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缨回到家里的时候天已经不早了。

    花姐告诉张仙姑:“她还车去了,  我就先走着回来。”

    张仙姑埋怨道:“都包了一天的车了,怎么不叫送到家来在门口结账?还要你们都走回来?别是你们年轻脸嫩,不好意思讲,  叫个老油子给哄了吧?他少跑这一趟,还能多接旁的生意呢!就算接别人的生意,  也得先把这一笔做完呀!你们呐,  以后别不好意思。老三也是!她小时候不是这么抹不开脸的人呐!”

    叨叨咕咕,  叨咕到祝缨回来又叨咕一回,打发她们吃了饭。

    花姐看祝缨表面一点影响也没有,  心里吃不准她是个什么情形,  就怕她都闷在心里把自己给憋坏了。哪知祝缨倒头就睡,第二天照旧起来去应卯。花姐看了也只能服气:她到底跟别人不一样。

    祝缨跟别人其实没什么不同,甚至是与太多的人相同。

    乡下粗放养大的孩子多半如此。

    祝缨活得糙。

    万事都是“记住了”,一件件地排在脑子里,却都没有“让它住在心上”。

    住不起。

    张仙姑倒是尽力想给女儿养得好些,但是她生的是个“儿子”,乡下儿子,还是没田没产的,  就得跟着当神棍的爹妈摔摔打打地讨生活去。

    被王云鹤留在京兆府衙内谈了一天两夜,  够许多后进晚辈激动得三天睡不好、吹到写墓志铭的那一天,  在祝缨这儿也是“我知道了”。带着小江狂奔祭祀,  听了人家的剖析之词,  够好些心思细腻的人感慨咏叹良久了,她也只是“哦”。

    再去大理寺应卯销了假,她又是那个“年轻有为”但是还得趴着熬资历的小祝大人了。郑熹跟她说得很明白,  一年升八级这种好事是非常少的,  且熬着吧。祝缨也坐得住,  多学点东西也不是坏事,她甚至有点惋惜没能早点有一个王云鹤这样的人给她仔细把天下的学问、典章、制度理顺了讲明白。单凭自己去悟,实在耗时耗力也特别费钱。

    祝缨没钱。

    好在有个王云鹤。

    祝缨仔细回忆王云鹤所讲,干脆凭着记忆把王云鹤讲的那些,一一给默写下来,然后整理出个纲领、提炼出了框架。花了整整三天,写成了几十页一本厚厚的笔记。她预备照着这本笔记里的架子,把之前读过的书重新再比着往架子里塞一遍。之后再读新书的时候,心里也就更有底了。

    整理好了笔记,她开始照着笔记给自己列个书单,照着书单一本一本地看书。学东西嘛,不丢人!反正她的底子都是偷听来的,王云鹤还当面讲给她听了呢,不算偷学。

    她已不怎么打算盘了,胡琏还有点寂寞,说:“你写什么呢?也没点儿响动,这屋里静得怪头瘆人的。”

    祝缨放下笔,转转手腕,说:“你也太有趣了,闹了嫌闹、静了嫌静。要不,我把大家伙儿给你找回来……”

    “罢罢罢,我说一句,你有八百句等着呢。没大没小的!”胡琏笑骂一句,起身蹓跶去了。

    祝缨也起身准备蹓跶一下,老黄来叫祝缨:“小祝大人,郑大人叫你过去哩。”

    祝缨揣起自己整理的笔记,收拾一下就跟老黄走了。路上,她问老黄:“今年还是没有明法科的人过来,要从自己人里选升几个官员,你没什么想法?”

    老黄低声道:“有是有,只是不知道成不成。我不比他们,他们有会算账的、有会有两手验看本事的、有行文极流畅的……我么,就只会干些粗笨的差使了。”

    祝缨道:“你说真的假的?”

