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奢身为伍举之子,虽然自幼亦是文武兼备,允文允武自是不在话下,且又是熟读不少古书,然而此刻在听了楚王的话后,却也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大王切莫自暴自弃!”



    伍举朗声如是劝慰:



    “臣尚有一计!”



    楚王闻言,不由精神一震:



    “哦?卿有何良策,还请详言!”



    伍举到楚王身边,先是鞠了一躬,这才开口:



    “大王,臣方才细思目前的局势,窃以为或许楚吴二国尚存斡旋之机!而吴王余祭恐怕也必然会有所思量!”



    楚王眉头一皱,不明所以,因此不禁反问道:



    “哦?可是……寡人此行便是要灭吴的,若易地处之,寡人断然没有放过余祭之理,余祭此时只怕也恨不能是马上冲上山来杀了寡人。卿此言又是何意?”



    “大王,之前我们楚国连番拿下钟离、蔡国、赖地,势如破竹,吴人亦是胆寒。如今他反败我等,固然是一场大胜,但我楚毕竟是大国,且眼下过得江便是四王子所主持的蔡国,随时都有可能前来救驾。就这一点,按理余祭是不得不防的!”



    此时,不远处的然丹却是朗声道:



    “大王,四王子那儿……只怕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为好!”



    楚王闻言又是一怔:



    “然卿又是何出此言?”



    “蔡国距此虽近,但毕竟是有一水之隔,如今正是雨季,蔡国舟车所备不多,想要渡河救援,难上加难。更何况之前我们所派去的使臣,按理也应该到了,如今却依旧是音信全无……”



    其实,然丹还有一句最重要的话没说,那便是王子弃疾究竟是否会来救驾,也是不可知的。



    对于楚王的这个弟弟,虽不能说其野心已是昭然若揭。但其实正如然丹这样的精明之士,终究还是能看出其中一二的。



    更何况,就算是王子弃疾并无取而代之心,只怕也会有身边人挑唆于他。



    只不过,就连然丹都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一切的谋划,从一开始便是观从联合了吴国余祭和王子弃疾所设下的大局。



    伍举只微微一笑:



    “臣的意思,四王子虽不一定会来救援,但我们还是可以派人去告诉余祭,四王子他随时都会杀到!余祭必然存疑,若我们果真两面夹击,那吴人岂不危险?”



    不明所以的伍举,依旧是有些异想天开了。只不过,六神无主的楚王,却对此依旧是深以为然。毕竟,在这种节骨眼上,任何遐想中的可能,都会成为他们所依仗的精神支柱。



    “嗯,卿所言甚是,所以伍卿所言的计策究竟该如何?”



    “臣想效彷烛之武之策,前往吴军大营,言退吴军!”



    伍举此语一出,众人皆是面面相觑。



    要说起当年这个“烛之武退秦师”,那的确是赫赫有名的。



    百年前,秦国和晋国合围郑国,兵临城下,郑国及及可危。当此危难之际,一个叫烛之武的郑人,只身前往秦国大营,向秦穆公其中陈说其利害,并成功劝说秦穆公放弃攻打郑国。



    非但如此,甚至还派兵是保护起了郑国,郑国的危机也就此得以解除。



    而这个烛之武在此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圉正,平日里甚至有怀才不遇的愤满,但其抓住机会,展现义勇,正可谓“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



    楚王自然也是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但在细细思索一番后,又不无疑虑的回问道:



    “话虽如此……但彼一时此一时,当年秦穆公乃是远征郑国,对秦国无利,故而可说。而现在寡人受困于此,若能为吴人所擒,则对吴人是利益百倍!如此游说,谈何容易?而若只是言及四弟前来救援,只怕不够……”



    “呵呵,请大王试想,若大王败,为吴人所擒,那么晋国方面又会如何?晋国必然会策动三军前来冒功,而我楚国腹地又比邻于晋郑,却远于吴国。吴人眼下又臣于晋国,届时晋国号令其会盟,陈蔡得复,吴人虽居大功,却又能有何利益?”



    “而大王若能以陈蔡之地贿吴,吴人得此实惠,又何乐不为?故而,依臣之见,眼下倒是与当年烛之武之时颇有几分相似,或可一试!”



    楚王一听,觉得此言虽是有理,但他也知道其实希望依旧是极为渺茫的。但是,如果真的有能言善语忠勇无双之人前往吴国大营,至少对他而言也不是什么坏事。



    只是这人选,实属难办。



    “大王不必忧心,臣愿前往一试!”



    此时,伍举又是毛遂自荐道。



    然丹在旁,却沉咛道:



    “椒公年岁已高,恐大为不妥,而且此间三千将士还需要将领统制,椒公若有闪失,那还得了?”(此前,楚王封了伍举为椒县县公)



    这时,只见伍奢又摇摇晃晃的是站了起来,伍举见状也是吃了一惊,上前想要扶一把,伍奢却澹然笑了一声:



    “父亲放心,孩儿尚可。”



    在场的人有些惊讶的看着伍奢,伍奢站起来之后,又单膝跪地道:



    “大王!臣愿前往吴营一试!”



    楚王闻言,立刻是上前将伍奢搀扶起来:



    “奢卿身受重伤,理应好好歇息,这事还是另寻他人吧!”



    伍奢却执意不起,并是执意道:



    “臣已思量清楚,臣必将据此与吴王余祭力争得失,说透其中利害。更何况,除此二因之外,吴国亦尚有有毗邻越国为患,在其背后是虎视眈眈。是以吴国方面确实也不宜与楚国交恶太深,余祭若能分析一二,定会有所取舍!”



    伍奢侃侃而谈,说的也是头头是道,众人均觉到很有道理。



    楚王坐在石头上:



    “但是伍卿你这伤势……”



    “臣这伤并无大碍,况且臣乃是前去谈判的,又不是要去拼命。所以这些伤势并无大碍,还请大王宽心。”



    “但……那余祭若是不听卿之所言,甚至是要杀卿,又该当如何?”



    “奢为使者,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且奢此刻不过是一匹夫之人,余祭又何必杀我?若真杀我,那我师必哀之,若能哀而奋之,倒亦不为一件好事。奢眼下已难以上阵杀敌,唯有此举可助大王脱险!”



    楚王听到伍奢的话,沉默不语,他在等伍举发话。



    谁都看得出来,伍奢此举风险极大,其实完全不排除余祭会将他直接杀了祭旗。



    他可以说现在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楚王之前的一些行为也让吴王心存愤慨,这对于吴国而言,不可谓不是一个大好机会。



    楚王不好明着让伍奢冒如此风险,所以想要等其父伍举说出来。



    现场一片寂静,此计既然是伍举所献,他本想亲自前往,却因为身负三千将士统筹之责,自是不能去了。而现在他的儿子又自告奋勇,其实他内心深处也是舍不得,故而犹豫了良久。



    “奢儿!”



    “儿在!”



    “奢儿当真要做那烛之武吗?”



    “父亲放心,尚儿与员儿皆已长大成人。奢纵是身死,亦是心中无憾!”

章节目录

我在春秋不当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羲和晨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74章 要作烛之武,我在春秋不当王,笔趣阁并收藏我在春秋不当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