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日,天启虽然依然不上朝,但是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很忙。
忙着调兵遣将,忙着组建新军,忙着成立工程院……
今天,天启又召见了一人,此人本应该比徐光启他们先到来,但是因为对朝政不满,所以几次坚辞不受,耽搁了不少时间。
直到天启下了一道圣旨,严令他入宫进见,这才勉为其难的来到了京师。
他不是别人,正是在后世流传很广的一句话“传庭死,大明亡”中的当事人,孙传庭。
孙传庭和袁崇焕是同一期的进士,但是袁崇焕在去年离职前,就已是一方大员。
而他,在天启五年离职时,仅仅吏部正五品的郎中,双方境遇相差甚远。
当然,这和他没能像袁崇焕那样遇到伯乐,又没有袁崇焕那么会吹牛皮有不小的关系,所以才会这般的郁郁不得志。
正史中,孙传庭是因不满魏忠贤专权才愤然离职的,所以在阉党被崇祯覆灭之后,他就一直在寻求机会复出,以报效内忧外患的朝廷。
但是,一直等到崇祯八年,也就是他离开官场十年之后才得到机会。
虽然这次起复让他官运亨通,却也将他带入了巨大的政治漩涡,屡受政敌攻讦,以致含冤入狱。
直到李自成、张献忠的势力进一步坐大,朝廷镇压不力,这才想起狱中的他,又火速起用。
虽然这次任职的权力更大,但前方却有一个巨大的火坑在等着他跳。
最后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被崇祯连续催促出战,最终带着必死之心与李自成主力一战,悲壮战死,可悲可叹。
明末并非没有良将,只是在不断的内耗中,精兵良将大多没有死得其所,而是被自己人给坑害了,以致自毁长城。
正襟跪在大殿中央的孙传庭,身材很是魁梧,身高足有一米八以上,在这个时代可谓凤毛麟角。
所以在外表上,他比卢象升看起来更像武将,天启也很是满意。
但是,天启的面上并未表露出来,反而喝道:“孙传庭,你屡次拒受朕之召见,是何用意?”
孙传庭拱了拱手,不卑不亢的道:“回万岁,如今阉党当道,官场黑暗,小民无意仕途,只想在家侍奉母亲,教授学生,过上与世无争的日子。”
听了这话,天启面容严肃的道:“这是朕之江山,大明之江山,除朕之外,谁能当道?”
“客氏已然伏诛,魏忠贤也被朕惩处,这大明朝,还是朕说了算。”
“朕先后起用骆卿骆思恭、李卿李邦华、孙师孙承宗、袁公袁可立、徐卿徐光启等人,现在也想用你孙传庭,你说官场黑暗?”
孙传庭一惊,这才小半年没有关注朝廷的情况,已经变化这么大了吗?
他当然不会认为天启说了什么假话,皇帝也不可能说这种假话,所以这些肯定都是真的。
天启又继续道:“与世无争?自去年王二于陕西造反后,已经席卷陕西及你的家乡山西,你如何与世无争下去?还是你也想学那些暴民,跟着他们造朕的反?”
孙传庭脸色一变,连忙道:“回万岁,小民吃朝廷俸禄多年,岂会做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望万岁明察。”
天启一时沉默,然后才点了点头道:“你饱读诗书,朕自然相信你不会如此无君无父,不然朕又何必召你进宫?”
孙传庭轻嘘一口气,但他也有着卢象升、孙元化、王徵等人一样的疑问,自己去职前,也仅仅是一正五品的郎中。
而且自去职也过去了两年有余,万岁为何会突然知道,甚至要起用自己这样一个小人物?令人费解。
但是这种问题,自然不好当面开口询问皇帝,所以只能将疑问埋在心里。
他连忙伏下身子,磕头谢罪道:“回万岁,小民不知今日朝廷已变化如此之大,胡乱妄言,请万岁治罪。”
天启起身,缓缓从上方走下来,边走口中边念道:“山海徒闻尚可支,堪怜一线系安危。”
“丸泥不是封关计,仗剑谁歌出塞词。”
“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
孙传庭的身体控制不住的一颤,因为这些诗句,都是他写的啊,竟然被万岁所知,而且当面念了出来。
这自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之词,反而表露了他满腔报国之心,想要建功立业的志向。
“好一个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朕如今若虚前席待,卿可愿将血泪洒丹墀?”
