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冶造司
走出政平殿,高栩仿佛是第一天认识赵景裕一般,瞪大了眼睛来回打量自家这位三公子。
这惫懒的货色往日一心想当纨绔,不是最不乐意往身上揽活儿吗?今天怎么日头打西面出来了,给自己揽下了十天十万支箭这样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难道说自家这位公子转性子了?
赵景裕注意到了高栩奇怪的眼神,以他的聪明,自然知道高栩心中想的是什么,不由得没好气地道:“看什么看?本公子的确想当所谓邯郸第一纨绔,可若是邯郸都没了,这第一纨绔又拿什么当?”
“我毕竟还是大赵的公子,若是国家富强、社稷昌盛,本公子这纨绔才能当的顺心省力。如今赵国面临大难,本公子又岂能袖手旁观?”赵景裕如是说道。
高栩咂舌,没想到自家这位懒散公子也是有节操的。
……
冶造司——大赵国人数最多的司属。
冶造司共有工匠两万余人,司属遍及赵国各地,承担赵国几乎全部的工程督造、器具锻造工作,其中仅在邯郸地区,冶造司便有臣工四千余人,端得是实力雄厚。
子瑜治将赵景裕请进冶造司,一拱手道:“三公子,冶造司上下悉听公子吩咐。
若在以往,子瑜治还有看这个大言不惭少年人笑话的心思,可眼前国难当头,子瑜治丝毫没有了往常戏谑的念头——若三公子真能如期交付军资,实乃国家幸事。
十五天,十万支箭,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的挑战。但眼下子瑜治却莫名对这位初次见面的三公子很有信心。
听闻公子裕执掌将作监之后,在将作监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成效显而易见:如今邯郸的各个坊市上都充斥着将作监的造物,将作监生产的各类农具质量过关、数量庞大,几乎已经一统了邯郸市场。
要知道,将作监只有区区数百人,能有如此成绩,简直令同为工匠司署的冶造司汗颜。
“去将作监,将所有工匠悉数请来,”赵景裕对着高栩吩咐道,“我将作监一鸣惊人,为匠工正名的时候到了。”
赵景裕转过头,对着子瑜治道:“子瑜兄,我将作监要全面接手冶造司,请兄台约束手下,接受将作监的统一调遣。”
子瑜治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毛,众所周知,现在将作监的人几乎全是奴隶,接受奴隶的管辖和领导总会让人觉得难堪。但眼下非常之时,子瑜治不假思索道:“悉听三公子吩咐。”
……
将作监众人闻听消息,难以抑制地亢奋了起来。
在过去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将作监在新任领导赵景裕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眼下将作监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只能为宫内贵人服务的奴工司署,而是一个有着全面的制度、产能惊人的集团。
撇开赵景裕大力推广的绩效考评制度不谈,光是公子裕所谓‘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模式,就让将作监的产能提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虽然时间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但将作监如今已有七名匠奴因功脱离奴籍。眼见小二的成功并非个例,所有匠奴们都红了眼,誓要成为下一个脱离奴籍的人。
高栩大步来到将作监,召来所有匠奴,站上高台对匠奴们道:“国家战事在即,君上决断誓死一战。三公子有令,将作监立即入主冶造司,协助冶造司造箭,评功者一律脱离奴籍……”
将作监沸腾了,这些可怜的匠奴第一次如此感谢战争的来临。数百名匠奴齐齐拜服在地:“愿为大赵效死!”
将作监停下了手头的一切工作,在高栩和小二的指挥下迅速融入了冶造司之中,来自赵景裕的强大组织力度发挥了功效,将作监和冶造司结合在一起,如同机器一般全速运作起来。
……
子瑜治看着信心满满的赵景裕,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出言问道:“公子,十万支箭不是小数目,不知公子如何入手?”
赵景裕笑笑:“此事易尔。箭杆和箭簇都由我将作监来解决,箭羽可以从民间征集。你冶造司只要全力运作,将箭杆箭簇和箭羽粘接在一起即可。”
子瑜治更震惊了,即便是对于司署上万人的冶造司来说,十万支箭的打造也是极难的事儿,眼下这赵三公子竟然要凭借将作监数百人的微薄力量独揽最棘手的箭杆和箭簇工艺?
