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寺的住持换人了,但这并没有在南京城掀起任何风浪。
任何人都不会对一个寺庙的住持是哪个和尚而上心,尽管这座寺庙是如今佛门的圣地之地。
由此看来,所谓的寺庙住持,在皇帝面前到底是有多么的脆弱。
朱慈烺为什么要关注一个寺庙?
没别的原因,现在佛教在大明传教的力度很大,百姓十有八九家中是供奉菩萨的。
一旦出了事,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也是到寺庙上香,以祈求平安。
要让百姓确定自己就是真正的崇祯太子,这还需要时间,最快速的办法就是从信仰下手。
当朝高官说的话,百姓可能不信。
读书士子说的话,百姓可能不信。
官府张榜说的话,百姓可能不信。
但要是当今著名的禅师说的呢?要是寺庙里的菩萨显灵了,告诉你的呢?
你信不信?
大多数人的想法,恐怕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朱慈烺,要的就是这种潜移默化上的改变,当百姓们都相信了自己的身份,正统性也就无所质疑。
那个时候,握着自己身世秘密的幕后人物,就算真的跳了出来,自己也有了辩驳的能力。
至少现在,朱慈烺还并不想干预佛门内部的事,所以这次鸡鸣寺的住持人选也很简单,听话就行。
要是以后有了什么问题,有了这次的经验,想换人只怕更简单。
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东林党们居然没看出来,由此可见,这些东林党的能耐也不是很大。
想到这里,朱慈烺脸上露出了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这时,不远处出现了一阵脚步声,却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韩赞周走进来,躬身说道:
“陛下,闯逆那边有新消息了。”
“李自成是死了么?”朱慈烺淡淡问道。
韩赞周有些惊讶,说道:“陛下真是聪慧绝顶,看得如此透彻。”
“刚传来的消息,前几日,闯逆放弃武昌,由湖广东南方向往河南逃窜,被清军追上,连败两阵。”
“逃到湖广北部通城九宫山麓时,闯逆率轻骑二十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团练首领名唤姜大眼的杀死了。”
皇帝可以在圣旨中原谅李自成的行为,但是作为臣子的,肯定是仍旧要以贼寇称呼之。
况且,韩赞周在心底也还是看不起这些流寇。
朱慈烺手中翻看奏疏,心中不无意外,笑道:“这李自成也算做咎由自取了,但是他部下的人心还是要收服。”
“得和清狗抢人才行啊!”
说到这里,朱慈烺叹了一声,说道:
“你去拟一份旨意,就说豪绅姜大眼劣迹斑斑,于地方横行不法,打着朝廷的旗号欺压良善,朕早欲杀之。”
“而今其弑杀朕的西北王,朕心甚悲,此贼更天理难容,若不诛其九族,实难以告慰朕的西北王的在天之灵。”
“即令湖广地方文武,配合西北军余部,彻底剿灭姜大眼。”
“追封李自成为上柱国,令其三弟李自敬袭封西北王,升授其侄李过为一品龙虎将军,荫封为兴国候。”
说完圣旨内容,朱慈烺怕韩赞周的个人意气会误事,盯着他,着意嘱咐道:
“老韩,李自成的谥号起的好看一些,反正是笼络贼寇人心的嘛,让他们高高兴兴的为朕所用。”
韩赞周没想到眼前这位皇爷的胸襟抱负如此之大,感叹道:“若贼寇们听了陛下如此的皇恩浩荡,一定感恩戴德,纷纷来降。”
“陛下放心,臣一定办得漂亮。”
“你这样说,朕便放心了,朕现在最相信的就是你了。”朱慈烺微微一笑,挥手道:
“朕还要看奏疏,你且下去吧。”
......