    老黄道:“不是有句老话么?甘蔗没有两头甜,我跟在郑大人身边,是有不少好处的。一旦选了官儿……”

    祝缨道:“你就说我们寒酸好了。”

    “哎哎,那可不敢。”

    祝缨道:“你想好了就是了。”

    几句话功夫就到了郑熹面前。郑熹现在也有点闲,没有大事的时候,他还是愿意把事情放手给下面的人去做的,他先跟冷云闲说了几句京城各家的趣事,冷云蹓跶找人玩儿去了,他就想起来祝缨了。

    “你的音韵读得怎么样了?”

    祝缨道:“背完了。”

    “唔,可以学作诗啦。”

    祝缨傻眼了:“不是吧?不会行不行呢?”她就愁这个。

    郑熹道:“让你读了那么多的诗,你不应该作不出诗来呀!你不是个笨人啊!”

    说起这个祝缨就一肚子话了:“您让读的都是些什么呀?写景的也还罢了,咏史也凑合,最讨厌的是狗屁不通的思妇之词,真是头都要炸了。都是喜欢拿夫妻喻君臣!一写就是‘妾’如何如何。哪是满朝文武啊?这是满朝文武假装怨妇,要死了!”

    “又来胡说八道!什么叫装?这是借以述怀。”

    “我们村的怨妇才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郑熹见她为了不作诗什么话都说出来了,好气又好笑:“那是什么样子的?”

    “咒、骂!死在外面别回来了!爹娘瞎了眼,给许了这么个男人!媒人黑了心,不怕遭报应天打雷劈……”

    郑熹笑得捶桌子:“够了!知道你不爱作诗了,多少也是要会一些的,又不要你能写得多么好。你不作诗,现在又没旁的事要你做,你还能做什么?”

    祝缨道:“读书呀。”

    “嗯?”

    祝缨想,自己的藏书真的太少了,书不便宜,哪怕她只买那些最平易的简装本也是需要钱的。常见的书还好些,还能买,还有一些大部头的书,动辄几十本,书铺子里印的本来就少,抄的也少,多半都在人家里藏着。还有一些研习的人少、外面没有流传的,就只有少数人数有存。

    郑熹那儿书多呀!

    她把自己的书单给郑熹看,郑熹道:“这几本你不是读过了么?这空的是什么?”

    祝缨也想听听郑熹对王云鹤的评价,就把自己整理的笔记拿给他看:“这是前两天请教王京兆的时候他说的,我想照着这个把书再给读一遍。您给掌掌眼?”

    郑熹慢慢地翻着,不时拍一拍桌案,到了会食的时候还有一半没看完,说:“这是个博学君子啊!他对你很看重了呀,才会对你说这些。”

    祝缨道:“看重不看重的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他讲得明白,比私塾先生讲得好。”

    “废话!”

    “哎,您怎么自己揣着了?”

    “看完还你,吃饭去!”

    这天中午,郑熹又派人把自己桌上一道鱼拿去给祝缨吃。这是一条带籽的大鲤鱼,鲜嫩肥美。祝缨也不客气,把整条鱼吃得只剩骨头,剩点鱼汤还拿来泡饭了。大理寺卿的伙食,比她这个司直好多了!

    郑熹吃完了饭,午休也没休,紧赶慢赶把笔记看完,下午又召了祝缨去,说:“你可以先不用作诗了,把他说的这些吃透!书接着读吧。”

    祝缨赶紧说了自己的计划,郑熹笑道:“你就知道到我这儿来打秋风!”

    祝缨道:“薅习惯了。”

    郑熹接着笑:“行,习惯就习惯。唔,你今天先拿着你写的这个,去京兆府,请他再指点一二。”

    “诶?”

    “去,准没错。”

    “哎!”祝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能再拜访王云鹤,也是挺好的。王云鹤的本事,她还是要学一学的。没有王云鹤,她现在还在自己瞎摸乱撞,只觉得世道有毛病不知道世道究竟有啥大病,现在知道一些了。只要王云鹤还肯讲,她就愿意听!

