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最快
杨修走到小院前,刚进前院,就听到两个高亢的嗓门。
“学而优则仕,优而仕则学,则学与仕一也,不学无术,焉能牧民?你这能从政者简直是废话。”
“不然,政有高下,三公九卿为从政,亭长里正亦为从政,只不过管辖范围有广狭而已,皆是上秉君主之仁义,下为百姓谋福利,未必皆是饱学之士。如今亭长、里正皆是退役将士,能识文断字已经难得,有几人通晓圣人之学?不设科条以绳之,久而久之,必为恶吏。”
“这只是权宜之计,不足为经。子琰,我们要为百年计。”
“不为眼前,焉有百年?”
杨修快步走进中庭。杨彪手里拿着一卷书,正怒视着黄琬。黄琬据案而坐,一手执书,一手执笔,侃侃而谈。听到杨修的笑声,他抬头看了一眼,又继续翻看手中的书卷。
杨修走上前,躬身施礼。杨彪哼了一声,抚着胡须。“德祖,你来得正好,评评理,看看谁说得有理。”
黄琬笑道:“德祖,你站得远些,免得你父亲一时火气,喷你一脸。”
杨彪怒道:“听你这意思,德祖一定支持你?”
“你在汝南走得匆忙,想必不知道德祖的事迹,否则就不是会不会喷他一脸的事了,动手都是轻的。”
杨彪狐疑起来。“德祖,你在汝南都做什么了?”
杨修很尴尬,拱手道:“父亲,黄公,我刚回来,可什么都没说呢。”
黄琰笑而不语,杨彪怒道:“别敷衍,快说,究竟什么事?”
袁夫人从中门后转了出来,脸色很难看。“你们俩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说话能不能平和些,有无道理难道是看声音高低吗?德祖,快过来,让阿母看看,这么快就赶回来了,路上一定很匆忙吧?”
杨修正中下怀,匆匆对杨彪、黄琰拱拱致歉,跟着袁夫人进了后院,身后很快又传来杨彪的怒喝,杨修好奇不已。“阿母,他们在干什么?黄公什么时候来的?”
袁夫人没好气的说道:“别理他们,两个老夫子,自从见了面,没气半个时辰就开始吵,我都习惯了。等什么时候方便了,我让阿权另外准备一个院子,让他们吵得尽兴,别来烦我就行。”
“究竟是什么事?”
袁夫人无奈,只得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杨彪答应了孙策的邀请,决定留在吴郡,担任政务堂祭酒,培养官吏。政务堂还在筹备,孙策希望杨彪能先梳理一下秦汉以来的官制变化,从中吸引经验教训。正好黄琬也来了,两人就共同承担这项任务。设想挺好,但很快就发生了分歧。问题很多,不一而足,今天这个主要是关于官员考核的。
杨彪认为官员必须德才兼备,必须有儒学修养,秉承圣人教诲,心怀仁义,否则根本就不能入仕,所以经学水平是首先应该考虑的标准。黄琬却认为经学水平固然很重要,但不等于施政能力。有很多大儒拘泥于书本,却没有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很多人头脑灵活,实践能力很强,却未必有机会学习经议,所以考核标准不应该以经学水平为首要,而应该以施政能力为先。
杨修听了,忍不住笑了一声:“是不是又说到儒家选士和文法吏的故事上去了?”
“可不是么。”袁夫人摇摇头。“德祖啊,你这次回来多住几天,和你父亲说道说道。以前觉得他还是个很务实的人,没想到这一做学问就迂了。依我看,他如果不把这观念转过来,这政务堂祭酒还不如让给黄子琰算了。要不是那三万金,那倒也没什么,可是收了伯符钱不办事,那阿权姊妹的面子往哪儿搁?”
“什么三万金?”
“啊?”袁夫人一愣。“你……不知道?”
“阿母,你究竟说什么?”
“你真的不知道?”
