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稍微有点年纪和阅历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奋斗的事业让他感觉到了深深的厌恶感,这是入错行的朋友幡然悔悟了。
而有些人根本就发现不了,反而在自己的领域内自以为高深地如鱼得水,可是遭遇的失败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最后感慨,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敌人太强大!
历史上的老蒋就是这样,他感慨的情绪和当年的周瑜一个样,既生瑜何生亮?
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活在对方成功的阴影之中,只能饱尝失败的苦果。这种艰辛让老蒋在后半生和晚年保持着非常低调的生活。可是直到死,他也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不是他想不到,而是不愿意去想。
恐怕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一直推崇的政治军事的理论,一直走在错误的小胡同里,越走越黑的缘故。
老蒋是懂军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炮兵学员出身(虽说保定速成炮兵科教授的内容太过简单,但好歹也算是科班出身),指挥步兵恐怕不太行,指挥炮兵恐怕也不大行,因为他没有在炮兵部队作战的经历。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民国中后期的所有大型战役都有他指挥的痕迹,他莫名其妙地让一个门外汉,成为了军事统帅。他是华夏现代军事教科上,失败战例的集大成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本来打的好好的战役,他一出现,****输了输的一点理由都没有,你说奇怪不奇怪?
可在现实生活之中,老蒋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没一打仗,他作为最高统帅,都要插一脚,明明手下指挥的挺好,战役意图正在一步步的实现,他却嫌效果太一般。将只会战役的高级将领甩到一边,越级干预,然后莫名其妙的犯一些低级错误,给对手喘息的机会。就像是一个臭棋篓子,可棋瘾还很大。可就算这样,老蒋的军事才能还是有的,不是说一点没有,而是稍微比他的对手差了那么一丢丢,每一都输掉多一点,积累了几年之后,最后把家当都输的干干净净。
不说军事,在政治上的表现就要好很多了。老蒋在上台之后不久,获得了民国关税的自主权,民国在形式上的统一也是在他手中完成的,当时的老蒋能够控制的省份也就是六七个,比张学良控制的地盘大不了多少。唯一的区别就是老蒋的控制区相对比较富庶。这对于民国来说,获得了近十年的辉煌期,国家的国力达到很大的恢复。唯独让人憋屈的是,他在外交上的软弱,尤其是对日外交上的失误频频,让他在民间口碑很差。而他就是靠着这点家底,被迫开始了抗日战争。
当然金圆券的失败,让他所有的努力都化成了流水,白瞎了那么多年的努力。
老蒋,就是这么一个人。
一个错误和优点都是那么的鲜明,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大人物。
但也不能忽视老蒋阅历不足的原因,他没有担任过地方官,也没有军队一级一级的经历。导致他虽然有极大的热情,但事情总是做不好。说是没有抓住发展的重点也罢,或者说是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
可实际上,老蒋也有闪光点。只是和他失败的案例来说,不是那么出众和闪耀而已。
比如,他发现民国的农村经济过于薄弱,缺乏有效的管理,所以整除了中心村的思想。当然,老百姓骂他骂的要死,因为那时候的老蒋已经站在权力的巅峰,他根本就看不到中心村集中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无法解决土地置换,中心村的构建思想就成了侵吞百姓财产的恶政。而他手下人根本就无暇去估计这些,甚至乘机敛财的大有人在。
再比如,他轰轰烈烈地开办新生活运动,各处办学。可目的并不纯洁,为了宣扬他的一套理论而已。基础教育根本就无法普及下去。
等等失败的政策,说明老蒋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好折腾的人,但往往看问题不在点上。
在历史上,老蒋是一个悲情人物。
可民国十三年,并不是民国二十三年,老蒋还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就算是在‘国党’中获得了军校校长的身份,也不过如此。甚至连‘国党’的几个执委会高层,比如说汪兆铭、胡汉民等人都不会将老蒋当成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普通到再也普通不了的小弟一样,可以随便使唤的那一种。
如果老蒋无法当上军校校长,他的人生会如何,根本无从知晓。
或许成为上海滩的一个经济掮客,或者干脆加入青帮跟着黄金荣混。至少他的水平在混混这个行业里,绝对是鹤立鸡群的,才华肯定会被仰望。而张静江在失去了几次推老蒋上位的机会之后,也会反思,到底在什么地方错了。如今的老蒋,在竞争广州军校校长失败之后,人生跌入谷底。甚至看不到任何希望。好不容易接到王学谦丢来的机会,他自然是要把握住的。
总之,老蒋等待张静江的召唤已经遥遥无期,反倒是到老家干一番事业变成了最可行的机会。
凭借他的能力,当一个县长肯定是屈才了。
可一开始,王学谦决定用老蒋担任奉化的县长的时候,根本就看不出这位在地方执政方面的才能。县长是一个非常紧要的位子。在以前,县令被称为牧民官,是直接和老百姓接触的官员,也被称为父母官。是一个王朝和国家的基础,是协调国家和百姓之间最前面的一个政府机构的一把手。老蒋能做好县长的工作吗?
