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战舰不止外壳采用固态烟,战舰内部也应用了大量工程塑料零件,从而大大降低战舰的整体质量,据说,塑料构件占到战舰总质量的六成以上。
什么舱板地板、凡是能用工程塑料的地方,就绝对不用金属件;凡是能用金属衬层的地方,就绝对不用金属衬板!
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就为新战舰减重8万多吨!
得知这个消息,所有人都被震得头发昏脑发胀,半天缓不过劲儿来。
虽说工程塑料一直都在航天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那都是用在不重要的位置,这么高的比例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而且新舰减掉8万吨之后,仍有将近一万吨的总质量,也就是说,纯以金属材料建造,这将是一艘自重接近十万吨的重型战舰!
这下,大伙都有点明白了。
以人类目前的技术,驱动十万吨的太空战舰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剩下一万吨,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不过没关系,上级把落舰山研究出来的成果全都用在了新舰上面,大幅度增强战舰的动力。
可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更担心了,这艘战舰这么超前,到底能不能行啊?
但实际上,工程塑料的某些性能甚至比钢铁还要更胜一筹,关键是建造速度更快,成本也更低。
也就是说,新战舰除了动力舱、推进器,以及其他必须使用金属件的位置之外,全都是塑料结构。
说是一艘塑料战舰夸张了,半塑料却一点都不过分。
最初的震惊过后,大家也都想开了,外星种一炮就能把月球的地平线打出个豁口,不管什么样的钢铁,在外星种的武器面前都是一炮死,既然如此,塑料和钢铁又有什么区别?
前后不过两天,半艘战舰的固态烟防护层已然成型,虽然只是个空壳,却已经有了点战舰的样子。
不过表面装甲的模具精度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拼是拼到一起了,却跟积木似的来里晃荡,给人一种再加一把力气就会立刻解体的感觉。
接下来不是把所有的护甲全都拼好,而是在舰壳里固定其他模块。
这项工作同样简单,找出对应的模块,用正确的姿态按顺序送进舰壳,卡进预制槽触发展开,层层舱室不断堆叠,内部结构逐渐展开。
别以为这很简单,每一个模块都必须精确安装到指定位置,特别是对接口,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否则不是电路不畅,就是信号不通,因此只有最好的飞行员,才能执行这项看似简单,实则精确的任务。
而且工程艇只负责将模块输送到位,最后的组装全部由智能机械臂自动完成。
这东西就像一只驻空了战舰的大号铁虫子,在舰壳内部攀来爬去,以机械的一丝不苟和高度精确,把各个模块拼接起来。
所有参与这项工程的人都忍不住感慨,那些搞设计的,脑洞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幸亏他们搞出了机械臂,否则工程量最少也要上升一个级数,万一搞坏了某个模块,整个工程进度都要耽误。
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每一个模块,都必须在最精确的位置打开,才能保证展开后的舱室准确卡在应有的位置上,一旦旋转的位置有偏差,就有可能扭断脆弱的对接口。
战舰内部的模块固定好之后,防护层也随之固定下来,不会再动一动就晃个不停。
就这样一层层,一块块,战舰便以极快的速度成型。
在整个组装过程中,还要始终保持舰艏朝上,开口向下的竖立姿态,用舰壳抵挡太阳风和各种宇宙粒子,把外来因素对战舰的影响降到最低。
5月底,最关键的部分来了,战舰的核心模块送入壳中,居住舱、控制舱、低温睡眠舱,聚变反应炉、八组大型推进器……几乎所有的金属,全都集中在核心模块和舰尾,若不是舰艏堆积了太多工程塑料,这艘战舰能不能保持平衡都不好说。
到了这一步,战舰就算初步完工,下一步就是工程人员进入舰内,把所有的电路管线仔细检查一遍。
新舰结构参考外星战舰,只有核心舱需要保持气压,而核心舱很小,还不到战舰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但所有重要设备都在这里。
核心舱外是各种功能舱,高度自动化那种,不管想做什么,只需要在舰桥里动动手指,基本用不着手动操作。
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没人敢保证机械设备不出问题,一旦出现故障,就必须穿上舱外服才能离开核心舱。
除此之外,还有几处特殊的“中间舱”,它们平时保持真空,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充气加压,变成压力舱。
比如存放生活物资的给养仓库和底舱机库。
等所有检测项目全部完成,战舰才算正式完工。
不过也只是完工而已。
这个时候,轨道上还剩下很多模块,而且地面还在不断发射运载飞船,继续补充新的模块。
但它们都不是结构模块,而是武器、给养、燃料以及各种生活和作战物资的运载模块。
因为都是按标准设计,还在固态烟舰壳上提前预留了开口,所以只需要把各个模块按顺序送到相应的位置,依次塞进战舰就完事了。
补给比拼接战舰快得多,一共也没用上三天。
2065年6月7日,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日子,远征号战舰正式交付太空部队。
以远征命名意义深远,代表这仅仅是人类迈向宇宙深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甲组48人成为远征号的首批舰员,趁着还有一点时间,战舰进行了密集的功能测试,电力系统、动力系统、推进系统、武器系统,生命维持系统,甚至还有护盾系统!
这是上级为了增强远征号的作战能力,特意从落舰山调集了一批护盾,数量不多,只能保护舰艏方向,可它的意义不在于防护面积的大小,而在于人类的战舰第一次拥有力场护盾!
