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告敌后明朝官员书》的鼓舞下,山东各州府的明吏们,都是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当面辞职是不可能的,这无异于向清廷表明:我胆子比较小,害怕明朝的锄姧队,为了保住小命,而放弃工作。

    估计清廷的人会说:我们认为你胆子比较大,是个难得的人才,要好好培养。这样吧:留下人头,其余部分准许辞职回乡。

    当然,也有冥顽不灵、顽固不化的。

    青州通判李懋学,因为坚定追随清廷,响应剃发令,自觉留了辫子,于是官升三级,被提拔为青州知府。

    李懋学原本是明朝青州通判,大顺进入山东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投靠了大顺。

    可人家不仅没有理会他,反而将他的一大部分家产都给没收了。

    大顺的主力西撤后,明朝不少官绅,趁此机会颠覆大顺地方政权,随时进行反攻。

    李懋学也在清廷的慰藉下,恢复了官身,对着四里八乡高喊着: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要说李懋学的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至少算是努力上进的一类。身为推官,掌管刑名,虽然是个文人,自己却也有着一定的身手。

    正因为如此,才敢无视李国庆的警告。

    然而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一旦做了亏心事,便会整天疑神疑鬼。

    午夜时分,寝室内,李懋学躺在软榻之上。

    睁着眼,凝视着天花板中的一片虚无,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睡,一定要等到那个人。

    虽然屋里、屋外都安排了侍卫,但李懋学还是不放心。

    李懋学坚信,白天在府衙门口,那个身形一闪的蒙面人,一定会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府邸。

    即使自己狡兔三窟,也一定会在今晚摸进他的房间。

    可是他什么时候才会来呢?

    李懋学百无聊赖地用被子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身体僵硬,握着匕首的手紧了紧,整个人都有些疲惫了。

    听着外面飒飒的风声,感受着夜凉如水,两个眼皮不住地打架。

    “噗。”一声轻响,从寝室的窗户外传来,李懋学一下子精神起来。

    他一动不动,呼吸刻意平缓,就像是熟睡中的人。然而,却瞪大了眼睛。

    确信窗外没有脚步声,这声音来得似乎有些太突然了。

    外面那人的轻功一定很厉害,说不定是专业的刺客。

    一声响动过后,又是一片寂静。

    就像是一滴雨水落在奔腾的河水中,根本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但李懋学知道,那并非幻听,一定是真实存在的。

    李懋学琢磨着,如果外面是一个职业刺客,刺客又会怎么做?

    他知道一种迷香,一旦进入房间,不出一刻钟,就会浑身无力,任人宰割。

    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屏住呼吸?

    李懋学转念一想,觉得不对劲,如果是迷香,房间里应该有一股奇怪的味道才对。难道真有无嗅无味的香?

    李懋学对自己的嗅觉很有信心,就算是火星,也逃不过他的鼻孔。

    然而现在的确没有火!

    他再深呼吸了好几次,都没有发现任何的烟味,李懋学不敢放松警惕,依然保持着僵硬的姿势,等待着。

    “嘶……”李懋学倒吸了一口凉气。

    窗纸裂开了一道口子!

    李懋学做出了判断,甚至松了口气久等了!

    他甚至在想,该如何出其不意,将窗外的人制服。

    “嘶……”

    窗纸不断地被划破,听声音,那把划破窗纸的刀子非常锋利。

    这是一把锋利的刀,没有任何停顿,锋利如针,这把刀一定很薄,就像风吹进了窗框里。

    用这把刀宰人,只要力道合适,位置准确,一刀下去,连血都溅不出来。

    李懋学能想象到窗外那人的谨慎和果决,判断着刺客接下来要做什么。

    李懋学突然想要说点什么,比如……微弱的磨牙声。

    如果窗外站着一个胆小怕事的人,那他就需要发出这样的声音来吸引窗外的人。

    这个磨牙声,必须要做得很逼真,如果做得太假,很容易打草惊蛇。

    他可不想自己精心布置的埋伏,被人算计了。

    但李懋学从来不磨牙,总是睡得很安稳。

    就在李懋学胡思乱想的时候,窗外却恢复了一片寂静。

    他压下心中的好奇,没有回头去看窗户,而是侧耳倾听。

    人走了?李懋学无法作出判断。

    天亮了,李懋学仍然睁着双眼,一动不动,一支四寸长的钢钉死死地,钉入了他的眉心。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异样。就连那些侍卫,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自从洪承畴离开后,豪格喜滋滋地当上了主帅。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他率军前往兖州,准备向南进军兖州时,济南知府李恪遇刺身亡。好在没走多远,匆匆忙忙地返回了济南。

    当他接到李懋学被刺杀的消息时,已经是第十七个前明官员,丧命在锄姧队的手里。

    一开始,他们以为所谓锄姧队不过是嘴上说说,谁知道明朝那帮孙子来真的。

    至于说破案,山东现在连知府一级的官员都配不齐,谁还有闲心去破案。

    接二连三的刺杀事件,在山东各地已经引起了强烈反应。

    别说前明的官员了,连小吏都不敢冒头,整个山东完全属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无人管理,政令不通,其实跟豪格没有太大关系,毕竟他只是来打仗的。

    可是现在,却没有人给他提供粮草。

    眼看着大军的粮草一天天地减少,他不得不亲自上阵。

    把一万兵马,派出去五千,分散到各个县、府,充当起了衙门的角色。

    豪格这个时候想起了他二伯说的话,文要靠洪承畴,武才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

    带兵打仗自己不在话下,管理地方事务,都不知道从何谈起。

    豪格不知道怎么办,底下的兵将更不知道怎么办。

    既然充当了各级衙门,就得把当官儿的做派显露出来,然后干起了清军的老本行,抢。

    如此一来,清军不抢粮食的伪装彻底撕破了。送酒的、送肉的、送美女的全不见了。

    头两天算是比较顺利,截掠回来一些财物。然而从第三天开始,就出现了异常情况。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明末风流小公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海里的黑石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54章 陷入泥潭,明末风流小公爷,笔趣阁并收藏明末风流小公爷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