    而且郑熹不会害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人家从一见面起对自己就挺照顾的,虽然各取所需,但是郑熹也是买卖公平。

    祝缨一落衙就揣着笔记去了京兆府。

    ——————————————

    因之前与王云鹤有那么一次深入的交谈,京兆府上下看她的眼神就又多了一点亲切。张班头也仗着自己与她熟,提醒了她一下:“王大人待您可不一般,您可不能叫他寒心呐!”

    祝缨怪异地看了他一眼,说:“这是什么话?”

    “哎,上回……”

    祝缨道:“王大人比你聪明吗?”

    “那是当然。”

    “那不行了?他是好人又不是傻子。我看他比你明白多了。”

    张班头被她堵得说不出话来,想反驳,好像又是这么个道理。

    里面出来一个小厮,笑着说:“请小祝大人去书房呢。”

    祝缨正正衣冠,还跟以前一样去见王云鹤。

    王云鹤的书房里还有别人,祝缨进去之后就看到了一个坐得笔挺的……算青年吧。她先拜见王云鹤,王云鹤道:“小祝来得正巧,我正想到你!子恭,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小祝。小祝,这是我的学生,冼敬,冼子恭。”

    祝缨与冼敬互相平辈行礼,一起一伏之间祝缨就把冼敬打量了个差不多。这冼敬应该与郑熹差不多的年纪,留着短须,看起来家里没郑熹那么优渥,但也是个衣食不愁的模样。一身蓝衫,领口袖口等处都有刺绣。

    是个官儿。祝缨闻到了他身上的官味儿。

    冼敬也在看祝缨,他是要出京做官的,走之前来拜会老师,听老师提到了祝缨很好学,巧了,遇到了,也就带了点评估的味道看祝缨。没想过老师说的“后生”生得是真够晚的,年未弱冠。

    两人彼此称呼过,又叙了座。

    王云鹤问祝缨:“小祝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呀?”

    祝缨起身把自己写的笔记递给了他,王云鹤接过笔记的时候还有点吃不准,时常有人写文章来请他指点,祝缨却是个例外,此人从不写什么文章,就是借账、借书。祝缨写个笔记,封皮上也没写字,是个大白板。王云鹤揭开封皮,第一页才看数行脸上就开始要笑起来,他匆匆地翻着,几乎一目十行,间或停下来仔细看其中的某一页。

    屋子里安静极了,冼敬十分好奇祝缨拿来的是什么竟能让老师看得如此入神,他略抻了抻脖子,仍然无声地等着。

    王云鹤翻完这本笔记,脸上的笑也止不住了,对祝缨道:“我才对子恭说,要写一篇文章……”

    冼敬“啊”了一声,道:“难道这就是?这……祝兄是怎么……”

    王云鹤便向他说起了原委,冼敬连连点头,又向王云鹤请求看一看。王云鹤对祝缨道:“这是你默写下来的,你说。”

    祝缨道:“里头的话都是您说的,何必问我?”

    王云鹤一边把笔记给了冼敬,一边搓着手,说:“你自家写的批注也很好!哎呀,我这些日子难抽出空闲来,才起了个头!你已写出来了!”

    祝缨见冼敬还在看,她就把自己开的那张书单又递给王云鹤。王云鹤道:“这又是什么?”

    “听完您的话之后,我想重新读一遍书,您看看,照着那个读这些,成不成?”

    王云鹤高兴极了,说:“小儿郎向学,大好事!子恭啊!看看,看看!这是个懂得如何读书的人!”

    冼敬看笔记看得入了神,敷衍地“嗯嗯”,王云鹤也不在意,先给祝缨改书单,一边写一边说:“凡有不会的,可以来问我。”祝缨乐了:“那可真是好极了!”

