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他们来到大队的院子里。宁观海和丁健正在等候着他们的到来,看到队长的车到来,就要往车后座钻。
“哎,丁健,你到副驾驶座来。”洪伟平对丁健说。
上了车,宁观海和丁健看见杨美怡,连忙打招呼。面对林琳,他们只是点点头。对于林琳的身份,洪伟平已经说过了,他们自然不敢妄加猜测,更不会询问。
沈明的家在沙湾区的老城区,是上一辈留下来的祖产。洪伟平的车,很快便到了位于海湾边的沈明的家门口。
放眼望去,一排东西走向的低矮老旧的砖瓦平房坐落在街道的旁边,这些房子建筑风格一样,甚至用料也基本一致:红砖绿瓦。
在这排旧房子周围的城区,大多也是这样的旧房子,让人仿佛置身于60年代中,这就是发展落后的营州市。
沈明的房子在这一排旧房的西侧倒数第二间。因为预先接到学校的通知,他早早就在门口等着。看见洪伟平他们从车上下来,他向前跨到路边招手示意,洪伟平便带着其余四人,跟着沈明,走进了他的家。
房子其实不算小,有外厅,厨房,改造后的洗手间,两个卧室。这样的房子,对于一个小家庭而言,已经不错了。
沈明殷勤地招呼洪伟平他们坐好,马上奉上早已准备好的茶,这时,洪伟平说话了。
“沈老师您坐吧,我们这次来,是想了解一下你所报的案子的情况。”
“好!”沈明话语不多,马上搬一张凳子坐在他们旁边。
“您能不能说一下您最后一次与您妻子相处的情况吗?”
“当然,这是我应该做的。那是快一年前吧,因为我妻子一直在家不肯外出找活干,家里的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我旧话重提,建议她在我们家附近搞一个小食店,做些早餐和正餐的生意,希望能赚些钱来帮补家用,她一口就回绝了,还用上她惯用的招数,说要去寻死。”
“唉,每次和她说这些事情时,她都是这样,当时,我确实气愤,和她大吵起来。巧的是,那天岳父来看我们,见我们吵得厉害,便提出来要带两个小孩回龙泰村住一段时间,我们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大家都在气头上,没有细想。”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没有看见她,平时这个时候,她都会做好早餐给我吃的。我觉得有些反常,再想到吵架时她说要自杀什么的,感觉有点害怕了,赶紧回到学校请假,到处去找她。”
“您到过什么地方找她呢?”
“因为时间短,她要回家也不会这么快,所以我就到海湾沿岸,按照海水涨潮和退潮的方向来回找了几遍,都没有什么收获。”
“后来,想起她以前吵架后,常会回龙泰村老家,我便到了一趟龙泰村,向岳父说明了情况,这已经是她失踪三天后的事情了。”
“岳父说根本没见到女儿回来,而且从那天开始,岳父就说是我害死了他的女儿,把我赶出龙泰村。从龙泰村回来,我又找了很久,大概一个月后,还是没有她的任何音信,我便报了警。”
在洪伟平与沈明谈话时,林琳在一旁并没有闲着,他那双浓眉下的大眼睛,闪着精光,静静地观察着沈明。
这个男人大约四十岁左右,目测身高约一米七。炎热的夏天,他只穿着一件背心,露出结实发达的三角肌和肱二头肌。
再结合进来时,沈明走路的姿势,林琳断定,沈明是一个“练家子”,这样一个文武兼备,内外兼修,且智商很高的人,与洪伟平周旋起来轻松自如,毫无压力。
正是他这种放松与没有压力,让林琳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个过分自负的人并不将这些警察放在眼里!
“但凡走过,必留痕迹。”这句话突然在林琳的脑海里浮现出来。林琳站起来,笑着对沈明说:“沈老师,我可以参观一下您的房子吗?”
“当然,您随意,寒舍已经有一定年代了,您不介意就行。”
“呵呵,我当然不介意,相反,我很喜欢研究以前的一些建筑风格和他们所用的材料,我的老家也是很旧了,但用料很好,特别是那种砖头,硬得很呢,您和我们队长慢慢聊,我一个人看就行”
说罢,林琳便独自慢悠悠地从前厅、卧室、洗手间到厨房逐一看了过去,看到厨房时,眼前的景物,令林琳心中一动:那是一个在当时十分流行的、被称之为节能灶的、用很多建筑材料都可以建造的灶台。
这种灶,在吉水镇也很流行,建这种灶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它必须保证能在烧柴时,柴燃烧的主要热力能将主灶的饭菜做好,余热能将副灶的水或者汤热好。这种灶做得好的话,确实有它的实用之处。
如果用沈明家的节能灶与林琳家的节能灶作一比较,沈明家里的节能灶,完全可以称得上“豪华”级别。沈明家的节能灶的灶台表面及周围部分,全部碎瓷片很认真地、很有图案感地拼接起来,显得光滑、明净、漂亮。
这些瓷片,应该是在装修材料市场上捡回来,再用工具打磨好再贴上去。因为干净,外人很难判断这个灶建于什么时候。林琳根据瓷片进入民居的时间来推断,这个灶建好的时间并不长。
一个来回看下来,整个家给林琳的印象是干净整洁,没有多余的物件或者杂物。期间,林琳以极快的速度悄悄打开卧室里的衣柜,粗略看去,没有多少女性的衣物。因为光线阴暗,林琳也不敢妄下断言,只是感觉而已。
林琳慢悠悠地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坐好,笑着盯着沈明说:“您家的节能灶很漂亮啊,比我老家的要好太多了,请人做的?”
