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妹是堂嫂箫美兰表妹,通过介绍在余知远的服装厂干活,是一名车缝女工。
她嫁在隔壁镇下的一个村里,离余知远开的恒华制衣厂挺远的,从来上班就是选择在厂里吃住。
平时放一天假也是呆在厂里,只有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才回家。
早上领了工资,她就和七个同镇顺路的女工一起回家。
这八个女工随着前两个月计件工资开始实行,和大家干活越干越熟练,工资收入也是节节攀升。
八个人最少的也领了六十多元工资,最多的李小妹有近80元。
几人的这月收入都远超这时候城里普遍工人的40多元月工资,更是这时候乡村人人羡慕的超高收入。
有这么多工资在身上,几人都非常的心情愉悦,行走回家的路途上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讨论着这么多工资怎么花。
有的说三四个月自己赚了近200元,打算买一部自行车,多的交给家里,这样说的是还未婚的女工。
李小妹她们这些结了婚,有孩子的则表示除了给家里人买些必需的吃穿,大部分的钱存起来吃利息,到时候存多起来了就建房子住好一些。
几人沿着沙石公路边一路边说边走,到了自己家村子的人会和大家打个打个招呼,分别后回村子里面的家。
越走越人数变少,直到走到镇里面,就剩李小妹和另一个住镇里的同伴。
和对方分别后,李小妹直奔镇里的储蓄所,将领到的78元多工资存进70元,留下8元多现金等下买东西和带回家用。
看着存折里那一百多元的数字,想到结婚4年来自己和丈夫一年到头在田间劳作还是收入寥寥无几。
每年都是入不敷出,还要邻居家借钱,亲戚家借钱才能维持,4年下来已是外面欠债百元多,感觉这日子过起来是真艰难。
再到表姐介绍到制衣厂做工开始,三四个月工资收入就不但还了欠债,还能攒下这100多元。
将存折收好的李小妹除了对表姐充满了感谢,也对未来生活的奋斗有了强大的动力和希望。
走在回家的乡间田野,想着四岁的儿子在自己离家去上班的时候望着自己的背影在小路上不舍得拼命追逐,然后被丈夫抱在怀里嚎啕大哭,李小妹每每想起都会流下眼泪。
现在一个月没见,也不知道儿子在家里过得怎样,拿着买给儿子吃的零食,李小妹归心似箭的加快回家的步伐。
刚走到坡头,李小妹远远的就看到自己家里大门敞开着,儿子静静的坐在低矮的门槛上看着门前的小路。
李小妹对儿子招呼了一声,听到声音的儿子马上从门槛上站立起来,叫着妈妈的声音向李小妹奔来。
瞬间泪目的李小妹怕儿子在雪地路面滑倒,也是快速的向儿子奔去,一把将儿子抱在怀里。
儿子边帮李小妹擦眼泪边奶声奶气的说“妈妈你怎么哭啦,我很想你,爹昨天说你这两天就会回来,我早上很早就起来等你了,坐在门槛上有点冷呢。”
李小妹泪涌如泉,自己擦着眼泪对儿子说“妈妈没哭,妈妈是见到你高兴,我也很想你呢。”
“爹呢”李小妹问怀里的儿子。
儿子拨弄着自己的小手回答“爹去帮伯伯一起训牛了,伯伯买了一头水牛,他们说要教那头水牛拉犁”
“你吃饭了吗?”
儿子摇摇头“还没有,爹还没有回来弄”
李小妹心头一痛,对儿子说“妈现在就给你做饭去,这是我买给你吃,先吃些东西垫下肚子。”
进门后李小妹快速跑进后厅厨房给儿子张罗着做饭。
吃着糖果零食的儿子一脸快乐的依偎着灶台前忙碌的李小妹身边,看着妈妈忙碌和奶声奶气的和自己的妈妈说些话。
“回来啦”
回家的丈夫王午生对在饭桌上的李小妹招呼到。
看丈夫一身的泥水,李小妹说“回来有一下了,你怎么不早一点回来做饭,儿子都饿着了,下午还要去吗,不去的话就把衣服换下来吧,我给洗一下。”
“不去了,这次放几天假?”
