼真,也没办法完全代替实战经验。像我这样出生在德意志统一之后的人,绝大多数是没有经历过战火锤炼的。以人们的正常心理,第一次作战时难免因为紧张过头而导致反应迟缓甚至出现非主观的失误。”
舰队司令转头看了看这位年轻的发言者,眼中似有赞许之意,然后,他转向在场的另一位年轻人,一位军阶、名望、地位都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年轻人,德国皇室成员,普鲁士王子约阿希姆-弗兰茨-胡伯特。
“殿下怎么看?”
从冯-英格诺尔提出第一个问题开始,夏树就一直低头看着甲板上的人员,操演期间,他们各尽其职,不见半点懒散之态,但也没有真正面临战斗时的那种紧张肃穆。6月,距离大战爆发的历史时点仅有一步之遥,寻常之人却对悄然迫近的灾难完全没有察觉。
“我相信,在这支令德意志民族无比骄傲的舰队,绝大部分军官和水兵都能够从容应对真正的战斗,而戈德上尉刚刚所说的情况是必然存在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规避这种风险,而只能让官兵们在一场又一场战斗中锤炼自己的意志,最终成为无懈可击的合格军人。”
夏树的回答显然不是敷衍,而围绕同一个话题所作出的不同剖析,足以看出各人眼光、胸怀以及思维意识的差别。
这时候,海军上校冯-卢比奇,“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的现任舰长,插话道:“若我们先与弱国交战,通过伤亡损失较小的战斗积累经验,再一步步与更强的敌人交手,最终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决战,赢得胜利就有把握多了。”
这个想法固然符合思维逻辑,怎奈时局已成各国制衡之态,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战争危机,哪有机会让德国海军提前练手?所以,对于卢比奇的“天真”想法,舰队司令部的军官们直接选择了无视。
海军少将施佩尔和马斯所指挥的两支侦察分队渐渐从旗舰视野中消失了,但它们没有走远,而是遵照此次海上操演的预定方案进行大范围的机动穿插。完成转向之后,战列舰队的单纵队回归了笔直队形,各轻巡洋舰和大型鱼雷艇分队也紧跟着做出调整。过了不久,舰队左侧海域传来零落炮声,那是执行反潜任务的舰只在用舰炮驱逐试图靠近舰队的潜艇。当然了,这些潜艇也是此次海上操演的一部分,它们从威廉港出发,在操演方案的预定时间抵达预定地点,它们伸出海面的潜望镜果然为主力舰队的护航舰艇所发现,双方随之展开一场进攻与防御的较量。
到这时为止,声纳技术的发明已有数年,但它主要的用途却是探测冰山。在战争让人们真正看到潜艇的狰狞獠牙之前,反潜手段还停留在目视加炮射的原始阶段,德国海军成了秘密的“尝鲜者”。1914年2月,弗里德里希船厂建造的k25号大型鱼雷艇成为第一艘安装声纳设备的军舰,在这之后所建造的每一艘1913年级大型鱼雷艇都装备了西门子公司秘密研制的i型声纳。它的探测距离短的可怜,探测精度差强人意,且极易受到外界干扰,配合舰载枪炮和简易的深水炸弹,仍具有传统手段所不及的作战价值。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海军鱼雷艇部队的年轻军官们业已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反潜战术。至1914年6月,公海舰队已有近50艘各式舰艇装备i型声纳并开展专门的反潜训练,初步形成了行而有效的反潜体系。
