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十分虚心地请教:“敢问钱大人,国家意志是否通过皇帝来体现?”

    钱谦益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随口答道:“皇帝的意志,当然代表了国家的意志。”

    “那么是否可以理解,国家有道与否,与在位的帝王息息相关?”

    朱庆是继续挖坑。

    “这是自然。”钱谦益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诸位看看,这句话把君王定义为有道和无道,充满了蔑视皇帝之意。请问诸位,皇权天授,皇帝乃天子也,代天牧民,何来无道之说?故本王不解。”

    一旁的雷縯祚看不下去了,心想这小子什么都不懂,直接把钱谦益的话给抢了过去。

    “自古以来,君王就分为有道和无道。纵观历史,无道的君王也不在少数。”

    朱庆心说让你狡辩,看我一句话不把你噎死。

    “那么本王的赌题来了:自我朝太祖皇帝登极,到父皇共计十七位君王。请问诸位,哪位有道,哪位又无道呢?”

    大家一听,卧槽,还带这么玩的。

    这孙子太坏了,这坑挖的。

    说说其他朝代的皇帝也罢了,评论当朝的皇帝有道无道,自己的脑袋好像长得不是很结实。

    要说每位帝王都有道,有道还让人家把北京城给抢了。

    要说哪位帝王无道,谁爱说谁就说谁,老子绝对不会说。

    场中一片寂静,朱庆得意洋洋道:“本王的问题,不知是哪位大儒告诉解答?”说完,转头看向朱由崧。

    朱由崧心想,你爹是学问不够,可是不傻,这是能随便说的?开口道:

    “既然诸位臣工都不作答,此赌约就算大宝赢了,可有意见?”

    “我等再无异议。”

    众人撩袍跪倒在地。心说,走了也好,省得在朝中霍霍我们。

    散朝之后,朱庆亲自到偏殿接见太子太师,也就是大明皇家银行的第一任行长高弘图。

    虽然官职从二品升到了从一品,高弘图还是有些不满。没搞清这皇家银行是干什么的。

    经过将近一个时辰的亲切会谈,皇帝朱由崧听得是昏昏欲睡,而高弘图却被太子的金融理念打动了,表示坚决干好银行行长这个位置。

    二人分手后,高弘图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两个到底谁是老师。

    借着老爹的晕乎劲儿,朱庆又请了两道特别的圣旨。

    终于下朝了,朱庆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春和殿,准备睡个回笼觉。

    浣梦、静婉拦住了去路,跪倒在太子面前。

    “殿下,听说您亲自过江赈灾,恳请殿下带我们一同前往。”

    朱庆心说,这消息传得也太快了吧,才一散朝,东宫这边就知道了。估计用不了半天,整个南京的人都知道了。

    想了想,多带两个人,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光靠王全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

    “可以,你们二人即刻准备,到时候一起去。”

    “殿下,不只是我们两个,是所有的宫女和太监都要去,派我们两与您商议。”

    这下,把朱庆惊住了,居然是一百多人一起去。

    我是去赈灾,不是带着班级旅游,这差事,随时可能要命。去这么多人,不是添乱嘛。

    “江北情况不明,十分危险。你们俩找四五个伶俐的跟着即可,其余的,先留在这里。以后若是需要,再让他们过去。”

    说完,回屋睡觉去了。

    朱庆一觉醒来,将戚才良叫了过来。

    “戚大人,你这个百户手下还有多少人?”

    “可用之人不足五十。”戚才良想了想又道:“现在的锦衣卫,不比从前选拔严格。不少是官授、荫封,滥竽充数者居多。”

    “其他的人,你还能联系上吗?特别是外阜和江北。”

    “因为臣荫封的品级比较高,故结识的人比较多。算上南直隶、浙江、江西,以及江北四镇,估计再百十个人还是有可能的。”

    “现在这些人,都是什么年纪?”

    “年纪大的四十有余,最小的估计也年近三十。”

    朱庆考虑了一下:“你尽量联系一些可靠的,看看能来多少。”

    “不知殿下找他们何干?”

    “我想让他们去江北,搞一些情报;再弄些人,充当近卫。”

    戚才良没有作声,这让朱庆有些诧异。

    “怎么,有难度?”

    “这倒不是,只是臣有句话不知当经否。”

    “说吧,我这里知无不言。”

    戚才良调整了一下思路:

    “从北边传来消息,原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已经降清,他是否将手伸到了这边,笼络了多少,臣不得而知。”

    “臣,只能找一些相对可靠,适合外放的;近卫人选,还需谨慎。”

    朱庆觉得极有道理。

    外放的情报人员出事儿,只是关乎一地的得失。近卫要是有问题,自己的小命随时就攥在别人的手里。

    老实说,大明的情报工作实在是太差劲了。

    你看皇太极和多尔衮,不停地威逼利诱,收买情报人员,渗透到大明的高层。

    两相比较之下,大明的情报工作一败涂地。

    直到现在,他们都搞不清楚清王朝为什么要进入北京,还想着联合剿匪。

    过了好一会儿,朱庆才说道:“就按你说的办,找几个靠谱的,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十几个人就行了。”

    送走戚才良,李渔又进来了。

    “殿下,印绶监昨天连夜排印您说的简餐和一幅插图,这是样张。”说着,递过来几张稿纸。

    朱庆接过一看,皇家办事就是规矩,虽说匆忙,但印制得有模有样,特别是那写实版的插图,让他回到了小画片时代。

    “不错,你去让他们把这两张先印五百套,然后在南京城里散发,进行预售。”

    “殿下,什么是预售?”李渔有些糊涂了,试探着问道。

    没办法,朱庆只得掰开了、揉碎了,给李渔上了一堂销售课程。

    听到李渔两眼放光,说道:“多谢殿下提点,我这就去各个书店联系。”

    “回来!”朱庆叫住李渔,说道:“去书店干嘛,那里才能卖出几本。”

    “卖书不去书店,还能去什么地方?”李渔有些懵了。

    “两个地方,一是国子监,二是秦淮河。这两处周围的商铺,都可以预售或代卖,就连混沌摊都别放过,明白吗?”

    李渔又被太子教育了一顿,终于开窍了。秦淮河畔,绝对是卖书的好地方。

章节目录

明末风流小公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海里的黑石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5章 建立情报网的想法,明末风流小公爷,笔趣阁并收藏明末风流小公爷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