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回 湘云鲁莽做东道,晴雯主动蹭东风
第116回 湘云鲁莽做东道,晴雯主动蹭东风-穿成红楼短命女,我成了林黛玉的堂姐-笔趣阁
穿成红楼短命女,我成了林黛玉的堂姐
作者:胭脂露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个婆子见问,连忙把盒子打开。
只见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鸡头两样鲜果,一个里面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其中一个婆子道:“袭人姑娘说,这是今年咱们园里新结的果子,叫给史大姑娘送去尝尝。等回去换身出门的衣裳,这就送去史侯府。”
李纨拍手笑道:“可是袭人呢,难为她想得周到。”
“唉呀呀!”
宝玉却捶胸顿足起来,跺脚道,“怎么偏生忘了她!我自觉心里有件事,只是想不起来。这诗社有了云丫头,岂不更有趣?我这就去找老太太,派人去接了她过来!”
宝玉着急忙慌地抬脚就要走,李纨一把拽住他,数落道:
“没有宝兄弟这么急的,想一出是一出。姑娘出门可不像你们爷们儿,一偏腿上马就走得。今儿天已经晚了,赶明早儿再去接去吧。”
宝玉细想想,只得罢了,只是扯着那个婆子道:
“你先去史家,告诉史大姑娘,就说咱们起诗社呢,明个儿让老太太去接她过来,让她早准备着。”
婆子答应着往外走,晴雯急忙追上她,悄声道:
“二爷还小,别听他的,先别跟史大姑娘说明个儿去接她。她那个性子若是知道了,又不能立时就来,心里不知道多不受用呢。没的让她牵肠挂肚的,一晚上睡不好。”
“明白,姑娘。”婆子也是个懂事的,答应一声便去了。
晴雯是想着湘云不比她们自在,在家又作不得主儿,听说明个儿要去接她,指定忙着收拾东西,不定又要被她那刻薄的婶子怎么数落呢?
贾宝玉惦念了一晚上,次日一早果然到贾母处来,催逼着祖母派人接湘云去。
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
史湘云笑着抱怨大家起诗社竟然忘了她,众人将昨日做诗的题和韵告诉她,令她先作了诗来。
湘云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依韵和了两首,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
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大赞湘云才情不输宝黛,真真“才女”也。
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
众人都道:“这就更妙了。”
晴雯叹息:果然,该她起社了。只是不知道,这一社,她要如何起?
既要开社,便要作东。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也要瞻前顾后的。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然后方大家有趣。
湘云在家作不得主,一个月统共不过几串钱,跟贾府一个大丫鬟差不多,还不够她自己花的。
况且就算都拿出来,做东道也不够。再让史侯夫人听见了,又不知道如何抱怨呢!
《红楼梦》原文中,史湘云确实起了这一社,咏的菊花,所以又名“菊花社”。
薜宝钗从家里要了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替她做的东道,明面上是湘云起社,实际上却是宝钗为她操办的。
说起来,宝钗的为人确实厚道,真心为湘云解了围。
只是,那是因为她与宝钗关系亲厚,一到贾府来便住在蘅芜苑中。
要不说宝钗会做人呢?一住进贾家,便让上上下下的人无一不喜欢她。
湘云打小与黛玉一起长大,吃住都在一起,她俩是自小培养的姐妹情。
只是随着两人渐渐长大,黛玉有些刻薄的小性子慢慢显露出来。
后来又来了个宽厚大度、各方面都不输黛玉的宝钗,湘云便自然而然地向她靠近。
每每再来,便不住在潇湘馆,而愿意住到宝钗的蘅芜苑了。
不过如今,因为晴雯穿书而来,与黛玉成了堂姐妹,黛玉的性子因此大为改变,湘云还没来得及与她疏远,所以晚上还是住在黛玉屋里的。
那她明个儿的诗社,又要如何起呢?
晴雯也替湘云为难,她一个比黛玉还小几个月的小丫头,也是个没成算的,一时起了兴头便许下做东道,可曾想过这东也不是好做的?