仅仅这一句话,用孙传庭自己的矛,来攻向他的盾,瞬间将他的心里防线给冲击得支离破碎。
哪个臣子在自己的一腔报负被君王所知,然后君王迅速伸过来橄榄枝时,还能无动于衷的?
这份知遇之恩,无人能抵挡,孙传庭顿时有些哽咽的道:“小民几句浅薄之词,让万岁笑话了,但小民报效朝廷,驱逐敌寇之心,日月可鉴。若万岁愿让小民上阵杀敌,小民愿誓死报效朝廷。”
天启大喜,连忙道:“此次朕召你前来,就是此意。”
“朕想让你为朕招募一支强军,如大秦王朝之秦军一般英勇善战,你可愿意?”
还真让自己这个从未带兵打仗之人披挂上阵?难道就因为这几句豪迈之词吗?岂非太过儿戏?
虽然自己的梦想马上要实现了,但想到此,孙传庭心中不免有些担忧,因为万岁既然能这般随意的任用自己,那也很有可能会如此任用他人。
万一被一些空有满腹经纶,却根本不知兵事的人混进其中,那将是天大的灾难。
可是,此情此景下,还能直接质问皇帝,你为何会让我担此大任?就因为那几句诗词吗?这非圣君遴选贤能之法呀。
而且,这种建言,也轮不到他这个还无职无权的平民提出来,所以只能在心中叹息一声。
“小民愿意。”孙传庭还是迅速的应了下来。
因为他觉得,不管如何,帮助朝廷组建一支强军是没有错的,也算是了却自己一腔报国之心愿。
忙着调兵遣将,忙着组建新军,忙着成立工程院……
今天,天启又召见了一人,此人本应该比徐光启他们先到来,但是因为对朝政不满,所以几次坚辞不受,耽搁了不少时间。
直到天启下了一道圣旨,严令他入宫进见,这才勉为其难的来到了京师。
他不是别人,正是在后世流传很广的一句话“传庭死,大明亡”中的当事人,孙传庭。
孙传庭和袁崇焕是同一期的进士,但是袁崇焕在去年离职前,就已是一方大员。
而他,在天启五年离职时,仅仅吏部正五品的郎中,双方境遇相差甚远。
当然,这和他没能像袁崇焕那样遇到伯乐,又没有袁崇焕那么会吹牛皮有不小的关系,所以才会这般的郁郁不得志。
正史中,孙传庭是因不满魏忠贤专权才愤然离职的,所以在阉党被崇祯覆灭之后,他就一直在寻求机会复出,以报效内忧外患的朝廷。
但是,一直等到崇祯八年,也就是他离开官场十年之后才得到机会。
虽然这次起复让他官运亨通,却也将他带入了巨大的政治漩涡,屡受政敌攻讦,以致含冤入狱。
直到李自成、张献忠的势力进一步坐大,朝廷镇压不力,这才想起狱中的他,又火速起用。
虽然这次任职的权力更大,但前方却有一个巨大的火坑在等着他跳。
最后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被崇祯连续催促出战,最终带着必死之心与李自成主力一战,悲壮战死,可悲可叹。
明末并非没有良将,只是在不断的内耗中,精兵良将大多没有死得其所,而是被自己人给坑害了,以致自毁长城。
正襟跪在大殿中央的孙传庭,身材很是魁梧,身高足有一米八以上,在这个时代可谓凤毛麟角。
所以在外表上,他比卢象升看起来更像武将,天启也很是满意。
但是,天启的面上并未表露出来,反而喝道:“孙传庭,你屡次拒受朕之召见,是何用意?”
