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报公布第一件大事,就是内宫正式成立审计局,杨金水任提督内审大太监。
第二件就是,应内阁首辅徐阶所请、李春芳主笔,御史林润言上书,三位流民宗室进宫陈情,修订宗藩条例一则,明确一城藩王对同城宗室有协助朝廷蓄养之责。不得使积欠禄米之宗室流离失所,沦为流民盗贼。违者报宗人府议罪论处。
同城双王及以上者,各负责其同宗宗室。剩余无同宗藩王负责的闲散宗室,由众王分摊。勿使我太祖子孙饥寒交迫、挨饿受冻。
很明显,徐阶这个内阁开头相当不错。
宗室问题是大明的老大难了。属于人人都知道是个问题,但人人都不敢说。
宗室越生越多,但大明的户部是相当有限的,结果是都捂着眼睛装看不见。
从宪宗皇帝到现在,唯一的招,就是欠发禄米。朝廷并不是不发,是欠发。等朝廷户部财政缓过来就补上。
但很显然,朝廷的千块注定是很难收回的。最倒霉的宗室,大概从宪宗朝开始以及积欠了百余年了。能活下来,主要是要饭沿街打秋风。因为官府一般不管宗室,所以只要没脸没皮也能勉强苟下来。
到嘉靖朝,没被欠禄的宗室基本不存在,就连亲王基本都是发一半扣一半,只有嘉靖养在身边的两个亲儿子才是实发实禄。当然王爵将军爵之类的多少可以强占土地,本身也不太指着岁禄过活。关键是往下的那些宗室。
六品镇国中尉基本也就只能保证一家不被饿死。再往下还有七品辅国中尉、八品奉国中尉就只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挺着。其他不入品级,甚至宗室玉蝶连名字都没取,只是给了编号的就更惨了。除了沿街当老赖混子,几乎没有第二条活命的道路。
这次冬季雪灾逃荒到京师偷运煤炭的就是三个倒霉的没名编号宗室。
朱老六、朱三三、朱十七。
也是得亏后面抓严党清查运煤路线发现了,要不然这三都快在京城靠着挖嘉靖墙角发家致富了。
嘉靖给一顿庭杖后,封了个镇国中尉的品级,发回原籍了。条件当然就是之前逃难路上饿死了的两个宗室可不准四处宣扬。
嘉靖本来就是外藩入主大内,就怕别人说过河拆桥,当了皇帝就不顾外藩宗室死活了。这个脸面还是要的。
这个政策,能不能落实已经不太重要了,关键是能把以后地方宗室出事后,嘉靖和朝廷的责任摘出去不少,就相当不错了。
这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政策,制定起来倒是雷厉风行的。
第三条又是神奇的正德遗诏。
看得高翰文都要以为自己的眼睛出了什么问题。
但好在虽然是奇葩的中旨,正德先皇兄遗诏,但内容还是比之前去台弯建祠堂正规多了。
就是召天下士绅献书,增补永乐大典。
虽然,内容很正经,但很显然,徐阶还是守住了清流的底线,内阁没有票拟,所以只是中旨而已。当然,另一个原因是编书刻印相当花钱,徐阶对这种要花钱且没明显好处的项目那是百千万个不会同意的。
也不知道这老皇帝要干什么,但新学这边的东西从来都是有一份资料,岳百户就抄录一份的。改天去问问岳百户,数数之前抄录的份数,就知道新学的响应力度。这一点高翰文倒不担心难以应付。
不仅不难应付,高翰文还当一回忠臣上书如何辨别书籍的重复无效情况,就是从中心思想、主客体要素与字词重复来辨别无效文献。凡判定无效文献,则视其是否具有新意来判断是否列入附录索引就行了。
写完就吆喝了新来的总旗官,让其转交给岳百户,递到京城一下。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