“放两天,快点来吃饭,要凉了”
将脏衣服换了,坐桌前准备吃饭的王午生对老婆说“后天我送你去,以后回来一定要有人多的时候一起回来,人不多就不要回来,我会去接你”
“现在乱得很,前几天村里就有个人去镇上的途中被人拿刀逼着被抢了钱,今天要不是帮哥驯牛我都要到镇上去等着接你”
李小妹有点惊讶,听丈夫简单讲了下那人被抢的经历后说到“要不我们先买辆自行车吧,你骑自行车接送我。”
王午生想了下摇摇头“还是先不要吧,买自行车就接送一下你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用处,我看还是走路好了,出发的时候我们起早点”
“先攒一些钱,等钱够了就跟余家人那样建个棚,一样种大棚蔬菜,到时收入应该一定比纯种水稻要多得多”
“我要捉住机会跟他们学,多赚些钱让儿子读书条件好些,多学会知识,不要再跟我俩这样,字都认不了几个,更没什么见识,要是能跟余知远那样也读大学就最好不过了。”
王午生还是坚持前一个月和李小妹商量好的计划。
自己的丈夫不喜欢炫耀,更不好吃懒做,一直都是想着努力的多赚钱改善家庭,这点李小妹挺满意的。
将盛好的饭递给对丈夫后,李小妹充满了依顺道“听你的,我在厂里也把手脚练得更麻利去多赚些工资,等钱够了我就让我姐给资料,把大棚种植搞起来。”
“赶紧来吃饭吧,饭菜都要冷了。”
李小妹对丈夫温柔的招呼,同时把桌上的菜往他身前推近一下。
在饭桌边的李小妹除了喜悦的表示自己的工资每月攀升,也给丈夫讲这一个月来她厂里的一些人和事,以及离厂房不远处蔬菜大棚的一些变化。
就在李小妹和丈夫讲着她叙说中的蔬菜大棚实地这边,余安久的蔬菜大棚里,县里的饶书记陪同地区负责农业的李专员今天来视察大家的大棚蔬菜种植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醇,余知远提交的建议经县里提交汇报后,开始引起地区的重视。
随着再过几天就要开始采摘蔬菜上市销售,今天两人来视察就是表达对这项产业的重视和期待。
因为知道所属性质,两人对不远处新建的厂房工地,另一处正在火热生产的制衣厂就当没有看见,只专心于对大棚视察。
接连视察了几个大棚都是相同的情况,看着畦上所种蔬菜的累累果实,地区的李专员对余知远等人很是表扬和鼓励了一番。
接着对饶书记和余知远等众人表示,地区正在研究,计划到时候把县里打造成大棚种植的专业县。
临走前的李专员询问余知远他们需要他帮忙解决的事情和什么支持没有?