    那边冼敬看得就比郑熹快多了,这其中好些个是他早就明白的道理,有些是老师王云鹤给他讲过的。遇到王云鹤最近的心得,他才放缓了看一看记下,祝缨另写的注脚他也看一看,不时点一点头。翻完了,将笔记递还给王云鹤,说:“十分仔细。”

    王云鹤把写好的书单给他看,问他的意见。冼敬有点好奇地说:“祝兄之前是怎么读书的?”他更想问的是,你之前是干嘛的?冼敬自己是进士科,也有点文名,但是之前从来没听说过有祝缨这么一号人物。

    他是王云鹤的学生,先在家丁忧,现在是起复任职,即便如此,有什么后起之秀他进京之前就应该有朋友写信告诉他了。看笔记,祝缨能默记如许内容且提炼得切题,不应该是个无名之辈。奇怪的是,有这等资质的人,不应该才开始列单子读书。

    祝缨道:“我读书少,拣着什么读什么,也不大通。现在重新开始。”

    王云鹤道:“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又对冼敬说,祝缨是明法科的。

    冼敬惊讶地问:“怎么考那个去了?”

    “我有家要养啊。”

    冼敬道:“可惜可惜,纵晚几年又如何?你这傲气不是地方。父母养你这么大。也不在乎多几年。一步错步步险!”

    “至少现在是我在奉养父母,不是承别人的人情啊。”祝缨理所当然地说。要她考进士科,不知道得学到猴年马月去了,那全家在京城怎么生活?

    王云鹤道:“君子有志向学,什么时候都不晚。拿去,仔细读来。”

    祝缨接了书单,冼敬却向祝缨借她的笔记:“我明日即离京,怕要等不及老师的文章出来了,欲借祝兄手札一观,明日奉还,不知可否?”

    祝缨道:“行啊。只管拿去,本来就是默写的,我回去再写一份儿也行。”

    冼敬道:“不必,借我一观即可。”王云鹤对祝缨道:“你辛苦写来,不必给他,叫他回去自己默写。”

    祝缨道:“那成。”她估摸着王云鹤也得有这样的本事,不为别的,就为王云鹤这些书、这个总结的学问他就得把许多书都吃透了。吃透的第一步,不说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吧,也得能背个八、九成。然后才能说有自己的总结。这得多少功夫呢?所以背书上就不能耗太多的时间,他就得记性好,然后才能省下时间去做学问。

    三人都一笑,王云鹤问祝缨:“看你写的旁注,似有所得?”

    祝缨道:“我明白您为什么要我读《春秋》了,不是照着它当律条审案子。”

    王云鹤的笑容就没断过:“是么?”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礼也是刑。”

    王云鹤和冼敬都笑了,说:“你懂了,你懂了。”

    王云鹤又要她接着说,祝缨道:“春秋笔法也很有意思,不过读起来叫人生气。”

    冼敬就问:“为什么?”

    “它不写清楚呀,白叫我猜。”

    王云鹤道:“你是缺个师傅呀。无妨,可以来问我。”

    祝缨赶紧起身一礼:“不敢过于打搅,您得闲给指点一两句就成。”

    京兆府的晚饭这时也开了,三人就边吃边聊,王云鹤说的高兴让人上酒,祝缨也不推辞。三人一处,又说“枯酒无趣”,祝缨还不大懂什么射覆之类,她就会掷色子投壶划拳,这个她不太好在这个时候提。

    王云鹤说:“那就背书玩吧。”他指定了几本祝缨也背过的书,三个人玩接句,你说上句我说下句,接不上的罚酒。

    三人谁接不上呢?这也太无趣了!

    王云鹤又随手拿了份新买的文集,说:“有了,就这个,新买的,没读过。”找了个小厮,让他从一数到一百,看谁背得多。背得少的要罚酒。先是从开头开始背,然后是随手翻开一页,再开下一局。三人互有胜负,祝缨理所当然地喝了酒。

    喝了三盅之后,不出意外地她又说了点醉话。面前这两位的小话不好讲,祝缨就开始板板正正地坐好,说起京兆衙门里的一些事。

    从桌子上的饭说起,说:“今天吃得好了,上回我来这办案,府里开始给我包的饭只有白饭和咸菜。一定是因为看我不顺眼。”

    王云鹤和冼敬头一回见她这样,都啧啧称奇。冼敬问道:“为什么呢?”

