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征兵宣传始于足下,大明的青年们热血沸腾!

    将烈士陵园建在破逆军旁边,的确是最合适的选择。

    朱栎对这个想法十分满意,当即就让刘奇带着一批还清醒着的破逆军战士去附近勘察合适的地点。

    一旦确定了陵园的位置,自然是立马动工。

    阵亡的将士们,也是时候入土为安了。

    “剩下的第三件事,便是关于新兵源的补充。”

    “昨晚上本王也跟父皇讨论过这个问题,破逆军扩充是肯定的,但不能盲目招收新兵,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扩充办法。”

    “本王决定把破逆军分为主力军和后备军连个部分。”

    “新招收回来的人,先进入后备军,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核。只有达到成绩,心性过关的才能留下。而留下来的这帮人,想要进入主力军,同样要通过每年一次的考核,达到了破逆军的基本要求之后才能进入主力军队。”

    “本王想要破逆军壮大起来,但绝不要滥竽充数的人,品行不端的人,所以在考核方面,品行才是重点,能力还是其次。”

    朱栎随即就把最后那件事情也一并说了出来。

    “末将觉得这个想法可以,破逆军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必须要设立考核门槛。咱们这帮破逆军的老兵,都可以去后备军那边当教官,至少要亲自负责考核,防止品行不端、滥竽充数的人进入。”

    陈勇听完也是双眼一亮,很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这三件事情,就按照我们刚刚商量好的来执行吧。尤其是陵园的事情,今天就把地点确定下来,三天之内咱要让这帮阵亡将士入土为安!”

    朱栎最后给烈士陵园定下了工期。

    三天内,时间虽然紧迫,但破逆军这么多人,要搞一个陵园出来还是很容易的,大不了先搞出个样子,后续再继续修缮。

    解决了军营的事情之后,朱栎也没有停留,直接骑着马赶往了礼部。

    他刚到礼部衙门口,刚好就看到早朝回来的老丈人杨启。

    “岳父大人,早上好啊!”

    朱栎笑着打了个招呼。

    “王爷怎么一早上到礼部来了?”

    杨启对于朱栎突然出16现在礼部衙门口也有些意外,他自然不会以为朱栎是来看他的,要看他也应该抽时间直接去杨府才对。

    “咱们还是进去说吧?”

    朱栎笑着提醒道。

    “也好,王爷随我来。”

    杨启笑着答应,就领着朱栎直接进了礼部衙门。

    进了杨启的公房,还在里面忙碌的几个官员挺有眼力,见到汉王来了,赶忙打了个招呼,就全部退了出去。

    “说说吧,来找我应该是有事情对吧?”

    杨启开门见山地笑问道。

    “不错,本王有一个想法,但可行性还有待考证,希望岳父大人能够帮忙拿个主意。”

    对于杨启,朱栎还是挺尊敬的,毕竟是自己的岳父,也没有在他面前端自己的王爷架子。

    “说来听听,下官说不定也能给王爷出出意见。”

    杨启点头,他倒是巴不得朱栎能有事情求到自己身上,至少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啊!

    “本王想扩大军人在大明朝的影响力,让百姓们都热爱军队,让年轻人都能够主动的报名参军。不知道岳父大人以为有可行性么?”

    朱栎直接就将自己的问题给抛了出来。

    其实这个问题,在他北征之前就已经跟朱元璋讨论过了。

    朱元璋当时给出的结论是很难。

    而朱栎也知道很难,但因为难就不去做了么?

    他总要为此做点什么,只要常年累月的坚持,他相信总有一天能够改变大部分老百姓对于军队和军人的看法,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自愿参军。

    “你想要让百姓改变对军队的看法?”

    杨启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他总不能把这条直接写到礼制当中去吧?

    “岳父大人觉得有困难?”

    朱栎挑着眉毛问道。

    “如果别人这样说,的确很困难。但如果是你,或许也就是时间问题,未必就做不到。你不是说你已经有想法了么?”

