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邓盛为报杀兄及镇压黄巾军之仇,在邓屯养士百人,习武练技,伺机出手。壮士中多是上无父母下无妻小的外来饥民,随着年龄增长,目睹邓殷两族相互通婚合家团聚,成家立业的渴望不时流露出来。邓盛与他们朝夕相处,岂能不知,便找殷达商议。

    殷达说:“如今朝廷昏聩,外戚宦官争斗不息,天下大乱。愿意留下的都是不怕死的好汉,不如召回旧部,重整旗鼓,杀入京师,推翻汉庭,既能报表兄之仇,又能使这些好汉个个出人头地,封妻荫子。”

    邓盛分析认为,一是黄巾军被镇压后,多数或战死疆场或被俘充军,幸存者四处亡命,难以召回;二是官僚军阀及各地豪强部族虽然相互征伐,都是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一旦遇到农民造反,危及各自权利,必然合力围剿,绝不手软,“大贤良师”数十万将士尚且被各个击破,以邓屯区区数百壮士抗击庞大汉军,只能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三是“大贤良师”创建太平道,率领起义,就是想天下太平,使百姓过上平等安定的生活。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事败身亡。人贵有自知之明,想咱这普通百姓,在这动荡年代,能使本庄父老乡亲过上安定生活,也就够了。

    邓盛一番言论像一瓢凉水浇头,殷达有些不解:“既无雄心壮志,难道连为邓茂表兄报仇的许诺也都忘了?”

    邓盛说:“天下芸芸众生,有志向欲望的人众多。如愿以偿的能有几个?更多的则是在抱怨‘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抱负难展’中度过一生。就是有那么几个出类拔萃,博得名声的人,成功的,世人称之为自小就‘雄才大略,胸怀壮志’,为人称颂;失败的则被说成‘自不量力,野心勃勃’,被人唾弃。想那帝王将相的孩子,不乏胸无点墨,酒囊饭袋之辈,却都子袭父爵,依然骑在百姓头上作福作威,命也、运也、时也!至于为兄长报仇,我始终不忘。常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况且兄长之仇并非个人恩怨而起,如让这些无辜兄弟枉送性命,心实不忍。”

    殷达说:“重整旗鼓,再次造反,你认为不可;借力杀敌,为兄报仇,你又不愿。所屯粮草财物已经不多,干脆把他们散了,免得坐吃山空,然后咱俩去寻那‘桃园兄弟’报仇也就是了。”

    邓茂摇头说:“不可。这些兄弟无家可归,如果散去,或被虏当兵,或沦为部曲,或结伙成盗,或混迹江湖,均居无定所,恐无宁日。”

    殷达说:“邓茂表哥虽然勇猛,在时均依你言。我更是信你,一切听从你的安排就是。”邓盛这才把几天来深思熟虑的计划说了出来,殷达无有不可,立即把各队队长找来商定,然后又把百名壮士及邓屯男丁集中起来,布置任务,按照计划开始实施。

    一年多的时间,在道观西边三里与道观东边邓屯等距离的荒僻高地之处建造了一座可容纳百十户人家居住的庄院,虽多是泥坯草房,但却能遮风避雨。原居住在邓屯男子殷姓的家庭及一至三队的外来壮士移居此庄,庄名殷岗,并用二十匹战马换了一批耕牛,在周边开垦荒丘沙坡供庄民耕种。殷氏迁走腾出的邓屯房屋由其余壮士入住。又聘请一名教书先生主持道观兼教两庄愿学的孩子读书识字。还在道观旁搭建义棚,为逃荒避难饥民施粥舍饭。