想了想,她站起身笑道:“昨个儿我本想说我做东起一社,又想自己又不懂那劳什子,平白起什么兴呢?
今个儿跟大家讨个情,让我蹭云丫头个东风,一起攒这一社。云丫头只管拟题限韵,我只管设东如何?”
宝钗微笑道:“正是这个道理,云丫头刚从家里过来,没有准备就胡乱许下做东。难道让她为这么个没要紧的玩意儿,再回家拿银子不成?不如就让晴妹妹和她一块起这一社,也算是她两个的心了。”
宝钗一直都是这样善解人意,她给湘云留了面子呢,没有直接点出她的窘境。
不过湘云也是冰雪聪明的一个人,当下便明白了,低了头默默地不说话。
探春眨了眨眼,会意过来,急忙道:“倒是我们不懂事了,怎么能让客人先做东道?”
李纨也笑道:“可说呢,就依晴姑娘说的,二妹妹、四妹妹也不大会做诗,日后也可以这样,依着林姑娘、宝姑娘一起做个东道。”
林晴雯心底暗笑,李纨这个大嫂子,连手里更没有几个钱的“二木头”都不放过。
还真是个铁公鸡,从来都是一毛不拔。
她的月例钱是跟老太太和王夫人、邢夫人齐平的,每个月二十两银子,还有儿子贾兰的那一份也归在她手里。
吃饭、穿衣、儿子上学等等,什么都不花她自个的钱,都是公中的。
她手里还有田产、铺子,据王熙凤推算,每年的出息至少得有四五百两银子。
可她领着宝玉和贾家的姑娘们在园子里生活,从没见她在他们身上花一文钱。
就算他们偶尔起兴要起个诗社,三五两银子的事她都不肯接下。
整天说要做东道,可在曹公笔下,她就没有做过一次东,实在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怨不得曹公给她的判词道:如冰好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为她所作的红楼梦曲《晚韶华》中唱道: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晴雯虽然无法从判词和曲子中推断出李纨最终的结局,但想来也不是什么好的。
大概是她一生算计,只为自己,把他人都抛于脑后不顾,最终也不过享了几天荣耀便去了,终沦为他人的笑谈。
只见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鸡头两样鲜果,一个里面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其中一个婆子道:“袭人姑娘说,这是今年咱们园里新结的果子,叫给史大姑娘送去尝尝。等回去换身出门的衣裳,这就送去史侯府。”
李纨拍手笑道:“可是袭人呢,难为她想得周到。”
“唉呀呀!”
宝玉却捶胸顿足起来,跺脚道,“怎么偏生忘了她!我自觉心里有件事,只是想不起来。这诗社有了云丫头,岂不更有趣?我这就去找老太太,派人去接了她过来!”
宝玉着急忙慌地抬脚就要走,李纨一把拽住他,数落道:
“没有宝兄弟这么急的,想一出是一出。姑娘出门可不像你们爷们儿,一偏腿上马就走得。今儿天已经晚了,赶明早儿再去接去吧。”
宝玉细想想,只得罢了,只是扯着那个婆子道:
“你先去史家,告诉史大姑娘,就说咱们起诗社呢,明个儿让老太太去接她过来,让她早准备着。”
婆子答应着往外走,晴雯急忙追上她,悄声道:
“二爷还小,别听他的,先别跟史大姑娘说明个儿去接她。她那个性子若是知道了,又不能立时就来,心里不知道多不受用呢。没的让她牵肠挂肚的,一晚上睡不好。”
“明白,姑娘。”婆子也是个懂事的,答应一声便去了。
晴雯是想着湘云不比她们自在,在家又作不得主儿,听说明个儿要去接她,指定忙着收拾东西,不定又要被她那刻薄的婶子怎么数落呢?
贾宝玉惦念了一晚上,次日一早果然到贾母处来,催逼着祖母派人接湘云去。
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
史湘云笑着抱怨大家起诗社竟然忘了她,众人将昨日做诗的题和韵告诉她,令她先作了诗来。
湘云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依韵和了两首,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
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大赞湘云才情不输宝黛,真真“才女”也。
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
众人都道:“这就更妙了。”
晴雯叹息:果然,该她起社了。只是不知道,这一社,她要如何起?
