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府出事后,县衙对各个路口派出了重兵把守,一旦发现可疑人员,一律收监再审。之前那个说话结巴的乞丐姑娘就是被抓的嫌犯其中之一。
由于恰逢灾荒年月,来往的百姓居多,大多数也能提供官府发放的“关牒”。当然,是时不时也有些例外,比如走南闯北的江湖术士,流离失所的孤寡老人,以及一些来路不明的流浪者。这些拿不出“关牒”的人通通被官兵押进了大牢。
这天,官兵按照惯例盘查过往行人。突然来了一个戏班子,为首的是一个年逾花甲面容和善的男子,这个戏班子就是他搭建的,班里一共有七八个人,因为要到处去演出,每个人还随身带着各种服装和道具,老人便买了两架马车便于赶路,一班人都在马车上坐着,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纪最小的只有十岁左右。
“驭……”随着马夫一声吆喝,两辆马车先后停在官兵面前。
“所有人都下来,出示你们的关牒,否则严禁通行。”
戏班子的领头——那个佝偻着腰的老头率先下了车,并一脸堆笑地递上了自己的关牒:“官爷,小的常年在附近几个县搭台唱戏,班里都是老实本分的人,还望官爷高抬贵手,让小的们通关。”
一个官兵接过老头的关牒,认真打量了一番:“祝长青,就是你?”
“正是小民,这个戏班子都是小民收留的一些穷苦人家的老弱人等。”老头笑着对官兵点头哈腰。
“这只是你一个人的关牒,其他人的呢?”另一个官兵一脸严肃地说到。
“有,有,有,这就拿来给官老爷过目。”老头说着转身对班里一个健壮的男青年说到:“小武,把关牒都收上来,让官爷过目。”
“是!”那个叫小武的青年跳上后面的马车,拿出了几份关牒,毕恭毕敬地递给了刚才盘查的官兵。
官兵仔细点了点,问老头:“你们一共不是八个人吗?这里的关牒只有五份,加上你的一共也才六份,还有两个人的呢?”
“回官爷,还有两个孩子。”老头说着把马车旁一脸困倦的一男一女两个小个子拉到了前面。其中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身材瘦小,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另一个则是十五六岁的小男生,长相清秀,在戏班子里扮演的是花旦,被盘查时他还没得及卸妆,穿着女生的戏服,戴着女生的头饰,脸上摸着浓浓的妆。由于长途跋涉,小男生极为疲惫,官兵盘查时,他正在马车上睡觉,迷迷糊糊就被叫了起来。
两个孩子不明就里,耷拉着脑袋站在官兵面前。
一群官兵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两个人,其中一个官兵对老头说到:“他们是谁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来做什么?”
老头不敢怠慢,立刻满脸堆笑地说到:“回官爷,大的叫铁蛋,小的叫秋叶,都是小民给他们取的名字。”
“我问的是书名。”官兵一脸冷酷地说到。
“回官爷,他们没有书名,小民学识也不多,就只给他们取了乳名,以便日常好称呼。”
“这么说他们是你的孩子?”
“不敢不敢,官爷,他们都是我在路上捡来的流浪儿,小民见他们快要饿死了,想着我的戏班子里也需要人手,便把他们带上了,想着等他们长大了也能给戏班出出力。”
官兵依然一脸严肃地问到:“那你为何不给他们办关牒呢?”
“回官爷,小民本想着去给他们登记的,可是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也不知道父母是谁,更不知道姓甚名谁,无赖之下,小民也只得带着他们出来讨口饭吃,还请官爷您高抬贵手。”老头说完眼巴巴地望着那个官兵。
“实话告诉你吧,这个大的姑娘是个逃犯,我们必须抓她回去交差。”
“官爷,使不得。”老头一听整个人都懵了,他连忙说到:“官爷您仔细看,这是个小子,不是丫头。”
“你说不是就不是啊,我们这里有画像,明明就跟她一模一样。”官兵说着抖了抖手中的通缉令,老头歪着眼睛看了一会儿,也没看出有什么不同,这让他更加疑惑了。这个小男孩可是他从七八岁就捡来的,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小男孩性格也不外向,平时都少言寡语,怎么会突然成了通缉犯呢。
“官爷,您行行好,铁蛋是个孤儿,从小就跟着小民长大的,小民百分之百确定他是个男孩子,绝对不是您那画像上的人。”老人说着从衣服里掏出一叠银票递了过去。
说话的官兵一把拿过银票往怀里揣了,一边无可奈何地说到:“看在你们都是本分人的份儿上,这个小的你可以带走,但是大的是官府追捕的重要逃犯,无论如何都不能跟你走了。”说完一挥手,几个官兵一拥而上,把叫铁蛋的小男生捆了个结实。
“官爷,您再发发慈悲吧。”老头还想说说情,可是旁边的官兵走过来大吼道:“走不走,再啰里啰嗦的,信不信连你们一起抓了!”
