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裴侍郎任安西都护时候,经营有道,突厥诸部落尽臣服,没想到他回长安后,安西就变成了这样。”
见王方翼这样子,李晨张张嘴,想说什么,但终于还是没说。
他知道,历史上的王方翼曾任安西都护,在王方翼任安西都护的时候,安西还是在大唐的控制之下,盖因为这个人物表现的很英勇,平定了不少突厥人的叛乱,连带打击了吐蕃人的进攻。李晨非常想说,如果让王方翼去安西,安西的情况可能就会大为改观。
但这话太唐突,最终他还是不敢说。
王方翼见李晨一副用心倾听的样子,继续讲述。
咸亨元年,朝廷罢了安西四镇后,大唐对西域的控制能力大为减弱。但朝廷并没放弃安西,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恢复在西域的影响。
咸亨四年,大唐军队在勇将萧嗣业的带领下,进攻安西境内与吐蕃人勾结的弓月部,迫使弓月及疏勒二王入朝请降。
上元二年,大唐在于阗设置毗沙都督府,加强于阗与唐朝的关系。
而这段时间,吐蕃人并未有什么大规模的举动,大唐军队趁机收复安西许多失地,慢慢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
说到这里,王方翼无奈地说道:“如果换作以前,突骑施使团遭袭,我并不会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件,但现在不一样,任何一支势力强大的突厥部落,都是我们要争取的目标,突骑施使团背后是强大的突骑施部落,他们占据了两个都督府之地,所以,我不能因为使团遭袭这事,而让突骑施部落与我大唐生隙。在这件事上,我真的很感激你,如果没有你的出手相助,整个突骑施使团可能都要丧生于吐蕃人手下,最终结果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看来我无意中替王刺史解决了一个**烦!”李晨自嘲地笑笑,“怪不得王刺史对我这么礼待,有点受宠若惊。”
王方翼也只是呵呵笑笑,继续讲与吐蕃的事。
上元二年正月,吐蕃赞普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且请与吐谷浑复修邻好,但大唐朝廷不许。
吐蕃人来请和,大唐不允,主要是朝中主战的论调占主要地位,大多的大臣都认为,不能对吐蕃人假以辞色,除非他们退出吐谷浑之地,还青海以和平,再让吐蕃人从安西撤军,不许再袭扰西域。
当然这样的要求吐蕃人是不会接受的,最终和谈没可能达成。
不过这段时间,双方之间的战争并没什么发生,青海前线及安西相对比较平静。
这时,王方翼停了嘴,端起茶杯喝了口水。看到王方翼停下讲话,李晨忍不住插了句嘴,“对于吐蕃而言,尚需要对新占领的吐谷浑和西域的土地进行巩固,对于大唐而言,由于辽东一带高丽及新罗人的叛乱,所以两方都不想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对不对?”
这话让王方翼顿然吃惊,他端着茶杯,很愕然地看着李晨,心里无比的震撼。
他的对吐蕃人的判断也是这样,当然他清楚那时候朝廷的关注重点在什么地方,一切与李晨所说一样,那时候朝廷的注意力集中在辽东。
这样的论调,如果从一个朝廷高官嘴里讲出来,并没什么让人奇怪,但从李晨这样一个不及弱冠之年的少年郎嘴里说出来,而且李晨还生活在西北,能知道情况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王方翼没想到,李晨竟然能将情况看的这么透彻,几乎是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
“说的不错,情况确实是这样!”王方翼冲李晨笑了笑,以示对他的赞赏,继续道:“辽东有事,我大唐军队不得不再次出征,暂时无暇在西线对吐蕃发起新的大规模战役。但是这段时间,我大唐与吐蕃前线也并非一潭死水,双方都采取了一些行动,以使局况朝自己有利的方面发展。”
上元二年三月,也就是前年,吐蕃寇鄯、廓、河、芳等州,敕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发兴、凤等州兵以御之。
上元三年,(也即仪凤元年,这一年十一月改元),裴行俭出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改秦州右军。
另一位名将李谨行,在仪凤元年从新罗战场撤出后,立即调赴西线,担任积石道经略大使。
而凉州道诸军,由立功无数的沙场宿将契苾何力统领。
“总之,至仪凤元年底,朝廷已基本完成战略调整,从辽东抽调大量兵力,开始向青海前线集中力量。”说到这里,王方翼显现有点犹豫,又停下了话,喝了口茶,好一会没有言语。
不过在犹豫了一下后,他最终还是将更多情况和李晨说了。
就在大唐军队向青海一线集中力量的时候,吐蕃抢先对我大唐的河湟地区发动了进攻。
上元三年闰三月,吐蕃举大军攻打鄯、廓、河、芳四州,杀略吏及马牛万计。八月,吐蕃进攻叠州,破密恭、丹岭二县。从吐蕃的进攻方向来看,鄯州、廓州和河州均位于河湟核心地区,特别是鄯州和廓州,扼守河湟地区大唐与青海之间的交通要道。
吐蕃人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想打开进攻大唐腹地的大门。
朝廷马上做出应对,以洛州牧、周王李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李轮(即李旦)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等将,以讨吐蕃。
同时朝廷又令在辽东指挥兵事的老将刘仁轨急赴青海,实际负责青海的兵事。
两道大唐军队总兵力合计当在十多万人,而吐蕃在青海也有近三十万军队。
吐蕃大举入寇,大唐军队整军出阵,一场大战看似即将爆发。
说到这里,王方翼突然话锋一转,锐利的眼神注目李晨的同时,沉声问道:“但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大战将暴发的时候,剑拔弩张的双方忽然又都沉寂了下来,预想中的大战并未立即爆发。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你可清楚?”
