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就要有猪圈。

    家里原先的猪圈就在后门口,三四平米左右大小。何冬炎找了一些木板,东拼西凑,将猪圈扩大了一圈,再去找一些草袋子,盖在顶棚上,能挡太阳和风雨。又挖了一些土到猪圈里,把不平的地方垫平了,顺道也是覆盖猪的屎尿。

    为了防止猪大小便渗到地底下去,何冬炎几乎每天要把猪赶到一边,再在猪圈里铺上一层干燥的泥土。这些土经过猪的翻拱踩踏,就是庄稼田里的好肥料。花了两天时间,何冬炎将猪圈修好了。

    祝芳白看见何冬炎这么起劲倒腾起猪圈,第一反应就是先到自己柜子里看一看,那些钱还在不在。

    偏偏窘迫的是,数钱的时候还被何冬炎打个正着。

    祝芳白数得正起劲,忽然察觉到门外的目光,回头一看,何冬炎正在半开的门外,目光冷冷地注视着自己。

    她僵硬地坐在床边,不知该用什么借口来解释手里的钱。

    喉咙痒痒的,压抑不住咳嗽了几声。

    何冬炎不动声色地收回视线,倒了一杯白开水递到祝芳白面前。

    祝芳白眼神中满是错愕,又有点欣喜,接过水一口灌下去。水刚过喉咙,舒服了一阵,马上又难受起来,她整张脸憋得通红,停不住地咳嗽。

    “我去镇上,挑几头猪崽。”何冬炎看了一眼祝芳白,捏捏手心,欲言又止。

    等到何冬炎走远了,祝芳白这才放开大声地咳嗽。

    到了镇上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何冬炎先去镇上的诊所开了止咳糖浆,去了一趟供销社,顺便带些生活用品回去。

    供销社青砖灰瓦的建筑,一度是镇上最好的房子。

    还没走进店里,新货老货混杂的味道散发出来。酱油醋、布匹、文具、青菜肉类、胶鞋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拥挤在货柜上。

    墙上八个红底白字,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大家不要急,都能买到!一个一个排队来啊。”供销社的售货员扯着嗓子在维持秩序,应对着涌入的顾客,忙得晕头转向。

    何冬炎走到一组透明的玻璃柜台前,里面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军绿色的胶鞋、大红牡丹花纹的脸盆、花花绿绿的糖果……这里曾经杂糅着他幼小心灵的渴望。

    孩童时期的何冬炎,每次路过供销社,总是不自觉地踮起脚跟,用力伸长脖子向柜台里面看去。或是趁着父母买东西的间隙,趴在柜台的玻璃外,观察着这个能满足一切的需求的神奇的地方,梦想着有一天,他手里也有一大沓的票,能换来那些稀奇的玩意儿。

    那时候的柜台看起来好高,而今却也还没有到腰。

    唯一没变的,是他那份孩童的渴望,在每次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都会重现。

    买了几个香皂,又给何秋分挑好了文具,何冬炎开始往回走。

    接近六月,一轮烈日炙烤着地面,走在街头很是闷热,没一会儿何冬炎已经闷出一层细汗。

    可路上的人来来往往,天气丝毫没有抵挡住人们的热情。

    何冬炎沿着街道,在树荫下走着,发现赤石乡的面貌日新月异,几天没见就变了一个模样。

    两条公路交叉在十字街头,将赤石乡自此分开四隅。十字街头一带是赶热闹的好去处,也是赤石乡人民的地标。

    早些年街道人迹稀少,现在已经是人来人往。

    西南头新开了一家水果店,旁边挨着的店铺,排着一桶桶冰镇绿豆汤、赤豆汤,冒着冷气。何冬炎跑得最多的,是西北角的新华书店,门口常年有老年人摆开阵势杀象棋。再走几步,有一家照相馆,何冬炎记得有一年赶集,还在这里拍了一张全家福。

    走到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快要散了。

    出发前,何冬炎还到各家取了不少经。村里老人教他一个秘诀:猪秧子的买卖是按照重量结算,太大了花钱多,太小了又不好养活。等到集市快散的时候去买,猪崽经过一天折腾,排泄得干净,挑出来的分量轻。

    果真,成排的猪秧子,被捆了前后腿,哼哼地低声叫着,此起彼伏,饿得肚子都伏贴进去。真是叫人挑选得眼花缭乱。

    选了好一会儿,最后挑出十头满意的猪秧子。然后是称重付款,卖家三令五申着,钱货两清,养活养死概不负责。

    何冬炎点点头,将猪崽一个一个捆好放进笼子里,村里来帮忙的人也到了,每人认领两只,一根扁担,两头挑着,晃晃悠悠启程了。在几个同村人的帮助下,十头小猪顺当扛回岱山,送进了猪圈。

    小猪们一进入新猪圈里,就开始乱打圈圈鬼喊辣叫。

    他拍拍小猪的脑袋,眼底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快点长大,未来的人生可就指望你们了。”

    祝芳白不知道何冬炎是什么时候到家的,她出门了一趟,回家就看见桌子上摆着一些生活用品,其中还有一瓶止咳糖浆,刻意放在边上的位置,表示区分。

    她拿起来看了看,就着热水喝了一口,整个口腔甜丝丝的:“咳咳……这小子,还没赚到就会浪费钱……”

    猪养了,但还得有渠道,能卖出去才是王道。

    50年代起,为了解决吃肉问题,国家设立了“食品站”,专门负责收购猪。生产队和农户养的猪,称之为“预购猪”,也就是说,唯一的销售渠道便是由国家统一经营的食品公司。而且价格是国家固定的,每斤收购价是045元,而当时的市场价是每斤098元。为了方便农户就近投售,食品公司在各大小集镇都设立食品站。

    岱山生产大队只有山路,等到要卖猪的时候,做个担架,把猪五花大绑抬着,喊同村的人帮助抬着,走几十里山路,送到食品站去,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为了防止猪排泄,有人会用甜菜萝卜一类的物件堵塞猪肛门。

    到了收购点,乖乖排着队,等着验猪、过称。要是来得晚了,发现队伍已经排得很长,只能慢慢等着,等到脸上巴结、讨好的笑容都僵硬了。

    何冬炎前前后后也跑了不下三次,凭借自己的伶牙俐齿,总算与云和县食品公司签订订购合同,正式成为一位养猪专业户。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我的家与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夏半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2章 挑几头猪崽,我的家与乡,笔趣阁并收藏我的家与乡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