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的性格里是有恶劣的成分在的。
虽然他对待自己的朋友向来真诚, 但恶作剧的因子是印在dna中的。就连日常对话也习惯性地会刺人。
仁王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珍惜每一个能和他长久交往的朋友。
不过目前来看,真正能被他放在心里的其实只有立海大那些人。哪怕是完全合不来的真田,在仁王心里多少也是特殊的。成为职业选手以后才变熟悉起来的这些人, 比如雷欧, 比如阿玛迪斯, 说是朋友还差一些,可以闲聊可以约比赛, 但不算交心,因此仁王刺完阿玛迪斯后毫无心理负担就按照经纪人的安排去接受采访和理疗去了。
能受得了仁王这样脾气的人,一直相处下去,几年过后,或许也会被仁王当成朋友。
又或者是遇到一个热情的直觉系。仁王不太受得了直球。
而另一边的阿玛迪斯也没在意。
对比球场上的垃圾话, 仁王这种暗含隐喻,结合了英式幽默和日式含蓄的讽刺就显得很温和了,阿玛迪斯甚至都不觉得仁王说得有错。他甚至思考了一下自己要不要真的入教, 最后觉得教派这东西其实毫无用处, 于是放弃了。
他给经纪人打电话“有什么可以转运的方法吗?”
“?阿玛迪斯, 你的意思是……”
“希望明年的抽签结果能够好一些。”阿玛迪斯自语道。
他也只会和相处数年又关系很近的经纪人说这种话了, 在其他同俱乐部的球员和国家队队友眼里, 阿玛迪斯本人是个冷漠无情, 脾气也不太好的人。
和仁王能说得上话的职业选手中的表面朋友, 大部分都是些在外人看来脾气颇为糟糕的人。如果扒拉一下仁王的人际关系, 就会发现, 表面上看上去温柔可亲的“朋友”, 在名单里大概只有丸井和幸村。但实际上, 这两个朋友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
丸井的温柔大部分源于他长男的自觉性和会区分对象的大方爽朗。需要的时候, 比如当年u17双打, 和木手组队时,他反手背刺也毫不手软,甚至再之后依然得到了木手的认可。仁王偶尔开玩笑说丸井真的特别会“养鱼”,不管是他不断换新的女朋友,还是接触过就会给他好评的网球选手们。
至于幸村,只有实力足够的人会认为幸村温柔,其他人站在幸村面前时就会感觉足够多的距离感。“大魔王”的绰号也不是凭空来的。
反过来想的话,以仁王的为人处世原则和人际交往态度,能和他一直交流下来,并且维持一定程度的亲密关系的,自然都会有脾气桀骜之处。
仁王确实性格有些糟糕,但那类能够无理由包容他人的,绝对温柔待人的人,反而会让仁王敬而远之。
和其他原因都没关系,只是仁王喜欢势均力敌的,能让他体会到争锋相对快乐的人。他无所谓能不能被人理解。他只会反感一成不变的世界。
理疗结束,回酒店休息时仁王打开聊天室就看到立海大网球部的正选群里在讨论他和阿玛迪斯的比赛。
真田和幸村发言并不多,但实际上他们俩绝对会进行专业化的,详细的比赛分析和数据分析。切原倒是在群里发表了许多想法。仁王翻了一遍聊天记录,就知道一日部长一生部长的幸村,和限定版本温柔参谋柳,正以不同的方式引导切原去分析这场比赛。
仁王幻视了当年立海大全体正选围着切原补课的场景。
他看完了队友们对这场比赛的看法,将一些观点记在心里,留着之后自己的团队做详细分析时拿出来讨论。这类看似儿戏的讨论对仁王来说是有意义的。他对自己有绝对自信,可越是这样,他越是明白,在分析比赛时,从观众角度看到的东西是很重要的。有些细节在比赛时作为当事人很难明白。
仁王没有在群里发言,假装自己还在休息。
他合上手机前看了一眼丸井的id,想了想又去网络上搜索了日本到法国的机票。
思考时间大概只有三秒,甚至更短,仁王看了眼比赛安排表,将在国内读书的正选们的票定好。在国外打职业的队友们就不管了,他们想来的话,俱乐部大概,可能,也许,会有出差补贴和报销额度?看法网决赛也是一种经验学习嘛,仁王想。
他把票根和订票页面发给柳。
没多久,柳就给他发了一串省略号。
明白了仁王意思的柳不需要去搜索或者翻笔记本,他的数据储备就告诉他,仁王买的机票的日期非常精准,精准到一眼就能看出这就是仁王买的“让队友们都看着他法网决赛”的票。
并没有听过仁王“胜利宣言”的柳无语了一会儿,回复道“我知道你去年和丸井约过决赛的观赛。但是仁王,你已经记仇到今年还在想着这个吗?”
