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4年1月,这支队伍又一次乘上飞机,这一次他们目标是西马拉古山麓公格尔达山,飞机在临近公格尔达山时,突然刮起了暴风雪,高空中的风力达到了十级,飞机在风雪中剧烈颠簸,队员们除了何正刚,都紧张地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何正刚虽然表面上非常的镇静,其实心里也在在随着飞机颠簸。
他问驾驶员:“怎么样,能不能安全降落?”
飞行员紧皱眉头:“不行了,飞机一个发动机失灵了,再说地面情况不明,你们赶紧跳伞!”
何正刚返回机舱大声道:“兄弟们,准备跳伞!”
大家早就等这句话了,立即跳起来站成了一排,何正刚打开舱门,风雪如瀑布一般直向舱里灌进来。
何正刚把手一挥:“老薛,你先跳!”
薛还有点犹豫:“老何,你……”
“你她娘的少啰嗦,快下去!”
何正刚一脚把薛天魁从飞机上踹了下去。
随后,董大成、方伟卓、长孙岳、崔天奇、张虎、赵龙接着跳了下去。何正刚最后一个跳了下去。
此时,飞机飞行员并没有接着跳伞,他拼命拉着操控杆,企图把飞机拉起来,但试了两次,飞机没有一点反映,此时飞行员已经失去了最佳跳伞时机,轰隆一声,飞机撞在了山头上,一阵火光之后,碎片布满了山头山腰。
何正刚众人的降落地带是山脚一片空旷地带,到处是漫天风雪,狂风夹杂着手掌大小的雪花扑面而来,打的人睁不开眼,最糟糕的是,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气温骤降到零下三十度,何正刚掏出指南针看了看,指南针一个劲的转,就是不能指向一个方向,好像这个地方有着强烈的磁场干扰。
何正刚拿出信号枪向天空中发射了一颗信号弹,发射信号弹是让跳伞的人员向他这一方聚集。
半个钟头,大家陆续集中到了一起。何正刚点了点人数,还好,没有一个人掉队。
何正刚对大家说:“现在降落地点不明,而且这个地方磁场有问题,指南针已经失效,就地扎营,等明天天亮后再行动。”
大家扎起了棚子,八个人蜷缩在一起,相互取暖,这一晚上大家度日如年,好不容易捱到天亮,雪也下得小了,但仍然看不到太阳,何正刚看了看四周地形,他指着前边一座山峰说:“大家看,那座山峰,右边的雪要少一些,那一边应该是东,左边应该是西,向山峰的东边走,应该是我们要去的方向。”
大家向东边走了约摸一个钟头,仍然是一片大雪,白茫茫的一片,崔天奇喊叫起来:“看!那是什么?”
大家看去,不远处雪地上是一趟动物的脚印,
何正刚说:“这像是人的脚印。“
薛天魁说“人应该是五个脚趾,而这个脚趾是六个,而且比熊的脚趾还要大,难道是雪人?”
崔天奇摇了摇头:“雪人也应该是五个脚趾,这太奇怪了,但是有一点,这里有动物,就一定有可以吃的东西,我们有枪,可以猎杀任何动物,我们就顺着这个动物的脚印走。”
此时天上下起了雪,而且雪越下越大,大家追着那脚印走了一阵儿,脚印被越下越大的积雪逐渐覆盖住了,周围仍然是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大家几乎陷入了绝望。
突然,薛天魁叫了起来:“有信号了!”