见王方翼这样子,李晨张张嘴,想说什么,但终于还是没说。
他知道,历史上的王方翼曾任安西都护,在王方翼任安西都护的时候,安西还是在大唐的控制之下,盖因为这个人物表现的很英勇,平定了不少突厥人的叛乱,连带打击了吐蕃人的进攻。李晨非常想说,如果让王方翼去安西,安西的情况可能就会大为改观。
但这话太唐突,最终他还是不敢说。
王方翼见李晨一副用心倾听的样子,继续讲述。
咸亨元年,朝廷罢了安西四镇后,大唐对西域的控制能力大为减弱。但朝廷并没放弃安西,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恢复在西域的影响。
咸亨四年,大唐军队在勇将萧嗣业的带领下,进攻安西境内与吐蕃人勾结的弓月部,迫使弓月及疏勒二王入朝请降。
上元二年,大唐在于阗设置毗沙都督府,加强于阗与唐朝的关系。
而这段时间,吐蕃人并未有什么大规模的举动,大唐军队趁机收复安西许多失地,慢慢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
说到这里,王方翼无奈地说道:“如果换作以前,突骑施使团遭袭,我并不会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件,但现在不一样,任何一支势力强大的突厥部落,都是我们要争取的目标,突骑施使团背后是强大的突骑施部落,他们占据了两个都督府之地,所以,我不能因为使团遭袭这事,而让突骑施部落与我大唐生隙。在这件事上,我真的很感激你,如果没有你的出手相助,整个突骑施使团可能都要丧生于吐蕃人手下,最终结果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看来我无意中替王刺史解决了一个**烦!”李晨自嘲地笑笑,“怪不得王刺史对我这么礼待,有点受宠若惊。”
王方翼也只是呵呵笑笑,继续讲与吐蕃的事。
上元二年正月,吐蕃赞普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且请与吐谷浑复修邻好,但大唐朝廷不许。
吐蕃人来请和,大唐不允,主要是朝中主战的论调占主要地位,大多的大臣都认为,不能对吐蕃人假以辞色,除非他们退出吐谷浑之地,还青海以和平,再让吐蕃人从安西撤军,不许再袭扰西域。
当然这样的要求吐蕃人是不会接受的,最终和谈没可能达成。
不过这段时间,双方之间的战争并没什么发生,青海前线及安西相对比较平静。
这时,王方翼停了嘴,端起茶杯喝了口水。看到王方翼停下讲话,李晨忍不住插了句嘴,“对于吐蕃而言,尚需要对新占领的吐谷浑和西域的土地进行巩固,对于大唐而言,由于辽东一带高丽及新罗人的叛乱,所以两方都不想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对不对?”
这话让王方翼顿然吃惊,他端着茶杯,很愕然地看着李晨,心里无比的震撼。
他的对吐蕃人的判断也是这样,当然他清楚那时候朝廷的关注重点在什么地方,一切与李晨所说一样,那时候朝廷的注意力集中在辽东。
这样的论调,如果从一个朝廷高官嘴里讲出来,并没什么让人奇怪,但从李晨这样一个不及弱冠之年的少年郎嘴里说出来,而且李晨还生活在西北,能知道情况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王方翼没想到,李晨竟然能将情况看的这么透彻,几乎是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
“说的不错,情况确实是这样!”王方翼冲李晨笑了笑,以示对他的赞赏,继续道:“辽东有事,我大唐军队不得不再次出征,暂时无暇在西线对吐蕃发起新的大规模战役。但是这段时间,我大唐与吐蕃前线也并非一潭死水,双方都采取了一些行动,以使局况朝自己有利的方面发展。”
上元二年三月,也就是前年,吐蕃寇鄯、廓、河、芳等州,敕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发兴、凤等州兵以御之。
上元三年,(也即仪凤元年,这一年十一月改元),裴行俭出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改秦州右军。
另一位名将李谨行,在仪凤元年从新罗战场撤出后,立即调赴西线,担任积石道经略大使。
而凉州道诸军,由立功无数的沙场宿将契苾何力统领。
“总之,至仪凤元年底,朝廷已基本完成战略调整,从辽东抽调大量兵力,开始向青海前线集中力量。”说到这里,王方翼显现有点犹豫,又停下了话,喝了口茶,好一会没有言语。
不过在犹豫了一下后,他最终还是将更多情况和李晨说了。
就在大唐军队向青海一线集中力量的时候,吐蕃抢先对我大唐的河湟地区发动了进攻。
上元三年闰三月,吐蕃举大军攻打鄯、廓、河、芳四州,杀略吏及马牛万计。八月,吐蕃进攻叠州,破密恭、丹岭二县。从吐蕃的进攻方向来看,鄯州、廓州和河州均位于河湟核心地区,特别是鄯州和廓州,扼守河湟地区大唐与青海之间的交通要道。
吐蕃人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想打开进攻大唐腹地的大门。
朝廷马上做出应对,以洛州牧、周王李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将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李轮(即李旦)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等将,以讨吐蕃。
同时朝廷又令在辽东指挥兵事的老将刘仁轨急赴青海,实际负责青海的兵事。
两道大唐军队总兵力合计当在十多万人,而吐蕃在青海也有近三十万军队。
吐蕃大举入寇,大唐军队整军出阵,一场大战看似即将爆发。
说到这里,王方翼突然话锋一转,锐利的眼神注目李晨的同时,沉声问道:“但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大战将暴发的时候,剑拔弩张的双方忽然又都沉寂了下来,预想中的大战并未立即爆发。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你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