杨修一头雾水,催促袁夫人快说。袁夫人无奈,只得把杨彪两难之下,向孙策开出三万金的天价,以求心安,没想到孙策一口答应了,又请杨彪出任政务堂祭酒的事说了一遍。杨修听完,眼睛瞪得老大,半天没说话。袁夫人有些紧张,连催了几句,杨修才恢复了镇定。
“三万金,父亲真是敢开口啊。”杨修咂咂嘴,咋舌不已。
“是啊,他本来也是想让伯符知难而退的,没曾想伯符一口就答应了。”
杨修惊讶地看着袁夫人。“阿母,伯符伯符的,你叫得挺顺口啊。就因为这三万金?不过说得也是,一下子拿出三万金的物资,又是给朝廷,若非父亲开口,换了其他人,孙将军肯定不会答应。你可能不知道,现在又是屯田,又是兴学,还要给官吏加俸,开销很大,豫章今年上计赢余不足五百金。”
袁夫人也感慨不已。她已经看过五州上计的结果,知道五州总计赢余不过千金左右。孙策根本拿不出三万金,只能借债。虽说这些债也是孙策自己的,但孙策对杨彪的尊重还是让她非常感动,也因此对杨彪的固执、保守非常不满。
杨修思索片刻,说道:“阿母,官制演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是列一些条目就能解决的,要搞清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经学入手,更要从史学入手,至少要把这四百多年的史事梳理一遍,才能搞清楚官制变化的来龙去脉。这么大的事,不是父亲和黄公两个人就能解决的,恐怕还要更多的人协助。你找机会和父亲提一提,看看我们杨家的门生门故吏中有哪些有史学、经学方面有研究的,邀他们来共襄大计。”
袁夫人笑了。“阿权也这么说,不过这事不能急,否则会有结党之嫌。慢慢来吧,等消息传出去,该来的自然会来。至于襄阳那边,你父亲已经写了书信去,蔡伯喈会协助的。”
杨修放了心,在堂上入座。“家里有《盐铁论考释》吗?”
“有的,不过最近忙,你父亲看得少了。你是说参考这部书的作法?”
“嗯,孙将军不是附庸风雅之人,他命人著书更多是吸引经验教训,与实践相较,而不是空谈仁义,《盐铁论》讲的是经济民生,义利之辨中偏于利,官制偏于义,但义也不能离开利,否则难免矫枉过正。毕竟做官的也是人,不能餐风饮露。桓灵朝弊端丛生和财政不能自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百官俸禄不能正常发放,朝廷只能卖官售爵,还指望做官的人坚守道德,不为利所诱,实在过于天真了。”
袁夫人惊讶地看着杨修。“德祖,你说得太对了,和伯符的口吻几乎一模一样。”
杨修笑笑。他明白孙策让他来省亲的目的了。没有人比他熟悉父亲杨彪,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说服杨彪改变观念。在孙策身边几年,他已经把这条路先走了一遍,哪里好走,哪里比较困难,他一清二楚。
——
孙策设宴为杨修接风。张纮、虞翻两个长史都有任务在身,不在吴郡,孙策只叫来了郭嘉和军谋处的一些人。杨修和这些人大多认识,久别重逢,相谈甚欢。杨彪、黄琬也来了。从黄琬口中,杨彪已经知道了杨彪在孙策身边做主簿时的劣迹,心情有些低落,话不多,吃完就拉着黄琬走了,说是邀他去夜游太湖,散散心。
席上只剩下孙策、郭嘉、杨修和几个军谋,都是年轻人,说话没有太多顾忌。孙策把刚刚收到朝廷要和亲的消息对杨修说了,问杨修的意见。
杨修几乎不假思索。“这是好事。当年尧欲禅位于舜,乃嫁娥皇、女英,这太湖本是舜避丹朱时垂钓之处,正应了三代禅让的故事,是天命在将军的征兆,不宜拒绝。”
郭嘉笑道:“德祖,你觉得天子有禅让之意吗?”
“重要的不是天子有没有这个意思,而是天下人会怎么想。”杨修放下酒杯,用布巾抹了抹嘴。“其实禅让这种事究竟是什么样子,恐怕没几个人说得清楚,至少我在豫章听到的故老传说就与史书所载出入很大。不过有一点不会变,舜能得天下,与其说是尧让贤,不如说舜执宰天下的能力,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心所向。当他得天下人心时,尧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其实并不重要。”
杨修笑笑。“将军,我说句略嫌自矜的话,公主为妾对天下人心的影响不亚于袁杨二家齐集将军麾下,袁杨代表人心,公主下嫁代表天意,而朝廷秘书的意义仅次于国鼎。不管朝廷有没有其他目的,天下人都会清楚大汉余日无多。”
孙策已经和郭嘉商量过这个问题,郭嘉的态度和杨修如出一辙,此刻听到杨修的意见,他一点也不觉得惊讶,甚至可以说早在预料之中。既然杨彪都半推半就的留下了,杨家不太可能还有其他选择。再说了,这是朝廷有求于他,不是他向朝廷求亲。
“可是公主出嫁,又以朝廷秘书为婄嫁,这聘礼怕不是不会少。如果朝廷用这些聘礼装备人马,反过来攻击我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要恭贺将军了。”杨修哈哈大笑。“将军,巧得很,豫章的传说中丹朱也曾发兵攻击舜,但是他不得人心,一战而败,自取其辱。”
佰度搜索 噺八壹中文網 无广告词小说网
杨修走到小院前,刚进前院,就听到两个高亢的嗓门。
“学而优则仕,优而仕则学,则学与仕一也,不学无术,焉能牧民?你这能从政者简直是废话。”
“不然,政有高下,三公九卿为从政,亭长里正亦为从政,只不过管辖范围有广狭而已,皆是上秉君主之仁义,下为百姓谋福利,未必皆是饱学之士。如今亭长、里正皆是退役将士,能识文断字已经难得,有几人通晓圣人之学?不设科条以绳之,久而久之,必为恶吏。”
“这只是权宜之计,不足为经。子琰,我们要为百年计。”
“不为眼前,焉有百年?”