    “他们觉得我是叛徒。大理寺却来抢京兆府的案子。”

    王云鹤问道:“还有呢?”

    那就多了!什么上次办周游案,京兆府里的人看她不顺眼啦。什么办案的时候李班头想着急找证据爬房顶上掉下来啦。什么杨仵作和田仵作互相别着劲儿,其实他俩都悄悄验了女尸,还说女尸不能让男人看啦……然后又说,王大人其实挺会经营了,因为伙食不错。大理寺的伙食也不错,郑大理估计也贴了不少钱。

    “只会说王大人清如水的都是傻子!王大人挺会赚钱的,不但会赚钱,还会看账呢。不过王大人过得也不算很痛快,因为总有傻子扯后腿。”

    又说刚才数数的小厮一定偷掐了新开的花,手上还有痕迹呢!小厮一跳:“你别胡说,诬赖好人!”

    祝缨道:“你才胡说!我不带看错的!”

    两人吵了起来。祝缨连小厮衣服破了没有补,要不是讨人厌,要不就是正穷着,一定有用项了都猜了出来。给小厮说得要哭了。

    王、冼二人哭笑不得,忙叫人:“这是什么酒品?快给他送回家去吧。”

    张班头接了这个外差,就要拉祝缨。祝缨行动间却一点也不像个喝醉了的人,她还能打招呼呢,说:“我没事儿的。舅舅。”

    张班头腿一软,给她跪了,忙向王云鹤解释:“小人与小祝大人的母亲同姓,小祝大人开玩笑的。”

    “不是玩笑,我娘叫你大兄弟呢!”

    张班头只恨不敢堵她的嘴!

    王云鹤道:“你跟着他,看他到家。”

    祝缨还不忘拿了书单,又跟冼敬说:“你明天什么时候走?我去送你,顺便拿回我的笔记。”

    冼敬咧嘴笑了:“你还没忘这个呀?”

    “不是你说的吗?”

    “对对,今晚我住在老师家,明天不带走,你过来取就是了。”

    “好。”祝缨点点头,又对王云鹤道,“大人,我再不回家,您就又得给我写条子了。”

    王云鹤也觉得她有趣,说:“那你回家吧。”吩咐厨下给她装了一食盒的美食,让张班头拎着给她送回家。

    祝缨道谢、离开,回家。跟没喝醉一样。

    王云鹤目送她离开,问小厮:“她说的可是实情?”

    小厮一跪,哭道:“是小人母亲生病了……”

    王云鹤点点头,给了他些钱,叫他给母亲找个好大夫,一次把病看好了,省得拖拖拉拉白浪费钱。又让小厮别在眼前哭了,赶紧回家去吧,换了个小厮来伺候吃饭,他就与冼敬师生二人又边饮边聊,只觉得有趣。

    冼敬笑道:“怪不得老师喜欢他,是有趣。”

    王云鹤道:“是因为他有心。”

    冼敬道:“可惜学业耽误了。”

    王云鹤道:“然而实干。你要只看一个人是不是进士出身,就会错失很多人。到了地方上要留意……”

    师生又聊到很晚。

    ————————————

    那一边,张班头提着个食盒跟着祝缨回家,这个醉鬼三杯酒就胡说八道,只要人不招她,她也不说话,走路走得跟好人一样,她还认得路!回家还能正常敲门!说话都不带大舌头的!

    家里,张仙姑一拉门,跟祝缨正常地招呼,祝缨还告诉她:“舅舅跟来了。”

    张仙姑刚要问哪来的舅舅?一看张班头,开口就是:“哎哟,大兄弟啊!”

    张班头脸绿了:“别!大娘子,可不敢这么开玩笑了!今天……哎哟,今天小祝大人在王大人面前喝醉了,他……他当面这么说啊!!!”