护航舰只的反潜操练热火朝天,主力战列舰群则依然在耐心等待着展露身手的时机。遵从旗舰指令,随行的装甲巡洋舰“海因里希亲王”号和“弗里德里希-卡尔”号接连弹射起飞了两架容克式水上侦察联络机,强劲的气流使得它们在攀升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担心的摇摆,但它们就如同一对顽强的海鸥,无惧狂风傲然高飞。在舰队上空盘桓一圈,两架侦察机开始利用机腹的信号灯发送莫尔斯码,向己方舰队通报空中观测到的各种“敌情”,舰队的观察视线由此得到大幅度的延伸,指挥人员和舰艇官兵们进行战斗准备的时间也充裕了许多。
随着旗舰“腓特烈大帝”号从容发出作战指令,由26艘战列舰组成的雄壮编队再次形成了一张弯弓,圆弧的离心方向逐渐转向侦察机报告的目标方位。及至舰队嘹望员以望远镜观测到由侦察分舰队布设的标靶群,各舰的主炮已随时待发。
前期在波罗的海进行训练时,公海舰队就已进行了最大射程的炮击测试,即便有水上侦察机实施弹着点校射,配以射击指挥仪的辅助作用,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舰队指挥、参谋团队和火炮技术部门得出一致结论:在现有的火炮技术条件下,舰队炮战的发起距离不应超过2。2万米,否则再多的齐射也是浪费炮弹;在1。8至2。2万米,火炮命中率约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七,具体视海况而论;1。4至1。8万米或为当前德国舰队进行炮战的理想距离,装配全舰统一方位射击指挥系统的舰只,主炮命中率跃升至百分之二以上,穿甲弹也足够发挥破坏效用,而普通战舰的射击命中率不及百分之一;1至1。4万米,德国舰队的射击命中率及穿甲弹效用陡增,战列舰大口径副炮也能对敌舰的上层建筑和非重点防护区构成威胁,但采用传统光学设备进行观瞄的普通战舰射击精度也开始大幅提升,全舰射击指挥系统的技术优势受到抵消。在此之后,对射的距离越近,德国战舰的射击精度优势越不明显。
在目标进入1。8万米距离后,冯-英格诺尔下令开火。
百门重炮齐齐发威,其势犹如一场可怕大风暴的前奏,滚滚天雷响彻海际,道道闪电划破长空!
同等型号的火炮,同等设置的仰角,出膛炮弹的运行轨迹几乎如出一辙,而只要任一方面相差毫厘,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炮声仍在耳边回荡,百多发重磅炮弹因与空气剧烈摩擦而发出暗红色的光亮,它们在视线中分成了几个高低远近差别明显的几个波次。因而从发射者的角度看,它们不像流星雨,呈碎片分散状,倒似海中的金枪鱼,群起而动,各为其位……
在舰桥的观测指挥台上,以英格诺尔为首的多数军官仿佛一个个耳能隔音、鼻不透息的木头人,对振聋发聩的炮声和浓重刺鼻的硝烟无动于衷,他们一一举着望远镜,全神贯注于远方海面。转眼之间,标靶所在的海面猛然升起一道道白色的水幕,激浪翻腾,其势惊人,仿佛传说中的波塞冬之怒,又好像一个拥有无边魔力的法师在施展绝技。
过了一分多钟,那城墙似的白色水幕渐渐消散,炮弹爆炸的隆隆响动才姗姗传来。军官们仍在朝着那个方向观望,只不过视角有所提升。由于飞行位置距离舰队较远,灯光信号难以辨认,两架水上侦察机改用摇摆机翼、盘旋转圈和枪射的彩色信号弹传递信息。
“哈,司令长官阁下,首轮齐射即摧毁大量目标,这真是太漂亮了!以此水准,我们已然无敌于天下啊!”冯-卢比奇的言语和表情尽显他的率真性格。
舰队司令部的成员们照例选择了无视。
不在其位,不谋其职。能够准确执行上级指令,管理好全舰官兵,便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舰长,而上升到舰队指挥层面,所需具备的能力就不止这么简单了。在这支凝聚了民族意志与精神的舰队,各级军官和水兵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而真正挑大梁的,应是掌握舰队实权的司令官们,他们的决策将直接关系到舰队和海军的命运。 嫂索妙 筆閣 万岁约阿希姆