余知远想了想说“能尽快把电话装起来就好了,村里已经申请了这么久还没有动静,没有电话很不方便,不能及时了解到时候蔬菜价格的变动和应对。”
“另外就是希望地区能帮大家协调好火车运输的问题,如果我们用汽车运输的话,运量不大,速度也不快”
“颠簸的道路情况也容易把蔬菜震坏,用火车运输最适合,就这两个问题,其他没有了。”
这两个事情对一个地区专员来讲是非常好解决的小事情,听后的李专员回答说他回去就给大家解决这两个问题,一定帮大家解决好。
另外还表示,为更多的支持余知远他们,市区里面任余知远他们选好的地方摆摊销售蔬菜。
饶书记和余知远等人听后马上对李专员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众人皆大欢喜,大家护送着李专员和饶书记两人舒心的乘车而去。
“知远,过几天就可以开始采摘了,你看安排一下大家怎么做吧”
做村支书的永发叔对余知远说到。
“走,大家一起回去商量”
大家聚在一大棚里,余知远先是询问到时候装蔬菜用的竹筐做的怎样?够不够数量到时轮换用?不够的就这几天赶紧做。
各家都表示差不多够用后,余知远转头问旁边的余永发“报纸准备的够了吗,不够的话到时候到我那里拿些牛皮纸先顶一下用。”
“我已经囤了好多,包黄瓜和西红柿应该够了”永发叔回答到。
又问了其他几个问题都回答已经解决了,余知远宣布到“过四五天开始摘,头茬产量不大,我们运到市区火车站那里去卖,等数量囤多了再统一发到沪市去卖。”
说完余知远让大家自己对蔬菜销售有什么想法都说一下,大家来讨论。
众人摇摇头,让余知远安排怎么卖就行,大家就按他说的那样去做。
“我的想法是大家是头一次搞大棚种植,也是头一次要做大批量的蔬菜销售”
“我建议各家棚里收下来的菜分黄瓜、西红柿和辣椒统一称一下重量再记好帐,再都混在一起分类,到时卖掉了算总账”
“给了多少黄瓜、西红柿和辣椒的按记账的重量在总帐里分钱,出现的损耗也大家一起平摊”
“样比大家各自单打独斗的卖要好的多,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这样办?”
余知远把这个很考验其他人觉悟,和切身利益的销售策略讲给大家听,看各自都是什么想法。
这种方法对蔬菜种得好的人来说比较吃亏,对蔬菜种的不好的人来讲就占了便宜,因为到时候蔬菜又要分大中小不同价格销售,小果多,大果少的人就是占便宜。
大家听后沉默下来,有几个先是仔细的看了下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的余安久三兄弟,和余知远舅舅两家人后开始在心里做着一些盘算。
“我同意,到时候卖掉的菜就这样算账”
种植最用心,蔬菜长势也最好的余永成打破沉默第一个响应到。
“我也同意”余永发第二个接着响应。
随后大家也都陆续的表示同意按余知远说的这样销售和算收入。
最后表示同意的余安久对大家说“这个方法知远早就跟我说过了,我是完全没有意见的,但他是我儿子,我不能干扰、左右大家的决定,现在大家都同意,那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吧。”
余知远此时也说到“这一季大家就这样搞,明年大家种出来的可以各自去卖,或者接着这样卖也行”
“如果有大客户来找谁,然后整棚子的菜都估给客户这样都行,一切都以大家各自最有利的方法来卖钱”
决议确定,余知远便开始给大家安排任务:过几天男的负责采摘蔬菜和挑蔬菜,把菜集中到用来做临时仓库的新厂房工地。
女的负责将黄瓜、辣椒和西红柿以大中小分类装筐。
发沪市的则还要用纸包装一下再装筐,这样做既能让蔬菜保鲜时间延长一些,也能让蔬菜看起来有那么精致一些。
最后挑了十来个本家兄弟随自己去搞销售,余知远让大家都可以回去准备了,同时在这几天再检查一下有什么遗漏的问题,及时提出来和大家商量解决。
待其他人对几天后的收获和销售充满期待的谈笑离开后,对留下来的十来个本家青年,余知远给他们开始简单的介绍和培训些销售技巧和询问应答知识。
这些人都搞懂和明白后,解散回家的余知远也开始投入到帮爷爷奶奶做蔬菜采收和销售前的准备。
两天后,在地区专员的过问下,县里邮电部门主动找到村里干部和余知远,用一天时间就把电话给村里和厂里装好了。
模着装好的老式电话,余知远终于有了方便和各处快速联系的工具。
虽然现在的电话是要一层层人工转接,并非后世拨号就能连接的程控电话。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接通方式,有了这部电话不管是采购原材料和了解销售情况,以及以后自己出门在外联系家里都方便多了。
再也不用每次都要跑到乡里或者到市里去接打电话,又或者是拍电报,收电报。同时还有这时候普遍的写信去,回信来这些后世在国内几乎已经绝迹,各类很不方便的联系和通讯方式。
装好的电话也让余知远感受到了到现在以来最大的生活便利改善。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