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要转的地方,是印刷坊。
印刷坊的生意极好,还没进门就能闻到空气中的墨香,姬昭明赶紧戴上了口罩,等身后几人也都带上后,才一起进门。
印刷坊的面积已经扩大了一倍,增加到了八个排版室,字模也大小号都准备得齐全。
不过人手并没有增加多少。印刷坊生意好,把工人们都锻炼成了熟手,效率够高,就不需要再扩了。
而且姬昭明也没有霸道到想垄断印刷产业的程度。现在印刷坊主要是印些重新梳理过的名家典籍,还有一些珍贵孤本。
祝夫人送来的孤本都已经出了第一批,姬昭明非常大方,每本十份,整整齐齐得打包好送给了师兄。
爱民印刷坊现在是公认的印刷纸张平整、字迹清晰、排版漂亮、装订结实,字模也好看。对比送出去的手抄本,祝夫人甚至有再借些书出去的冲动。
姬昭明大方,姬景昇更大方。
绝大多数人家,都是不肯轻易将藏书示人的。尤其是一些珍惜的孤本,家族费尽千辛万苦寻来收藏,给人拿出去传抄得满大街都是,这是文化资源的外泄,是家族吃大亏了。
姬家的收藏当然也不愿意外传,不过因为姬家算是新贵,底蕴和别的世家比还是薄了些,所以姬景昇对自己书房那些架子的价值,认知上会有些偏差。
姬景昇自己收藏的还是书画多些,典籍本来就少,大都是姬大爷两口子给他的,再就是祝氏的嫁妆。
两口子都占过姬昭明的好处,再想想姬昭明现在的身份、圣眷,借孤本去批量复制,也变成了可以商量的事情。
稀有内容的价格肯定是很高的,姬昭明第一批没敢多印。都只印了一千本,自家留下百本,亲友们分一部分,存一部分。剩下的高价售卖。
书是奢侈品,稀少的古籍就是收藏品了。所以定价的事情,齐荣他们不敢擅专,这回姬昭明过来巡查印刷坊,也是为了商量定价的事情。
书坊的刘掌柜也过来了。“小司空安好,自从放出印了一批珍本的消息,小人这里就天天有老客人来催。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到您有时间了。”
姬昭明不爱客套,干脆地直奔主题:“刘掌柜不必多礼。珍本确实拖了一段日子,好几样都备齐了现货,正好咱们一道去抽验检查一番,拿着实物来商量定价。”
印刷坊的仓库极怕水火,所以去年研制出水泥后,守仁他们就来跟姬昭明商量过仓库的改建问题。
现在的仓库都已经建造一新了。
仓库是用钢筋混凝土重新盖的,为了通风和采光,窗户开了很多,窗外是一排水泥蓄水池。
室内的墙面、柜架都涂了雄黄,不仅防火,还能有一定驱虫效果。
仓库里打扫得很干净,书籍也都十本一组得用草纸包好摞在一起。随机挑了一包,拆开查看,品质确实很好。
刘掌柜看着这些书,就像是在看一箱箱的钱。
“纸张用墨都是上品,字迹也十分清晰没有污迹,小司空打算作价几何?”
“这方面还是刘掌柜有经验,不如先说个参考价格来听听?”