海军上将弗里德里希-冯-英格尔诺,舰队总司令;
海军中将威廉-冯-兰斯,第一战列舰分队司令;
海军中将莱因哈特-舍尔,第二分战列舰分队司令;
海军少将菲利克斯-丰克,第三战列舰分队司令;
海军少将弗朗茨-希佩尔,第一侦察分队司令;
海军少将莱布雷特-马斯,第二侦察分队司令;
……
6月中旬的一天,初夏的朗阳照耀浪涛澎湃的北海,庞大的德意志帝国公海舰队列队驶过斯克格拉克海峡。队列中,艨艟巨舰巍峨高大、霸气十足,轻盈快舰劈波斩浪、威风凛凛,每一列纵队仿佛由无形标尺作了定位,齐整之态正符合德意志严谨认真的民族性格。偶经此处的渡船乘客和货轮船员,无不为这浩荡场面所震撼。
春意已尽,德国海军人员皆换夏装。水兵们白帽白衣白裤搭配深蓝色的帽带和海军领,军官们仍穿深蓝色的上衣外套,白衬衫搭配白裤白鞋,清新整洁的衣装衬托出良好的军人素质和精神面貌。与之相应,一艘艘浅灰色涂装的战舰外观简洁、气势雄壮,工业大革命使它们摆脱了帆布索具的束缚,并在手持长剑、身披重甲的同时拥有者空前的机动能力;偌大的螺旋桨在海面下飞转,推动数百乃至几万吨的舰体以趋近等同的巡航速度平稳前行,将一条条深深的水痕留在了身后……
在这磅礴舰群当中,悬挂舰队司令旗的“腓特烈大帝”号是整个舰队的标杆所在。它属于德国海军设计建造的第三级无畏舰,作为公海舰队总旗舰而特别追加建造。除与同级舰别无二致的武器、防御和动力标准,还增设了一系列指挥、通讯设施,会议室、司令舱及军官餐厅也都按照舰队总旗舰的规格进行配置。
待位于舰队后部的舰只悉数从斯卡格拉克海峡的汹涌怒涛中驶出,“腓特烈大帝”号前后舰桥上的多盏信号灯以相同的节奏闪动起来,这些指令由各分舰队和分队旗舰接收,再以相同的通讯方式转发给相应的舰队成员,各舰随之开始实施机动。约莫一刻钟之后,舰队的阵型调整基本完成:
原本位于舰队前列的侦察分队前出至左前方海域,这支由“塞德利茨”号领衔的快速纵队由5艘战列巡洋舰、2艘装甲巡洋舰和7艘轻巡洋舰组成,14艘舰艇列成双纵队形,以超过20节的航速遥遥领先于余下的大群舰艇;
原本分作三列的战列舰群归为单纵队形,在前导舰“凯撒”号的引领下,14艘无畏舰和12艘前无畏舰以15节航速向左转向,形成了一条长达6公里的圆弧线,这段弧线好似一张无弦之弓,列于其中的战舰够同时对弧线离心方向上的目标进行射击,仅以各舰主炮算,48门305毫米炮、124门280毫米炮及20门240毫米炮就足以形成极其骇人的火力风暴;
在战列舰主力纵队两侧,分属十个分队,归列十余个级别,建造服役年代跨越二十年的19艘巡洋舰和60艘大型鱼雷艇,踏实敬业地扮演着辅助作战的角色。它们有的三两编队,游离余舰队周边担负战斗警戒任务,有的六七成群,错落有致地警戒着战列舰纵队的近旁水域,等到舰队进入交战状态,它们又将调整部署,随时执行诸如释放烟幕、高速雷击、与敌炮战等任务。
舰队总旗舰“腓特烈大帝”号上,为便于观测和指挥,舰桥司令塔顶部设有大型的露天观测指挥台,舰队司令、本舰舰长以及参谋幕僚人员常在此统筹全局。目睹这规模庞大、舰型繁杂的舰队井然有序并准确到位地完成了阵型调整,矗立于此的海军军官们多半面露悦色,而行将度过自己57岁生日的舰队司令冯-英格诺尔上将,带着平静的表情向身旁的同僚们发问道:“若是强敌在前、炮弹呼啸,我们能否以这样的速度和精度进行变阵?”
和以往一样,舰队司令部的元勋级人物,在战术策略、航海编队等领域颇有造诣的霍费尔特上校行使了他的优先发言权:
“以德意志军人的精神素质,只要在战前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临战之时定能够有效发挥训练水平,在危机感的刺激下,超水平发挥也是有可能的。”
以德*官这一群体的惯有思维,当权威者的论述符合多数人的观点,便不会有人画蛇添足地多说什么。
从神态上看,冯-英格诺尔对于这一回答不甚满意,他遂又问道:“其他人还有不同的看法么?”
