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郑森和姚启圣,朱庆将目光投向了北方。

    清廷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占领长江以北,就是因为有一个人。

    洪承畴,实用主义的领袖人物。

    这家伙不错,张嘴能说孔孟,下手就要人命。追得李自成十八骑独败商洛。

    而且实用主义至上,太后想睡就睡,清朝想跪就跪。

    啥?他投降了。

    那是在小爷没来之前。

    现在哥穿越了。别说给多尔衮打工,你就是给王母娘娘打工,也得给哥滚回来工作,哥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做无间道。

    估计现在洪承畴就在北京城里打喷嚏呢。

    朱庆小童鞋提笔写下了,致洪承畴的一封信。

    洪亨九啊!

    本王朱莲璧,听闻你投靠清廷多年,给多尔衮出了不少坏主意。恨不得食尔肉、喝尔血。

    可你太老了,肉肉肯定不好吃。

    所以本王仔细调查了一下,终于在南京留守太监那里,发现了崇祯先帝留下的密诏。

    原来你是奉旨降清,本王错怪你了。

    先帝的气魄本王自叹不如,十三万大军葬送松山,只为让你一人降清卧底,大手笔啊。

    爱卿多年忍辱负重,背负着骂名,实为可贵。

    本王估计你的下线断了,又不敢轻易遣人来南京。

    万一出现纰漏,十三万将士的血就白流了。

    为了让身在清廷的你安心工作,本王已经暗中将你福建老家的人,一个不落地安排好了。

    得知令慈昼夜都在骂你是不孝子孙,本王真想告诉她,你是大明的忠臣。

    并想让她给你写封信,然怕走漏消息,本王欲说不能。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受辱,心里也不好受。

    你且先受些委屈,等王师北上,本王让我家老头子亲自迎你还朝,告诉天下的百姓,你是大明最大的忠臣。

    这么多年,本王不知你的心思变了没有。

    你想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企图凭个人之力保天下平安。

    也许,在你看来,帮助清廷统一,使国内尽快安定,是一条不错的路。

    但是现在百姓需要什么?

    他们需要的是和平,是一个统一的、强大的、能给他们安定的政权。而不是腐朽的、没落的、欺压他们的清廷。

    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乎现在谁当皇帝了。但是,未来的百姓需要什么?百年、千年以后呢?

    人心思定、格局发展,这是你我都改变不了的。

    本王会让人与你联系,也知道会有两个结果。

    第一,你仍是大明英雄;

    第二,你是大明的罪人,心向清王朝。

    路在你的脚下。

    放下你那狭隘的、短视的认知,投入到新的大明建设当中。

    发扬毫不利清、专门利明得精神。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踏踏实实的做一些事情。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百姓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百姓的人。

    以上,本王与你共勉之。

    明太子朱莲璧

    甲申年七月于南京

    放下手中的毛笔,看着蜘蛛爬似的字迹,朱庆觉得自己的书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十分满意。

    李渔笑眯眯地走了进来。“殿下,您说的法子真灵,一共预定了七千多本,每本定金十两,一共七万两银子。”

    朱庆对于大明的书籍价格没什么概念,问道:“一本多少钱?”

    “回殿下,插图版的百两一册,平装版的六十两一册。”

    这个价格将朱庆吓了一跳,“是不是太贵了。”

    “殿下,这是正常的价格,刨去制版、印刷和寄卖的费用,也就有个五成的赚头。”

    朱庆有些感叹,怪不得大明的穷人读不起书。读书贵,真的是书贵。

    “好了,这件事就交给了,用这些银子,把笠翁书局办起来,你三成,我七成,如何?”

    李渔听到太子还要给自己分成,美得直冒鼻涕泡,怀揣着银票,走了。

    朱大太子怎么也想不到,戚才良介绍去北京做卧底的人,居然是个胖胖的和尚。

    完全无法与锦衣卫百户联系起来。看起来还有些可爱,即使对方什么表情都不做,也给人笑眯眯的感觉。

    和尚单手施礼:“阿弥陀佛,贫僧悟空,拜见太子殿下。”

    朱庆都笑喷了:“你应该是叫悟能吧。”

    “师父说二师弟比我宽大,把悟能的法号留给他了。”

    朱庆调侃道:“大明连年饥荒,你师傅能把你们培养成如此,也是不易吧。”

    “施主说笑了,不知唤贫僧有何见教?”

    “你可认字?”

    “略懂,略懂。”

    “可会讲经?”

    “略懂,略懂。”

    “可会讲道?”

    “略懂,略懂。”

    “身手如何?”

    “出家人不得伤害性命。”说着,随手一挥,一枚石子嵌入了十步开外的树干上。

    朱庆非常惊讶,这功夫了得啊!回过神来再一看,人呢?

    “施主是在寻找贫僧?”

    只见偏殿的屋顶上,端坐着胖大和尚。

    尼玛,高人呐,一丈多高的偏殿,都没看清怎么上去的。

    这要是想对付自己……

    “行了,下来吧。本王这里没有你合适的差事,不过既然来了,也不能让你空手回去。”

    “王大伴,给他些散碎银子,让他走吧。”说完,走进偏殿。

    和尚接过一个盒子,见上面放了几块散碎银子,施礼后,转身出去了。

    盒子里装的:给洪承畴的信,完整的行动方案,一百两黄金,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印信。当然还有一封朱由崧的亲笔信。

    一觉醒来,朱庆国都快不认识自己的太子府了。

    难道是我养了一群二哈,把家都快拆完了?全府上下都在忙碌,小广场上停着十几辆大车,上面的东西堆积如山。

    “王全!”

    “奴才在。”

    “你们这是要搬家啊?”

    “殿下,此去江北,怕殿下住不习惯,因此带的东西多了些。”

    “咱们去赈灾,让百姓看见如此排场,他们会怎么想?除了应用之物,剩下的都撤了。”

    “殿下,还是多带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本王说不用,就是不用,都撤了吧。”

    争执之间,皇帝老爹也带着一支车队过来了,同样是堆积如山。

    磨破了嘴皮子,三十多辆大车,终于变成了八辆。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明末风流小公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海里的黑石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7章 给洪承畴的一封信,明末风流小公爷,笔趣阁并收藏明末风流小公爷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