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从圣彼得堡到沃尔霍夫和维捷格拉,在到卢扎、奥涅加、阿尔汉格尔斯克,在苏共总记斯维尔德洛夫等高层领导人的陪同下,夏树一行乘专列访问了沿途的数十个俄国城镇,走过了1500多公里的漫长旅程。在这个航空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乘火车看似低效,却是欣赏沿途风土人情、了解国家建设成果和现实状况的上佳之选。
无论是在圣彼得堡海军学院的球场上驻足,还是在巴伦支海之滨远眺,夏树莫不感慨万分。他上一次造访俄国还要追溯到1918年冬天,那时的沙俄帝国刚刚经历了一战的惨败,整个国家形同一棵外皮干枯、里干脆化的大树,再也扛不住风雨的侵袭。20多年过去了,沙俄皇权早已烟消云散,苏维埃政权领导下的俄国通过工业和军事上的巨大成就向世人展现了它的强劲复苏,然而这艘红色的巨轮真如外界认为的那样势不可挡么?
在这个世界,沙俄的覆灭、苏俄的诞生稍晚于旧时空,而当苏维埃政权推翻沙俄帝国之时,国家的领土面积已经从2200多万平方公里缩减到了1700万平方公里,统治人口从17亿万锐减至11亿。由于战争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俄国的农业产量仅为战前的55%,工业产量下滑了90%,电力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没有机床工业、化工工厂以及汽车制造工厂。就人均水平而言,它无疑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按人口计算,1918年的俄国生铁产量是每年20公斤,德国是302公斤,英国是208公斤,美国是316公斤。煤产量俄国每人为02吨,德国是33吨,英国是63吨,美国是53吨;棉花消费量俄国是每人25公斤,德国是27公斤,英国是19公斤,美国是14公斤。最能够说明情况的两个例子是:大战期间,沙俄军队总共征召了1500万名士兵,可它的军事工业仅仅制造出了300万支步枪;按照1918年的工业水平,在不考虑进口的情况下,一个俄国农民在1920年买了犁和耙后,一直要到2045年才能指望再一次买到这些东西。
值得俄国人庆幸的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缔造者,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也即列宁同志,在这个时空一直活到了1931年。在他执政的15年间,苏俄没有发生恐怖的大清洗,也没有走向糟糕的极权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一直延续到了20年代末,这对苏俄的修生养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而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管理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至列宁逝世、斯维尔德洛夫上台,苏俄已基本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局面,民众不但得以填饱肚子,还有条件和精力改善生活,社会失业率下降为零,工业规模让许多欧洲国家相形见绌:年生铁产量402万吨,钢340万吨,煤炭产量4700万吨。这三项工业产量的人均值都较沙俄时代巅峰值提高了一倍,并且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汽车、拖拉机以及飞机产业,每年能够制造出14000辆汽车、22000辆拖拉机22000以及1500架飞机,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快速发展,农业产量连年提高,粮食总产量比当年拥有“乌克兰粮仓”的沙俄还高出了40%!
在斯维尔德洛夫执政的16年间,苏俄的总体实力延续了之前的发展趋势:总人口增加至14亿,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开发,工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尤其是在占领中国东北之后,苏俄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苏俄政府的官方数据显示,1946年的总发电量达到1200亿度,煤炭产量超过9000万吨,钢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这些数据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德国和美国,把日本人给甩下了一截。此外,在19421944年的苏日战争期间,通过引进和吸收西方技术,苏俄的军事工业较战前有了质的提升,多款高性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陆续投产,使得苏俄空军第一次有了媲美西方强国的资本,装甲战车的现代化和重型化大幅度提升了苏俄陆军的战斗力,其国防战略也籍此从战略防守转为攻守兼备
在爱尔兰和威尔士的国家运转走上良性轨道之后,夏树得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家庭上,另一部分放在他感兴趣并且擅长的机械设计和军事组织领域,而在此之外,他还密切关注着世界格局及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俄国这位欧洲近邻则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两代苏俄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下,这个国家的工业经济实力一跃迈入了强国行列,但它的农业却没能摆脱旧时空的遗憾。“新经济政策”成效斐然,可在苏俄领导人的意识里,这是带有资产性质的过渡性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作为“新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列宁始终对农业集体化的设想念念不忘,他觉得“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而斯维尔德洛夫作为列宁的得力助手和忠实信徒,在思想上继承了这种理念。以数年的试验和摸索为基础,苏俄政府于1933年正式废除了“新经济政策”,开足马力朝着“全盘集体化”的目标驶去。在1933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8%,1934年就增加到了27%,1935年为59%,1936年为64%,1937年为70%,1938年达79%。在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苏俄政府实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的政策,强行将没收的富农财产转为集体农庄公积金,并把富农驱逐出本区、州,不准其加入集体农庄。为了促使集体化运动开展,政府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轻赋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这句话用来概括苏俄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成效是再合适不过了。就在苏俄政府宣布“农业集体化目标基本实现”的1938年,粮食产量却只有1931年的72%,低于粮食自给自足的底线,这不仅仅是因为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因为政策在推行过程中侵犯了中农利益,而且不给富农出路,导致各地农民强烈抵制,甚至毒死牲口、烧掉粮食。据统计,在集体化的过程中,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被驱逐,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病弱妇孺,在流放过程中丢了性命,还有大约六成的马匹、七成的牛羊以及八成的猪在强制推行农村集体化的过程中被报失踪夏树一行人沿途参观了许多集体农庄,虽然它们无一例外地向来访者展示出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优越性,可劳动者们的强颜欢笑和库存物资的掩人耳目却逃不过精明人的眼睛!