这赵三公子到底是失心疯?子瑜治先前莫名生出的信心不由得一扫而空,满心冰冷怒道:“公子不可说笑,军令如火,若不能十五日交付十万支箭,只怕我等皆要军法相处。”
子瑜治看着眼前这个不知所谓的少年公子,心中的怒火升腾起来。
子瑜治是军中出身,自然知道大军作战多么凶险。眼前这公子哥儿不晓得其中重要,冒冒失失领了军令,若不能及时完成,必定会影响赵军主帅的判断,届时前线的老赵男儿不知要为此多流多少鲜血。
子瑜治心念及此,大怒之下便要拂袖而去,心下打算去找赵王激烈理论一番。
赵景裕扭头扫了子瑜治一眼,将这年轻人的激动看在眼里,不由得暗赞:老赵人性子直爽,这子瑜治也是个心直口快的直性子。
赵景裕淡淡道:“将作监有独门的模具浇筑工艺,有了模具之后,十五日打造十万个箭簇并不算难。将作监早有如此先例,子瑜不必为此着急。”
子瑜治一愣,原本兴起的兴师问罪的心思也暂且搁浅了下来。
“至于工序最为繁琐的箭杆,本公子将下一道军令,令邯郸王城的民众自发削制,邯郸城约有万户人口,一户人家只要削制十支箭杆,便足以完成十万支箭的需求。作为回报,本公子可以免除今年邯郸的赋税,若是哪户人家能削制更多的箭杆,大赵国另有赏赐。子瑜以为如何?”赵景裕直视子瑜治的双眼。
子瑜治一惊,随即下意识道:“公子不可,赋税增减乃是那丞相府出令,我等无权如此。”
赵景裕:“事急从权,一切有本公子做主,你不必忧虑。再说,赵人如此穷困,本就也没什么赋税可征了。”
子瑜治沉默了,去岁魏国寇边爆发定阳大战,丞相府急令征粮。老赵举国勒紧裤腰带,上百万老赵人拼了命也才筹集了几千担杂粮充作军粮——确确实实是民无粮可征。
如今老赵元气大伤未愈,只怕今岁国朝更加穷困,仅仅几万邯郸国人只怕也贡献不了多少钱粮,还不如眼前的十万支箭来得要紧。
走出政平殿,高栩仿佛是第一天认识赵景裕一般,瞪大了眼睛来回打量自家这位三公子。
这惫懒的货色往日一心想当纨绔,不是最不乐意往身上揽活儿吗?今天怎么日头打西面出来了,给自己揽下了十天十万支箭这样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难道说自家这位公子转性子了?
赵景裕注意到了高栩奇怪的眼神,以他的聪明,自然知道高栩心中想的是什么,不由得没好气地道:“看什么看?本公子的确想当所谓邯郸第一纨绔,可若是邯郸都没了,这第一纨绔又拿什么当?”
“我毕竟还是大赵的公子,若是国家富强、社稷昌盛,本公子这纨绔才能当的顺心省力。如今赵国面临大难,本公子又岂能袖手旁观?”赵景裕如是说道。
高栩咂舌,没想到自家这位懒散公子也是有节操的。
……
冶造司——大赵国人数最多的司属。
冶造司共有工匠两万余人,司属遍及赵国各地,承担赵国几乎全部的工程督造、器具锻造工作,其中仅在邯郸地区,冶造司便有臣工四千余人,端得是实力雄厚。
子瑜治将赵景裕请进冶造司,一拱手道:“三公子,冶造司上下悉听公子吩咐。
若在以往,子瑜治还有看这个大言不惭少年人笑话的心思,可眼前国难当头,子瑜治丝毫没有了往常戏谑的念头——若三公子真能如期交付军资,实乃国家幸事。
十五天,十万支箭,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的挑战。但眼下子瑜治却莫名对这位初次见面的三公子很有信心。
听闻公子裕执掌将作监之后,在将作监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成效显而易见:如今邯郸的各个坊市上都充斥着将作监的造物,将作监生产的各类农具质量过关、数量庞大,几乎已经一统了邯郸市场。
要知道,将作监只有区区数百人,能有如此成绩,简直令同为工匠司署的冶造司汗颜。
“去将作监,将所有工匠悉数请来,”赵景裕对着高栩吩咐道,“我将作监一鸣惊人,为匠工正名的时候到了。”
赵景裕转过头,对着子瑜治道:“子瑜兄,我将作监要全面接手冶造司,请兄台约束手下,接受将作监的统一调遣。”
子瑜治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毛,众所周知,现在将作监的人几乎全是奴隶,接受奴隶的管辖和领导总会让人觉得难堪。但眼下非常之时,子瑜治不假思索道:“悉听三公子吩咐。”
……
将作监众人闻听消息,难以抑制地亢奋了起来。
在过去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将作监在新任领导赵景裕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眼下将作监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只能为宫内贵人服务的奴工司署,而是一个有着全面的制度、产能惊人的集团。
撇开赵景裕大力推广的绩效考评制度不谈,光是公子裕所谓‘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模式,就让将作监的产能提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虽然时间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但将作监如今已有七名匠奴因功脱离奴籍。眼见小二的成功并非个例,所有匠奴们都红了眼,誓要成为下一个脱离奴籍的人。
高栩大步来到将作监,召来所有匠奴,站上高台对匠奴们道:“国家战事在即,君上决断誓死一战。三公子有令,将作监立即入主冶造司,协助冶造司造箭,评功者一律脱离奴籍……”
将作监沸腾了,这些可怜的匠奴第一次如此感谢战争的来临。数百名匠奴齐齐拜服在地:“愿为大赵效死!”
