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西门彪哥是个老实人。
十八岁前的甄彪,头发总像一蓬秋天的乱草;一整天当中,眼角二十四小时糊着眼屎,上唇至少有十八小时挂着鼻涕。
嘴巴张开,全是烂牙和红肉,嘴巴闭上,左右嘴角便挤满奇形怪状的泡沫。
他平常既不开怀大笑,也不失声痛哭,眼睛既不看人,也不看狗,总是对着远方,却永远没人知道其目光焦点在哪里。
所谓喜怒不形于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衣着上,甄彪一年四季基本没变化,上身深蓝长袖衫,下面是深蓝长裤子;惟一的不同是,天气热了,长袖卷到手肘,长裤卷到膝盖;天气冷了,又重新放下来。
十八岁之前,他没有与父母之外的任何人说过一句整话。平常村头巷尾与人见面,人家好心问道:
“阿彪,吃了没?”
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
“嗯。”
问的人搞不懂,他到底是吃了还是没吃。没耐心的人摇头而去,无聊的人则不死心,再问:
“吃了?”
他的回答还是一个字:
“嗯。”
如果人家换一句:
“没吃?”
他的回答依旧是那一个字:
“嗯。”
于是,村人们终究没搞清楚,他到底是吃了还是没吃。有些年长的二流子比较坏,见他连吃个饭都如此高深莫测,在其屁股上狠狠踹一脚,骂道:
“他妈的,你嘴里塞了根鸡*巴?”
阿彪不说“嗯”了,而是歪着头,两眼瞪着对方,直把人看得浑身发毛,最后悻悻而去。
十四岁之前的甄彪,没出过村子。从十四岁开始,离村子二十里的枫林镇,他每年会徒步去逛三回,除了过眼瘾见世面,主要是按父亲的交待,在街头购买生活用品。
甄彪一年三回的镇上之行,时间上是固定的,分别是:端午前一天,中秋前一天,春节前一天。不提前不拖后,无论刮风下雨,哪怕是下冰雹,也从不缺席,甚至不会迟到。
他每一次都是早上八点出发,步行两个小时赶到镇中心,闲逛半个小时,虽没戴表,时间却控制得不多也不少。
然后他按脑子里记下来的清单,购买物品,完事刚好中午,吃一碗米粉,灌半肚子凉水,挑着采购好的食品和日用品往回赶,下午两点半到家,不早也不晚。
有时在进城半途中也会碰到熟人,人家好奇打招呼:
“阿彪,去城里逛街啦?”
他的回应,还是那个招牌答案:
“嗯。”
回程的路上再碰到的熟人,人家就知道从他嘴里问不出什么,再也没话,脸拉长了,像八辈子的仇人一样,相互瞪一眼,擦肩而过。
这个进城规律,在甄彪十六岁之前执行得相当严格,基本没出过差错。
十六岁之后,悄悄起了变化。当然了,本质上不变,还是一年三回。每一回的出门时间也不变,还是八点启程。
惟一变化的是回家时间。
以前是下午两点半准时进家门,十六岁那年的端午前一天,甄彪的枫林镇之行,却是在下午三点才到家。
这个细微的差别,外人没什么感觉,惟独他的父亲暗暗纳闷,但也没说什么。
这年的中秋前一天,甄彪的枫林镇之行,变化又大了点:下午四点才进家门。他父亲又纳闷了一回,还是没说什么。
而该年的春节前一天,甄彪下午回到家时,已过五点,到掌灯时分了。这一次他父亲就不仅仅是纳闷,而是惊奇之外,加上更多的担心。
按理说,年纪越大,脚程越快,可他回家的时间怎么越来越晚?这小子不会是在街上偷偷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
但是,甄彪除了回家时间不对之外,并没露出什么端倪,更没带来什么后果,于是他父亲也只能满腹狐疑,嘴上还是什么都没说。
甄彪父亲是个不善言词的闷葫芦,受遗传影响,甄彪自己也是个闷葫芦。两人心中,一个有鬼,一个有疑问,却都没有坦诚说出来。
甄彪的十六岁尽管表现得有点古怪,但还是平稳地过去了。十七岁的三次枫林镇之行,不出其父所料,一次比一次回家更晚。
到了第三次,也就是春节前一天的那一次,他父亲终于忍耐不住了。
这位父亲再怎么忍耐不住,暴发的方式也不会体现在语言上。知子莫如父,父亲心里明镜似的,如果开门见山地问:
“阿彪,你进城干什么去了?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得到的回答肯定只有一个字:
“嗯。”
问了更糊涂,还不如不问。要搞清楚阿彪背底里的故事,付出行动更为实际。
所以,甄彪并没受到父亲的质问或逼问。而是被跟踪了。
这天,农历年二十九,甄彪出发前往枫林镇半个小时后,他父亲也悄悄地跟着出发了。