1月份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正处于封冻期,在参观完这里有限的工业设施后,一行人遂北上前往此次旅程的最后一站,摩尔曼斯克。1899年建港时,这里只是个偏僻荒凉的小型海军基地,1916年连接俄国腹地的铁路通车后,摩尔曼斯克真正发展起来。作为俄国北方唯一的终年不冻港,如今的摩尔曼斯克已然成为一个人口近百万,烟囱与吊机林立,仓库和厂房遍布的大型港口城市。
近代沙俄海军总体实力不弱,但舰艇不像英国本土舰队或德国公海舰队那样集中,而是分散部署于北方、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四大海区。在日俄战争中,实力并不占优的日本海军便充分利用了这一点,采取逐个击破战术,先歼灭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后挫败俄国波罗的海分舰队和黑海分舰队抽派舰艇组成的第2太平洋舰队,导致沙俄海军元气大损。此后直至沙俄覆灭,俄国海军再未恢复到1904年以前的盛容。苏俄红海军成立之时,从沙俄海军那里接手的是个破败不堪的烂摊子,不但舰艇缺损,装备老化,更糟糕的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独立使得俄国在波罗的海的战略处境深为恶化,而乌克兰的沦没致使俄国失去了在黑海的造船基地。在这样的战略环境下,此前最为弱小的北方舰队逐渐成为苏俄政府着重发展的主力之一,不仅接近半数的主力舰艇长期部署于此,更建立起了以摩尔曼斯克为中心的北方造船工业区。至40年代,摩尔曼斯克地区的造船业规模已超过波罗的海沿岸的列宁格勒和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苏俄最大的造船业中心,而坐落在摩尔曼斯克港的北方造船厂则被誉为苏俄的“第一造船厂”,具备建造轻重巡洋舰以及大型潜艇的能力,而俄国有史以来第一艘航母建造代号w的中型航母,便于1945年春在这里完成了第一根龙骨的敷设。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云[来]阁),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无论是在圣彼得堡海军学院的球场上驻足,还是在巴伦支海之滨远眺,夏树莫不感慨万分。他上一次造访俄国还要追溯到1918年冬天,那时的沙俄帝国刚刚经历了一战的惨败,整个国家形同一棵外皮干枯、里干脆化的大树,再也扛不住风雨的侵袭。20多年过去了,沙俄皇权早已烟消云散,苏维埃政权领导下的俄国通过工业和军事上的巨大成就向世人展现了它的强劲复苏,然而这艘红色的巨轮真如外界认为的那样势不可挡么?
在这个世界,沙俄的覆灭、苏俄的诞生稍晚于旧时空,而当苏维埃政权推翻沙俄帝国之时,国家的领土面积已经从2200多万平方公里缩减到了1700万平方公里,统治人口从17亿万锐减至11亿。由于战争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俄国的农业产量仅为战前的55%,工业产量下滑了90%,电力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没有机床工业、化工工厂以及汽车制造工厂。就人均水平而言,它无疑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按人口计算,1918年的俄国生铁产量是每年20公斤,德国是302公斤,英国是208公斤,美国是316公斤。煤产量俄国每人为02吨,德国是33吨,英国是63吨,美国是53吨;棉花消费量俄国是每人25公斤,德国是27公斤,英国是19公斤,美国是14公斤。最能够说明情况的两个例子是:大战期间,沙俄军队总共征召了1500万名士兵,可它的军事工业仅仅制造出了300万支步枪;按照1918年的工业水平,在不考虑进口的情况下,一个俄国农民在1920年买了犁和耙后,一直要到2045年才能指望再一次买到这些东西。
值得俄国人庆幸的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缔造者,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也即列宁同志,在这个时空一直活到了1931年。在他执政的15年间,苏俄没有发生恐怖的大清洗,也没有走向糟糕的极权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一直延续到了20年代末,这对苏俄的修生养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而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管理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至列宁逝世、斯维尔德洛夫上台,苏俄已基本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局面,民众不但得以填饱肚子,还有条件和精力改善生活,社会失业率下降为零,工业规模让许多欧洲国家相形见绌:年生铁产量402万吨,钢340万吨,煤炭产量4700万吨。这三项工业产量的人均值都较沙俄时代巅峰值提高了一倍,并且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汽车、拖拉机以及飞机产业,每年能够制造出14000辆汽车、22000辆拖拉机22000以及1500架飞机,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快速发展,农业产量连年提高,粮食总产量比当年拥有“乌克兰粮仓”的沙俄还高出了40%!
