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九霄龙吟惊天变第三百零四章 面面俱到-民国岁月1913小说
第二卷 九霄龙吟惊天变第三百零四章 面面俱到-民国岁月1913小说-民国岁月1913-笔趣阁
民国岁月1913
作者:夜深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内阁形成的增兵提案在国会很快就得到了通过,毕竟这场战争的胜利差不多已是定局了,国会议员们不是傻瓜,谁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投反对票。
不过,这次增兵的数量远远超过原来的计划,从兵源上来看,中国并不缺少军队。经过几年的国防军建设和数次整编,整个国家已拥有了百万正规陆军,从中抽调出2030万奔赴欧洲并不影响国内稳定。
另外,军备在方子达这几年的关注下也得到很好发展,除少数地方部队外,国防军差不多已完成的全面换装,新式步枪、迫击炮、掷弹筒等等都已成为制式装备,除了依旧严格保密,只惊鸿一瞥的火箭炮外,和民国初年相比,眼下的这支国防军已达到了世界二流陆军水平,同战争爆发前欧洲精锐部队虽然不能相比,但在欧洲大战这些年来,欧洲几大强国的精锐陆军差不多已消耗殆尽,除了少数老兵外,军队中大多只是经过几月训练的新兵,在这种情况中国陆军从战斗力来说已不弱于欧洲列强的军队,他们缺少的只是战火的洗礼和经验。
一下子运输这么多部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由于美国的参战,老牌海洋帝国英国也把精力放到了更可靠的美国佬身上,远东地区拨不出更多的舰只,至于美国那边,所有船只已被列为军用,中国政府要想和以前一样通过盟国来进行运输军队,其难度很大。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本是打算大部使用英美的运输舰再加上部分租用日本船只,可没想到美国参战后没几天,正当民国国会通过增兵的提案后不久,日本方面也突然宣布正式参战。对外号称要派出海军和二个师团的陆军赶赴欧洲。这样一来,原本的运输计划根本就无法再执行下去,一时间总参谋部和国防部人人愁云密布,眼看着军队很快就要完成集结,但没船怎么去欧洲呢?
幸好,方子达提前考虑了这点。事先会知了招商局,调集了大部分招商局的远洋船只暂拨给海军使用。但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招商局的船只这几年虽然部分更换,但总体来说大多是船小吨位少,民用尚可,但对军用来说装载能力不足。就在方子达绞尽脑汁琢磨着其它主意的时候,上*海制造局那边传来了个好消息,在造船厂恰好有两艘刚刚建好的万吨轮,这两艘万吨轮是造船厂替法国人建造的。原本是用来横跨大洋为欧洲战场运输物资的货轮。得到消息后的方子达大喜过望,连忙联系曹汝霖请外交部和法国政府协商,提议临时调用这两艘货轮用来运输军队。
法国政府很快就同意了中国政府的请求,这样一来运输方面虽然还有些不足,但有这两艘大舰的加入,已最大限度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次增兵和上次稍有不同,海军上下也加入了这次行动中。和初具规模,数目庞大的陆军相比。中国的海军可以说可怜得许多。在内阁会议上,每当讨论军备时。海军方面可少没埋怨军费开支中陆军比海军占据更大的比例。从民国初年到现在,中国海军数来数去依旧是那么几艘老舰,除了每年维持舰队保养之外,海军可以说是足步不前。
在陆军规模形成后,方子达就已经开始考虑海军方面的建设了。但是和陆军相比,海军要想形成规模其开支和培养是极其惊人的天文数字。民国政府的收入投入其中。远远满足不了海军建设的需求,而方子达也不打算在眼下这种情况就马上着手建设海军,毕竟他知道等到欧洲战争打完后,世界各国定然会大举裁兵,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没必要再维持如此庞大的规模。到那时候,以捡破烂的价格能从洋鬼子那边买到很不错的舰只,何必非要在如今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打肿脸充胖子呢?