一路无话。甄彪的父亲跟了二十里,并没发现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出格的地方。这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神经过敏。
直至到达城里,父亲才发现甄彪的不同寻常之处。
这小子进城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购物,然后准时准刻地踏上回家之路。他真的另有节目。
甄彪一进城里,立马精神焕发,脚步轻快,目光变得像猎狗一样锐利无比。
他在人群中寻找目标,锁定目标之后,像个杰出的美国中情局特工一样跟着人家,不远不近,直到那人彻底消失在某栋楼里,他才放弃跟踪;重新寻找目标,然后再次跟踪。
甄彪当然不是特工。他的目标也不是什么犯罪分子或间谍,而是成年女性。
十七岁的甄彪,在街头见到每一个成年女性——范围大致是十五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都会眼睛放光,口水直流,不由自主地跟着人家的脚步走上一段长路。
一边走,一边古怪地“嘿嘿”发笑。
同村人包括他父亲,从没见他这么笑过。乍一见到,让人浑身毛发倒竖。
观地说,甄彪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犯罪倾向,对于那些目标女性,只是远远地跟踪,以欣赏姿态进行观看,虽则从上看到下,不放过任何一根毛发,但并不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否则,他要么进了疯人院,要么进了少管所。
当然了,他下半身有没有什么出格反应,是否会在幻想中对无辜的女性同胞们使坏,别人就不得而知。
总而言之,在街头其他人看来,甄彪十足一个农村来的傻子。
他父亲则恍然大悟,自己的儿子原来是个江湖传说中的花痴。
这个发现让甄彪父亲哭笑不得,同时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在父亲看来,起码这小子并没有在街头干坏事。不偷不抢不坑蒙拐骗,就不算什么坏事。
爱看女人嘛,这是每个成年男人的喜好,在城里因回头看美女而撞上电线杆子,是常有的事;只不过自己的儿子看得更为专注一些,或者说,看得更为疯狂一些。
看女人即便是个毛病,根治起来也容易。
给他娶个女人在家,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父亲回程途中,一路喃喃自语:
“这小子,咳,这小子,长大了啊。”
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阿彪的父亲一边剔牙,一边对其母亲没头没脑地说:
“得去物色个女人。”
阿彪母亲吓了一跳:
“醉糊涂了吧?你敢碰别的女人,我把你那玩意剁了腌成腊肉。”
阿彪父亲皱皱眉解释:
“不为我。”
阿彪母亲:
“那为啥?”
阿彪父亲:
“为咱阿彪。”
阿彪母亲没听懂,张嘴瞪眼半天说不出话。阿彪父亲只好接着解释:
“再不给他弄个女人,早晚出事。”
阿彪母亲还是似懂非懂。从窗户看出去,儿子吃饱喝足,正站在院子里吹冷风。袖子没卷,却只到肘部;裤腿没卷,也只盖住膝弯。
甄彪一边吹风一边手脚乱动,母亲看出来了,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躁动不安。
母亲的思维这才渐渐跟上父亲的节奏:儿子真的长大了。她在桌面上猛砸一拳,说话一锤定音:
“包在我身上。”
甄彪十八岁那年的冬天,依父母之命娶了邻村一个李姓女子。
女子比他大三岁,长得又黑又壮,人送外号“铁牛”,跟当年水泊梁山上的李逵同出一脉,连外号都一样,只不过性别不同。
自成亲那日起,甄彪眼角没了眼屎,上唇没有鼻涕,嘴角没了泡沫。连耳后都干干净净。
但其父母和村人们都发现,阿彪那张干净的脸上,总是伤痕累累。
经过村里八卦婆的侦察,人们终于知道事情的原由:甄彪无论何时何地,对任何一个雌性动物多瞟上一眼,女版李铁牛即对其大打出手,轻则鼻青脸肿,重则伤筋动骨。
再后来,人们偶尔见到他绑着绷带,或者柱着拐杖出现在村头巷尾。
于是,甄彪自十六岁便患上的、爱看女性同胞的花痴毛病,不治而愈。
其父对儿子总是受伤不以为意,倒是对自己的先见之明沾沾自喜,多喝几杯酒,便在村头巷尾宣扬道:
“瞧瞧。女人就是一味灵丹妙药。咱家阿彪是不是听话多了?”