孙传庭拱了拱手,不卑不亢的道:“回万岁,如今阉党当道,官场黑暗,小民无意仕途,只想在家侍奉母亲,教授学生,过上与世无争的日子。”
听了这话,天启面容严肃的道:“这是朕之江山,大明之江山,除朕之外,谁能当道?”
“客氏已然伏诛,魏忠贤也被朕惩处,这大明朝,还是朕说了算。”
“朕先后起用骆卿骆思恭、李卿李邦华、孙师孙承宗、袁公袁可立、徐卿徐光启等人,现在也想用你孙传庭,你说官场黑暗?”
孙传庭一惊,这才小半年没有关注朝廷的情况,已经变化这么大了吗?
他当然不会认为天启说了什么假话,皇帝也不可能说这种假话,所以这些肯定都是真的。
天启又继续道:“与世无争?自去年王二于陕西造反后,已经席卷陕西及你的家乡山西,你如何与世无争下去?还是你也想学那些暴民,跟着他们造朕的反?”
孙传庭脸色一变,连忙道:“回万岁,小民吃朝廷俸禄多年,岂会做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望万岁明察。”
天启一时沉默,然后才点了点头道:“你饱读诗书,朕自然相信你不会如此无君无父,不然朕又何必召你进宫?”
孙传庭轻嘘一口气,但他也有着卢象升、孙元化、王徵等人一样的疑问,自己去职前,也仅仅是一正五品的郎中。
而且自去职也过去了两年有余,万岁为何会突然知道,甚至要起用自己这样一个小人物?令人费解。
但是这种问题,自然不好当面开口询问皇帝,所以只能将疑问埋在心里。
他连忙伏下身子,磕头谢罪道:“回万岁,小民不知今日朝廷已变化如此之大,胡乱妄言,请万岁治罪。”
天启起身,缓缓从上方走下来,边走口中边念道:“山海徒闻尚可支,堪怜一线系安危。”
“丸泥不是封关计,仗剑谁歌出塞词。”
“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
孙传庭的身体控制不住的一颤,因为这些诗句,都是他写的啊,竟然被万岁所知,而且当面念了出来。
这自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之词,反而表露了他满腔报国之心,想要建功立业的志向。
“好一个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朕如今若虚前席待,卿可愿将血泪洒丹墀?”
仅仅这一句话,用孙传庭自己的矛,来攻向他的盾,瞬间将他的心里防线给冲击得支离破碎。
哪个臣子在自己的一腔报负被君王所知,然后君王迅速伸过来橄榄枝时,还能无动于衷的?
这份知遇之恩,无人能抵挡,孙传庭顿时有些哽咽的道:“小民几句浅薄之词,让万岁笑话了,但小民报效朝廷,驱逐敌寇之心,日月可鉴。若万岁愿让小民上阵杀敌,小民愿誓死报效朝廷。”
天启大喜,连忙道:“此次朕召你前来,就是此意。”
“朕想让你为朕招募一支强军,如大秦王朝之秦军一般英勇善战,你可愿意?”
还真让自己这个从未带兵打仗之人披挂上阵?难道就因为这几句豪迈之词吗?岂非太过儿戏?
虽然自己的梦想马上要实现了,但想到此,孙传庭心中不免有些担忧,因为万岁既然能这般随意的任用自己,那也很有可能会如此任用他人。
万一被一些空有满腹经纶,却根本不知兵事的人混进其中,那将是天大的灾难。
可是,此情此景下,还能直接质问皇帝,你为何会让我担此大任?就因为那几句诗词吗?这非圣君遴选贤能之法呀。
而且,这种建言,也轮不到他这个还无职无权的平民提出来,所以只能在心中叹息一声。
“小民愿意。”孙传庭还是迅速的应了下来。
因为他觉得,不管如何,帮助朝廷组建一支强军是没有错的,也算是了却自己一腔报国之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