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虽然誓死忠于大明,南阳城内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真到了看着阿济格的清军慢慢围城时,内心的紧张也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这是他一介文官,第一次身处敌后,陷入重重围困,外无救援。此前虽当了几年兵备道,但从没遇到过这么凶险的境况。

    如果阿济格一上来就勐攻,那张煌言反而没工夫去紧张了,一开打就什么都抛诸脑后,只剩一腔热血沸腾。

    偏偏阿济格很冷静,就这么慢吞吞把绞索先往明军脖子上比划,却不真正出招,着实很考验人。

    经此一番,只要能扛过去,张煌言等朱树人麾下文官的心理素质,多半又能再上一个台阶吧。

    然而,就在张煌言内心渐渐平复的过程中,李定国却来通报:“张道台!城外有自称是阿济格劝降使者的人求见,据说是个在北京投了鞑的降官,要不要末将直接把他射杀了?还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按照李定国本心,这种时候当然是要直接射杀的,但他做不了主,也怕坏了张煌言的谋略部署,只能按部就班先请示。

    “鞑子居然想打都没打就劝降我?”张煌言闻言也是不由愣了,下意识便觉得有些好笑。

    但他到底是个有真才实干的,很快就意识到问题没那么简单,沉吟道:

    “在阿济格这等人眼中,多死个把没骨头的汉人文人,估计也不当回事吧。所以哪怕有万一的可能劝降成功,他都是舍得试一试的。

    而且他既然派了人来,多半不会只存了劝降这一个念头,说不定还想趁机打探我军虚实——对了,他们来叫门的时候,你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么?他们有多喊话搭话么?”

    李定国心中一凛,也是悄悄捏了一把汗,暗忖刚才自己幸好没多嘴,不然要是说错话了走漏了军机,岂不是要坏道台大人的计策。

    他连忙表态:“末将一句话都没敢多说,只是让他候着,说要通禀上官——至于通禀的上官是谁,末将也没说,鞑子应该至今还不知道我们任何一人的身份。”

    李定国此前几天观察下来,也有参加军机议论,知道总督大人走之前,吩咐了要进行虚实战略欺骗,要不然也不会让朱文祯在此前斥候破袭战中诈称曹变蛟的旗号了。

    既然曹变蛟要假装,其他人也可能需要假装,在不了解上官意图的情况下,生性谨慎的李定国自然一句多余的话都不会说。

    张煌言对他的心态也很满意,暗忖这曾为贼酋义子的降将,倒也是个可造之材,并非纯粹勇毅的莽夫。

    于是他略一盘算,很礼贤下士地用商量口吻吩咐:“做得不错,既如此,你让属下可靠的将士,把使者带来见我,一路上别让他们跟外人说话,带路的人也不准多嘴——

    你自己别露面,你毕竟曾是张逆义子,带兵数年,跟张逆军打过交道的敌人不胜枚数,被认出来就不好了。”

    李定国闻言,难免有些羞愧,但他知道张道台这样直言相告,那就是并不以他曾经的身份为耻,何况此刻是关起门来,没有外人,并不会让他在第三方面前丢脸。

    这样实话实说、当面对事不对人的文官领导,有时反而更容易赢得武将信任。

    李定国只是有些不甘,主动建议:“道台怕泄露军情,何不直接全杀了?”

    张煌言笑着摇摇头:“我们杀使,倒也有借口,无非是看不起那些屈膝降鞑的狗文官,一肚子忠孝仁义圣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但圣人也没要求不读书的普通人也坚守忠义啊,我们总不能连那些大字不识的从人、兵丁也都杀光吧?那样就显得我们心虚,鞑子反而会怀疑城内虚实。

    而我要是想向鞑子透露假消息,总要有人往回带话吧?要是全杀了,我再派人去回话,岂不是多此一举,说不定我们派去的人也会被杀。

    既然如此,老规矩,见完之后,数落其罪,为首官员杀了,从人打回便是。一路上正好让从人看些他们该看到的东西。”

    有一个古代军事外交的细节,外行人往往没注意到,哪便是两军交战哪怕斩使,也只是杀正使,最多再加上副使,但极少有把整个使团连打杂护卫的人都杀光的——否则都没人往回带话了,也不便于表明己方的坚决。

    稍微注意一下《三国演义》上,便不难发现,连周瑜斩曹操劝降的使者,说是要“斩使以立威”,最后也是要“将首级付于从人持回”,否则随从都杀光,谁帮你带人头。

    李定国原先从没处理过这些拉拢交涉事务,不由犯了个低级错误,被张煌言指出,这才惭愧不已,愈发意识到自己要加强学习。

    要当好名将,不光要勇武、谨慎、靠天赋,还有很多细节东西要学。

    ……

    不一会儿,一伙阿济格强行派来的使者,就由李定国麾下心腹带领,前来拜见“督抚大人”。

    守军很谨慎,是用吊篮把使团吊上来的,然后从城楼内侧的台阶坡道下墙。路过的时候,那些来使自然而然瞟了一眼城门,发现这座城门已经被彻底堵死,这摆明了是要死守的样子,看来是接了个苦差。