    张仙姑听到“醉”就紧张,祝缨说:“我没醉。”张仙姑重复了一句:“哦,没醉。哦哦!”她想起来,让祝缨回房休息,又跟张班头道谢。张班头只能自认倒霉,把食盒递给了张仙姑,说:“大娘子,这是王大人命送了来的。小祝大人在京兆府,与王大人才吃了三杯酒呀,他就这样了!好险没把我们的老底儿都给掀了!他还说王大人会赚钱……这话是能说随便的么?”

    “哎哟哎哟,”张仙姑歪着脸,“我就说,不能喝酒,不能喝酒!大兄弟啊……”

    “哎,可别再这么说了。”

    张仙姑道:“行行,外人面前不这么说。家什我明天刷干净了给你送回去?”

    张班头道:“您随便吧,我得走了。”

    张仙姑拿一食盒进家,对花姐说:“没事儿。”花姐回头一看,祝缨也已经换了衣服,提着筷笼走了过来,说:“吃饭了吃饭了,京兆府的伙食,好的!”花姐见状也明白了,伸指戳了戳祝缨的肩膀说:“你行啊。”

    一家子吃了饭,祝缨又说了今天的事儿。张仙姑道:“这就好,叫喝,你总不喝就会招人逗你。让喝就喝,只要他们受得住就成!王大人是个好官,你就别说他的坏事,要是别人,哼!”

    祝大道:“菜是好菜,可惜没酒,王大人有点小气。”张仙姑骂道:“你想屁吃!那是给孩子的!我看王大人就很好,老三不喝酒他就不给酒。”

    吃完了饭,祝缨要刷碗又被她给推开了:“你看书去,看书去。哎,又快到端午了,你又能领新布了。”祝缨道:“我这岁数不会再怎么长个儿啦,今年别裁新衣裳了。”张仙姑道:“美的你!我正说,花儿姐的衣裳穿了两三年了,本来衣裳就少,今年拿给她裁衣裳。”

    花姐就是张仙姑心里的女儿模样,既能干家务,还能写会算,脾气又好、模样又好,她还是女孩儿的样子啊!可人疼,还会节俭,帮着理家,这几年的收成都是花姐在打理,也不用张仙姑操心。交际带上花姐,都能帮她堵不少漏子。还不值一身新衣裳吗?

    祝缨道:“行!”

    花姐说:“我去庵里帮配药,也不用穿好衣裳。”

    “要的,总要一件体面衣裳,不能叫人小瞧了。”

    一会儿干完了家务,花姐就去祝缨房里背个方子之类,也好省灯油。她等着祝缨临了两页字,重新研墨的时候说:“小祝。”

    “嗯?”

    花姐道:“你跟王大人很投契么?”

    “还好吧。”

    花姐认真地说:“那郑大人呢?”

    祝缨道:“别担心,今天是郑大人叫我去的。”

    “诶?”

    “嗯……估计他是忙不过来我,就叫我跟王大人那儿蹭点教诲吧。”

    花姐道:“哪有这样的?把你推来推去的?这个郑大人也真是的!你给他抄家经手那么多的账,还不值得他……”她自悔失言,忙住了口。

    祝缨倒不在乎,说:“他这不许我与王大人多多走动了么?不然,你看他怎么收拾叛徒来!我知道忌讳的,放心。”

    花姐舒了口气,笑道:“那就好。你比他们外头那些男人做官强多啦,又细心,又好心。”

    祝缨道:“快别夸我啦!你方子背了几个了?”