但除了阿彪的母亲,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这话的意思。
许多年后,甄彪谈论起自己的第一段婚烟,总是咬牙切齿,外加双泪直流,责怪的却不是那位女版李铁牛,而是自己的父亲:
“该死的老头子,他是故意毁我的。”
结婚不到两年,甄彪离家出走了。
十八岁前的甄彪,头发总像一蓬秋天的乱草;一整天当中,眼角二十四小时糊着眼屎,上唇至少有十八小时挂着鼻涕。
嘴巴张开,全是烂牙和红肉,嘴巴闭上,左右嘴角便挤满奇形怪状的泡沫。
他平常既不开怀大笑,也不失声痛哭,眼睛既不看人,也不看狗,总是对着远方,却永远没人知道其目光焦点在哪里。
所谓喜怒不形于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衣着上,甄彪一年四季基本没变化,上身深蓝长袖衫,下面是深蓝长裤子;惟一的不同是,天气热了,长袖卷到手肘,长裤卷到膝盖;天气冷了,又重新放下来。
十八岁之前,他没有与父母之外的任何人说过一句整话。平常村头巷尾与人见面,人家好心问道:
“阿彪,吃了没?”
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
“嗯。”
问的人搞不懂,他到底是吃了还是没吃。没耐心的人摇头而去,无聊的人则不死心,再问:
“吃了?”
他的回答还是一个字:
“嗯。”
如果人家换一句:
“没吃?”
他的回答依旧是那一个字:
“嗯。”
于是,村人们终究没搞清楚,他到底是吃了还是没吃。有些年长的二流子比较坏,见他连吃个饭都如此高深莫测,在其屁股上狠狠踹一脚,骂道:
“他妈的,你嘴里塞了根鸡*巴?”
阿彪不说“嗯”了,而是歪着头,两眼瞪着对方,直把人看得浑身发毛,最后悻悻而去。
十四岁之前的甄彪,没出过村子。从十四岁开始,离村子二十里的枫林镇,他每年会徒步去逛三回,除了过眼瘾见世面,主要是按父亲的交待,在街头购买生活用品。
甄彪一年三回的镇上之行,时间上是固定的,分别是:端午前一天,中秋前一天,春节前一天。不提前不拖后,无论刮风下雨,哪怕是下冰雹,也从不缺席,甚至不会迟到。
他每一次都是早上八点出发,步行两个小时赶到镇中心,闲逛半个小时,虽没戴表,时间却控制得不多也不少。
然后他按脑子里记下来的清单,购买物品,完事刚好中午,吃一碗米粉,灌半肚子凉水,挑着采购好的食品和日用品往回赶,下午两点半到家,不早也不晚。
有时在进城半途中也会碰到熟人,人家好奇打招呼:
“阿彪,去城里逛街啦?”
他的回应,还是那个招牌答案:
“嗯。”
回程的路上再碰到的熟人,人家就知道从他嘴里问不出什么,再也没话,脸拉长了,像八辈子的仇人一样,相互瞪一眼,擦肩而过。
这个进城规律,在甄彪十六岁之前执行得相当严格,基本没出过差错。
十六岁之后,悄悄起了变化。当然了,本质上不变,还是一年三回。每一回的出门时间也不变,还是八点启程。
惟一变化的是回家时间。
以前是下午两点半准时进家门,十六岁那年的端午前一天,甄彪的枫林镇之行,却是在下午三点才到家。
这个细微的差别,外人没什么感觉,惟独他的父亲暗暗纳闷,但也没说什么。
这年的中秋前一天,甄彪的枫林镇之行,变化又大了点:下午四点才进家门。他父亲又纳闷了一回,还是没说什么。
而该年的春节前一天,甄彪下午回到家时,已过五点,到掌灯时分了。这一次他父亲就不仅仅是纳闷,而是惊奇之外,加上更多的担心。
按理说,年纪越大,脚程越快,可他回家的时间怎么越来越晚?这小子不会是在街上偷偷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
但是,甄彪除了回家时间不对之外,并没露出什么端倪,更没带来什么后果,于是他父亲也只能满腹狐疑,嘴上还是什么都没说。
甄彪父亲是个不善言词的闷葫芦,受遗传影响,甄彪自己也是个闷葫芦。两人心中,一个有鬼,一个有疑问,却都没有坦诚说出来。
甄彪的十六岁尽管表现得有点古怪,但还是平稳地过去了。十七岁的三次枫林镇之行,不出其父所料,一次比一次回家更晚。
到了第三次,也就是春节前一天的那一次,他父亲终于忍耐不住了。
这位父亲再怎么忍耐不住,暴发的方式也不会体现在语言上。知子莫如父,父亲心里明镜似的,如果开门见山地问:
“阿彪,你进城干什么去了?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得到的回答肯定只有一个字:
“嗯。”
问了更糊涂,还不如不问。要搞清楚阿彪背底里的故事,付出行动更为实际。
所以,甄彪并没受到父亲的质问或逼问。而是被跟踪了。
这天,农历年二十九,甄彪出发前往枫林镇半个小时后,他父亲也悄悄地跟着出发了。
一路无话。甄彪的父亲跟了二十里,并没发现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出格的地方。这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神经过敏。