虽然只是一艘半塑料战舰,可远征号却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强战舰,没有之一!
什么舱板地板、凡是能用工程塑料的地方,就绝对不用金属件;凡是能用金属衬层的地方,就绝对不用金属衬板!
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就为新战舰减重8万多吨!
得知这个消息,所有人都被震得头发昏脑发胀,半天缓不过劲儿来。
虽说工程塑料一直都在航天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那都是用在不重要的位置,这么高的比例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而且新舰减掉8万吨之后,仍有将近一万吨的总质量,也就是说,纯以金属材料建造,这将是一艘自重接近十万吨的重型战舰!
这下,大伙都有点明白了。
以人类目前的技术,驱动十万吨的太空战舰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剩下一万吨,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不过没关系,上级把落舰山研究出来的成果全都用在了新舰上面,大幅度增强战舰的动力。
可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更担心了,这艘战舰这么超前,到底能不能行啊?
但实际上,工程塑料的某些性能甚至比钢铁还要更胜一筹,关键是建造速度更快,成本也更低。
也就是说,新战舰除了动力舱、推进器,以及其他必须使用金属件的位置之外,全都是塑料结构。
说是一艘塑料战舰夸张了,半塑料却一点都不过分。
最初的震惊过后,大家也都想开了,外星种一炮就能把月球的地平线打出个豁口,不管什么样的钢铁,在外星种的武器面前都是一炮死,既然如此,塑料和钢铁又有什么区别?
前后不过两天,半艘战舰的固态烟防护层已然成型,虽然只是个空壳,却已经有了点战舰的样子。
不过表面装甲的模具精度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拼是拼到一起了,却跟积木似的来里晃荡,给人一种再加一把力气就会立刻解体的感觉。
接下来不是把所有的护甲全都拼好,而是在舰壳里固定其他模块。
这项工作同样简单,找出对应的模块,用正确的姿态按顺序送进舰壳,卡进预制槽触发展开,层层舱室不断堆叠,内部结构逐渐展开。
别以为这很简单,每一个模块都必须精确安装到指定位置,特别是对接口,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否则不是电路不畅,就是信号不通,因此只有最好的飞行员,才能执行这项看似简单,实则精确的任务。
而且工程艇只负责将模块输送到位,最后的组装全部由智能机械臂自动完成。
这东西就像一只驻空了战舰的大号铁虫子,在舰壳内部攀来爬去,以机械的一丝不苟和高度精确,把各个模块拼接起来。
所有参与这项工程的人都忍不住感慨,那些搞设计的,脑洞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幸亏他们搞出了机械臂,否则工程量最少也要上升一个级数,万一搞坏了某个模块,整个工程进度都要耽误。
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每一个模块,都必须在最精确的位置打开,才能保证展开后的舱室准确卡在应有的位置上,一旦旋转的位置有偏差,就有可能扭断脆弱的对接口。
战舰内部的模块固定好之后,防护层也随之固定下来,不会再动一动就晃个不停。
就这样一层层,一块块,战舰便以极快的速度成型。
在整个组装过程中,还要始终保持舰艏朝上,开口向下的竖立姿态,用舰壳抵挡太阳风和各种宇宙粒子,把外来因素对战舰的影响降到最低。
5月底,最关键的部分来了,战舰的核心模块送入壳中,居住舱、控制舱、低温睡眠舱,聚变反应炉、八组大型推进器……几乎所有的金属,全都集中在核心模块和舰尾,若不是舰艏堆积了太多工程塑料,这艘战舰能不能保持平衡都不好说。
到了这一步,战舰就算初步完工,下一步就是工程人员进入舰内,把所有的电路管线仔细检查一遍。
新舰结构参考外星战舰,只有核心舱需要保持气压,而核心舱很小,还不到战舰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但所有重要设备都在这里。
核心舱外是各种功能舱,高度自动化那种,不管想做什么,只需要在舰桥里动动手指,基本用不着手动操作。
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没人敢保证机械设备不出问题,一旦出现故障,就必须穿上舱外服才能离开核心舱。
除此之外,还有几处特殊的“中间舱”,它们平时保持真空,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充气加压,变成压力舱。
比如存放生活物资的给养仓库和底舱机库。
等所有检测项目全部完成,战舰才算正式完工。
不过也只是完工而已。
这个时候,轨道上还剩下很多模块,而且地面还在不断发射运载飞船,继续补充新的模块。
但它们都不是结构模块,而是武器、给养、燃料以及各种生活和作战物资的运载模块。
因为都是按标准设计,还在固态烟舰壳上提前预留了开口,所以只需要把各个模块按顺序送到相应的位置,依次塞进战舰就完事了。
补给比拼接战舰快得多,一共也没用上三天。
2065年6月7日,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日子,远征号战舰正式交付太空部队。
以远征命名意义深远,代表这仅仅是人类迈向宇宙深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甲组48人成为远征号的首批舰员,趁着还有一点时间,战舰进行了密集的功能测试,电力系统、动力系统、推进系统、武器系统,生命维持系统,甚至还有护盾系统!
这是上级为了增强远征号的作战能力,特意从落舰山调集了一批护盾,数量不多,只能保护舰艏方向,可它的意义不在于防护面积的大小,而在于人类的战舰第一次拥有力场护盾!
虽然只是一艘半塑料战舰,可远征号却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强战舰,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