而且,一战的海军依旧是坚船巨炮的方式,战列舰称雄海洋。可随着技术的飞快发展,战列舰很快就会被航空母舰所取代,在历史大势已经知晓的情况下,方子达可不会花冤枉钱以战列舰为目标建立海军,他早就考虑过,要么不建材,要建就建一支新式的海军,让中国在成为大陆强国的同时拥有一支和海洋强国毫不逊色的新舰队。
江南造船厂在欧洲开战以来,一共建造了七艘万吨轮、十一艘5000吨以上的舰只二十三艘2000吨中小型运输舰,在建造这些舰只的同时,制造局已培养出一大批熟练的造船工人和为数不少的优秀技术员、工程师,在这基础上,设计并建造航空母舰并非没有可能。至于飞机方面,军工那边也有了很大进展,根据陈榥的报告,飞机制造的核心大功率发动机已得到了突破,预计不久,新一代试验型飞机将开始正式研制,这些好消息让方子达很是鼓舞,他甚至盘算着是不是等德国战败后从德国那边收拢些科学家过来,甚至搞几个蘑菇这种真正的大杀器来玩玩。
想到这里,方子达甚至差一点儿偷笑出了声,假如真有几个蘑菇在手,中国还怕谁呀?不过他也不是没理智的人,要想种蘑菇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就算懂得理论在基础科学和研制设备未能达到条件之前,种出蘑菇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方子达他不是神仙,随身也没带着系统之类的逆天玩意,种蘑菇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根本不是现在的中国能玩得起的,就连最强大的英、法、美、德四国,用举国之力或许也得搞个数年才有眉目。
这次增兵明摆着就是去压筹码,抢胜利果实的,而且美国的参战已经等于战争的胜利快到了倒数计时。集结的陆军士气高昂,从上到下都抱着一种去西方开洋荤的感觉。对此,总参谋部很不以为然,特意召开军事会议向各将领指出,虽然战争胜利近在咫尺,但同盟国依旧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如果他们不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战场,受到惨重损失是可想而知的。只要在战争一天没有正式结束,作为带兵的将领就必须认真面对对手,轻视是要吃大亏的,如果谁还有抱着游玩的心态,那么总参谋部立即就取消他的资格,换其他部队去欧洲。
王士珍这番话把将领们狠狠敲打一番,这才使得他们的心态稍有改变。当然,也有人嘴上不说,心里不以为然的人,不过等到他们到了欧洲战场,领教过同盟国的攻势后,恐怕就不再那么想了。
至于海军,趁此机会锻炼下是极好的。日德兰海战后,同盟国的海军已落下风,德皇为了保住他的公海舰队,严令舰队指挥官不得擅自出战,这样等于拱手让出了制海权。
除少数潜艇、驱逐舰的威胁外,从中国到欧洲的海路是畅通的。海军接手运输,正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想来等战争结束后,中国海军就将拥有一批不错的人员,也给方子达将来的海军计划打下扎实的基础。
现在离年底仅仅还有一个多月,kmt会议将在11月下旬举行,方子达已经做好了准备,打算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改组理事会的提案,并且和宋教仁竞争理事长一职。
为了麻痹宋教仁,在这次增兵中,方子达特意从自己的部队中拨出二个师加入远征军中,而且是作为先头部队首先出发。当这消息传到宋教仁耳中时,宋教仁只觉得全身一阵轻松,在他看来这是方子达对自己退让的方式。
只有廖仲恺明白方子达这么做的用意,但纠结的廖仲恺又不能不守信用把真相告诉宋教仁,同时廖仲恺也不愿意方子达和宋教仁之间就此撕破脸,至少表面维持平稳这无论对国家还是对kmt都比较好,至于最后究竟如何,廖仲恺一时间也没想到更好的主意,只能静观其变。
把嫡系部队派去欧洲,方子达除了迷惑宋教仁外还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战后欧洲计划。对于战争结束后如何利用远征军获得最大利益,除了在内阁中所提议的一些问题外,方子达还有他另外的想法,而这个想法的实施必须要依靠强大的武力为后盾,虽然目前远征军已有方子达的部队,可这远远不够,新加入的二个师就是为了保证这计划的实施,同时方子达还让黄恺元担任了增兵部队的副司令,直接指挥这二个师的兵力,并给了他一道秘令。