直至到达城里,父亲才发现甄彪的不同寻常之处。
这小子进城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购物,然后准时准刻地踏上回家之路。他真的另有节目。
甄彪一进城里,立马精神焕发,脚步轻快,目光变得像猎狗一样锐利无比。
他在人群中寻找目标,锁定目标之后,像个杰出的美国中情局特工一样跟着人家,不远不近,直到那人彻底消失在某栋楼里,他才放弃跟踪;重新寻找目标,然后再次跟踪。
甄彪当然不是特工。他的目标也不是什么犯罪分子或间谍,而是成年女性。
十七岁的甄彪,在街头见到每一个成年女性——范围大致是十五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都会眼睛放光,口水直流,不由自主地跟着人家的脚步走上一段长路。
一边走,一边古怪地“嘿嘿”发笑。
同村人包括他父亲,从没见他这么笑过。乍一见到,让人浑身毛发倒竖。
观地说,甄彪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犯罪倾向,对于那些目标女性,只是远远地跟踪,以欣赏姿态进行观看,虽则从上看到下,不放过任何一根毛发,但并不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否则,他要么进了疯人院,要么进了少管所。
当然了,他下半身有没有什么出格反应,是否会在幻想中对无辜的女性同胞们使坏,别人就不得而知。
总而言之,在街头其他人看来,甄彪十足一个农村来的傻子。
他父亲则恍然大悟,自己的儿子原来是个江湖传说中的花痴。
这个发现让甄彪父亲哭笑不得,同时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在父亲看来,起码这小子并没有在街头干坏事。不偷不抢不坑蒙拐骗,就不算什么坏事。
爱看女人嘛,这是每个成年男人的喜好,在城里因回头看美女而撞上电线杆子,是常有的事;只不过自己的儿子看得更为专注一些,或者说,看得更为疯狂一些。
看女人即便是个毛病,根治起来也容易。
给他娶个女人在家,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父亲回程途中,一路喃喃自语:
“这小子,咳,这小子,长大了啊。”
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阿彪的父亲一边剔牙,一边对其母亲没头没脑地说:
“得去物色个女人。”
阿彪母亲吓了一跳:
“醉糊涂了吧?你敢碰别的女人,我把你那玩意剁了腌成腊肉。”
阿彪父亲皱皱眉解释:
“不为我。”
阿彪母亲:
“那为啥?”
阿彪父亲:
“为咱阿彪。”
阿彪母亲没听懂,张嘴瞪眼半天说不出话。阿彪父亲只好接着解释:
“再不给他弄个女人,早晚出事。”
阿彪母亲还是似懂非懂。从窗户看出去,儿子吃饱喝足,正站在院子里吹冷风。袖子没卷,却只到肘部;裤腿没卷,也只盖住膝弯。
甄彪一边吹风一边手脚乱动,母亲看出来了,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躁动不安。
母亲的思维这才渐渐跟上父亲的节奏:儿子真的长大了。她在桌面上猛砸一拳,说话一锤定音:
“包在我身上。”
甄彪十八岁那年的冬天,依父母之命娶了邻村一个李姓女子。
女子比他大三岁,长得又黑又壮,人送外号“铁牛”,跟当年水泊梁山上的李逵同出一脉,连外号都一样,只不过性别不同。
自成亲那日起,甄彪眼角没了眼屎,上唇没有鼻涕,嘴角没了泡沫。连耳后都干干净净。
但其父母和村人们都发现,阿彪那张干净的脸上,总是伤痕累累。
经过村里八卦婆的侦察,人们终于知道事情的原由:甄彪无论何时何地,对任何一个雌性动物多瞟上一眼,女版李铁牛即对其大打出手,轻则鼻青脸肿,重则伤筋动骨。
再后来,人们偶尔见到他绑着绷带,或者柱着拐杖出现在村头巷尾。
于是,甄彪自十六岁便患上的、爱看女性同胞的花痴毛病,不治而愈。
其父对儿子总是受伤不以为意,倒是对自己的先见之明沾沾自喜,多喝几杯酒,便在村头巷尾宣扬道:
“瞧瞧。女人就是一味灵丹妙药。咱家阿彪是不是听话多了?”
但除了阿彪的母亲,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这话的意思。
许多年后,甄彪谈论起自己的第一段婚烟,总是咬牙切齿,外加双泪直流,责怪的却不是那位女版李铁牛,而是自己的父亲:
“该死的老头子,他是故意毁我的。”
结婚不到两年,甄彪离家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