原来他掏出指南针,发现指南针的指针不再乱跳了,而且稳定住了,他说:“这个地方的磁场弱了很多,我们已经偏离了方向,我们一直是向西南方向走。”
老薛拿出一张地图,看了看,手掌在地图上比划着:“我们应该是在昆鱼山的南麓,这里距离西马拉古山脉还有五百公里,现在我们必须一是解决吃的问题,一是找到向导,确定喀底斯峰沙姆巴拉的位置,向西走,穿过这座山峰,也许我们还有希望。”
大家向西望去,前边横亘着一座耸入云天的雪峰。
“翻过雪峰就有希望,那边就应该是藏南草原。”
大家相信老薛,因为他是登山家,也是地理学家,他对这一片地域早已在地图上做过研究。
薛天魁说:“翻过这座雪岭,就应该是一片空旷地带,那里的气候与这里完全不同,应该有草木植被,肯定有人类居住,那样我们就有希望了。
大家鼓足勇气,奋力向雪岭攀登,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登,大家眼看就要精疲力竭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快看!那是什么!大家往山头望去,只见有一线烟雾升起,何正刚说:“那是既然有烟就一定有火,有火就一定有人,快,爬上去!”
何正刚一声令下,大家奋起最后的气力向上攀登。
眼看就要爬到峰顶了,方伟卓突然“啊”的一起叫了起来,大家过去一看,方伟卓腿上居然被射中了一支箭,这是一支雕翎箭,箭杆不长,雕翎是黑色的。
崔天奇说:“这是用西藏特有的昆仑雪雕的翎毛制作的,幸亏箭杆射入的不深,而且没有毒性,否则……”
长孙岳给方伟卓进行了包扎,崔天奇要搀扶方伟卓,被他挣脱开:“我没事,这点轻伤不耽误走路。”
何正刚说:“必须尽快登顶,这一发现说明山顶有人,而且人并不多。薛天魁从囊中取出登山索爪,向上掷去,借助索爪,他几个跳跃率先攀上了雪峰的顶部,薛天魁向四周望去,只见一个身着藏袍的人正在向对面山下跑,不远处传来悠扬的号角之声,山下一群人向这边山顶攀爬而上,“嗖嗖”连声,又有几支黑翎箭落在了老薛面前雪地之上。这几支箭是从下向上而来的,到了近前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了多少力量,即使射到人身上,也不会造成致命伤害。很显然这几支箭是下边那几个人射出的。
何正刚举起步枪瞄准了一名跑在最前边的人的腿部,扣动了扳机,”呯“的一声,那人应声倒地,嗥叫着抱着腿从山上滚了下去,其他的人愣了一下,又往前冲,何正刚接着打了三枪,又放倒了三人,只是没有结果他们的性命,全部击中腿部,几个人连滚带爬,如同球一样,从山上滚落下去,其他人都被唬住了,再也不敢向前,纷纷向山下撤去。
此时,其他特遣队员也攀到了峰顶,何正刚拿出望远镜看了一眼后交给身旁的崔天奇:“你看一下,这些人到底是些什么人。”
崔天奇拿起望远镜看了看说:“这帮人应该是藏南马帮,他们小伙的有几十人,大伙的有上百人,打家劫舍,靠掠夺和打猎为生,我们不要与他们结怨,要想方设法与他们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帮助。“
何正刚说:“对,关键是怎么与他们取得联系呢?“
董大成说:“我可以下山面见他们。“
何正刚说:“这样太危险了。“
董大成说:“只要他们答应帮助我们,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制造火器,因为这里火器是极为稀缺的和贵重的东西,如果一个马帮有火器,就可以吞并其他马帮,成为雄霸一方的霸主,只要我们与他们用火器进行交换,他们一定会帮助我们。”
崔天奇说:“我是藏族,也懂藏语,我可以和你同去与他们去谈条件。“
何正刚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说:“这是个办法。“
崔天奇问:”他们有制造火器的条件吗?“
董大成说:“马帮都有铁匠,但他们只是会打造一些冷兵器,我们可以给他们图纸,教他们打造简单的火器。”
何正刚说:“那可以,只要他们答应我们的条件,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火铳的图纸。”
董大成对何正刚道:“队长,你就说一说条件吧。”
何正刚说:“我们现在急需两个条件:第一,搞点吃的,先填饱肚皮。第二,让他们给我们派一名向导,引领我们前往西马拉雅喀底斯峰。第三,如果他们能够做到,最好给我们绘制一份详细点的地图。确定喀底斯峰的方位。”
崔天奇一一记下,随身带了一支短枪就要下山,董大成提出同去,崔天奇说:“不行,我去就可以,你不懂藏语,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敌视,再说这一去安全不能完全保证,我自己去吧,纵有危险,损失也不至于太大。如果谈成了,你再下山。”
何正刚在一边说:“好,我赞同天奇的意见,下一步造枪的事儿还全指忘你大成,天奇对藏民的语言风俗比较了解,我相信他应该不会有危险。”
崔天奇一个人来到山下,刚到山脚就有几名藏民冲了过来,他们手持弯刀就要向崔天奇砍过来,崔天奇大吼一声:“慢着!我要见你们的头领!”