这边增兵的事刚刚落实,从北方传来了个好消息。高尔察克在商震和张宗昌的接应下已顺利抵达远东,而他所携带的巨额财富大部分也随之同行,安全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方子达兴奋得手舞足蹈。连忙找人发电报给刚赶回上*海的蒋志清,同时联系美国的几大财团,打算双方合作一起接手这笔巨额财富。
方子达当然想自己一口吞掉这口肥肉,不过他也明白这块肉要一个人吃很是困难。只有用利益把几方捆绑在一起,才是最安全的。要不然他就有这个心,高尔察克恐怕也不会把这笔经费完全交给女皇使用,当然这样做方子达也会极大限度保证己方的利益,在他看来这是三赢的结果。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不过,这次增兵的数量远远超过原来的计划,从兵源上来看,中国并不缺少军队。经过几年的国防军建设和数次整编,整个国家已拥有了百万正规陆军,从中抽调出2030万奔赴欧洲并不影响国内稳定。
另外,军备在方子达这几年的关注下也得到很好发展,除少数地方部队外,国防军差不多已完成的全面换装,新式步枪、迫击炮、掷弹筒等等都已成为制式装备,除了依旧严格保密,只惊鸿一瞥的火箭炮外,和民国初年相比,眼下的这支国防军已达到了世界二流陆军水平,同战争爆发前欧洲精锐部队虽然不能相比,但在欧洲大战这些年来,欧洲几大强国的精锐陆军差不多已消耗殆尽,除了少数老兵外,军队中大多只是经过几月训练的新兵,在这种情况中国陆军从战斗力来说已不弱于欧洲列强的军队,他们缺少的只是战火的洗礼和经验。
一下子运输这么多部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由于美国的参战,老牌海洋帝国英国也把精力放到了更可靠的美国佬身上,远东地区拨不出更多的舰只,至于美国那边,所有船只已被列为军用,中国政府要想和以前一样通过盟国来进行运输军队,其难度很大。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本是打算大部使用英美的运输舰再加上部分租用日本船只,可没想到美国参战后没几天,正当民国国会通过增兵的提案后不久,日本方面也突然宣布正式参战。对外号称要派出海军和二个师团的陆军赶赴欧洲。这样一来,原本的运输计划根本就无法再执行下去,一时间总参谋部和国防部人人愁云密布,眼看着军队很快就要完成集结,但没船怎么去欧洲呢?
幸好,方子达提前考虑了这点。事先会知了招商局,调集了大部分招商局的远洋船只暂拨给海军使用。但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招商局的船只这几年虽然部分更换,但总体来说大多是船小吨位少,民用尚可,但对军用来说装载能力不足。就在方子达绞尽脑汁琢磨着其它主意的时候,上*海制造局那边传来了个好消息,在造船厂恰好有两艘刚刚建好的万吨轮,这两艘万吨轮是造船厂替法国人建造的。原本是用来横跨大洋为欧洲战场运输物资的货轮。得到消息后的方子达大喜过望,连忙联系曹汝霖请外交部和法国政府协商,提议临时调用这两艘货轮用来运输军队。
法国政府很快就同意了中国政府的请求,这样一来运输方面虽然还有些不足,但有这两艘大舰的加入,已最大限度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次增兵和上次稍有不同,海军上下也加入了这次行动中。和初具规模,数目庞大的陆军相比。中国的海军可以说可怜得许多。在内阁会议上,每当讨论军备时。海军方面可少没埋怨军费开支中陆军比海军占据更大的比例。从民国初年到现在,中国海军数来数去依旧是那么几艘老舰,除了每年维持舰队保养之外,海军可以说是足步不前。
在陆军规模形成后,方子达就已经开始考虑海军方面的建设了。但是和陆军相比,海军要想形成规模其开支和培养是极其惊人的天文数字。民国政府的收入投入其中。远远满足不了海军建设的需求,而方子达也不打算在眼下这种情况就马上着手建设海军,毕竟他知道等到欧洲战争打完后,世界各国定然会大举裁兵,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没必要再维持如此庞大的规模。到那时候,以捡破烂的价格能从洋鬼子那边买到很不错的舰只,何必非要在如今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打肿脸充胖子呢?