“这样的珍品,不知准确率能有多少?小人估摸着,可以做价十金。”
姬昭明打开书,随便翻了一页,指着页脚处,示意刘掌柜看。页数旁边有一行小字,“校对人:康三、赵茂、孙凯安”。
“刘掌柜你看页脚,每次排版后,都有三个人分别校对,确认后加名后,才会开始印刷。每页都是如此。”
刘掌柜翻看了几页,十分赞赏。
专业人士能认可,销售必然不愁,只是价格方面,姬昭明没那么乐观。
“千本虽然不多,但能高价买书的人未必有那么多吧。这些珍本的造价颇高,折合下来,每本需要卖到五贯才不算亏,定价五十贯若能售空就很赚了。”
刘掌柜笑着摇头:“这样难寻的珍品,若是只卖五十贯,小人有自信,只需三日,至少卖掉七成。”
“咱们这边一旦开售,市面上定然会出现翻印。活字印刷的成本匀下来不高,我觉得还是不宜定价太高。五十贯卖了这一批,以后还能再版再卖,我们也还有的赚,工人们也多些活计,顾客也能多收些喜爱的书。”
刘掌柜有些心塞,自己的主家公子就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好在平时管运营,自己在生意上不会束手束脚,所以盈利一直都很不错。
小司空真不愧是主家公子的侄女兼徒弟,终归只有自己是个生意人。
刘掌柜小心提议:“小人有个想法,除去主家自留,再扣下百本作为库存,好应对没得到消息的贵人们后续来寻。”
总要给人些赚头,姬昭明略微思量过就同意了:“行。书我自留一百本,正好抵了成本。”
五十贯一本只是参考,其他几本也根据内容、字数做了调整,价格在五十贯到一百贯之间。
全都定完后,又拟了契书,签好了才算完事。虽说是自家的产业,姬昭明这边还是喜欢把事情都落实在纸面上,这样各个铺子、工坊盘账时也方便。
接下来,姬昭明还要听人汇报印刷坊的近况,以及商讨印刷坊未来的发展方向。
“之前整理的注音经义还要继续出,除此以外,还要再找些字画师傅。隶书、楷书虽然好看,但是印刷时总是印成小字,长时间阅读会觉得有点太厚重了。让人研究一下,能不能稍加改进,无需花俏,只要整齐规范、方便雕刻、视觉上看着清爽就好。”
楷体虽然好看,圆润的笔画也给雕刻和印刷带来了一些难度,字很饱满,印刷时就更容易污了字迹。而且,用于大段文字连续的书本上,确实看起来不如宋体字清爽。
姬昭明既然把活字印刷搞了出来,自然也怀念起了棱角分明的宋体字,即使用小字密密麻麻地排满一整页,看起来也还是舒适醒目。
“你们记下要求,回头找了人以后,多商量商量。新字体要字形方正、横平竖直、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可以这样横细竖粗,加一点点笔锋,也可以试试笔画粗细大致均匀,横竖撇捺勾点挑,都方正一些也可。”
先写了个形似宋体的“昭”字,姬昭明后面有写了个像是黑体的“明”字。感觉写的不够正,又划了重写几遍,才算是找到点感觉。
把纸递给众人看,姬昭明随手翻开样书,给他们对比着看。姬景昇的小楷很好看,对比之下,姬昭明写的字只能说看起来干净,根本不能算是书法,偏偏大家还都觉得姬昭明写的更清爽些。
看着大家认同的表情,姬昭明十分得意。
“字越清晰,印刷时的次品率也越低。市面上的印刷坊不止我们一家,虽然现在生意好,但总得居安思危,咱们研究些自己的特色才好。对了,彩色印刷研究得如何了?”
同福食铺开在码头上,也已经扩了地盘,店内隐隐分作两部分,老屋还作为力工们的落脚点,新装修的那一半则是主打特产打包和小吃档口。
也替泰安楼接预订。码头上商船里的客人,若是想吃泰安楼的吃食,又不方便特意去买的,可以在这儿订餐,约好时间,泰安楼那边会做出成品、半成品送来同福食铺,加工后供给客人。
虽然这样是同福食铺和泰安楼的双赢,但每天有那么多客商,一直报菜名,跑堂小厮可受不了。幸好有印刷坊,加紧赶制了一批菜单,算是解救了跑堂的嗓子。
单色的菜单有些简陋,也不够生动诱人。所以姬昭明安排他们研制彩色版。简单来说就是多色印刷,先以几种基础的颜色画出彩图来,再根据颜色分层制版,印刷时,在一张纸上做好定位,分别印刷几种颜色,就能得到一张复合的彩图。
“彩图能做,只是在木板上雕刻实在费功夫,所以做的慢。泰安楼的菜谱才做出来一半。”
姬昭明忍不住皱眉,木板雕刻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抬头远眺,努力回忆着记忆里和印刷有关的内容。