五月,李自成接受了朱慈烺的密诏,放弃大顺永昌皇帝尊号,为世袭西北王。
大顺军在武昌先胜一阵,随后被清军多路合围击溃,李自成意欲退走河南。
然而多尔衮继续原来策略,决意先剿灭大顺,再南下南京。
保定清军南下,会合多铎、阿济格等前三路,清军兵分四路,水陆并进,将整个湖北围堵得水泄不通。
李自成在撤往河南的途中,先后组织大顺军几十万余部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对清军发动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反击。
这两次大战的目的是开辟前往河南的道路,但都是以大顺军先胜,随后清军援军赶到又被合力击败而告终。
作战失利后,李自成退往河南的道路彻底被清军堵死,转而率领大顺军余部穿过江西,往湖南撤退。
在路过湖北九宫山麓时,被当地团练武装袭杀。
随后南京方面加盖了内阁票拟的圣旨宣到,令李自成之三弟李自敬袭封西北王,晋封其侄李过为兴国候。
朱慈烺的圣旨中,直言对李自成的意外战死痛心疾首,并且下旨让湖北地方的明军残存力量,协助大顺军余部清剿九宫山的团练武装。
其实,按照历史脉络来说,就算朱慈烺不下这道圣旨,接下来大顺军余部的动作也是对九宫山的团练武装进行一次彻底的扫除。
但这道圣旨,恰恰笼络了这些群龙无首的大顺军余部将领。
经过一场一面倒的屠杀之后,位于九宫山的团练武装被彻底清除,首领姜大眼被李过枭首。
但是紧接着,大顺军的余部将领们,对去留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既然绍武朝廷如此的信任他们,而李自成生前也接受了西北王的册封,此时此刻就应当同仇敌忾,抗击清虏。
这群人,以李过、高一功为首。
一小部分人觉得,李自成生前半辈子都是带着他们打明朝,现在应当投降清军,继续对付明朝。
这群人,以袭封西北王的李自敬为首。
很明显,李自成的这位三弟,是打定了主意要投奔清军图个前程,根本看不上大明的这所谓的西北王。
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九宫山中进行。
李过作为此时此刻在军中威望甚至还高于李自敬的首领之一,自幼便跟随李自成起事。
他早就看清了鞑虏欲要灭亡中华的野心,他看着说出那种话的李自敬,冷冷道:
“闯王尸骨未寒,你就说出要降清这种话来,与禽兽何异?”
李自敬大笑道:“暴明气数已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已!降清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一只虎,你不要为了搏自己的前程,拿着弟兄们的性命去和你去南京送死!”
李过冷笑:“闯王生前便说了,誓与清虏死战到底,为此甚至不惜放弃皇位。”
“我看,你是贼心不死,想带着大家继续做贼!”
任何人都不会对一个寺庙的住持是哪个和尚而上心,尽管这座寺庙是如今佛门的圣地之地。
由此看来,所谓的寺庙住持,在皇帝面前到底是有多么的脆弱。
朱慈烺为什么要关注一个寺庙?
没别的原因,现在佛教在大明传教的力度很大,百姓十有八九家中是供奉菩萨的。
一旦出了事,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也是到寺庙上香,以祈求平安。
要让百姓确定自己就是真正的崇祯太子,这还需要时间,最快速的办法就是从信仰下手。
当朝高官说的话,百姓可能不信。
读书士子说的话,百姓可能不信。
官府张榜说的话,百姓可能不信。
但要是当今著名的禅师说的呢?要是寺庙里的菩萨显灵了,告诉你的呢?
你信不信?
大多数人的想法,恐怕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朱慈烺,要的就是这种潜移默化上的改变,当百姓们都相信了自己的身份,正统性也就无所质疑。
那个时候,握着自己身世秘密的幕后人物,就算真的跳了出来,自己也有了辩驳的能力。
至少现在,朱慈烺还并不想干预佛门内部的事,所以这次鸡鸣寺的住持人选也很简单,听话就行。
要是以后有了什么问题,有了这次的经验,想换人只怕更简单。
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东林党们居然没看出来,由此可见,这些东林党的能耐也不是很大。
想到这里,朱慈烺脸上露出了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这时,不远处出现了一阵脚步声,却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韩赞周走进来,躬身说道:
“陛下,闯逆那边有新消息了。”
“李自成是死了么?”朱慈烺淡淡问道。
韩赞周有些惊讶,说道:“陛下真是聪慧绝顶,看得如此透彻。”
“刚传来的消息,前几日,闯逆放弃武昌,由湖广东南方向往河南逃窜,被清军追上,连败两阵。”
“逃到湖广北部通城九宫山麓时,闯逆率轻骑二十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团练首领名唤姜大眼的杀死了。”
皇帝可以在圣旨中原谅李自成的行为,但是作为臣子的,肯定是仍旧要以贼寇称呼之。
况且,韩赞周在心底也还是看不起这些流寇。
朱慈烺手中翻看奏疏,心中不无意外,笑道:“这李自成也算做咎由自取了,但是他部下的人心还是要收服。”
“得和清狗抢人才行啊!”