王学谦表示怀疑。
可他不在乎,一个小小的奉化,在他眼里并不重要。他需要考虑的是更加长远的问题,而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
在王学谦府邸,老蒋战战兢兢地站在王学谦面前,而王学谦的手里拿着的正是那份他的政府工作计划。虽然地方很小,不过是一个县的管理措施。但是在王学谦的眼里,完全是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老蒋这个人的眼界很宽,早年去过日本,接受了西方民主的思想,也看到了日本经济的特点,他还去过俄国,看到大集体模式的工作效率,能够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就不简单。为什么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这就是能力。在一看到老蒋的这份计划,王学谦其实已经认可了老蒋的能力。至于实干是否有成绩,就需要给他一个机会和时间,才能评价其能力的高低。至于后世眼高手低的评论,多半是因为他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他的位置上。
或者说,老蒋这个人实干能力不足,喜欢说空话,假话,大话。
这倒是‘国党’一脉相承的传统,也不能太怪他。看了一会儿,王学谦好奇的抬头看向老蒋,后者讨好地媚笑着,这是投名状,成不成就看这一把了。说不紧张,那是假的。老蒋在‘国党’的大染缸里,沉浮了十几年,都没有找到表现的机会。想要在浙江系中短时间内干出一番成绩出来,确实很难。
尤其是,王学谦是否认可他的建议都很难说。因为他的计划中,有些是从俄国看到的东西,他很担心王学谦这个欧美派会不会认同?毕竟,在欧洲和美国,对于俄国的种种思想是非常抵制的。不仅如此,在民国,主流社会也不认可俄国人那一套。
因为,这牵涉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财产不将受到保护。拥有社会资料的中产阶级、资本家和地主,将失去辛辛苦苦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
这样的政策,比挖人祖坟的仇恨一点都不小。
而普通农民,甚至没有土地的农民,连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当官,获得话语权了。尤其是在矛盾尖锐的地区,地少人多,经常受灾的省份,这种泾渭分明的对立矛盾,早就了双方水火不容的局势。当然在经济发达的区域,比如说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这种矛盾并不尖锐,主要集中在工厂,黑心资本家哪里都有,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个社会通病。如果地方财政上在税收上能够宽容一些,这些地方是可以非常稳定地为一个政权提供大量的财富和人力的。
老蒋的计划,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
看得出来,王学谦看地很认真,老蒋的脸上多了一丝的窃喜,反而心中的紧张更加强烈了一些,如果王学谦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自然会有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甚至会进入王学谦的视野,成为重点培养的人才。老蒋受到孙大先生的认可之后,才能在‘国党’高层的边缘当一个隐形人,否则,他就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潦倒政客。
这份投名状要是成功了,就是简在帝心,不想发达都难。
可王学谦挑剔的眼神,让老蒋又不淡定了起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放下老蒋的计划,王学谦说了这么一句让老蒋莫名其妙的话来。什么意思?觉得老蒋对于奉化了解不够?他可是奉化人啊!
说完话,连王学谦都有些尴尬,装逼习惯了,已经到了自然流露的地步,可对于老蒋,他绝对是浪费感情了:“这份计划总体来说很不错,很有想法,不足之处需要经过调查之后获得第一手资料逐步解决,我个人还是非常看好这种经济模式的前景的,不过需要对奉化各个地区的深入了解,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如果成功,可以推广。”
虽说足迹遍布奉化是不太可能,这地方山多,他也不可能整天钻在山沟里晃荡。
不过,随后王学谦的话又让老蒋糊涂了起来:“看得出来,你的这份计划有想法,而且结合了一些国家的发展特点。比如说‘互助会’的想法就很不错。是不是从俄国看到的大农场经济衍生而来的?”