将作监停下了手头的一切工作,在高栩和小二的指挥下迅速融入了冶造司之中,来自赵景裕的强大组织力度发挥了功效,将作监和冶造司结合在一起,如同机器一般全速运作起来。
……
子瑜治看着信心满满的赵景裕,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出言问道:“公子,十万支箭不是小数目,不知公子如何入手?”
赵景裕笑笑:“此事易尔。箭杆和箭簇都由我将作监来解决,箭羽可以从民间征集。你冶造司只要全力运作,将箭杆箭簇和箭羽粘接在一起即可。”
子瑜治更震惊了,即便是对于司署上万人的冶造司来说,十万支箭的打造也是极难的事儿,眼下这赵三公子竟然要凭借将作监数百人的微薄力量独揽最棘手的箭杆和箭簇工艺?
这赵三公子到底是失心疯?子瑜治先前莫名生出的信心不由得一扫而空,满心冰冷怒道:“公子不可说笑,军令如火,若不能十五日交付十万支箭,只怕我等皆要军法相处。”
子瑜治看着眼前这个不知所谓的少年公子,心中的怒火升腾起来。
子瑜治是军中出身,自然知道大军作战多么凶险。眼前这公子哥儿不晓得其中重要,冒冒失失领了军令,若不能及时完成,必定会影响赵军主帅的判断,届时前线的老赵男儿不知要为此多流多少鲜血。
子瑜治心念及此,大怒之下便要拂袖而去,心下打算去找赵王激烈理论一番。
赵景裕扭头扫了子瑜治一眼,将这年轻人的激动看在眼里,不由得暗赞:老赵人性子直爽,这子瑜治也是个心直口快的直性子。
赵景裕淡淡道:“将作监有独门的模具浇筑工艺,有了模具之后,十五日打造十万个箭簇并不算难。将作监早有如此先例,子瑜不必为此着急。”
子瑜治一愣,原本兴起的兴师问罪的心思也暂且搁浅了下来。
“至于工序最为繁琐的箭杆,本公子将下一道军令,令邯郸王城的民众自发削制,邯郸城约有万户人口,一户人家只要削制十支箭杆,便足以完成十万支箭的需求。作为回报,本公子可以免除今年邯郸的赋税,若是哪户人家能削制更多的箭杆,大赵国另有赏赐。子瑜以为如何?”赵景裕直视子瑜治的双眼。
子瑜治一惊,随即下意识道:“公子不可,赋税增减乃是那丞相府出令,我等无权如此。”
赵景裕:“事急从权,一切有本公子做主,你不必忧虑。再说,赵人如此穷困,本就也没什么赋税可征了。”
子瑜治沉默了,去岁魏国寇边爆发定阳大战,丞相府急令征粮。老赵举国勒紧裤腰带,上百万老赵人拼了命也才筹集了几千担杂粮充作军粮——确确实实是民无粮可征。
如今老赵元气大伤未愈,只怕今岁国朝更加穷困,仅仅几万邯郸国人只怕也贡献不了多少钱粮,还不如眼前的十万支箭来得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