这照例是那些有意引起上级注意的青年军官们的机会。
在“腓特烈大帝”号的观测指挥台上,十数名军官当中,干练沉稳的中年军官占了多数,35岁以下的仅有寥寥几人。
“司令长官阁下,我个人以为,就算平日的训练操演再严格、再逼真,也没办法完全代替实战经验。像我这样出生在德意志统一之后的人,绝大多数是没有经历过战火锤炼的。以人们的正常心理,第一次作战时难免因为紧张过头而导致反应迟缓甚至出现非主观的失误。”
舰队司令转头看了看这位年轻的发言者,眼中似有赞许之意,然后,他转向在场的另一位年轻人,一位军阶、名望、地位都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年轻人,德国皇室成员,普鲁士王子约阿希姆-弗兰茨-胡伯特。
“殿下怎么看?”
从冯-英格诺尔提出第一个问题开始,夏树就一直低头看着甲板上的人员,操演期间,他们各尽其职,不见半点懒散之态,但也没有真正面临战斗时的那种紧张肃穆。6月,距离大战爆发的历史时点仅有一步之遥,寻常之人却对悄然迫近的灾难完全没有察觉。
“我相信,在这支令德意志民族无比骄傲的舰队,绝大部分军官和水兵都能够从容应对真正的战斗,而戈德上尉刚刚所说的情况是必然存在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规避这种风险,而只能让官兵们在一场又一场战斗中锤炼自己的意志,最终成为无懈可击的合格军人。”
夏树的回答显然不是敷衍,而围绕同一个话题所作出的不同剖析,足以看出各人眼光、胸怀以及思维意识的差别。
这时候,海军上校冯-卢比奇,“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的现任舰长,插话道:“若我们先与弱国交战,通过伤亡损失较小的战斗积累经验,再一步步与更强的敌人交手,最终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决战,赢得胜利就有把握多了。”
这个想法固然符合思维逻辑,怎奈时局已成各国制衡之态,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发战争危机,哪有机会让德国海军提前练手?所以,对于卢比奇的“天真”想法,舰队司令部的军官们直接选择了无视。
海军少将施佩尔和马斯所指挥的两支侦察分队渐渐从旗舰视野中消失了,但它们没有走远,而是遵照此次海上操演的预定方案进行大范围的机动穿插。完成转向之后,战列舰队的单纵队回归了笔直队形,各轻巡洋舰和大型鱼雷艇分队也紧跟着做出调整。过了不久,舰队左侧海域传来零落炮声,那是执行反潜任务的舰只在用舰炮驱逐试图靠近舰队的潜艇。当然了,这些潜艇也是此次海上操演的一部分,它们从威廉港出发,在操演方案的预定时间抵达预定地点,它们伸出海面的潜望镜果然为主力舰队的护航舰艇所发现,双方随之展开一场进攻与防御的较量。
到这时为止,声纳技术的发明已有数年,但它主要的用途却是探测冰山。在战争让人们真正看到潜艇的狰狞獠牙之前,反潜手段还停留在目视加炮射的原始阶段,德国海军成了秘密的“尝鲜者”。1914年2月,弗里德里希船厂建造的k25号大型鱼雷艇成为第一艘安装声纳设备的军舰,在这之后所建造的每一艘1913年级大型鱼雷艇都装备了西门子公司秘密研制的i型声纳。它的探测距离短的可怜,探测精度差强人意,且极易受到外界干扰,配合舰载枪炮和简易的深水炸弹,仍具有传统手段所不及的作战价值。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海军鱼雷艇部队的年轻军官们业已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反潜战术。至1914年6月,公海舰队已有近50艘各式舰艇装备i型声纳并开展专门的反潜训练,初步形成了行而有效的反潜体系。
护航舰只的反潜操练热火朝天,主力战列舰群则依然在耐心等待着展露身手的时机。遵从旗舰指令,随行的装甲巡洋舰“海因里希亲王”号和“弗里德里希-卡尔”号接连弹射起飞了两架容克式水上侦察联络机,强劲的气流使得它们在攀升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担心的摇摆,但它们就如同一对顽强的海鸥,无惧狂风傲然高飞。在舰队上空盘桓一圈,两架侦察机开始利用机腹的信号灯发送莫尔斯码,向己方舰队通报空中观测到的各种“敌情”,舰队的观察视线由此得到大幅度的延伸,指挥人员和舰艇官兵们进行战斗准备的时间也充裕了许多。