“俄国!”
老蒋面对这个敏感的词语,很想说不是。可问题是王学谦已经看出来了,就很难避免。只能低头沉默应对,在民国如今的政坛之中,支持俄国的政治派系真不多。老蒋怕王学谦也是反对派中的一员。让他出师未捷身先死,官位还没有捞着,就被关进了监狱里去。
不过,他显然是有些担心过头了,王学谦反而对俄国的早期经济体系非常有兴趣,反而问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俄国农场管理的方式。
工厂中工人的积极性?
还有集体劳作对于产值的附加值之类的经济问题。
这些老蒋一概不知。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俄国人根本就不告诉他,事实上,老蒋代表‘国党’去俄国的时候,俄国人根本就不让他接触普通百姓。就算老蒋对俄国再生疏,也知道这是俄国政府的刻意为之。这可怪不了他!
俄国在十月革命之后,外部的政治局面一直非常危险。早期的甚至有动用土地换和平的念头。而之后的列强军事干预,经济封锁,加上政治丑化,俄国其实是被孤立在世界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个奇特国家。高度集中的权力,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而当时俄国建国才几年时间,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
俄国人最想要做的就是军事上能够自保,其他都是假的。
所以,俄国在让全世界都恐惧的目光下,发展起一支庞大到让人谈之色变的陆军体系。最高峰的时候,800万。所以,俄国是一个一头重一头轻的国家。很多问题都在底层就积累了下来。老蒋去俄国的时候,对方肯定不会让他看到那些最直白的东西。肯定要藏着掖着。比如******时期,就饿死了超过500万的农民,但是俄国政府却用粮食去换外汇,这种丑闻,俄国人都是当成国家机密来守护的,万一普通农民告诉老蒋,他们农场当年饿死了多少人?消息传到广州,孙大先生恐怕也要中断和俄国人的联系了。至于国内的造反?俄国人倒是一点不担心,俄国别的没有,就是军队多。
把人不当人,这是俄国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是这种做法,在民国,甚至浙江却做不下去。就算王学谦有绝对的权威,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好在王学谦并不反感俄国,至少他并没有生气,反而继续和老蒋探讨这份计划所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一些方案。很多想法,连老蒋都吓出了一身冷汗,王学谦不会偷偷也去过俄国吧?
可是不可能啊!
反倒是王学谦谈性很浓。他虽然很欣赏老蒋的这份计划,还催促老蒋立刻上任,而不是马上执行这份计划。先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再选择可行的地方入手。其实老蒋的计划还是有很多缺陷的,比如农村大量输送劳动力去城市的工厂,将破坏预备役军事体系。
王学谦的地盘不过两个省份而已,百姓不过三千万。一旦军备破坏之后,带来的恶果将是连贯性的。
而且村民互助小组的产生,也要政府做大量的工作进行引导,普通老百姓都会觉得加入互助小组会吃亏,这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需要认识上的统一,说白了,就是要竖典型,典型好不好,直接将导致接下来政策执行的难易程度。
还有交通的问题。日本小作坊的存在,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口人密集度高。民国虽然号称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是比人口的密集度,还是比不上日本。反正八千万日本人,拥挤在三个小岛上,以前大部分都是农民,对于世界很多国家的经济学家来说,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但是人口密集度高,带来的辐射效应也是连带的,交通的问题被解决了。这才是日本小作坊工业成熟起来的原因,为大型工厂生产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的配件,而大型工厂和小作坊在同一个城市里,运输成本很低。
浙江恐怕无法做到日本的程度,只能有限地选择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门类。
不过,总体来说,老蒋还是给王学谦带来了惊喜,甚至老蒋临走的时候,王学谦还表示为了支持老蒋的经济政策,宁波要修建一条主城区到奉化的公路,用来支持老蒋上台。
可修路是原本就已经在城市计划之中的,王学谦说完觉得有点糊弄人的意思。
于是提出,为了支持老蒋,浙江银行将在奉化设立十个左右的网点,用来解决互助经济中解决资金问题的不足。
老蒋是一个感性的人,他觉得自己被重视了,被当成模范来培养了,信心顿时暴涨,被冰冻起来的心,再一次被一团炙热无比的热火灼烧,让他有种热血沸腾地的力量充满全身,拍着胸脯表示:“蒋某要是失言了,就再也无言家侍奉老母!”
