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叔,我已读完了,是否可去赴阿志的约了?”
一个年约七八岁的小童扎着总角发髻,穿着一身低调的青色小袍,脚上踩着青黑色的布鞋,清秀的面庞上,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挂在树上的十一二岁少年。
“小球儿读完了呀,还记得这书上都写了些吗?来背给九叔听听,背过了九叔就带你去戏家玩。”
“彧儿知道了。”说着,这七八岁的小童就开始站直了身子,嘴里开始朗朗背诵着刚刚看过的那段古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原来,这七八岁的小童就是当年出生的荀彧,那么他称之为九叔的十一二岁的少年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正是在这个世界已经度过了十来载光阴的王赵。
王赵当初为了能量,还真的天天去刚出生的荀彧小子那里念书写字,荀淑看王赵坚持的有模有样的,也就由着他去了。
而王赵在跟荀彧相处了几个月以后,处出了感情,也没办法把这个刚出生的小婴儿当做工具人来看待了,开始用心的教导起荀彧来。
虽然他没有过经验,但通过从荀彧那里获得的能量也让他在回到现代以后特意去找了几本育儿书来看,教小荀彧读书写字的同时,也经常给他讲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以及睡前故事,成功的成为了小荀彧心中最厉害的大人,也成功的教养出了一个跟历史上的荀令君天差地别的小孩子。
历史上的小荀彧从小就温文尔雅端方守礼,而在王赵的手下成长起来的小荀彧机灵可爱、调皮捣蛋,当然,在外人面前还是能够做到规规矩矩,懂懂事事的。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王赵听着他可爱的小侄子用着稚嫩的语调背完了《大学》的第一章,从慵懒的状态中醒过来,靠在树上伸个懒腰,轻轻一跃,从树上跳到了荀彧面前。
“小球儿真棒,走吧,咱俩去小志才家里玩象棋去。”王赵牵着荀彧的手,示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青禾去跟蔡氏说一声他们的去向。
走了一会儿,还没到荀府的大门,小荀彧看着周围除了他和王赵以外,再也没有别人,便伸出另一只手去扯了扯王赵的袖子。
王赵低头看着这个个子才到他腰上的小不点。
“怎么啦?”
在王赵的注视下,小孩子的耳朵尖慢慢的红起来,却仍是坚定的张嘴说道:“九叔,等会去阿志家里,可以不要叫我的小名吗?”
王赵一想,荀彧的小名?小球儿?
他扫过他犯红的耳尖,问:“为什么呀?小球儿不喜欢九叔给你取的小名吗?”
说起来,小球儿这个小名的由来要归溯到荀彧刚会说话那会。那时王赵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比荀彧大了四五岁,但按他的灵魂年纪来算的话,基本上可以当荀彧的爹了,而且他后来也确实是把荀彧当儿子来养的。
并且他还是个隐形儿控,在荀彧长了牙以后给他偷渡了很多蛋糕巧克力等零食,后来怕把他的牙给弄坏了才停了的,却也一度把荀彧养成一个白白胖胖的小胖子,圆圆滚滚的像个球一样,于是小球儿这个小名就算是定下来了。
看着已经快八岁的荀彧,王赵才发现,原来已经过了这么久了。
小荀彧低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喜欢的。只是…………小彧长大了,阿志也已经没有小名了。”
王赵明白荀彧的意思了,这是觉得小球儿这小名不符合他小大人的身份了。
一个小名而已,就顺着他的意好了,王赵轻轻一笑,“行,九叔保证在小志才家里的时候不叫你的小名了,那叫你阿彧吧!等你以后长大取了字以后,再叫你的字,这样行吗?”