“小民这就走,这就走……”老头一边作揖,一边牵着马慢慢地往前移动,他看着被五花大绑的铁蛋,心里一阵揪心的痛,眼泪唰唰地就流了下来。
铁蛋似乎还没从梦中醒过来,他呆呆地望着老头和秋叶他们,眼神空洞,似乎是对命运的失望,也似乎是对老头的失望。
一石激起千层浪,开仓放粮事件促使县衙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查行动,在那段时间,官兵们都是按照追捕令的画像抓捕嫌疑犯,除了结巴姑娘和戏班的铁蛋,还有好多身份不明的人也被关进了大牢。
开仓放粮引起的连锁反应还不止这些,在这之前,从宫廷到民间正流传着一个叫“九字预言”的传说,开仓放粮的英雄壮举瞬间把陈硕真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莫名其妙地跟《秘记》中的预言扯上了关系。
由于恰逢灾荒年月,来往的百姓居多,大多数也能提供官府发放的“关牒”。当然,是时不时也有些例外,比如走南闯北的江湖术士,流离失所的孤寡老人,以及一些来路不明的流浪者。这些拿不出“关牒”的人通通被官兵押进了大牢。
这天,官兵按照惯例盘查过往行人。突然来了一个戏班子,为首的是一个年逾花甲面容和善的男子,这个戏班子就是他搭建的,班里一共有七八个人,因为要到处去演出,每个人还随身带着各种服装和道具,老人便买了两架马车便于赶路,一班人都在马车上坐着,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纪最小的只有十岁左右。
“驭……”随着马夫一声吆喝,两辆马车先后停在官兵面前。
“所有人都下来,出示你们的关牒,否则严禁通行。”
戏班子的领头——那个佝偻着腰的老头率先下了车,并一脸堆笑地递上了自己的关牒:“官爷,小的常年在附近几个县搭台唱戏,班里都是老实本分的人,还望官爷高抬贵手,让小的们通关。”
一个官兵接过老头的关牒,认真打量了一番:“祝长青,就是你?”
“正是小民,这个戏班子都是小民收留的一些穷苦人家的老弱人等。”老头笑着对官兵点头哈腰。
“这只是你一个人的关牒,其他人的呢?”另一个官兵一脸严肃地说到。
“有,有,有,这就拿来给官老爷过目。”老头说着转身对班里一个健壮的男青年说到:“小武,把关牒都收上来,让官爷过目。”
“是!”那个叫小武的青年跳上后面的马车,拿出了几份关牒,毕恭毕敬地递给了刚才盘查的官兵。
官兵仔细点了点,问老头:“你们一共不是八个人吗?这里的关牒只有五份,加上你的一共也才六份,还有两个人的呢?”
“回官爷,还有两个孩子。”老头说着把马车旁一脸困倦的一男一女两个小个子拉到了前面。其中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身材瘦小,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另一个则是十五六岁的小男生,长相清秀,在戏班子里扮演的是花旦,被盘查时他还没得及卸妆,穿着女生的戏服,戴着女生的头饰,脸上摸着浓浓的妆。由于长途跋涉,小男生极为疲惫,官兵盘查时,他正在马车上睡觉,迷迷糊糊就被叫了起来。
两个孩子不明就里,耷拉着脑袋站在官兵面前。
一群官兵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两个人,其中一个官兵对老头说到:“他们是谁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来做什么?”
老头不敢怠慢,立刻满脸堆笑地说到:“回官爷,大的叫铁蛋,小的叫秋叶,都是小民给他们取的名字。”
“我问的是书名。”官兵一脸冷酷地说到。
“回官爷,他们没有书名,小民学识也不多,就只给他们取了乳名,以便日常好称呼。”
“这么说他们是你的孩子?”
“不敢不敢,官爷,他们都是我在路上捡来的流浪儿,小民见他们快要饿死了,想着我的戏班子里也需要人手,便把他们带上了,想着等他们长大了也能给戏班出出力。”
官兵依然一脸严肃地问到:“那你为何不给他们办关牒呢?”
“回官爷,小民本想着去给他们登记的,可是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也不知道父母是谁,更不知道姓甚名谁,无赖之下,小民也只得带着他们出来讨口饭吃,还请官爷您高抬贵手。”老头说完眼巴巴地望着那个官兵。
“实话告诉你吧,这个大的姑娘是个逃犯,我们必须抓她回去交差。”
“官爷,使不得。”老头一听整个人都懵了,他连忙说到:“官爷您仔细看,这是个小子,不是丫头。”
“你说不是就不是啊,我们这里有画像,明明就跟她一模一样。”官兵说着抖了抖手中的通缉令,老头歪着眼睛看了一会儿,也没看出有什么不同,这让他更加疑惑了。这个小男孩可是他从七八岁就捡来的,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小男孩性格也不外向,平时都少言寡语,怎么会突然成了通缉犯呢。
“官爷,您行行好,铁蛋是个孤儿,从小就跟着小民长大的,小民百分之百确定他是个男孩子,绝对不是您那画像上的人。”老人说着从衣服里掏出一叠银票递了过去。
说话的官兵一把拿过银票往怀里揣了,一边无可奈何地说到:“看在你们都是本分人的份儿上,这个小的你可以带走,但是大的是官府追捕的重要逃犯,无论如何都不能跟你走了。”说完一挥手,几个官兵一拥而上,把叫铁蛋的小男生捆了个结实。
“官爷,您再发发慈悲吧。”老头还想说说情,可是旁边的官兵走过来大吼道:“走不走,再啰里啰嗦的,信不信连你们一起抓了!”
“小民这就走,这就走……”老头一边作揖,一边牵着马慢慢地往前移动,他看着被五花大绑的铁蛋,心里一阵揪心的痛,眼泪唰唰地就流了下来。
铁蛋似乎还没从梦中醒过来,他呆呆地望着老头和秋叶他们,眼神空洞,似乎是对命运的失望,也似乎是对老头的失望。
一石激起千层浪,开仓放粮事件促使县衙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查行动,在那段时间,官兵们都是按照追捕令的画像抓捕嫌疑犯,除了结巴姑娘和戏班的铁蛋,还有好多身份不明的人也被关进了大牢。
开仓放粮引起的连锁反应还不止这些,在这之前,从宫廷到民间正流传着一个叫“九字预言”的传说,开仓放粮的英雄壮举瞬间把陈硕真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莫名其妙地跟《秘记》中的预言扯上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