目光瞟到门口屋檐下挂着的灯笼,姬昭明一时有些出神: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能搞出电灯,存书的库房有烛火还是危险……
烛火……蜡烛……蜡……
对呀,这种一次性、小批量印刷的图,可以用蜡板印刷嘛。
蜡板印刷,简单来说,就是雕版在蜡纸上,印刷时,置蜡板于纸上,中间垫一层能渗过油墨的丝网。在蜡纸上刷一层油墨,刻过图案的部分,油墨会渗透下去,印在纸上,而蜡纸上完好的部分则会挡住油墨。
可以把它看做丝网印的前身,这项技术在姬昭明的前世时,生产印花产品时还有应用。虽然丝网印的精度跟其他方法比略显不足,但它制版更简单,而且可以印在三维立体的物品上,所以还是很常用的。
所谓的四色印刷,说的就是它。四色指的是黄、红、青、黑四种颜色,众所周知,红黄蓝作为三原色,是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色,它们互相叠加可以构成其他不同颜色。
四色印刷,就是用减色法,把彩色图案拆解成这四种版,制版时网点的大小可以控制颜色的深浅,黑色是为了校正图案的黑度。印刷时必须保证每块版都嵌套准备,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图案。
当然,四色印刷姬昭明现在做不到,这种事只知道简单的理论,和实际大批量投入生产之间,还有太多的路要走。
姬昭明只要把这个思路简化,讲给印刷坊的技术骨干们就好。不求让图案以假乱真,栩栩如生就行。
姬昭明身边的得力干将们,总是苦恼于自己“进步的速度满足不了小姐的奇思妙想”。
可是小姐说得很有道理唉,想想就觉得可行,以前提的都能做,这回一定也能行。
大概讲了下叠色印刷的原理,姬昭明还得嘱咐一下配套耗材的研究。
“丝网印版回头让铁牛精心制几版看看,蜡板用纸就交给你们在印刷坊内研究。对了,现在印坊的墨还是太水了,容易晕染,你们试试加些桐油、麻油之类的调和,贝壳粉、澄粉之类的也都试试。既要保证印染清晰,能透过蜡纸、丝网,又要速干。”
姬昭明确实是“想一出、是一出”,前一天安排给小六、铁牛许多活儿不算,这会儿想到了就又添工作了。
新分来的几人止不住地心疼,觉得铁牛实在是惨,小姐真是拿人当铁打的牛使。当然,等到后来他们知道了机械坊每个月能发出去多少奖金,就只剩下羡慕,再没嫉妒了。
机械坊的工钱本来就不低,因为他们干活极耗体力,吃住环境也都很好。赶工加班就给加班费,发明创造做出来还有研发补贴,要是能提出好的改进建议,还另外有奖金。看着不起眼,算收入,不必一般铺子里的掌柜差。
姬昭明还是比较有人性的,事有轻重缓急,工作安排下去,但也会给足时间。
“丝网印不着急,你们先好好研究油墨改进。铁牛那儿现在有要紧的事情,等他忙完了,你们做出满意的油墨了,再去找铁牛做丝网印版。菜谱暂时还是雕版吧,如果嫌阳刻图案太费事儿,也可以试着和些黏土,先糊个大概的形状在木板上刻。”
说得口渴,姬昭明喝了口糖水。她年纪小,家里不给小孩子喝茶水,所以小雪总是随身带些冰糖,给她化糖水喝。
感受着甜丝丝的液体滋润喉咙,姬昭明感觉空气中都有一些清甜的味道。
不对,除了墨香,空气中确实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还隐隐带着花香果香。
姬昭明疑惑道:“你们有没有闻到很细微的甜味?纸张怕虫蛀,可不能跟糖之类的东西放在一起。”
周围的人被问得一滞,一起努力嗅探。
最后找到了甜味的来源,在新印好的书上。姬昭明之前提过,爱民印刷坊生产的所有书,都会改一个“商标”小印,红色的小印用的是印泥。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公私书信还没有全都改成用纸张,所以一些保密的公文是写在竹简木牍上的,用绳子捆起、置于木制的方槽内,外以一丸湿泥封印。用印章盖在湿泥上,可以作为封检的标记,称作泥封。
有了纸张,泥封的做法也就过时陈旧了,所以人们改用水调朱砂,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形。而水干后朱砂容易脱落,所以现在多用蜂蜜调和朱砂,用于盖印。
姬昭明闻到的清甜香味,就是这些红印中的蜂蜜散发出来的。亏得刚才姬昭明摸的书多,手上也沾了一丝香气,这才发现。
听完解说,姬昭明也傻眼了。
“用蜂蜜?蜂蜜多贵啊!而且书籍最怕虫蛀,这上面盖着蜂蜜印子,多容易招虫蚁!”