“这是有色眼镜吧,参谋?”仁王回道,“我可是非常诚心地邀请大家来看法网决赛。”
“就这么确定自己能够进入决赛吗?”柳了解仁王,也不说客气话,“很有自信啊,仁王。”
“puri”
仁王通过和阿玛迪斯的第一轮比赛,大概摸清楚了自己现在的情况和实力,也进一步调整了今年的比赛计划。另一边,看了比赛的幸村也决定,一定要赢下去,直到站在仁王对面,成为仁王的对手。
打赢他。
仁王是他最想打败的对手。
因为在几年前,他还能轻易打败仁王。
像仁王这样的对手,最能给人带来心理压力了。真田从最开始能够轻松打败仁王,到被仁王超过,那转折性的比赛结束后有一段时间真田整个人像是强行自我控制的炸药包。幸村作为部长,对真田的一切情绪,和仁王的网球实力进步曲线一清二楚。他当年还调侃过自家幼驯染心态不稳,也数次劝说让真田更冷静些。
可实际上,这种事是无法完全冷静相待的,幸村自己非常明白。
他被仁王反超时,内心的不甘满溢出来,是差一点让他失控的程度。
那种感觉,大概是他和真田最能感同身受的部分。
这反而让幸村愈发斗志昂扬。
他喜欢网球,渴求胜利,拥有最坚定的目标。一个强大的,无法预测的对手,对他这种人来说,是“必需品”。
幸村的感受,仁王同样能感同身受。
毕竟当初幼稚地死盯着真田的人,正是他自己。
这么看的话,运动员的心路历程总会有达成共鸣的部分。每个人总会有他定义里的“宿敌”,那是促使他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的动力和压力。
幸村和手冢对上的那张比赛,仁王去看了。
那个时间段他没有比赛,一些采访也让经纪人推掉了。他看着站在球场两端的熟悉的脸,仿佛时光倒错。
当年的幸村和手冢也是比过赛的,在u17青年世界赛上。
那场比赛里,赢的是幸村。
而再那之前,在比赛之外,同为关东名校的“一年生部长”,在网球周刊的观点中,幸村的实力也是强过手冢的。青学的成绩没办法用好来形容,而同一时间的立海大则是在几乎更换了整个正选名单,由一年生组成了一整个网球部决策小组的情况下,拿到了全国冠军。
对于一个网球手来说,除了比赛,其他都是细枝末节。但对于同为网球部部长的幸村和手冢来说,带队时的团体战成绩,毋庸置疑也是个人能力评价的一部分。
现在的幸村和手冢,已经没有“网球部部长”这个身份了。
他们的队员们对他们的认可,和类似“永远是部长”这样的言语,只是代表着他们对他们曾经部长的尊重,实际上他们并不会真的将部长工作丢给已经不是部长的朋友身上。
而评价他们的,也不再是国内的网球周刊这样的杂志。
而是国外的各式各样的媒体。
作为亚裔的他们在职业赛场上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漠视与刁难。只是运动员,职业运动员的世界是最复杂又最简单的。没有什么比实力和大赛成绩更重要。
而在第一次参加法网这样等级的比赛,就打到了十六强争夺赛。
赢的人会是十六强,对上同样也是亚裔的仁王。
欧洲的媒体,美洲的媒体都不会对他们“手下留情”。实际上在比赛名单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杂志注意到了这样的“可能性结果”。但那时候大部分的人都轻视了幸村和手冢的实力。
现在,真的要连续两场亚裔内斗的现在,这些绝不会手软的媒体们已经提前拟好了各式各样的戏剧化报道标题与开头的初稿。
对此心知肚明的幸村和手冢站在球场两端。
他们不会在意媒体的看法,只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和争夺胜利上。
而赛前,仁王来看比赛时,也有一部分胆子大或者不太礼貌的记者上来,问仁王如何预测这场比赛的胜利。
……这种问题,就算不添油加醋,只是简简单单的回答,都会引起媒体的另一轮“狂欢”。
多少有些习惯的仁王却并不在意这个。
他只是看着球场上的幸村和手冢,看场面一触即发。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