随着旗舰“腓特烈大帝”号从容发出作战指令,由26艘战列舰组成的雄壮编队再次形成了一张弯弓,圆弧的离心方向逐渐转向侦察机报告的目标方位。及至舰队嘹望员以望远镜观测到由侦察分舰队布设的标靶群,各舰的主炮已随时待发。
前期在波罗的海进行训练时,公海舰队就已进行了最大射程的炮击测试,即便有水上侦察机实施弹着点校射,配以射击指挥仪的辅助作用,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舰队指挥、参谋团队和火炮技术部门得出一致结论:在现有的火炮技术条件下,舰队炮战的发起距离不应超过2。2万米,否则再多的齐射也是浪费炮弹;在1。8至2。2万米,火炮命中率约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七,具体视海况而论;1。4至1。8万米或为当前德国舰队进行炮战的理想距离,装配全舰统一方位射击指挥系统的舰只,主炮命中率跃升至百分之二以上,穿甲弹也足够发挥破坏效用,而普通战舰的射击命中率不及百分之一;1至1。4万米,德国舰队的射击命中率及穿甲弹效用陡增,战列舰大口径副炮也能对敌舰的上层建筑和非重点防护区构成威胁,但采用传统光学设备进行观瞄的普通战舰射击精度也开始大幅提升,全舰射击指挥系统的技术优势受到抵消。在此之后,对射的距离越近,德国战舰的射击精度优势越不明显。
在目标进入1。8万米距离后,冯-英格诺尔下令开火。
百门重炮齐齐发威,其势犹如一场可怕大风暴的前奏,滚滚天雷响彻海际,道道闪电划破长空!
同等型号的火炮,同等设置的仰角,出膛炮弹的运行轨迹几乎如出一辙,而只要任一方面相差毫厘,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炮声仍在耳边回荡,百多发重磅炮弹因与空气剧烈摩擦而发出暗红色的光亮,它们在视线中分成了几个高低远近差别明显的几个波次。因而从发射者的角度看,它们不像流星雨,呈碎片分散状,倒似海中的金枪鱼,群起而动,各为其位……
在舰桥的观测指挥台上,以英格诺尔为首的多数军官仿佛一个个耳能隔音、鼻不透息的木头人,对振聋发聩的炮声和浓重刺鼻的硝烟无动于衷,他们一一举着望远镜,全神贯注于远方海面。转眼之间,标靶所在的海面猛然升起一道道白色的水幕,激浪翻腾,其势惊人,仿佛传说中的波塞冬之怒,又好像一个拥有无边魔力的法师在施展绝技。
过了一分多钟,那城墙似的白色水幕渐渐消散,炮弹爆炸的隆隆响动才姗姗传来。军官们仍在朝着那个方向观望,只不过视角有所提升。由于飞行位置距离舰队较远,灯光信号难以辨认,两架水上侦察机改用摇摆机翼、盘旋转圈和枪射的彩色信号弹传递信息。
“哈,司令长官阁下,首轮齐射即摧毁大量目标,这真是太漂亮了!以此水准,我们已然无敌于天下啊!”冯-卢比奇的言语和表情尽显他的率真性格。
舰队司令部的成员们照例选择了无视。
不在其位,不谋其职。能够准确执行上级指令,管理好全舰官兵,便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舰长,而上升到舰队指挥层面,所需具备的能力就不止这么简单了。在这支凝聚了民族意志与精神的舰队,各级军官和水兵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而真正挑大梁的,应是掌握舰队实权的司令官们,他们的决策将直接关系到舰队和海军的命运。 嫂索妙 筆閣 万岁约阿希姆
海军上将弗里德里希-冯-英格尔诺,舰队总司令;
海军中将威廉-冯-兰斯,第一战列舰分队司令;
海军中将莱因哈特-舍尔,第二分战列舰分队司令;
海军少将菲利克斯-丰克,第三战列舰分队司令;
海军少将弗朗茨-希佩尔,第一侦察分队司令;
海军少将莱布雷特-马斯,第二侦察分队司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