    在那时局动荡年代,战争吞噬着不计其数的生命,撕裂着数以万计的家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问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著名诗人王粲的这首《七哀诗》正是那个时期耳不忍闻、目不忍睹悲惨景状的真实写照。邓盛、殷达带领几个壮士义舍粥饭,救济颠沛流离、背乡离井路经此处的妇女孩童,还把自愿留下的一些父丧夫亡无所依的适龄妇女与壮士互配为婚,随壮士分别在邓屯、殷岗两庄定居,不少人还改姓邓、殷,渐渐融合一体。此后,邓盛娶一殷氏女子为妻,把本家一个堂妹嫁给殷达。两庄地处边远偏僻之所,属三县不管之处,加上时局动荡,郡县自顾不暇,鞭长莫及;间或有些豪强恶霸滋衅侵扰,却被邓盛、殷达率领两庄百名壮士打得狼狈逃窜。在邓盛、殷达组织带领下,两庄青壮男丁一边坚持练武习艺,一边垦荒耕田;各家妇女勤奋劳作,相夫教子。四五年光景,粮食有余,牛马成群,猪羊满圈,鸡鸭飞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恭我让,呈现出一片那个时代少有的与当时社会极不协调的生活自给、祥和安定、和睦融洽的景象。

    在两庄庄民心目中,邓盛就是救星,就是英雄,就是主心骨。他的行为没有不佩服的,他的话没有不相信的,他的命令没有不服从的。邓屯、殷岗虽分为两庄,但庄民却视为一庄,拥戴邓盛为大庄主,殷达为二庄主,殷达自是一切听从邓盛安排。邓盛自从加入太平道,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皆天生,没有贵贱”,渴望天下太平,人人平等,便与兄长邓茂积极投身黄巾军。起义失败的现实使他觉得,虽有“天下太平”渴望,却无“转坤回天”能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逆规律而行,则是不智之举。“平定天下,非我所能”,因此,他不主张重整旗鼓,再次造反,只是想凭自己能力,带领乡亲们开辟出一片太平祥和的绿洲。如今看到两庄庄民能够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甚觉欣慰。然而,他虽然极为顾及壮士的生命安全,但始终不忘为兄长报仇。每年清明、除夕,邓盛、殷达都带领庄民到邓公、邓茂坟墓前祭奠吊唁,并把每年三月十五定为邓茂起义被害忌日。

    这天祭奠吊唁回来后,便把原编十队壮士集中到道观,听取上年刺探情况,布置当年刺探任务。自从把百名壮士编为十队,从第一队开始,每年派出一队分五组分别或潜入或接近镇压黄巾军阀部队,重点跟踪刺探桃园兄弟、皇甫嵩、朱儁、董卓、曹操等直接杀害邓茂及其他起义领袖魁首元凶的行踪。邓盛与众约定:每年三月十五返回,报告情况,更换下一队;各队任务只是刺探行踪,遇事当相互商量,谨慎小心,不得一人冒险采取刺杀行动;如遇紧急情况,可派一人立即回庄报告,制订措施后,按计划行动;如有大好良机不想错过,可随机应变采取行动,但必须确保个人安全等等。每队更换时,邓盛都反复重申约规,再三强调不能拿命换命,说是“死者的仇一定要报,生者的命决不能丢。”众人无不感怀。

    庚午年正月初一,邓盛、殷达在道观聚集庄民欢度岁旦佳节,忽见跟踪皇甫嵩一组二人骑马而还,殷达问:“为什么提前回来?”回答说:“去年灵帝病死,何进拥立刘辩为少帝,密诏董卓进京。宦官诛杀何进,袁绍屠宫灭宦。董卓进京后废刘辩立刘协为汉献帝,又杀何太后和刘辩,独揽大权。董卓与皇甫嵩素有旧恨,征讨西北又结新怨,董卓便把皇甫嵩下狱问罪,因此回来报告。”邓盛感伤不已:“虎去狼至,百姓终无宁日。”说罢,举杯慰劳二人。

