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之后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老皇帝重复了朱靖垣的最后那句话,这也是世祖皇帝说过的话,似乎颇为满意的轻轻点了点头:



    “不错,这次大战就是一次大规模的退潮,让我们看清了西夷各国都有几斤几两。



    “也露出了我们大明的水底下到底藏了哪些礁石。



    “所以接下来朝廷的施政方向,就是仔细的把这些礁石清理掉。



    “而不是等着潮水再次涌上来掩盖掉!”



    老皇帝的最后一句话,说的大臣们都是心头发虚,朱简烽更是首当其冲。



    朱简烽之前的观点,本来是在总结客观事实,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本来不存在错误的可能。



    甚至于,朱简烽心中隐约感觉,老皇帝关注的事情,并不是煤站裁撤这件事情本身。



    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影响并不大。



    大张旗鼓的把各方面的人都找来,其实更像是专门设计出来的有些压力的环境,用来观察判断某些事情。



    就像是几年前自己刚回到京师的时候那样。



    当时提出解决方案不能算赢,但发现事情的本质就已经胜出了。



    自己当初也是这么做的,现在自己的判断本来应该是正确的,所以本来不应该出现什么意外的。



    但是,朱靖垣这这个皇孙忽然跳出来,说什么主动推动转电力发展的方案。



    关键是所谓得礁石和潮水论,再配合世祖皇帝圣言录,反衬的自己好像是在掩耳盗铃。



    这就让朱简烽有些毛躁,本能的想要主动解释,自己并没有这么想。



    但是对方当时并没有直接说自己,自己现在主动站出来了自我解释,就直接变成了不打自招。



    自己本来并没有做错什么,现在却无论怎么选都是错?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这家伙根本不跟自己分辨具体观点,总是站在某个制高点上指手画脚。



    还有你背那么多世祖圣言录干嘛,有那时间多读书不好吗!



    站在某个制高点上指点江山,就本来是朱靖垣的典型思路。



    我今年刚毕业,具体的政务还没有直接参与过,跟经验丰富的你扯细节肯定是我输啊。



    我只能依靠自己两辈子的经验,在更远的方向和更广的视野上压制你。



    反正现在只是在找决策方向,而不是去具体施政,只要自己把方向找对了,具体的操作有朝廷官员去完成就是了。



    电力本来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需求和供应会在未来几十年持续暴涨,往这个方向靠肯定没有错。



    历史上美国1902年全国发电量48亿度,到1907年增加到了106亿度,到了1912年的时候就增长到了248亿度。



    十年时间增长了五倍。



    后续除了经济危机那几年,基本上持续着每过五年至少增加50%以上的速度,一直保持到了到二战以后。



    舰用煤炭燃料终究会淘汰,现代煤炭最重要用途就是发电,占总煤炭用量的三分之一。



    其次是包括供暖在内的工业锅炉,包括生火做饭的日常生活用煤,以及炼焦之后用来炼钢的炼焦煤。



    在当前时代,还有工业用蒸汽机用煤,以及蒸汽火车头用煤。



    当前的生活用煤市场,可以算是基本维持稳定的,船舶用煤市场短期内不会明显衰退。



    但是之前的六大行业开禁,工业锅炉、炼焦、蒸汽机车几个行业肯定会快速发展,煤炭用量肯定会迅速增加。



    所以,朱简烽说不用管,也的确可以不用管。



    裁撤的煤站工作人员虽然会首先失业,但是去这些行业很快就能找到工作。



    就是让工人们换个地方工作而已。



    但是,这简简单单的换个地方,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可能是难以承受的代价。



    因为这时候的绝大部分工人没有储蓄!



    本土和大型殖民地的煤站还好说,相关人员可以就近找工作。



    但是很多煤站都在远海,在很多没有生活基础的岛屿上,很多煤站本身就是航运带动起来的。



    工人失业之后,如果没有人管,只能背上一笔“债务”,去本土和大型殖民地找工作。



    也许这些人下半辈子都要去还债,但终究是不算大的一个群体,终究会被时间抹平,成为海军燃料变革的代价。



    朱靖垣的建议,对于这些人而言,就是让皇室财团直接把带这些人接走,帮他们把运费出了。



    这件事情对这些工人而言可能是天大的事情,但是对于皇室财团和朝廷而言就是再小不过的事情。



    把大明海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加煤站,逐步集中到人口密集的地区,把相应的供应链转到发电上。



    朝廷和财团再主动推电力产业一把,可以让电力相关产业发展再次加速,同时也可以成为皇室财团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



    朱靖垣认为,其他大臣也许看不到电力行业的未来有多么的广阔,但是老皇帝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所以朱靖垣专门提了发电,只是顺带着提了一嘴供暖。



    自己这差不多就是开卷考试。



    至于所谓的世祖皇帝圣言录,那上面的绝大部分内容,自己根本不用专门去背,脑子里面本来就有。



    自己要做的是引用之前稍微确认一下,这句话世祖皇帝到底有没有说过。



    不过说错了其实也没什么,现在很多通俗易懂、莫名其妙、似乎又很有道理的话,都会被下意识的放到世祖皇帝身上。



    民间的圣言录早就不辩真假了,就算是皇家出版社刊印的版本,也未必全部都是真的,只能说可信度最高。



    因为最初的记录就很混乱,世祖皇帝一辈子说过那么多话,哪些算是圣言,哪些不算,本来就没有一个明确标准。



    朝堂上座的老皇帝,也一直在观察着现场的变化,主要朱简烽和朱靖垣叔侄两个。



    老皇帝并没有责怪朱简烽,觉得他的表现其实已经不算差了。



    也是能看透表面现象,发现自己大张旗鼓提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的严重。



    如果是以前,已经能够令自己满意了。



    但是现在,相比世祖皇帝那种天分,这孩子终究都是差了一些。



    现场持续安静一会儿之后,老皇帝发出了自己的命令:



    “皇家电力公司,准备承接裁撤下来的军用煤站产业链,扩大各主要城市的电力供应。



    “工部和皇家电气公司,加大电气设备的研发投入,民用和工业都要有。



    “礼部协调新闻媒体,配合做好相关事务的宣传引导。”



    “臣等遵旨——”



    相关的官员和掌柜们立刻出来躬身领旨,煤站裁撤转产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章节目录

大明1805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王子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十三章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大明1805,笔趣阁并收藏大明1805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