    “哎哟!打岔,忘了!我的脑子有你一半儿好使就好啦。”

    祝缨笑着摆摆手:“背得快点慢点有什么关系?你背得再慢,会了之后见人有病就会帮。有些人一学就会,遇到病人也未必会伸手。则学的快慢与为医的好坏,也没什么必然的关联。来,我给你抄吧,你这从哪儿借来的书?都破损了。”

    她这两年字练得还不错,离书法大家还差不少,但是她天生的本事,仿得很像。写得横平竖直,拿本字帖照着楷书写,写得端正极了,抄写的时候从头到尾不带错字的。花姐不要她分心,祝缨道:“你当我也在学医了。”

    花姐不知道她说的真假,只得由她去了,起身去把她书架上的书重摆了一遍,照着她的书单子,先拣出排在前面的书来,预备她读。

    ————————————

    花姐提醒祝缨要注意,因郑熹算是祝缨在官场上的“恩主”了,现在还是她的上司,她最近却频繁与王云鹤结交,还有些当人家学生的意思。这于王云鹤,像是撬别人的墙角,于祝缨就有点背叛的意味。

    王云鹤一个君子,地位也高,敢说他的人不多。祝缨就得小心。

    祝缨第二天到了大理寺就跟郑熹说:“大姐还担心呢,说总往京兆府跑,别叫郑大人那里有了误会。”

    郑熹道:“她是个好女子,你真不要这个贤内助?如今沈、冯二家已不是障碍。”

    “他们本来就是添头。”

    “嗯?是什么?”

    祝缨道:“我一开始也只是认大姐啊,他们就是大姐的添头。如今也不是大姐的亲戚了,连添头都不是,还提他们做甚?大姐现在这样也好,我也好,她至今还供着前夫婆母。”

    郑熹听到“添头”,想明白了就笑了:“哈哈哈哈!也就是你,说出这样的话。”

    “我什么时候都这样讲,从来也没想过蹭他们点儿什么。”

    郑熹问道:“那我呢?”

    祝缨想了一下,道:“比大姐差一点儿。”

    郑熹不高兴了:“我差哪儿了?”

    “晚了点儿。”她想了一下,如果她一开始遇到的是郑熹,这个人应该也会帮她,那她也就会承这份情。不过,也是晚了,她先遇到了花姐且花姐不图她什么,郑熹在她这儿还有几分交易的味道在内。

    郑熹接受了这个说法,道:“也罢。”又看了王云鹤给的书单,让祝缨就照着这个好好读。

    不用学作诗,祝缨是很开心了,抱着书去读了,晚上回家拿了食盒再还给京兆府,回来接着读书。

    天气越来越热,眼看到了端午节,节前两天就开始颁赏。祝缨领了自己的那一份过节节赏,与前两年一样。张仙姑照着计划,给花姐找裁缝做一身体面衣服。花姐也没闲着,也编五色缕,也跟张仙姑一起动手包粽子。祝缨也卷起袖子来帮忙,张仙姑不让她干,打发她去“才想起来,想包几个咸肉的,家里没咸肉了,你去买来。”

    祝缨往家里看了一看,有花姐在,比张仙姑更周到,家里什么都是有的,大部分坛罐还都是半满的。唯有一些零嘴小食,那是很少的,这些大部分是她在买,家里旁人在这上面都很节俭。她心里列了个单子,跑去市集。先雇一头驴,驮个筐,先买大块咸肉,然后去买了各种零食蜜饯,又买新鲜果子,买些鸭蛋鹅蛋,买得差不多了,准备再去配点山楂丸。

    市集里偷儿也有,她就顺手又买一大包糖果,遇到年纪小的也发一把。好些偷儿都认得她,路过她也不敢伸手,没想到擦身而过自己荷包里就多了糖,也笑着噙了。

    在市集出口,祝缨眼尖,看到了小江家的小黑丫头,背着个大大的背篓,也是出来买东西。祝缨皱眉,走过去问道:“你怎么一个人过来了?”

    小黑丫头不服气地说:“我能干好些事情呢!”