说到这里,朱慈烺叹了一声,说道:
“你去拟一份旨意,就说豪绅姜大眼劣迹斑斑,于地方横行不法,打着朝廷的旗号欺压良善,朕早欲杀之。”
“而今其弑杀朕的西北王,朕心甚悲,此贼更天理难容,若不诛其九族,实难以告慰朕的西北王的在天之灵。”
“即令湖广地方文武,配合西北军余部,彻底剿灭姜大眼。”
“追封李自成为上柱国,令其三弟李自敬袭封西北王,升授其侄李过为一品龙虎将军,荫封为兴国候。”
说完圣旨内容,朱慈烺怕韩赞周的个人意气会误事,盯着他,着意嘱咐道:
“老韩,李自成的谥号起的好看一些,反正是笼络贼寇人心的嘛,让他们高高兴兴的为朕所用。”
韩赞周没想到眼前这位皇爷的胸襟抱负如此之大,感叹道:“若贼寇们听了陛下如此的皇恩浩荡,一定感恩戴德,纷纷来降。”
“陛下放心,臣一定办得漂亮。”
“你这样说,朕便放心了,朕现在最相信的就是你了。”朱慈烺微微一笑,挥手道:
“朕还要看奏疏,你且下去吧。”
......
五月,李自成接受了朱慈烺的密诏,放弃大顺永昌皇帝尊号,为世袭西北王。
大顺军在武昌先胜一阵,随后被清军多路合围击溃,李自成意欲退走河南。
然而多尔衮继续原来策略,决意先剿灭大顺,再南下南京。
保定清军南下,会合多铎、阿济格等前三路,清军兵分四路,水陆并进,将整个湖北围堵得水泄不通。
李自成在撤往河南的途中,先后组织大顺军几十万余部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对清军发动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反击。
这两次大战的目的是开辟前往河南的道路,但都是以大顺军先胜,随后清军援军赶到又被合力击败而告终。
作战失利后,李自成退往河南的道路彻底被清军堵死,转而率领大顺军余部穿过江西,往湖南撤退。
在路过湖北九宫山麓时,被当地团练武装袭杀。
随后南京方面加盖了内阁票拟的圣旨宣到,令李自成之三弟李自敬袭封西北王,晋封其侄李过为兴国候。
朱慈烺的圣旨中,直言对李自成的意外战死痛心疾首,并且下旨让湖北地方的明军残存力量,协助大顺军余部清剿九宫山的团练武装。
其实,按照历史脉络来说,就算朱慈烺不下这道圣旨,接下来大顺军余部的动作也是对九宫山的团练武装进行一次彻底的扫除。
但这道圣旨,恰恰笼络了这些群龙无首的大顺军余部将领。
经过一场一面倒的屠杀之后,位于九宫山的团练武装被彻底清除,首领姜大眼被李过枭首。
但是紧接着,大顺军的余部将领们,对去留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既然绍武朝廷如此的信任他们,而李自成生前也接受了西北王的册封,此时此刻就应当同仇敌忾,抗击清虏。
这群人,以李过、高一功为首。
一小部分人觉得,李自成生前半辈子都是带着他们打明朝,现在应当投降清军,继续对付明朝。
这群人,以袭封西北王的李自敬为首。
很明显,李自成的这位三弟,是打定了主意要投奔清军图个前程,根本看不上大明的这所谓的西北王。
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九宫山中进行。
李过作为此时此刻在军中威望甚至还高于李自敬的首领之一,自幼便跟随李自成起事。
他早就看清了鞑虏欲要灭亡中华的野心,他看着说出那种话的李自敬,冷冷道:
“闯王尸骨未寒,你就说出要降清这种话来,与禽兽何异?”
李自敬大笑道:“暴明气数已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已!降清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一只虎,你不要为了搏自己的前程,拿着弟兄们的性命去和你去南京送死!”
李过冷笑:“闯王生前便说了,誓与清虏死战到底,为此甚至不惜放弃皇位。”
“我看,你是贼心不死,想带着大家继续做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