老蒋真的不敢家,因为他看到发妻的时候,浑身不对劲这才是真话。(未完待续。)
而有些人根本就发现不了,反而在自己的领域内自以为高深地如鱼得水,可是遭遇的失败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最后感慨,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敌人太强大!
历史上的老蒋就是这样,他感慨的情绪和当年的周瑜一个样,既生瑜何生亮?
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活在对方成功的阴影之中,只能饱尝失败的苦果。这种艰辛让老蒋在后半生和晚年保持着非常低调的生活。可是直到死,他也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不是他想不到,而是不愿意去想。
恐怕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一直推崇的政治军事的理论,一直走在错误的小胡同里,越走越黑的缘故。
老蒋是懂军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炮兵学员出身(虽说保定速成炮兵科教授的内容太过简单,但好歹也算是科班出身),指挥步兵恐怕不太行,指挥炮兵恐怕也不大行,因为他没有在炮兵部队作战的经历。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民国中后期的所有大型战役都有他指挥的痕迹,他莫名其妙地让一个门外汉,成为了军事统帅。他是华夏现代军事教科上,失败战例的集大成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本来打的好好的战役,他一出现,****输了输的一点理由都没有,你说奇怪不奇怪?
可在现实生活之中,老蒋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没一打仗,他作为最高统帅,都要插一脚,明明手下指挥的挺好,战役意图正在一步步的实现,他却嫌效果太一般。将只会战役的高级将领甩到一边,越级干预,然后莫名其妙的犯一些低级错误,给对手喘息的机会。就像是一个臭棋篓子,可棋瘾还很大。可就算这样,老蒋的军事才能还是有的,不是说一点没有,而是稍微比他的对手差了那么一丢丢,每一都输掉多一点,积累了几年之后,最后把家当都输的干干净净。
不说军事,在政治上的表现就要好很多了。老蒋在上台之后不久,获得了民国关税的自主权,民国在形式上的统一也是在他手中完成的,当时的老蒋能够控制的省份也就是六七个,比张学良控制的地盘大不了多少。唯一的区别就是老蒋的控制区相对比较富庶。这对于民国来说,获得了近十年的辉煌期,国家的国力达到很大的恢复。唯独让人憋屈的是,他在外交上的软弱,尤其是对日外交上的失误频频,让他在民间口碑很差。而他就是靠着这点家底,被迫开始了抗日战争。
当然金圆券的失败,让他所有的努力都化成了流水,白瞎了那么多年的努力。
老蒋,就是这么一个人。
一个错误和优点都是那么的鲜明,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大人物。
但也不能忽视老蒋阅历不足的原因,他没有担任过地方官,也没有军队一级一级的经历。导致他虽然有极大的热情,但事情总是做不好。说是没有抓住发展的重点也罢,或者说是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
可实际上,老蒋也有闪光点。只是和他失败的案例来说,不是那么出众和闪耀而已。
比如,他发现民国的农村经济过于薄弱,缺乏有效的管理,所以整除了中心村的思想。当然,老百姓骂他骂的要死,因为那时候的老蒋已经站在权力的巅峰,他根本就看不到中心村集中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土地。无法解决土地置换,中心村的构建思想就成了侵吞百姓财产的恶政。而他手下人根本就无暇去估计这些,甚至乘机敛财的大有人在。
再比如,他轰轰烈烈地开办新生活运动,各处办学。可目的并不纯洁,为了宣扬他的一套理论而已。基础教育根本就无法普及下去。
等等失败的政策,说明老蒋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好折腾的人,但往往看问题不在点上。
在历史上,老蒋是一个悲情人物。
可民国十三年,并不是民国二十三年,老蒋还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就算是在‘国党’中获得了军校校长的身份,也不过如此。甚至连‘国党’的几个执委会高层,比如说汪兆铭、胡汉民等人都不会将老蒋当成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普通到再也普通不了的小弟一样,可以随便使唤的那一种。
如果老蒋无法当上军校校长,他的人生会如何,根本无从知晓。
或许成为上海滩的一个经济掮客,或者干脆加入青帮跟着黄金荣混。至少他的水平在混混这个行业里,绝对是鹤立鸡群的,才华肯定会被仰望。而张静江在失去了几次推老蒋上位的机会之后,也会反思,到底在什么地方错了。如今的老蒋,在竞争广州军校校长失败之后,人生跌入谷底。甚至看不到任何希望。好不容易接到王学谦丢来的机会,他自然是要把握住的。
总之,老蒋等待张静江的召唤已经遥遥无期,反倒是到老家干一番事业变成了最可行的机会。
凭借他的能力,当一个县长肯定是屈才了。
可一开始,王学谦决定用老蒋担任奉化的县长的时候,根本就看不出这位在地方执政方面的才能。县长是一个非常紧要的位子。在以前,县令被称为牧民官,是直接和老百姓接触的官员,也被称为父母官。是一个王朝和国家的基础,是协调国家和百姓之间最前面的一个政府机构的一把手。老蒋能做好县长的工作吗?