那几个见他是汉人的装扮,却会讲藏语,便把手中的弯刀收了起来,问崔天奇是什么人,究竟来这里做什么。
崔天奇说:“我见你们头领有重要情况报告,给你们说也没有用。”那几个藏民便押着他来见马帮首领。
这是一座黑色的牛皮帐篷,外边几名彪悍的大汉围绕在帐篷四周。走进帐篷,只见一个大汉端坐在帐篷正中,此人秃脑壳泛着油光。一副打着卷的络腮胡须,膘满体肥,两只小眼睛闪着阴冷的光,旁边一名卫士道:“快拜见我们头领!”
崔天奇上前弯腰施了一礼。头领打量了一下崔天奇问道:“你是什么人?哪里来的?到这里做什么?”
崔天奇道:“我虽然在汉地长大,但家乡是本地,我老家在藏北川巴,我们来这里是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请求你们能给予方便。”
头领冷笑道:“那么你说你们方才打伤了我几名兄弟,如何赔偿?”
崔天奇道:“你放心,我们带着医生,可以给你们提供医治。关于赔偿吗。”
崔天奇停顿一下,:“我们可以用火器来赔偿。”
“火器?”
头领眼睛一亮:“你是说冒火的那家伙?”
崔天奇点了点头:“正是。”
头领捋了一把颚下的胡须说:“那你就说怎么赔偿吧,我们可是伤了三个兄弟。”
崔天奇道:“你想要多少吧?”
头领伸出五个手指。
崔天奇知道他的意思,笑了:“五个?”
头领没有说话。
崔天奇大笑道:“少了,这东西我可以帮你们制造,你们学会了想做多少都可以。”
头领听了哈哈大笑,他站起来上前拉住崔天奇道:“来,兄弟,请上坐。”
说完他把手一招吩咐左右,在帐中摆下宴席,与崔天奇开怀畅饮。
头领奉上了上好的青稞酒,与崔天奇对酌。
崔天奇这才知道头领叫桑哥,崔天奇便把此行的目的向桑哥和盘托出。桑哥听了把一拍胸脯,满口应承,他当即叫来手下一个小头领,吩咐找一名向导,跟着崔天奇他们去执行任务。并欢迎崔天奇一行入驻他们的驻扎地。
崔天奇达成了目标,回来跟何正刚一说,大家都非常高兴。既然交易已经达成,崔天奇便领着董大成一同来见桑哥,并答应当晚绘制火器的制作图纸,明天开始就指导他们打造火器。
第二天,董大成指导桑哥建起了三个大炉灶,并到山中搜集铁矿石,还到附近请来了几名铁匠教授打铁,三天后,炉灶开始运行起来,炉灶前叮当之声响彻天际,当第一把火枪生产出来,董大成装填药丸亲自试射。“呯”的一声,火光一闪,弹丸并没有射出去,枪管却炸开了膛,幸好董大成做好了防护,才没有伤到自己。
经过几次改进,火枪的威力和准头越来越好,桑哥亲自试射,感到很是满意。
一个月的时间,桑哥打造了五十多支火枪。他得意地说,他将成为这个高原上最强大的马帮。
这一天,何正刚向桑哥提出要离开,继续寻找沙姆巴拉,桑哥很爽快地给他们安排了十二名向导,并送给何正刚一行一人一骑。
何正刚的特遣队继续踏上了旅程。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