既要开社,便要作东。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也要瞻前顾后的。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然后方大家有趣。
湘云在家作不得主,一个月统共不过几串钱,跟贾府一个大丫鬟差不多,还不够她自己花的。
况且就算都拿出来,做东道也不够。再让史侯夫人听见了,又不知道如何抱怨呢!
《红楼梦》原文中,史湘云确实起了这一社,咏的菊花,所以又名“菊花社”。
薜宝钗从家里要了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替她做的东道,明面上是湘云起社,实际上却是宝钗为她操办的。
说起来,宝钗的为人确实厚道,真心为湘云解了围。
只是,那是因为她与宝钗关系亲厚,一到贾府来便住在蘅芜苑中。
要不说宝钗会做人呢?一住进贾家,便让上上下下的人无一不喜欢她。
湘云打小与黛玉一起长大,吃住都在一起,她俩是自小培养的姐妹情。
只是随着两人渐渐长大,黛玉有些刻薄的小性子慢慢显露出来。
后来又来了个宽厚大度、各方面都不输黛玉的宝钗,湘云便自然而然地向她靠近。
每每再来,便不住在潇湘馆,而愿意住到宝钗的蘅芜苑了。
不过如今,因为晴雯穿书而来,与黛玉成了堂姐妹,黛玉的性子因此大为改变,湘云还没来得及与她疏远,所以晚上还是住在黛玉屋里的。
那她明个儿的诗社,又要如何起呢?
晴雯也替湘云为难,她一个比黛玉还小几个月的小丫头,也是个没成算的,一时起了兴头便许下做东道,可曾想过这东也不是好做的?
想了想,她站起身笑道:“昨个儿我本想说我做东起一社,又想自己又不懂那劳什子,平白起什么兴呢?
今个儿跟大家讨个情,让我蹭云丫头个东风,一起攒这一社。云丫头只管拟题限韵,我只管设东如何?”
宝钗微笑道:“正是这个道理,云丫头刚从家里过来,没有准备就胡乱许下做东。难道让她为这么个没要紧的玩意儿,再回家拿银子不成?不如就让晴妹妹和她一块起这一社,也算是她两个的心了。”
宝钗一直都是这样善解人意,她给湘云留了面子呢,没有直接点出她的窘境。
不过湘云也是冰雪聪明的一个人,当下便明白了,低了头默默地不说话。
探春眨了眨眼,会意过来,急忙道:“倒是我们不懂事了,怎么能让客人先做东道?”
李纨也笑道:“可说呢,就依晴姑娘说的,二妹妹、四妹妹也不大会做诗,日后也可以这样,依着林姑娘、宝姑娘一起做个东道。”
林晴雯心底暗笑,李纨这个大嫂子,连手里更没有几个钱的“二木头”都不放过。
还真是个铁公鸡,从来都是一毛不拔。
她的月例钱是跟老太太和王夫人、邢夫人齐平的,每个月二十两银子,还有儿子贾兰的那一份也归在她手里。
吃饭、穿衣、儿子上学等等,什么都不花她自个的钱,都是公中的。
她手里还有田产、铺子,据王熙凤推算,每年的出息至少得有四五百两银子。
可她领着宝玉和贾家的姑娘们在园子里生活,从没见她在他们身上花一文钱。
就算他们偶尔起兴要起个诗社,三五两银子的事她都不肯接下。
整天说要做东道,可在曹公笔下,她就没有做过一次东,实在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怨不得曹公给她的判词道:如冰好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为她所作的红楼梦曲《晚韶华》中唱道: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晴雯虽然无法从判词和曲子中推断出李纨最终的结局,但想来也不是什么好的。
大概是她一生算计,只为自己,把他人都抛于脑后不顾,最终也不过享了几天荣耀便去了,终沦为他人的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