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却是大为失望,眼见有明军从远方急速赶来,心中不由起了退意。

    可随着援军的出现,四周的明兵们也是精神一振,越发地悍不畏死地斩向了四周的清兵。清兵的军心瞬间崩溃,只能做着垂死挣扎的抵抗。

    郝飞带着两百多人,朝着村庄深处疾驰而去。一轮的燃烧弹落下,一大片的清兵被点燃,剩下的士兵已经失去了斗志。

    一见郝飞等人也参与进来,乙邦才也察觉到了场上的微妙变动,当即高呼一声:“弃刀投降者,可饶你一命。若有抗拒者,格杀勿论。”

    乙邦才的话,通过战士们的呐喊传遍了整个战场。

    张正奇和邹春也意识到了乙邦才这话的意思,便大声吼道:

    “若有抗拒者,格杀勿论。”

    乙邦才一喊,那些清兵没有反应,反倒是让明军有些摸不着头脑。

    郝飞记得,当初在课堂上,听太子说,在战斗中,必须要言简意赅。否则的话,在这样混乱的战斗中,根本没有人能够听到。于是大吼:

    “跪地不杀!”

    “跪地不杀!”旁边的将士跟着一起高喊。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彻全场。

    听到这些人的呼喊声,清兵们顿时迟疑起来。

    环顾四周,本来还在为明兵的增兵而感到几分失落,现在却是在这一刻,完全地崩塌了。

    就在他们犹豫之际,周围的明军士兵丝毫没有犹豫,纷纷举刀,清军的头颅已经落到地上。

    “跪地不杀。”冲天的口号再次响起。

    有些清军扔掉手中的刀,跪在地上。有些还在顽抗,结果却是脑袋搬家。越来越多的清军跪在地上,绝望的看着战场上。

    终于安静了。

    乙邦才有了一丝的时间歇息。

    回过头来,看了看战场,望着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的弟兄,整个队伍大概还剩不到七百人。所以,乙邦才是真的心痛欲绝,怒火万丈。

    “杀!”

    那些投降的清兵吓了一跳。

    “你不是说过,只要投降,我们就可以活下去。”

    乙邦才缓缓地睁开眼睛,泪水已经使眼睑下面凝固的血迹,有了一丝融化。

    轻轻地抹了一把脸,然后放到了嘴唇前,轻轻地舔了一下鲜血,猛然注视着那个说话的清军。

    那名清兵感受到了一道锐利的视线,这道视线很是冷漠,很残忍,让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忍不住低头,不想与之对视。

    乙邦才慢慢开口:“告诉你们这帮清狗,规矩是老子定的,老子让你们死,你们,就得死,必须死!”

    乙邦才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容反抗,不容置疑的霸道。

    明军的将士们都看着乙邦才,残破的铠甲,卷了刃的大刀,满脸的血痕,满眼的泪水,知道,今天的乙邦才,是真的震怒了。

    原本已经投诚的清兵们,看到乙邦才眼中的寒光和狰狞,知道自己要倒霉了,纷纷战战兢兢地哀嚎起来,甚至还有人试图抵抗。

    不过没了武器清军,不过是只没了牙的老虎。

    郝飞看了一眼面前企图捡起武器的清军,高高地挥起了手中的大刀,手起刀落,一股鲜血飚飞,洒落地面,激起了干燥的尘土。

    转眼间,刀光闪过。

    这一片还有一些干燥的土壤,就已经被那些鲜血浸湿了,血红血红的。

    乙邦才不知道,这样的鲜血还要流淌多少;也不知道,这样的鲜血还要从谁的身体里流出……

    瘫坐在地上的乙邦才,一边命人清理战场,一边让卫生员包扎伤口。就那么静静地、静静地看着远处的夕阳。

    “报告!”

    一个声音打断了乙邦才的思绪,顺嘴说道:“讲!”

    “报告队长,此次阵亡将士五百四十一人,伤者不计。共杀敌一千一百四十五人,逃走者三百余。”

    乙邦才摇了摇头,由于自己的冒进,战损高达二比一,远远高出太子给出的十比一。

    凝望着远处渐渐西沉的太阳,动了动干裂的嘴唇,一时没有言语。

    过了许久,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才轻声说道:

    “收拢阵亡将士尸骨,立冢祭拜之。”

    …………

    朱庆的书房里,戚才良十分兴奋地说道:

    “殿下,我们从郑州撤退的时候,发现了一处书店,神神秘秘的。”

    “经过盘查,原来书店里藏了闯贼他们从皇宫里抢来的书籍。”

    朱庆一听,有些兴奋,说道:“东西在哪儿?”

    “由于有百十辆大车,臣怕把东西弄坏了,运送得有些慢,刚刚抵达扬州,就在西侧院。”

    “知道是什么吗?”

    “因为听说是皇宫里的书籍,一是怕手下没轻没重,或是有些臣子不该看的东西,故尚未打开查验。”

    朱庆看了戚才良一眼,不愧是锦衣卫出身,警惕性真高。

    说道:“走,过去看看。”

    箱子开封后,王全将一册书递到朱庆面前。

    朱庆接过来,掂着还挺沉,书有点儿大,对于朱庆来讲,就像半扇小门板。

    只见此书锦黄缎面,长约一尺半有余,宽约一尺,厚约一寸,当看到封面时,朱庆呆住了,只见上面的四个大字——《永乐大典》。

    捧着书籍,朱庆激动地蹿起来,跑到箱子前,垫着凳子仔细翻看,满满一箱子都是《永乐大典》。

    遂命人打开了十几口箱子,其中有五箱是永乐大典。

    三千多箱书籍,估计会有整部永乐大典。

    发财了,发财了,这可是后世的国宝啊!

    戚才良一次看见太子这么失态,问道:“殿下,这些是什么书?看你高兴的样子,这么宝贝。”

    朱庆语无伦次地回答:“这可都是国宝、是国宝,可比李自成抢的那些黄金白银珍贵多了。”

    接着又说道:

    “戚才良,找个稳妥地方,不,就在西院,专人把守,负责整理书籍的人,不得夹带、私藏,出入都得搜身。”

    “只能白天整理,夜晚严禁火烛。”

    见朱庆说得唾沫星子横飞,戚才良都乐了。

    什么宝贝,把太子感动成这样,算了,就按他说的安排就是了,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回到自己的书房,朱庆的心里久久不能平复,后世提起《永乐大典》,国人的心情是遗憾的,沉重的,扼腕叹息的。

    关于《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网络上争论不断。

    只不过从今以后不会再有《四库全书》了,只会出现一个帝国图书馆。

    那里将会是自古以来,最大最全的藏书之地。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明末风流小公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海里的黑石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90章 落幕 国宝,明末风流小公爷,笔趣阁并收藏明末风流小公爷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