    祝缨心道,你这个个头儿,背着个篓,累不累的两说,想偷你,怕你前脚买了放进去,后脚里头东西就叫人顺手提走了。她就多了个事儿,说:“买什么?我带你去,这儿扒手多。”

    小黑丫头瞧了她一眼,说:“娘子说,自己买干净的粽叶、白米,自己包。”祝缨就带她去买了粽叶、糯米,又抓了点枣、分了点咸肉给她,最后给了她两只大鹅蛋:“一块儿搁锅里煮着吃吧。”把人给带到路上放下,她自己才回家。

    回家也不说遇到谁,卷起袖子切咸肉,又帮忙包粽子。张仙姑道:“你拿回来的那个粽子,顶好,咱们正日子再吃,这些个煮着这几天吃,又顶饱,又好捎带。”

    她计划得挺好,祝缨在端午当天中午却没能在家吃饭——她被郑熹叫了过去。

    ————————————

    郑熹也得过端午节,但这个端午节他仍是抽了空把祝缨叫了过去。

    祝缨到了郑府就被引到一处临水的小榭。给她引路的小厮是个熟人,她就问:“这是有什么事儿吗?郑大人不过节?”

    小厮笑道:“都是自己人,得见一见。小的心里,您是里头这个。”他比了个拇指。

    祝缨到了水榭,发现主座空的,郑熹还没来,底下已经坐了几个人。

    左手第一个的年轻人穿着在这些人里最好,无论是衣服的样式还是各种佩饰都很讲究。左第二是个年轻的文士,斯斯文文中透着点指点江山的傲气。左第三与左第二有些类似,却又显得内敛一些。

    右手第一个她见过的,是个年轻的账房,郑熹查账、抄家的时候祝缨与他打过交道,此人叫邵书新沉默寡言,祝缨也就不招惹他,知道他是郑熹找来的人就罢了。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他了。右第二看起来有点金良的气质,应该是个军官,年纪二十来岁,看他的手上的茧子是个常年操练的人。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牲——长得不错且年轻。

    小厮把祝缨引到了右手第三的位置上。

    祝缨一看位置,再看看人,心道:狗日的,我排最后啊?

    又看看小厮,心说:小王八蛋,你刚才拿话糊弄我。

    她刚坐下,郑熹就过来了,身后跟着甘泽和陆超。他一来,众人都起身。郑熹含笑坐下,道:“都坐,不必拘泥,都认识了吗?”

    那是不认识的!

    郑熹就给介绍了一个,左手依次是郑熹的族弟郑奕、翰林蔺振、御史姜植——后两个是考进士科的。祝缨以前是土鳖一个,现在也跟仕林不熟,所以不知其名。

    右手第二个,也就是祝缨旁边是校尉温岳,温岳他爹是郑侯的老部下。

    比较令人惊讶的是邵书新,这货居然不是普通的账房,两年不见,他在户部都干到员外郎了!虽说品级与祝缨差不多,但是人家是度支,感觉比自己这个抓贼的强太多了。也不知道当初他是怎么跟大理寺当账房的。

    所有的名字报出来后,只有郑奕因为“郑”字多吸引了一点目光,其他人就平平了。

    六个人里,只有祝缨在京城有一点稀薄的小名气,一部分是来自于龚案,那是两年前了,大家说她为人善良、腼腆、好说话,然后也就忘差不多了。另一部分是来自最近,因为王云鹤,说她应该品性不错是个好人,王云鹤才会见她,京兆府衙也说,她破案上有点本事。最后还有一点零星的名气来自花街,说她不作践人。怜香惜玉说不上,就是,人挺好。

    郑熹却很满意这几个人,一眼看下去,年轻、端正,很好!

    他说:“有些日子没聚啦,正好今天大家都有空,来!”

    远处细乐响起,酒馔陆续上来,郑熹特意嘱咐:“给三郎上茶,他喝不了酒。”然后又对蔺、姜二人说:“该休息的时候也该休息。认识认识新朋友。”

    他没说什么重要的事情,仿佛就是找几个人来随便过个节,介绍几个人认识“多多亲近”。众人走时,又给各人准备了一份节礼,表礼四端,另有金银等物。

    出了门,别人都有小厮跟着,只有祝缨自己抱着东西,后面甘泽跑了出来说:“我送你回家。”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我想吃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91章 才俊,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笔趣阁并收藏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