而且,一战的海军依旧是坚船巨炮的方式,战列舰称雄海洋。可随着技术的飞快发展,战列舰很快就会被航空母舰所取代,在历史大势已经知晓的情况下,方子达可不会花冤枉钱以战列舰为目标建立海军,他早就考虑过,要么不建材,要建就建一支新式的海军,让中国在成为大陆强国的同时拥有一支和海洋强国毫不逊色的新舰队。
江南造船厂在欧洲开战以来,一共建造了七艘万吨轮、十一艘5000吨以上的舰只二十三艘2000吨中小型运输舰,在建造这些舰只的同时,制造局已培养出一大批熟练的造船工人和为数不少的优秀技术员、工程师,在这基础上,设计并建造航空母舰并非没有可能。至于飞机方面,军工那边也有了很大进展,根据陈榥的报告,飞机制造的核心大功率发动机已得到了突破,预计不久,新一代试验型飞机将开始正式研制,这些好消息让方子达很是鼓舞,他甚至盘算着是不是等德国战败后从德国那边收拢些科学家过来,甚至搞几个蘑菇这种真正的大杀器来玩玩。
想到这里,方子达甚至差一点儿偷笑出了声,假如真有几个蘑菇在手,中国还怕谁呀?不过他也不是没理智的人,要想种蘑菇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就算懂得理论在基础科学和研制设备未能达到条件之前,种出蘑菇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方子达他不是神仙,随身也没带着系统之类的逆天玩意,种蘑菇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根本不是现在的中国能玩得起的,就连最强大的英、法、美、德四国,用举国之力或许也得搞个数年才有眉目。
这次增兵明摆着就是去压筹码,抢胜利果实的,而且美国的参战已经等于战争的胜利快到了倒数计时。集结的陆军士气高昂,从上到下都抱着一种去西方开洋荤的感觉。对此,总参谋部很不以为然,特意召开军事会议向各将领指出,虽然战争胜利近在咫尺,但同盟国依旧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如果他们不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战场,受到惨重损失是可想而知的。只要在战争一天没有正式结束,作为带兵的将领就必须认真面对对手,轻视是要吃大亏的,如果谁还有抱着游玩的心态,那么总参谋部立即就取消他的资格,换其他部队去欧洲。
王士珍这番话把将领们狠狠敲打一番,这才使得他们的心态稍有改变。当然,也有人嘴上不说,心里不以为然的人,不过等到他们到了欧洲战场,领教过同盟国的攻势后,恐怕就不再那么想了。
至于海军,趁此机会锻炼下是极好的。日德兰海战后,同盟国的海军已落下风,德皇为了保住他的公海舰队,严令舰队指挥官不得擅自出战,这样等于拱手让出了制海权。
除少数潜艇、驱逐舰的威胁外,从中国到欧洲的海路是畅通的。海军接手运输,正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想来等战争结束后,中国海军就将拥有一批不错的人员,也给方子达将来的海军计划打下扎实的基础。
现在离年底仅仅还有一个多月,kmt会议将在11月下旬举行,方子达已经做好了准备,打算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改组理事会的提案,并且和宋教仁竞争理事长一职。
为了麻痹宋教仁,在这次增兵中,方子达特意从自己的部队中拨出二个师加入远征军中,而且是作为先头部队首先出发。当这消息传到宋教仁耳中时,宋教仁只觉得全身一阵轻松,在他看来这是方子达对自己退让的方式。
只有廖仲恺明白方子达这么做的用意,但纠结的廖仲恺又不能不守信用把真相告诉宋教仁,同时廖仲恺也不愿意方子达和宋教仁之间就此撕破脸,至少表面维持平稳这无论对国家还是对kmt都比较好,至于最后究竟如何,廖仲恺一时间也没想到更好的主意,只能静观其变。
把嫡系部队派去欧洲,方子达除了迷惑宋教仁外还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战后欧洲计划。对于战争结束后如何利用远征军获得最大利益,除了在内阁中所提议的一些问题外,方子达还有他另外的想法,而这个想法的实施必须要依靠强大的武力为后盾,虽然目前远征军已有方子达的部队,可这远远不够,新加入的二个师就是为了保证这计划的实施,同时方子达还让黄恺元担任了增兵部队的副司令,直接指挥这二个师的兵力,并给了他一道秘令。
这边增兵的事刚刚落实,从北方传来了个好消息。高尔察克在商震和张宗昌的接应下已顺利抵达远东,而他所携带的巨额财富大部分也随之同行,安全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方子达兴奋得手舞足蹈。连忙找人发电报给刚赶回上*海的蒋志清,同时联系美国的几大财团,打算双方合作一起接手这笔巨额财富。
方子达当然想自己一口吞掉这口肥肉,不过他也明白这块肉要一个人吃很是困难。只有用利益把几方捆绑在一起,才是最安全的。要不然他就有这个心,高尔察克恐怕也不会把这笔经费完全交给女皇使用,当然这样做方子达也会极大限度保证己方的利益,在他看来这是三赢的结果。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