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大比人非易,十载寒窗我亦同。自古搜遗多取中,总求心术对苍穹。

    为了不辜负考生的寒窗苦读,每一个考官曾经也是考生中的一员,所以阅卷时都格外认真。

    考生考完,如释重负。但是此时的考官们却正是忙碌的时候,挑灯夜战,看得眼睛都花了。

    京师的乡试,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钟离,副考官是翰林大学士张涛。

    除了两位正副主考官外,京师还有九位同考官,这比其他府道的同考官都要多出三位左右,这九位同考官是由巡按御史推荐聘用的推官知县及文学教官,推官、教官都是别省的。

    考生的试卷就是掌控在这两位主考及九位同考官手中。

    在阅卷过程中,主考和同考官有明确的分工。

    去留在同考,高下则在主考。

    这样解释,同考官从一万多考生试卷中选出优秀的试卷推荐给主考官,主考官则在推荐的试卷中最终确定录取生员,确定录取生员的名次。

    考官的评阅从景恒他们第一场考完就开始了。考生在考场作答完毕的试卷叫墨卷,考官阅卷并不直接阅墨卷,而是由书吏用朱笔将墨卷重新抄写一遍后,手抄本送呈考官阅卷。

    这就是“朱卷”。考官阅朱卷,觉的写的好就推荐给主考官,这就是“荐卷”。

    为了阅卷速度,考官们包括同考官和正副主考官阅卷都是着重看第一场四书五经的考试,这第一场考试的好坏几乎决定了考生本次考试的成败,至于后面几场考试虽也重要却并不如第一场这般重要。

    正副主考官一般只阅“荐卷”,从考官的荐卷中选择良好优秀的批中,但是也并不是说没有被“荐卷”的试卷就绝对没有机会了。

    在阅卷完毕,按照规矩,正副主考官有义务在没有被荐卷的试卷中搜检复阅的,运气好的,会被正副主考官欣赏,但是这也只是理论上,阅卷工作辛苦,正副主考官并不一定会去搜检落卷。

    但在这里,休想。因为此次担任主考官的,是礼部侍郎钟离,人如其名。做事相当钟正认真。

    下面的考官们,都领教了此人的较真。

    在阅卷过程中他三番五次重申,要求考官们认真对待每一位考生的试卷,力求将有真才实学且合乎要求的考生选拔出来,让他们出人头地。

    他不仅督促同考官们认真阅卷,自己也严格把关,对每份试卷的优缺点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点评。

    “此释义做的不错,可为上。不过文章差了点意思,少了点火候。”

    钟离撇撇嘴道。副考官笑道:“钟大人眼界颇高,这乡试举子的卷子少有文采能入大人眼里的,也是常事。”

    钟离拿起整理好下一份荐卷

    “此篇文风沉稳,破题有方,看得是下了功夫的,可以考虑前三甲。”

    钟离看着手上的文章。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从这个角度,用曾夫子的话去解释,稳中有度。

    钟离往后翻看了一下策论,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道比较有难度的题目。往下看解答。

    整篇文章三处论点,有理有据,肯定了三策的价值。又通过两个不同朝代不同场景下使用情况,最后把结合,放在本朝上。

    “然吾以谓太祖之霸在增修国政、国势既固则外交之术无往而不宜、且其时天下方以诈力相高、而北武又介居大乾、行其狡黠之计以取利一时可也,所谓贼。

    若北武之在前朝、窃谓虽好汉物亦不至遽即於靡弱。何也、匈奴界处北陲、刚猛忿鸷出於天性、岂独其习俗使然哉。设汉不自谋所以御侮之方、而专务出美善之物以疲人之国、吾恐财产耗竭而边郡之寇掠自若也。”

    好一个“国势既固则外交之术无往而不宜、且其时天下方以诈力相高”,钟离赞道,”此篇可以为解元!”

    主考官的话引起了其他考官的主意,众人纷纷聚到一块。

    “好文章”

    张涛赞道。

    接着看了景恒的释义,连连点头。当看到策论时,更是看得如痴如醉。

    朝着钟离拱拱手道:“大人好眼力,这份确实当为解元。”

    钟离见猎心喜,打开景恒的诗词,看了后怔住。唤来众人,众人也是相同反应。

    过后许久,钟离道:“此人有状元之才。”

    钟离这边评卷热热闹闹,荣国府这边,王夫人和琏二嫂也在荣禧堂的正房内商量事情。

    “内府局吴內侍那边事情办得如何?”