王学谦表示怀疑。
可他不在乎,一个小小的奉化,在他眼里并不重要。他需要考虑的是更加长远的问题,而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
在王学谦府邸,老蒋战战兢兢地站在王学谦面前,而王学谦的手里拿着的正是那份他的政府工作计划。虽然地方很小,不过是一个县的管理措施。但是在王学谦的眼里,完全是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老蒋这个人的眼界很宽,早年去过日本,接受了西方民主的思想,也看到了日本经济的特点,他还去过俄国,看到大集体模式的工作效率,能够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就不简单。为什么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这就是能力。在一看到老蒋的这份计划,王学谦其实已经认可了老蒋的能力。至于实干是否有成绩,就需要给他一个机会和时间,才能评价其能力的高低。至于后世眼高手低的评论,多半是因为他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他的位置上。
或者说,老蒋这个人实干能力不足,喜欢说空话,假话,大话。
这倒是‘国党’一脉相承的传统,也不能太怪他。看了一会儿,王学谦好奇的抬头看向老蒋,后者讨好地媚笑着,这是投名状,成不成就看这一把了。说不紧张,那是假的。老蒋在‘国党’的大染缸里,沉浮了十几年,都没有找到表现的机会。想要在浙江系中短时间内干出一番成绩出来,确实很难。
尤其是,王学谦是否认可他的建议都很难说。因为他的计划中,有些是从俄国看到的东西,他很担心王学谦这个欧美派会不会认同?毕竟,在欧洲和美国,对于俄国的种种思想是非常抵制的。不仅如此,在民国,主流社会也不认可俄国人那一套。
因为,这牵涉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财产不将受到保护。拥有社会资料的中产阶级、资本家和地主,将失去辛辛苦苦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
这样的政策,比挖人祖坟的仇恨一点都不小。
而普通农民,甚至没有土地的农民,连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当官,获得话语权了。尤其是在矛盾尖锐的地区,地少人多,经常受灾的省份,这种泾渭分明的对立矛盾,早就了双方水火不容的局势。当然在经济发达的区域,比如说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这种矛盾并不尖锐,主要集中在工厂,黑心资本家哪里都有,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个社会通病。如果地方财政上在税收上能够宽容一些,这些地方是可以非常稳定地为一个政权提供大量的财富和人力的。
老蒋的计划,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
看得出来,王学谦看地很认真,老蒋的脸上多了一丝的窃喜,反而心中的紧张更加强烈了一些,如果王学谦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自然会有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甚至会进入王学谦的视野,成为重点培养的人才。老蒋受到孙大先生的认可之后,才能在‘国党’高层的边缘当一个隐形人,否则,他就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潦倒政客。
这份投名状要是成功了,就是简在帝心,不想发达都难。
可王学谦挑剔的眼神,让老蒋又不淡定了起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放下老蒋的计划,王学谦说了这么一句让老蒋莫名其妙的话来。什么意思?觉得老蒋对于奉化了解不够?他可是奉化人啊!
说完话,连王学谦都有些尴尬,装逼习惯了,已经到了自然流露的地步,可对于老蒋,他绝对是浪费感情了:“这份计划总体来说很不错,很有想法,不足之处需要经过调查之后获得第一手资料逐步解决,我个人还是非常看好这种经济模式的前景的,不过需要对奉化各个地区的深入了解,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如果成功,可以推广。”
虽说足迹遍布奉化是不太可能,这地方山多,他也不可能整天钻在山沟里晃荡。
不过,随后王学谦的话又让老蒋糊涂了起来:“看得出来,你的这份计划有想法,而且结合了一些国家的发展特点。比如说‘互助会’的想法就很不错。是不是从俄国看到的大农场经济衍生而来的?”
“俄国!”