    三月十五,其余四组陆续返回,分别报告各自情况。朱儁见皇甫嵩被下狱,恐受牵连,弃官前往荆州。曹操违抗董卓,被通缉捉拿,逃往陈留,举兵汇集各路诸候讨伐董卓。董卓杀男掠女,城门外焚烧人头,把妇女及财物分散众军,引起共愤。跟踪壮士接近素有正义感的越骑校尉伍孚,用言语挑拨,激发其愤怒。伍孚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待董卓入朝,拔刀直刺。谁知董卓力大,两手抠住,正好吕布赶到,将伍孚捉拿,牵出剖腹挖心。伍孚临死面不改色,骂不绝口,真乃是“朝堂杀贼无所惧,万古堪称大丈夫。”跟踪桃园兄弟一组报告说,刘备随军讨伐张纯,在一次战役中被打败,便卧倒草丛中装死。待对方军士散去,才敢爬出,后遇到一个故人,一同乘车离去,逃过一劫,“死里逃生”一词便是由此而来。刘备因讨伐有功被封为德州平原县令,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桃园兄弟形影不离,无从下手。右北平太守公孙瓒统领精兵一万五千路经平原县,因与刘备有同窗之谊,便带桃园兄弟前往洛阳与曹操会师,讨伐董卓。

    邓盛见壮士安全而归,又能相机行事,便置酒设宴,一来慰劳归来壮士,二来为替换将行的第六队壮士饯行,再三强调决不能因报仇心切而伤害自身生命。宴毕,第六队壮士告别家人,即日启程,不提。

    且说长沙太守孙坚接到讨卓檄文,即带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自少年时就跟随自己冲锋陷阵的四大干将,率精兵向洛阳进军。途中,孙坚接到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历数荆州刺史王叡罪过,令孙坚将他处死。其实檄文乃武陵太守曹寅假冒而作。王叡素与曹寅不合,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宣称要先杀曹寅。曹寅害怕,才想借孙坚之力除掉王叡。王叡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因孙坚是武官,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孙坚早就心存不满,见到檄文即起兵前往荆州。

    王叡闻知有军队到来,登楼观望,并派人询问来此意图。孙坚前部军士回答:“我们长久奔波,劳苦不堪,所得赏赐,还不够做衣服呢!这次来,不过是想请您再赏些财物。”王叡信以为真:“这有何难,我做刺史的,难道还吝啬不成?”当下传令打开库藏,让兵士们自己进去,看还有什么东西可资用度。等到来兵涌至楼下,王叡才发现孙坚,大惊:“士兵们自来请求赏赐,孙府君怎么也在这里?”孙坚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来取你的首级。”王叡又问:“我犯了什么罪?”孙坚回答:“在下也不知道!”王叡走投无路,刮金吞食而死。

    孙坚军至南阳,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他供应军粮。张咨问手下人应该如何对待。手下人说:“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张咨认为言之有理,对孙坚不加理睬。

    当时孙坚部下已有数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代理中郎将。孙坚也不明说,带牛酒等礼物去拜访张咨。次日,张咨答谢。孙坚设宴款待,酒酣,孙坚主簿禀报:“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将他逮捕,问个明白。”张咨见势不好,想离去。但四周已布满士兵。过一会儿,主簿又进来对孙坚说:“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来讨,请按军法从事”。孙坚便令部下将张咨推出军门斩首。南阳郡府官员大为震惊,孙坚所要,没有不给的。

    孙坚率兵前进,到达鲁阳(今河南鲁山)与袁术相见。袁术又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于是,孙坚就在鲁阳休整部队,厉兵秣马,准备进军讨伐董卓。

    董卓闻知孙坚起兵,即派遣步骑数万赴鲁阳迎战。这一天,孙坚为了给带兵催促军粮的长史公仇称饯行,在鲁阳城东门外集合官属,设帐饮酒,正和部属饮酒谈笑间,董卓先遣骑兵数十人突然袭来。孙坚命令官属部从整顿阵容,不得妄动,自己则饮酒谈笑自若。敌人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缓缓起身离开席位,引导官属部从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然后,孙坚对部将们说:“那时吾之所以不立即起身,恐兵士恐慌,相互践踏,惊慌失措,一片狼藉,诸君难以进城。”董卓轻骑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不敢攻城,撤兵离去。

    孙坚率豫州军移屯梁东(今河南省伊川县东),待日辗转攻打洛阳。不料却被徐荣军队包围。

    徐荣,辽东襄平人,曾任中郎将,辽东太守。这日受董卓所遣与李蒙带兵四出虏掠,正遇孙坚兵屯梁东,便围困攻打。徐荣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异常骁勇善战,生擒颍川太守李旻,烹之,孙坚带十几个骑兵突围逃出。