杨修快步走进中庭。杨彪手里拿着一卷书,正怒视着黄琬。黄琬据案而坐,一手执书,一手执笔,侃侃而谈。听到杨修的笑声,他抬头看了一眼,又继续翻看手中的书卷。
杨修走上前,躬身施礼。杨彪哼了一声,抚着胡须。“德祖,你来得正好,评评理,看看谁说得有理。”
黄琬笑道:“德祖,你站得远些,免得你父亲一时火气,喷你一脸。”
杨彪怒道:“听你这意思,德祖一定支持你?”
“你在汝南走得匆忙,想必不知道德祖的事迹,否则就不是会不会喷他一脸的事了,动手都是轻的。”
杨彪狐疑起来。“德祖,你在汝南都做什么了?”
杨修很尴尬,拱手道:“父亲,黄公,我刚回来,可什么都没说呢。”
黄琰笑而不语,杨彪怒道:“别敷衍,快说,究竟什么事?”
袁夫人从中门后转了出来,脸色很难看。“你们俩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说话能不能平和些,有无道理难道是看声音高低吗?德祖,快过来,让阿母看看,这么快就赶回来了,路上一定很匆忙吧?”
杨修正中下怀,匆匆对杨彪、黄琰拱拱致歉,跟着袁夫人进了后院,身后很快又传来杨彪的怒喝,杨修好奇不已。“阿母,他们在干什么?黄公什么时候来的?”
袁夫人没好气的说道:“别理他们,两个老夫子,自从见了面,没气半个时辰就开始吵,我都习惯了。等什么时候方便了,我让阿权另外准备一个院子,让他们吵得尽兴,别来烦我就行。”
“究竟是什么事?”
袁夫人无奈,只得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杨彪答应了孙策的邀请,决定留在吴郡,担任政务堂祭酒,培养官吏。政务堂还在筹备,孙策希望杨彪能先梳理一下秦汉以来的官制变化,从中吸引经验教训。正好黄琬也来了,两人就共同承担这项任务。设想挺好,但很快就发生了分歧。问题很多,不一而足,今天这个主要是关于官员考核的。
杨彪认为官员必须德才兼备,必须有儒学修养,秉承圣人教诲,心怀仁义,否则根本就不能入仕,所以经学水平是首先应该考虑的标准。黄琬却认为经学水平固然很重要,但不等于施政能力。有很多大儒拘泥于书本,却没有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很多人头脑灵活,实践能力很强,却未必有机会学习经议,所以考核标准不应该以经学水平为首要,而应该以施政能力为先。
杨修听了,忍不住笑了一声:“是不是又说到儒家选士和文法吏的故事上去了?”
“可不是么。”袁夫人摇摇头。“德祖啊,你这次回来多住几天,和你父亲说道说道。以前觉得他还是个很务实的人,没想到这一做学问就迂了。依我看,他如果不把这观念转过来,这政务堂祭酒还不如让给黄子琰算了。要不是那三万金,那倒也没什么,可是收了伯符钱不办事,那阿权姊妹的面子往哪儿搁?”
“什么三万金?”
“啊?”袁夫人一愣。“你……不知道?”
“阿母,你究竟说什么?”
“你真的不知道?”