“警察同志见笑了,这都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建造的。这些瓷片,是我到装修材料市场捡回来,打磨好,再贴上去的。”眼尖的林琳看见,沈明在回答他的问题时,一丝错愕与不安,在他脸上一闪而过。
“哎,丁健,你到副驾驶座来。”洪伟平对丁健说。
上了车,宁观海和丁健看见杨美怡,连忙打招呼。面对林琳,他们只是点点头。对于林琳的身份,洪伟平已经说过了,他们自然不敢妄加猜测,更不会询问。
沈明的家在沙湾区的老城区,是上一辈留下来的祖产。洪伟平的车,很快便到了位于海湾边的沈明的家门口。
放眼望去,一排东西走向的低矮老旧的砖瓦平房坐落在街道的旁边,这些房子建筑风格一样,甚至用料也基本一致:红砖绿瓦。
在这排旧房子周围的城区,大多也是这样的旧房子,让人仿佛置身于60年代中,这就是发展落后的营州市。
沈明的房子在这一排旧房的西侧倒数第二间。因为预先接到学校的通知,他早早就在门口等着。看见洪伟平他们从车上下来,他向前跨到路边招手示意,洪伟平便带着其余四人,跟着沈明,走进了他的家。
房子其实不算小,有外厅,厨房,改造后的洗手间,两个卧室。这样的房子,对于一个小家庭而言,已经不错了。
沈明殷勤地招呼洪伟平他们坐好,马上奉上早已准备好的茶,这时,洪伟平说话了。
“沈老师您坐吧,我们这次来,是想了解一下你所报的案子的情况。”
“好!”沈明话语不多,马上搬一张凳子坐在他们旁边。
“您能不能说一下您最后一次与您妻子相处的情况吗?”
“当然,这是我应该做的。那是快一年前吧,因为我妻子一直在家不肯外出找活干,家里的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我旧话重提,建议她在我们家附近搞一个小食店,做些早餐和正餐的生意,希望能赚些钱来帮补家用,她一口就回绝了,还用上她惯用的招数,说要去寻死。”
“唉,每次和她说这些事情时,她都是这样,当时,我确实气愤,和她大吵起来。巧的是,那天岳父来看我们,见我们吵得厉害,便提出来要带两个小孩回龙泰村住一段时间,我们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大家都在气头上,没有细想。”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没有看见她,平时这个时候,她都会做好早餐给我吃的。我觉得有些反常,再想到吵架时她说要自杀什么的,感觉有点害怕了,赶紧回到学校请假,到处去找她。”
“您到过什么地方找她呢?”
“因为时间短,她要回家也不会这么快,所以我就到海湾沿岸,按照海水涨潮和退潮的方向来回找了几遍,都没有什么收获。”
“后来,想起她以前吵架后,常会回龙泰村老家,我便到了一趟龙泰村,向岳父说明了情况,这已经是她失踪三天后的事情了。”
“岳父说根本没见到女儿回来,而且从那天开始,岳父就说是我害死了他的女儿,把我赶出龙泰村。从龙泰村回来,我又找了很久,大概一个月后,还是没有她的任何音信,我便报了警。”
在洪伟平与沈明谈话时,林琳在一旁并没有闲着,他那双浓眉下的大眼睛,闪着精光,静静地观察着沈明。
这个男人大约四十岁左右,目测身高约一米七。炎热的夏天,他只穿着一件背心,露出结实发达的三角肌和肱二头肌。
再结合进来时,沈明走路的姿势,林琳断定,沈明是一个“练家子”,这样一个文武兼备,内外兼修,且智商很高的人,与洪伟平周旋起来轻松自如,毫无压力。
正是他这种放松与没有压力,让林琳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个过分自负的人并不将这些警察放在眼里!
“但凡走过,必留痕迹。”这句话突然在林琳的脑海里浮现出来。林琳站起来,笑着对沈明说:“沈老师,我可以参观一下您的房子吗?”
“当然,您随意,寒舍已经有一定年代了,您不介意就行。”
“呵呵,我当然不介意,相反,我很喜欢研究以前的一些建筑风格和他们所用的材料,我的老家也是很旧了,但用料很好,特别是那种砖头,硬得很呢,您和我们队长慢慢聊,我一个人看就行”
说罢,林琳便独自慢悠悠地从前厅、卧室、洗手间到厨房逐一看了过去,看到厨房时,眼前的景物,令林琳心中一动:那是一个在当时十分流行的、被称之为节能灶的、用很多建筑材料都可以建造的灶台。
这种灶,在吉水镇也很流行,建这种灶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它必须保证能在烧柴时,柴燃烧的主要热力能将主灶的饭菜做好,余热能将副灶的水或者汤热好。这种灶做得好的话,确实有它的实用之处。
如果用沈明家的节能灶与林琳家的节能灶作一比较,沈明家里的节能灶,完全可以称得上“豪华”级别。沈明家的节能灶的灶台表面及周围部分,全部碎瓷片很认真地、很有图案感地拼接起来,显得光滑、明净、漂亮。
这些瓷片,应该是在装修材料市场上捡回来,再用工具打磨好再贴上去。因为干净,外人很难判断这个灶建于什么时候。林琳根据瓷片进入民居的时间来推断,这个灶建好的时间并不长。
一个来回看下来,整个家给林琳的印象是干净整洁,没有多余的物件或者杂物。期间,林琳以极快的速度悄悄打开卧室里的衣柜,粗略看去,没有多少女性的衣物。因为光线阴暗,林琳也不敢妄下断言,只是感觉而已。
林琳慢悠悠地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坐好,笑着盯着沈明说:“您家的节能灶很漂亮啊,比我老家的要好太多了,请人做的?”
“警察同志见笑了,这都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建造的。这些瓷片,是我到装修材料市场捡回来,打磨好,再贴上去的。”眼尖的林琳看见,沈明在回答他的问题时,一丝错愕与不安,在他脸上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