    孙坚平日常戴一顶赤罽帻头巾,由于形势紧迫,景状狼狈,只好脱下此帻,让亲信部将祖茂戴上,吸引敌人。徐荣骑兵以为戴赤罽帻的是孙坚,纷纷前来追逐。孙坚借机从小道逃出重围。祖茂被追杀得狼狈不堪,几乎无路可走。遂心生一计,跳下马来,把赤罽帻头巾蒙在坟墓前的一根烧柱上,自己则伏在草丛中不动。敌兵远远见到赤罽帻,以为孙坚在此,便将这地方层层包围起来。等到跟前,发现只是个烧柱而已,正要撤兵离去,适逢徐荣赶到。祖茂抡双刀从草丛中杀出,力战徐荣。祖茂虽然英勇,但却难敌徐荣之勇,十数合便被徐荣砍为两段。孙坚一路收集散兵,进占陈郡阳人城(今河南汝州西),严加戒备,准备伺机再战,以雪梁东战役耻辱,以报祖茂之仇。

    董卓闻报孙坚进占阳人城,即派凉州太守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华雄为都督,带五千人马,前往迎击。胡轸性急,出兵时扬言:“这次去,要当斩一青绶,部队才会整齐纪律。”诸将听他这样说话,心中颇为不快。胡轸部队行至广城,离阳人城还有数十里。天已晚,军马劳累,按董卓预定作战计划,当在广成住宿,养精蓄锐,然后乘夜进兵,天明时分攻城。但吕布及诸将都嫌忌胡轸,不想让其立功。吕布等人便说:“阳人城中敌兵已经逃跑,应急速去追赶,勿使逃脱。”胡轸便率军连夜进发。兵至城下,见城中守备甚严,偷袭难以成功。将士连夜行军,人困马乏,饥渴交加,士气低落,只得城下扎营,歇马休整。将士们刚刚解甲休息,吕布又令人传布谣言,说孙坚率城中将士乘夜来袭。黑夜中,军士不明真假,惊呼乱叫,丢盔弃甲,仓皇奔逃。孙坚乘势从城中杀出。董卓手下大将华雄被枭首于乱军之中,董卓义子吕布赤兔马快得以逃脱,胡轸全军溃败,四散逃命,

    孙坚阳人城一役大获全胜,敌军闻名丧胆,名声大振,威望更著。有人便向袁术挑拨说:“孙坚乃江东猛虎,倘若杀了董卓,占据洛阳,将难以制约。如果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

    袁术信以为真。便断送孙坚军粮。孙坚军中无粮,焦虑万分,连夜乘马从阳人城一口气奔驰一百多里到鲁阳拜见袁术。孙坚见了袁术,异常激动地说:“想我孙坚与董卓并无刻骨仇恨,却如此奋不顾身,乃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而将军却听信小人拨弄是非,居然对我产生怀疑!”袁术心中怀愧,不能自安。孙坚接着说:“现在大功即将告成,然而军粮却供应不上。这形势跟吴起洒泪西河,乐毅功败垂成,完全一样!请将军明察、深思,早做决断!”袁术这才下令给孙坚调拨军粮。

    且说胡珍、吕布败回,陈说孙坚勇武威猛。李傕、郭汜、吕布、华雄乃董卓手下四大名将,甚为器重,今见折了华雄,董卓不免感伤且又惧怕孙坚,便派部将李傕前往劝说。

    孙坚辞别袁术回寨,忽报:“关上一将,骑马来到寨门,要见将军。”孙坚使人唤进寨中问话,却是董卓爱将李傕,说是,丞相唯独敬慕的人就是将军,愿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将军的儿子,两家结好;将军子弟有愿意做官者,均可封为刺史、太守。正是:猛虎孙坚呈威武,恶狼董卓现媚态。欲知孙坚是否答应结亲,且看下回分解。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实话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高木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十一 求太平邓盛定两庄,伐奸佞孙坚展虎威,实话三国,笔趣阁并收藏实话三国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