杨修一头雾水,催促袁夫人快说。袁夫人无奈,只得把杨彪两难之下,向孙策开出三万金的天价,以求心安,没想到孙策一口答应了,又请杨彪出任政务堂祭酒的事说了一遍。杨修听完,眼睛瞪得老大,半天没说话。袁夫人有些紧张,连催了几句,杨修才恢复了镇定。
“三万金,父亲真是敢开口啊。”杨修咂咂嘴,咋舌不已。
“是啊,他本来也是想让伯符知难而退的,没曾想伯符一口就答应了。”
杨修惊讶地看着袁夫人。“阿母,伯符伯符的,你叫得挺顺口啊。就因为这三万金?不过说得也是,一下子拿出三万金的物资,又是给朝廷,若非父亲开口,换了其他人,孙将军肯定不会答应。你可能不知道,现在又是屯田,又是兴学,还要给官吏加俸,开销很大,豫章今年上计赢余不足五百金。”
袁夫人也感慨不已。她已经看过五州上计的结果,知道五州总计赢余不过千金左右。孙策根本拿不出三万金,只能借债。虽说这些债也是孙策自己的,但孙策对杨彪的尊重还是让她非常感动,也因此对杨彪的固执、保守非常不满。
杨修思索片刻,说道:“阿母,官制演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是列一些条目就能解决的,要搞清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经学入手,更要从史学入手,至少要把这四百多年的史事梳理一遍,才能搞清楚官制变化的来龙去脉。这么大的事,不是父亲和黄公两个人就能解决的,恐怕还要更多的人协助。你找机会和父亲提一提,看看我们杨家的门生门故吏中有哪些有史学、经学方面有研究的,邀他们来共襄大计。”
袁夫人笑了。“阿权也这么说,不过这事不能急,否则会有结党之嫌。慢慢来吧,等消息传出去,该来的自然会来。至于襄阳那边,你父亲已经写了书信去,蔡伯喈会协助的。”
杨修放了心,在堂上入座。“家里有《盐铁论考释》吗?”
“有的,不过最近忙,你父亲看得少了。你是说参考这部书的作法?”
“嗯,孙将军不是附庸风雅之人,他命人著书更多是吸引经验教训,与实践相较,而不是空谈仁义,《盐铁论》讲的是经济民生,义利之辨中偏于利,官制偏于义,但义也不能离开利,否则难免矫枉过正。毕竟做官的也是人,不能餐风饮露。桓灵朝弊端丛生和财政不能自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百官俸禄不能正常发放,朝廷只能卖官售爵,还指望做官的人坚守道德,不为利所诱,实在过于天真了。”
袁夫人惊讶地看着杨修。“德祖,你说得太对了,和伯符的口吻几乎一模一样。”
杨修笑笑。他明白孙策让他来省亲的目的了。没有人比他熟悉父亲杨彪,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说服杨彪改变观念。在孙策身边几年,他已经把这条路先走了一遍,哪里好走,哪里比较困难,他一清二楚。
——
孙策设宴为杨修接风。张纮、虞翻两个长史都有任务在身,不在吴郡,孙策只叫来了郭嘉和军谋处的一些人。杨修和这些人大多认识,久别重逢,相谈甚欢。杨彪、黄琬也来了。从黄琬口中,杨彪已经知道了杨彪在孙策身边做主簿时的劣迹,心情有些低落,话不多,吃完就拉着黄琬走了,说是邀他去夜游太湖,散散心。
席上只剩下孙策、郭嘉、杨修和几个军谋,都是年轻人,说话没有太多顾忌。孙策把刚刚收到朝廷要和亲的消息对杨修说了,问杨修的意见。
杨修几乎不假思索。“这是好事。当年尧欲禅位于舜,乃嫁娥皇、女英,这太湖本是舜避丹朱时垂钓之处,正应了三代禅让的故事,是天命在将军的征兆,不宜拒绝。”
郭嘉笑道:“德祖,你觉得天子有禅让之意吗?”
“重要的不是天子有没有这个意思,而是天下人会怎么想。”杨修放下酒杯,用布巾抹了抹嘴。“其实禅让这种事究竟是什么样子,恐怕没几个人说得清楚,至少我在豫章听到的故老传说就与史书所载出入很大。不过有一点不会变,舜能得天下,与其说是尧让贤,不如说舜执宰天下的能力,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心所向。当他得天下人心时,尧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其实并不重要。”
杨修笑笑。“将军,我说句略嫌自矜的话,公主为妾对天下人心的影响不亚于袁杨二家齐集将军麾下,袁杨代表人心,公主下嫁代表天意,而朝廷秘书的意义仅次于国鼎。不管朝廷有没有其他目的,天下人都会清楚大汉余日无多。”
孙策已经和郭嘉商量过这个问题,郭嘉的态度和杨修如出一辙,此刻听到杨修的意见,他一点也不觉得惊讶,甚至可以说早在预料之中。既然杨彪都半推半就的留下了,杨家不太可能还有其他选择。再说了,这是朝廷有求于他,不是他向朝廷求亲。
“可是公主出嫁,又以朝廷秘书为婄嫁,这聘礼怕不是不会少。如果朝廷用这些聘礼装备人马,反过来攻击我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要恭贺将军了。”杨修哈哈大笑。“将军,巧得很,豫章的传说中丹朱也曾发兵攻击舜,但是他不得人心,一战而败,自取其辱。”
佰度搜索 噺八壹中文網 无广告词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