    杨启摇头反问道。

    “本王的确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本王想着出一本自传,或者发行一些有关于军队的刊物,比如详细的介绍破逆军北征的全过程。不过本王也知道光是文字宣传,顶多也就是一些读书人能够看得懂。”

    “咱大明更多的还是目不识丁的普通老百姓。”

    朱栎苦笑着点了点头。

    “你这个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北征的经过也的确能够勾起百姓们的好奇心。但你刚才说得对,大部分百姓根本看不懂,他们能认识几个生活中能用到的常见字都不容易。”

    杨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所以本王就在想,能不能出自传,或者把破逆军北征的世纪编成话本,到时候由那些街头巷尾的说书人或者唱曲人直接说出来、唱出来。如此更能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也觉得了老百姓目不识丁的问题。”

    朱栎就把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给提了出来。

    “这倒是一个办法,但治标不治本。”

    “你如果想宣传有效,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教育入手。如果咱们的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字,读的懂书,这些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不过教育可是长远的国策,心急不得,只能循序渐进。”

    “短时间内倒是能够先出几本话本,然后用你说的方法试试看。”

    “不过这件事情你不应该找下官,应该去国子监,让他们帮忙才对!”

    杨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同时给朱栎点明了一个方向。

    礼部是掌管礼制,负责外交的部门,大明真正的教育部应该是国子监,那个地方才是大明读书人的摇篮。

    “国子监?难道翰林院不行么?”

    朱栎挑着眉毛反问道。

    “你能这么问,想必来之前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吧?”

    杨启哈哈笑道。

    这个汉王,还跟自己耍滑头呢。

    “让岳父大人见笑了。本王和国子监的人也没什么接触,不过听闻国子监的祭酒严大人关系莫逆,这不是打算走个人情么?”

    朱栎苦笑着点了点头。

    “以后这种事情,汉王大可直接跟下官说,下官这点面子还是有的。至于翰林院,下官不说你也应该明白。那帮文臣跟国子监可不一样,对武将还是心存顾忌的。”

    “你想让他们帮你宣传大军军队,让老百姓都能重视军队,那不等于在扎他们心窝子么?”

    杨启一脸正色地提醒道。

    “本王也就是想到了那帮老儒生对于军队的态度,所以才想到了国子监。”

    “都是让那帮淮西勋贵给闹的,想要消除文武敌对的状态,怕还是要一段时间才行啊!”

    朱栎也是一脸无奈地叹了口气。

    “那帮淮西勋贵现在倒也学乖了。”

    “你北征之后,就连蓝玉和常升都去了你弄的那个皇家军校给皇孙们上课去了。”

    杨启一听朱栎提到了淮西勋贵,就不由提到了蓝玉等人去军校任教的事情。

    在他看来,这应该是一件好事,蓝玉等人给皇孙们当教官,还是有那个资格的,既然留着有用,总比直接杀了强啊。

    留着他们,反而对朱栎最为有利。

    毕竟大明朝现在的军队,能打仗的人还是太少了,让蓝玉这帮人多培养点出来,也算是为大明的军队做出了贡献。

    而且以他们现在的实力和威望,对朱栎也完全构不成威胁了。

    他就是怕朱栎回来之后,会跟这帮淮西勋贵算旧账,第一个拿他们开刀啊。

    “岳父大人放心,本王还没小心眼到眼里就容不下他们的地步。只要他们懂得收敛,本王也懒得跟他们一般见识。”

    朱栎自然看出了杨启的想法,不以为然地笑道。

    “那就好!”

    “下官这就修书一封,汉王一会可以拿着我的亲笔信去找国子监的严祭酒,他看了之后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杨启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里却琢磨着抽空去军校一趟,到时候提醒一下蓝玉等人,让他们切莫再有不该有的小心思。

    不多时,朱栎就拿着杨启的那封亲笔信,直接离开了礼部衙门。

    其实朱栎也不是没想过直接找史官,先把自己北征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但后来一想,史官也是掌控在翰林院的。

    那帮老儒生,你指望他们实事求是的记录历史都困难,更别说还要对军人歌功颂德了。

    史官这一边,他暂时根本指望不上。

    更可行的还是出一些话本和军队刊物,能够让老百姓短时间内就对大明军人有一个全方面的印象才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这事情,也只有国子监那帮还在一心办教育的人能够帮忙实施了。

    国子监,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主管全国的教育机构,另一部分则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这是明代国子监的主要职责。