荀彧红着脸点头,没再提出什么意见,一大一小并肩往着戏家走去。
荀氏是颍阴县乃至颍川郡的大家族,戏家或许曾经是吧,但现在早已经没落了,整个家里就剩戏志才以及他的母亲两个主人而已。
这么两个差别极大的家族,想也知道隔得肯定不会很近,王赵带着荀彧走了快20分钟才看到戏志才家那几间青瓦木屋。
王召在门口敲了敲门,很快就有小厮来把门打开了,“原来是两位荀公子,我家少爷早等着了。”
两人被小厮殷勤的迎进去,走到庭院里,就看到戏志才已经坐在院里的石桌上,桌上已经摆好了一盘象棋。
“阿志。”
“阿彧。”
“荀九叔。”
几人之间相互问好,等问候完以后,王赵让两个年龄相近的小朋友自己先玩着,他则在另一边的桌子上自泡着茶,吃着戏母做的点心。
不得不说,戏家的小点心做的确实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了,只可惜戏母的身体不太好,很少亲自下厨。
王赵在这边已经慢慢悠悠的喝了两杯茶,吃完小半碟点心了,那边那两个势均力敌的人还没分出胜负。
王赵也没想去打扰两个小朋友之间的认真对决,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在脑海里看着888给他呈现出来的系统面板。
这几年里,除了荀彧以外,戏志才也给他贡献了不少的能量,不过,随着时间的增长,从那两个小家伙身上获得的能量也越来越少了,按这样的速度下去,下一次再回到现代,估计得三四年后了。
一想到还要隔好几年才能碰到自己亲爱的电子产品,王赵顿觉痛不欲生。
该从哪里再找些能量来呢?
王赵在脑海里拼命的想着,原本是毫无头绪的,却又突然间在戏志才的一声“将军!”里想到了另一个名字
——鬼才郭嘉。
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力股啊!
今年似乎是公元170年,早就把三国时期重要人物的生卒年记得滚瓜烂熟的王赵脑子一转,似乎小郭嘉就是在这一年出生的,这可真是来得巧极了。
王赵还在这边想着要怎么才能接近可能已经出生了的郭嘉,那边的两个小不点却已经开始给他找事做了。
“九叔,你来出一道残局给我们解吧。”
这是他们每次来戏志才家里的保留节目了,先是两个小家伙对弈一局,无论谁赢都可以问他要一个小奖励,而这个奖励是保留在王赵给他们设的残局也被解答出来之后的。
自己已经悄悄的把单机象棋上的那些五花八门的残局都记住了的王赵当然不虚,他给红黑两方各留两个兵,再额外给黑方一士一相,要求两个小孩用红方的棋子赢了黑方。
这局红方的两个小兵似乎很容易就能把黑方的将给吃了,可是小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而且要围堵黑方的“将”同时还要注意己方的“帅”不要被对方的小兵给吃掉,对于两个八九岁的小孩来说,确实有点难,不得不皱起眉头来思考。
可偏偏王赵这个时候还在一边说风凉话,“这个残局是非常简单的,你们不会要想好久吧?”
这话说的,让戏志才跟荀彧都发狠咬牙,一定要在半柱香以内解出来,让王赵再也不能小瞧他们。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夏天上午的太阳开始有些晒了,偏偏还有新生的蝉在遮蔽阴凉的树上聒噪的叫着,让人无论如何也静不下心来。
但趴在石桌上解着棋局的两个小孩并不是常人,哪怕顶着这样的阳光和堪称噪音的蝉鸣,也能专心致志与那四四方方的棋局较着劲儿,意志力让人钦佩。
王赵看着两个小孩专心致志的模样,心里赞叹:不愧是能够青史留名才智双全的人物,这份沉静和专注是现代多少小孩所不能拥有的,哦,对了,这份专注力还有他教导有方的功劳。
王赵一点也不谦虚的在心里想着。
所以戏志才和荀彧能解出这样的棋局来,也就并不让人意外了。
果然,没过一会儿,王赵就听到了荀彧惊喜的大叫声:“九叔,快来看,我们解出来了!”
王赵看了一眼,确实是解出来了,他们舍弃了一枚小兵,堵住了黑方将军能走的路,把它逼死在了角落。
“不错,解的真快。”王赵笑着揉揉两个人的头,把两个人头上的扎的好好的总角发髻都给揉乱了,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谁能想象有一天那些青史留名的大人物会任由他摸着头、乖乖的叫他九叔呢?
而且肯定不只是身边的这两个小家伙,王赵想起自己的辈分,以后的郭嘉,孙策,周瑜,诸葛亮等一系列金光闪闪的名字见到他估计都要喊一声叔,想起来就让人有一种诡异的兴奋感呢。
王赵履行自己的承诺问道:“今天是阿志赢了,想要什么奖励?”
戏志才也就比荀彧大了一岁,王赵是在他四岁的时候认识他的,这几年下来也早就把戏志才当成了自家子侄一样对待,自然是跟荀彧一视同仁的。
戏志才的胆子比荀彧要大一些,在他心里,王赵同样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大哥哥,于是他说道:“阿志上回听荀九叔讲故事,言有一物名千里目,使用此物时,能够将千里之外的事物看得纤毫毕现,是真的吗?若是真的,阿志想要见见这千里目。”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