印刷坊的掌事赶忙解释:“纸张怕火,所以书架都涂了雄黄避火,小姐不必担心。蜂蜜价贵,但一个印也用不了太多,小人早早屯了许多蜂蜜,现下还够使。”
姬昭明有些无奈:“用蜂蜜实在太奢侈了,为什么不用油调和呢,就像油墨似的。”
这是个新思路,掌事之前没想过,仔细想了想,觉得有些不妥。
“小姐有所不知,朱砂在油中并不能很好地混合,放久了应该还会沉淀分层,想来并不合用。”
姬昭明当然不赞同。胡说,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盖章用的印泥就是油乎乎的,弄到手上衣服上都不好洗。
“我不信,还是试试吧。去找些朱砂来,再寻些油……麻油,或者蓖麻油有没有?”
姬昭明盯着掌事一点点将朱砂和麻油混合,想着前世见过的印泥,里面好像会有些纤维一样的东西,所以印泥能搅和成一团。
低头认真回想那个质感,姬昭明看着自己脖子上挂着的香囊,端午之后就一直带着,姬昭明要来剪刀,想要剪些丝线加进印泥试试。
刚要下剪子,又心念一动,改为打开香囊,从中取出了一些干艾草来。端午的香囊说是辟邪,其实用料以艾草为主,是为了驱虫。干艾叶就是现成的植物纤维啊,何必再剪丝线。
把艾绒递给掌事,让他把艾绒加进去继续搅拌。
研磨了好久,掌事感受着手下传来的力道,觉得有些神奇。艾草混在朱砂和油中,好像有点上劲儿了,还真搅和成一团了。
拿来印刷社的印,按在印泥上,抬起,然后吧嗒一下,一个清晰、鲜红的印章现于纸上。
掌事自己看着都很惊奇:“竟然可以这样?”
用笔在红印上胡乱涂抹了几笔,尽量盖住小印,姬昭明止不住嘚瑟。
“果然可以一试。裘磊,你暂时先留在印刷坊,跟他们一起研究下制印泥吧。总用蜂蜜算什么事儿,又贵又容易招蚂蚁。你们若能琢磨出稳定又划算的工艺,咱们就再弄个印泥坊做印泥。”
裘磊是圣人赏下的八人之一。四十三的年纪,留着长胡子,看起来很壮很有力量。虽然没有左臂,但整个人看起来还是非常壮实,可见平常没少偷偷锻炼。
他不是察视听的人,真的是退伍的参军,就是军中参谋。本来前途光明,却于一次冲锋中,在战场上被砍了两刀,一刀断了左臂,一刀在脖颈。命大没有死,伤了声带,再不能言语。
这次听说自己有机会来小司空手下做事,裘磊是很高兴也很期待的。他本生在小富之家,自小读书,是想考科举的。一次意外,家中亲人遇山贼被害,只有他为了备考没有出门,逃过一劫。
悲愤之下,裘磊变卖家产,发丧了亲人们,就弃文从武,投身入军了,只为剿匪报仇。
报了仇后,他就一直在军中了,因为识字有文化,又敢打敢拼,就慢慢积攒功勋做到了参军。直到他在战场上伤到,只好退伍。
新来的八个人里,姬昭明很看好裘磊。这也算得上文武兼修了,而且是正经的能参加科考的文人。以他的本事,若不是伤了嗓子,只是少条左臂,当个教书先生绰绰有余。
文房四宝陪了裘磊很多年,这会儿要研究印泥,交给裘磊正好,他应该能掌握好什么样的成品才能叫人满意。
裘磊也很有信心,郑重得行了个礼,领下任务。
把裘磊留在印刷坊,让管事的多费心照看,今日的印刷坊考察之旅算是圆满结束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