老蒋面对这个敏感的词语,很想说不是。可问题是王学谦已经看出来了,就很难避免。只能低头沉默应对,在民国如今的政坛之中,支持俄国的政治派系真不多。老蒋怕王学谦也是反对派中的一员。让他出师未捷身先死,官位还没有捞着,就被关进了监狱里去。
不过,他显然是有些担心过头了,王学谦反而对俄国的早期经济体系非常有兴趣,反而问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俄国农场管理的方式。
工厂中工人的积极性?
还有集体劳作对于产值的附加值之类的经济问题。
这些老蒋一概不知。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俄国人根本就不告诉他,事实上,老蒋代表‘国党’去俄国的时候,俄国人根本就不让他接触普通百姓。就算老蒋对俄国再生疏,也知道这是俄国政府的刻意为之。这可怪不了他!
俄国在十月革命之后,外部的政治局面一直非常危险。早期的甚至有动用土地换和平的念头。而之后的列强军事干预,经济封锁,加上政治丑化,俄国其实是被孤立在世界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个奇特国家。高度集中的权力,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而当时俄国建国才几年时间,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
俄国人最想要做的就是军事上能够自保,其他都是假的。
所以,俄国在让全世界都恐惧的目光下,发展起一支庞大到让人谈之色变的陆军体系。最高峰的时候,800万。所以,俄国是一个一头重一头轻的国家。很多问题都在底层就积累了下来。老蒋去俄国的时候,对方肯定不会让他看到那些最直白的东西。肯定要藏着掖着。比如******时期,就饿死了超过500万的农民,但是俄国政府却用粮食去换外汇,这种丑闻,俄国人都是当成国家机密来守护的,万一普通农民告诉老蒋,他们农场当年饿死了多少人?消息传到广州,孙大先生恐怕也要中断和俄国人的联系了。至于国内的造反?俄国人倒是一点不担心,俄国别的没有,就是军队多。
把人不当人,这是俄国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是这种做法,在民国,甚至浙江却做不下去。就算王学谦有绝对的权威,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好在王学谦并不反感俄国,至少他并没有生气,反而继续和老蒋探讨这份计划所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一些方案。很多想法,连老蒋都吓出了一身冷汗,王学谦不会偷偷也去过俄国吧?
可是不可能啊!
反倒是王学谦谈性很浓。他虽然很欣赏老蒋的这份计划,还催促老蒋立刻上任,而不是马上执行这份计划。先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再选择可行的地方入手。其实老蒋的计划还是有很多缺陷的,比如农村大量输送劳动力去城市的工厂,将破坏预备役军事体系。
王学谦的地盘不过两个省份而已,百姓不过三千万。一旦军备破坏之后,带来的恶果将是连贯性的。
而且村民互助小组的产生,也要政府做大量的工作进行引导,普通老百姓都会觉得加入互助小组会吃亏,这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需要认识上的统一,说白了,就是要竖典型,典型好不好,直接将导致接下来政策执行的难易程度。
还有交通的问题。日本小作坊的存在,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口人密集度高。民国虽然号称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是比人口的密集度,还是比不上日本。反正八千万日本人,拥挤在三个小岛上,以前大部分都是农民,对于世界很多国家的经济学家来说,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但是人口密集度高,带来的辐射效应也是连带的,交通的问题被解决了。这才是日本小作坊工业成熟起来的原因,为大型工厂生产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的配件,而大型工厂和小作坊在同一个城市里,运输成本很低。
浙江恐怕无法做到日本的程度,只能有限地选择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门类。
不过,总体来说,老蒋还是给王学谦带来了惊喜,甚至老蒋临走的时候,王学谦还表示为了支持老蒋的经济政策,宁波要修建一条主城区到奉化的公路,用来支持老蒋上台。
可修路是原本就已经在城市计划之中的,王学谦说完觉得有点糊弄人的意思。
于是提出,为了支持老蒋,浙江银行将在奉化设立十个左右的网点,用来解决互助经济中解决资金问题的不足。
老蒋是一个感性的人,他觉得自己被重视了,被当成模范来培养了,信心顿时暴涨,被冰冻起来的心,再一次被一团炙热无比的热火灼烧,让他有种热血沸腾地的力量充满全身,拍着胸脯表示:“蒋某要是失言了,就再也无言家侍奉老母!”
老蒋真的不敢家,因为他看到发妻的时候,浑身不对劲这才是真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