    至少四面的主要城门里,这一面是肯定没法用于撤退了,另外三面暂时不知道,也看不见,但另外三面并不濒临白河,估计只会更严密。

    】

    那文官使者看起来有些神色闪烁,一路上东打听西打听,带路侍卫得了交代,所以不该说的什么都没说。

    只有一个问题倒是回答得很干脆——使者问他们,城内那位“督抚大人”是不是湖广总督朱树人,带路侍卫立刻回答不是。

    使者听了之后,总算微微松了口气,也不知道在侥幸什么。

    那番鬼祟神色被带路侍卫看在眼里,他们也只当对方是有心细作,没往别处想。

    这个问题,是张煌言特地交代李定国过,属于可以回答的范围。

    因为他不想演得太假,朱树人毕竟是一方总督,就算他亲自在湖广战区死守,最多也就留在襄阳或者武昌,不可能孤身犯险深入敌围。

    要是这个问题都骗对方,或者不说,很容易弄巧成拙,导致战略欺骗效果反而变差。所以张煌言允许属下一旦被问及此、就直说总督大人不在,但城内最高指挥官是谁暂时保密。

    ……

    不一会儿,使者就被送到了临时充作镇守幕府的原南阳知府衙门。

    张煌言本人倒是没第一时间露面,而是先让自己的一个属官归庄出面试探——归庄跟顾炎武是至交好友,同乡同年。

    顾炎武跟着朱树人当幕僚得官后,归庄前几年仕途不顺,崇祯十三年那场科举没出息,而后国势日颓,他们估摸着崇祯十六年那场国家肯定都风雨飘摇了,也就懒得再考,十三年场落榜后,次年就来给张煌言当幕僚,反正大家也都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归庄与使者一见面,场面应付自然得体,随后问起对方身份。

    那使者看着三十光景年纪,神色略微闪烁,但很快控制住了:“下官曹溶,先帝时为御史,劾周延儒遭贬,我大清入关后,拔擢幽隐,赦免先帝时罪官,一时感睿亲王知遇,遂许仍为御史,巡河南道。”

    这番措辞,倒是很小心谨慎,让守将哪怕誓死不降,也不太好意思直接杀了使者——按他的话说,他这也不算太不忠,是崇祯时皇帝昏庸被懵逼,他参与了揭发奸相周延儒的事儿,居然都被崇祯下狱了,而后面历史也证明周延儒确实是奸相。

    既然如此,“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崇祯不辨忠奸,滥用酷刑,不如多尔衮贤明,他投降也没什么。而且按他的说法,他好歹躲过了投降李自成那一道,说明他是有一定择主的,不是谁来他都认主子,至少李自成那种无知无德的蠢辈他就看不上。

    随后,似是为了更好的保命,他又说起自己见闻,说自己是浙江秀州(嘉兴)人士,中进士之前,在南直隶士林多有故旧,认识不少东林、复社的才子名士。

    这架子一摆,就让对方的镇守文官更不好意思杀他了——如今的南京朝廷,可是一水儿的东林复社名士才子当官,要是滥杀他们的朋友,将来传出去,肯定也会不好过吧?说不定别人明着不说,暗着给你官场仕途穿小鞋!

    归庄当然也是那个圈子里的,他也认识一些南直地界上的东林名士,虽然不算太多。那“曹溶”报出来的名字、事迹当中,有三五件归庄也听过,便知道对方确实是圈内人。

    双方就虚与委蛇谈了一会儿,试探阿济格的条件,顺便刺探阿济格的兵力、攻城准备情况。

    打探得差不多后,归庄正在琢磨如何撕破脸才比较妥当、顺便不坏了东家张煌言将来的官场关系。

    但便在此时,张煌言本人终于迫不及待地从屏风后出现了,而且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地喝骂了对方。

    “哈哈哈,‘曹溶’,你倒编得好履历!要不是咱在南京国子监见过你,还真被你骗了!”

    使者乍一听,没反应过来这声音是谁,定睛看去,只觉得微微有点眼熟,确信自己被识破后,他吓得立刻瘫坐在了地方:

    “你是……张苍水?朱树人的表哥张苍水?!他居然舍得把自己至亲手足放到这宛城来督战?他这是要誓死跟英亲王死磕到底不成?”

    张煌言狞笑了一下:“你居然还能认出我来,不错,龚鼎孳,早就听说你这个士林之耻,当了三姓家奴,先投闯贼,又投鞑子,张某在南京的故旧、同窗,哪个不以咱国子监曾经出过你这等‘前辈’为耻!

    你居然还敢来劝降,真是不怕死啊。阿济格派你来,你就真来了?他杀得你,我便杀不得你!”