    实际上在国子监刚刚从秦汉冒头的时候,还有监管百官的职责,只不过这部分职责现在被都察院给取代了。

    单纯的最高学府,针对普通的读书人。

    翰林院,那是培养内阁和文臣的储备单位,相当于考了公务员,才能进入翰林院。

    而国子监最高负责人的职位便是祭酒。

    所谓祭酒,只有从四品的官职,在朝堂上的存在感并不高,掌儒学训导之政。

    也就是掌管大明全国的读书学子。

    杨启的这位好友严文礼,便是曾经有名的大儒宋濂的弟子,算起来和后来的大儒方孝孺还是同门师兄。

    这是个踏实的实干派,和方孝孺名满天下不同,这位严文礼只一心搞他的教育事业。

    朱栎把自己的来意以及杨启的书信递给他之后,他立马就把底下人找来,开始根据朱栎的口述,开始为他写自传和话本了。

    就相当于朱栎提供一个大纲,这帮文人只要能够把故事润色,写出一个精彩可读的故事就行了。

    至于刊印发行之类的,国子监这边就有配套机构,根本用不着朱栎去操心。

    等朱栎搞定这件事情,已经是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了。

    毕竟两年北征发生的事情,朱栎细说的话要说几天,这还仅仅是把大概的经过讲述了一遍而已。

    至于细节,本就是话本,就让这帮文人看着弄就行了。

    就好像是后世根据历史编撰的小说一般,本就是虚构为多嘛。

    不过他讲述的一些经典名言,还是让那帮在记录的官员听得一愣一愣的。

    比如什么‘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啊!

    又比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听得哪些文人都有种热血沸腾,也想试一下当兵究竟是什么感觉了。

    其实在不参杂派系利益,不站在对立面的情况下,读书人对当兵的也没有那么排斥。

    只要当兵的自己不作,不学淮西勋贵那一套,根本不至于搞到文武对立的程度。

    要知道更早之前,军队也是离不开读书人辅助的。

    787 比如诸葛亮,比如军队的参军,比如以前的那帮谋士。

    读书人,曾经在古代战场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蓝玉等人这般瞧不起读书人,对读书人非打即骂的存在,基本上也就是脑残行为。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不就是蓝玉逼得朱元璋不得不做出选择么?

    那时候朱元璋为了平定外患,不得不依着蓝玉,一直打压刘伯温。

    蓝玉也因为这件事情,逐渐成为了朱元璋一直都想拔除的心病啊!

    要不是还指望蓝玉打仗,他才不会留着这厮活到现在。

    要不然怎么说蓝玉就是个无脑武夫呢!

    估计在历史上,连自己怎么死的都还不清楚呢。

    解决完这件事情之后,朱栎就直接离开了国子监,回到了皇宫当中。

    中午的时候朱元璋知道他去了国子监,大概也猜到了他想要做什么,所以也就没有让人去喊他来奉天殿用膳。

    不过晚上一听说他回来了,就马上让王琛派人去喊了,顺带着杨诗雨也一并给喊了过去。

    小两口好不容易才团聚,朱元璋也不好意思总叫朱栎一个人来吃饭。

    “咱决定后天晚上在奉天殿摆一个庆功宴,庆贺这次北征大捷。”

    “等明天,你通知一下陈勇那些将领,也都过来参加。”

    朱元璋在饭桌上就对着朱栎说起了庆功宴的事情。

    如同朱栎所料,这一个步骤是肯定跳不过去的,庆功宴肯定摇摆,如此才能鼓舞大明士气。

    “父皇,庆功宴之前,咱打算先做一件事情,还希望父皇能恩准。”

    朱栎沉吟了片刻,这才缓缓地把自己修建了烈士陵园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他打算在庆功宴那一天,祭拜一下那些阵亡的将士。

    同时他也会把军校里的那帮皇孙全部带过去。

    “咱明白你的意思了。”

    “咱以前的确忽略了这方面的事情,顶多也就是给那些战死的将士们弄个灵堂供奉一下,有些人甚至连排位都没有。”

    “等后天一早,咱早朝结束之后,也带着文武百官都去你弄的陵园!”

    “也得让这帮官员都知道这太平江山都是谁给他们打下来的!”

    朱元璋听完仅仅是沉默了片刻,便点头同意了下来。

    “多谢父皇!”

    朱栎闻言咧嘴笑了起来。

    他之所以告诉朱元璋这件事情,为的就是这一点。

    他要让这帮高高在上的官员,也必须去现场祭奠这帮死去的将士!

    而且朱元璋都亲自去了,文武百官还有谁敢不去的么?

    分割线

    ps:!!!求月票!!!求评价票!!!!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人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山海虞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32:征兵宣传始于足下,大明的青年们热血沸腾!,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人生,笔趣阁并收藏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人生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