    “回太太,银子是二爷亲自送过去的,内府局吴內侍的侄儿吴老爷亲手收的。纹银五百两。吴老爷说了,既然是薛家保荐,那就是自己人,他一定转达给他叔父那边。”

    “这林老爷话说的官方客气,可谁知道这个忙他帮不帮。办事的章程讲究如何。”

    王夫人沉吟道。

    “二爷特意去打听过这位吴內侍,这位口碑甚好。在宫内十分低调,是跟着圣上的老臣,深受信任。”

    “在外做人也是同样谨慎,他家风严。他这侄子也就领了一个万年县的主簿,要不是薛家的关系,咱二爷还进不得房门。”

    “那才好,这样的人家才是办事讲究,有章程的人。希望这次事能成,让大姐儿早日脱离苦海,早日受宠,咱们府上的日子才能变好起来。”

    “是啊,大姐儿一进宫就被指去伺候皇太后,虽是好事,但也蹉跎了两年。这青春日子本就短,还是早日入了圣上的眼才好。”

    “太太放心,这吴內侍比那些內侍好,这次肯定能帮到大姐儿。”

    “希望如此,劳请菩萨保佑。”

    “太太,二爷跟我说了个事,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凤丫头你这话说的,我们两个什么关系,你大胆说吧。”

    “太太,二爷跟我说,当时他跟吴老爷吃酒的时候,无意中提了一下薛家大姐儿跟景府的亲事。把这位吴老爷羡慕坏了,还说让二爷帮忙,他也想走走景府的门路。”

    “二爷很奇怪,想多问几句,吴老爷却是什么也不肯说了。”

    “还有这事?”王夫人诧异地说道。

    “太太,老太太说过景府也有宫里的关系,还提过这四疆军府跟朝堂的事。没有细说,这玄机应该在这里吗。”

    “有可能,明儿我去问问老太太。这元春姐儿也是老太太看着长大的,我不信老太太这么铁石心肠。”

    “是这个理,太太明儿好好问问。”

    乡试会考的阅卷差不多持续了二十多天,半个月的阅卷之后,所有考生的头场卷子,终于全部审阅完毕,经过同考官推荐,两位考官取中,一共有九十份卷子被取中。

    但京师乡试的解额是一百个,这个数字是一定的,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如果换在别处,经历了能把人折磨死的阅卷之后,考官们会在最后松松手,凑起解额了事。

    但是钟离的要求严格,为了保证好的试卷不被遗漏,他又认真审阅了每一份落卷,一直到张榜前一天,才从落卷中找出十份上好的,凑齐了一百人人。

    剩下的工作便是排定名次,因为考官都是临时抽调的,事毕解散,并没有编制上的隶属关系,所以谁也不怕谁,往往会因为意见分歧,出现激烈的争吵和辩论。

    但在这里不会,因为钟离对所有文章的优劣了若指掌,评判时一语中的,众人也就无从争执。

    仅用了半天时间,便排定了录取的名次,让一旁的监临官松了口气,擦汗笑道:“我还以为要耽搁了呢。”

    钟离笑笑,手持排定的名次,起身道:“走吧,诸位,我们去至公堂。”

    便与那监临官并肩,率领全部考官出内帘门,过飞虹桥,入外帘,进至公堂,与外帘官一道,拆号填榜。

    一个时辰之后,全部一百位举人露出真容。

    看着录取考生的籍贯,担任监临官的巡检司刘文静对钟离道:“我们江南道有一句俗话,说‘天下文气看江南,江南文气看金陵’,金陵的才气盖压南北。”

    “现在一看,果然金陵的考生居多,说明您这次的录取是公正的。”

    这一次录取的前五名除了头名之外,全部是出自江南的,却没有人质疑不公平,反倒都说:“心服口服。”

    可见江南的考生水平超高,是所有官员公认的。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红楼之凌云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懒散的笔居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五十二章 乡试桂榜传捷报Ⅰ,红楼之凌云志,笔趣阁并收藏红楼之凌云志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