    原来,这个三姓家奴,正是当年在南京时,就跟朱大典、侯方域、阮大铖、左良玉勾结于一处,得罪了朱树人(当时还叫沉树人)的龚鼎孳。

    (注:当时这几伙人各有各的利益,也各有和朱树人的矛盾,只是偶然一起对付朱树人,但互相之间并不一定都熟识,比如朱大典就身居高位,只是利用他们,并不算盟友)

    因为这层恩怨蝴蝶效应,龚鼎孳的仕途也颇为不顺,到了北京后,在兵科给事中的位置上多蹉跎了两年,不得升迁。连带着历史上本该被他纳妾的顾眉,也阴差阳错没有跟他。

    负责考评的吏部官员,都知道他上头没人,由得罪过朱树人。在朱树人地位水涨船高、炙手可热的情况下,谁会冒着得罪朱树人的风险,强行给一个穷酸文人名士出头呢。

    所以,这一世的龚鼎孳,直到崇祯覆亡,也没升到太常少卿,始终在兵科和御史的位置上挪来挪去。于是入了清,也依然从兵科给事中坐起。

    阿济格此番南下,颇带了一些江南东林出身的降官,比如龚鼎孳和河南道御史曹溶,阿济格想的也是靠这些江南文人了解敌情、分化瓦解,遇到被包围的明军,可以让他们出面软化劝降。

    此番考虑到南阳城内的督抚,就算不是朱树人,可能也是江南士林出身的显贵、朱树人身边的熟人。所以阿济格就逼着龚鼎孳这个人面广的,稍稍乔装一下,来探探虚实,回去好把明军的人事安排报知给阿济格,谁让张煌言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呢。

    龚鼎孳当时当然是直接吓尿了,他知道自己认识的人多,也意味着他被对方认识的概率也会更大。但阿济格直接威胁他,他也没办法。

    思前想后,他觉得只要不是遇到朱树人的至亲铁杆,其他人应该不至于在乎他和朱树人曾经那点恩怨,也不一定知道内幕,就算认出来,也未必有生命危险,说不定还能仗着在南京认识人多,许诺一些人情出去,达成点肮脏交易安全脱险。

    为了保险起见,他还特地冒了同僚顾溶的名字和履历,决定赌一把。

    谁知就是这么命歹,居然撞上了对朱树人私事最为熟悉的张煌言!朱树人的表哥!

    而确认对方身份后,张煌言当然也是心生一计,他知道这种三姓家奴,杀是肯定要杀的,但是可以不急,只要先扣下来,不放人,慢慢都可以杀,说不定还能帮助表弟在未来朝廷上解决几个政敌,另有妙用——

    这可是一个攀咬的好工具人呐,虽说“串通北京降逆”的伎俩有点不光彩,容易导致人心惶惶,历史上是阮大铖那种卑鄙小人把持朝纲时才用的。但刀子的好坏,关键还是要看人怎么用,先留着总归没错。

    (注:历史上阮大铖玩的内斗伎俩,就是彻查“有哪些北京的文官在崇祯死的时候投闯/投鞑了,是变节者”。然后查查看那些变节者在南京朝廷有没有什么亲戚朋友,然后对这些变节者的亲友大开杀戒成批罢免。

    这种选择性株连是很卑鄙的,其实就是公报私仇把那些年得罪过阉党的人彻底借机干掉,也对历史上南京朝廷内部离心离德起了非常坏的作用,最后人人自危文官都不想抵抗,怕不知道那天就因为在北京有亲戚就被下狱问罪了。

    朱树人和张煌言肯定不能这么干,他们只是有限地暂时留一张底牌。)

    想明白之后,张煌言也是义正词严地说:“龚贼,以你之罪,本当杀却!不过眼下大战在即,先留你一命,说不定到时候等鞑子攻城,可以把你押上城墙,当众活寡祭旗、鼓舞士气!

    哈哈,当初看《三国演义》,咱也颇赞周郎赤壁临战之时、才把蔡中蔡和斩杀祭旗的风雅之举,今日咱就学一把美周郎,你就当一把蔡中蔡和好了!

    你那些劝降的屁话,留着跟阎王爷说吧。来人,把这厮扣下,先拔了衣裤杖三十!别打死了!再把副使全部杀了!只留下从人,带着副使的人头和回信去见阿济格!

    就告诉他,有种攻南阳,尽管来就是!我城内没有十万大军,也有七八万,襄阳还有无数军资器械,等你大军疲敝,树人贤弟自然会亲领大军让他好看!

    后方武昌,还有我大舅子方道台,督练人马督造军械,源源不断增援前方!想拿下我南阳,让阿济格小心跟当年老奴一样,把命留下!”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国姓窃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76章 送人头当然要笑纳了,国姓窃明,笔趣阁并收藏国姓窃明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