在斯维尔德洛夫执政的16年间,苏俄的总体实力延续了之前的发展趋势:总人口增加至14亿,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开发,工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尤其是在占领中国东北之后,苏俄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苏俄政府的官方数据显示,1946年的总发电量达到1200亿度,煤炭产量超过9000万吨,钢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这些数据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德国和美国,把日本人给甩下了一截。此外,在19421944年的苏日战争期间,通过引进和吸收西方技术,苏俄的军事工业较战前有了质的提升,多款高性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陆续投产,使得苏俄空军第一次有了媲美西方强国的资本,装甲战车的现代化和重型化大幅度提升了苏俄陆军的战斗力,其国防战略也籍此从战略防守转为攻守兼备
在爱尔兰和威尔士的国家运转走上良性轨道之后,夏树得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家庭上,另一部分放在他感兴趣并且擅长的机械设计和军事组织领域,而在此之外,他还密切关注着世界格局及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俄国这位欧洲近邻则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两代苏俄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下,这个国家的工业经济实力一跃迈入了强国行列,但它的农业却没能摆脱旧时空的遗憾。“新经济政策”成效斐然,可在苏俄领导人的意识里,这是带有资产性质的过渡性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作为“新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列宁始终对农业集体化的设想念念不忘,他觉得“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而斯维尔德洛夫作为列宁的得力助手和忠实信徒,在思想上继承了这种理念。以数年的试验和摸索为基础,苏俄政府于1933年正式废除了“新经济政策”,开足马力朝着“全盘集体化”的目标驶去。在1933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8%,1934年就增加到了27%,1935年为59%,1936年为64%,1937年为70%,1938年达79%。在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苏俄政府实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的政策,强行将没收的富农财产转为集体农庄公积金,并把富农驱逐出本区、州,不准其加入集体农庄。为了促使集体化运动开展,政府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轻赋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这句话用来概括苏俄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成效是再合适不过了。就在苏俄政府宣布“农业集体化目标基本实现”的1938年,粮食产量却只有1931年的72%,低于粮食自给自足的底线,这不仅仅是因为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因为政策在推行过程中侵犯了中农利益,而且不给富农出路,导致各地农民强烈抵制,甚至毒死牲口、烧掉粮食。据统计,在集体化的过程中,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被驱逐,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病弱妇孺,在流放过程中丢了性命,还有大约六成的马匹、七成的牛羊以及八成的猪在强制推行农村集体化的过程中被报失踪夏树一行人沿途参观了许多集体农庄,虽然它们无一例外地向来访者展示出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优越性,可劳动者们的强颜欢笑和库存物资的掩人耳目却逃不过精明人的眼睛!
1月份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正处于封冻期,在参观完这里有限的工业设施后,一行人遂北上前往此次旅程的最后一站,摩尔曼斯克。1899年建港时,这里只是个偏僻荒凉的小型海军基地,1916年连接俄国腹地的铁路通车后,摩尔曼斯克真正发展起来。作为俄国北方唯一的终年不冻港,如今的摩尔曼斯克已然成为一个人口近百万,烟囱与吊机林立,仓库和厂房遍布的大型港口城市。
近代沙俄海军总体实力不弱,但舰艇不像英国本土舰队或德国公海舰队那样集中,而是分散部署于北方、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四大海区。在日俄战争中,实力并不占优的日本海军便充分利用了这一点,采取逐个击破战术,先歼灭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后挫败俄国波罗的海分舰队和黑海分舰队抽派舰艇组成的第2太平洋舰队,导致沙俄海军元气大损。此后直至沙俄覆灭,俄国海军再未恢复到1904年以前的盛容。苏俄红海军成立之时,从沙俄海军那里接手的是个破败不堪的烂摊子,不但舰艇缺损,装备老化,更糟糕的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独立使得俄国在波罗的海的战略处境深为恶化,而乌克兰的沦没致使俄国失去了在黑海的造船基地。在这样的战略环境下,此前最为弱小的北方舰队逐渐成为苏俄政府着重发展的主力之一,不仅接近半数的主力舰艇长期部署于此,更建立起了以摩尔曼斯克为中心的北方造船工业区。至40年代,摩尔曼斯克地区的造船业规模已超过波罗的海沿岸的列宁格勒和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苏俄最大的造船业中心,而坐落在摩尔曼斯克港的北方造船厂则被誉为苏俄的“第一造船厂”,具备建造轻重巡洋舰以及大型潜艇的能力,而俄国有史以来第一艘航母建造代号w的中型航母,便于1945年春在这里完成了第一根龙骨的敷设。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云[来]阁),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