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自从卫圩吃上了方便面、火腿肠,他的饭量在逐渐增加。同时,他也有了喜欢的“饭、菜”了。无论是煮着吃,泡着吃或者是干嚼……每顿饭他都能吃饱。一年多来,卫圩几乎和方便面、火腿肠对上了命。顿顿都吃这儿个,并且每顿都吃得很香。
在这段时间里,他从未吃过家里的饭、菜。如果硬让他吃,“一点也吃不下去。”他只好对父、母坦白。不管是怎么好的饭菜,他甚至连瞅都不瞅,只是一味的钟爱着面和肠。由于这两种食物过于口重,他又很少喝水,体重在逐渐增加。由原来的细高挑儿,到现在的敦粗胖,并且还有了“将军肚”。
尽管他不爱讲话,但是显摆的天性,足以让他准确无误的把事情表达出来。这天课间,他把带到班里的方便面拿出来,摇头晃脑的对同学说:好吃……于是,放学回家的同学,到家就要求家长买。生气的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反应,老师也很生气。“……卫圩把零食带到班里。”
“老师,让您费心了。”桑梓馨在电话里向老师陪着不是。然而卫圩回到家里,她和他说:家里的事不要到学校讲,也不能和同学说。尽管她对儿子是和风细雨的开导,但是她还是和丈夫讲了卫圩在学校的表现。卫大平瞅着生气的媳妇,“这孩子,欠揍了。”他说。然而他的言、行,还是遭到媳妇的反对。一个想管,一个人庇护着。管的人发挥不了作用,庇护的人放纵、助长着他的坏习惯。
无论怎么生气,桑梓馨见儿子吃不进去,仍然是调着样给他做。有的时候,卫圩诚心诚意对母亲说:“饭、菜到嘴里就打‘饼’……”
她听着儿子的话,也不再说什么了。当她真正狠下心来,不给他做时。卫圩瞪着眼睛,直勾勾的瞅着香喷喷的饭菜,结果还是没动筷儿。然后,他躲在屋里,享受他的“美食”。同时,在嚼的过程中,他吃出了新意;吃出了心情;吃出了味道。桑梓馨见儿子一顿没吃饭,紧忙给他做好,端到桌上。
卫大平却说:“垃圾食品不能常吃……”
卫圩眨巴着眼睛,一个劲儿的瞅着父亲。
卫圩嘴唇干裂的边缘,已经有了溃疡的迹象,并且他的便秘在逐渐加重。由起出的两、三天,到后来的三、五天,一直到一周后。卫圩每次在卫生间里,都要坐上一阵子,有时还“嗷嗷”叫。只要卫圩进卫生间,桑梓馨的心就开始揪着。由那种义无反顾的给买、给做着吃。到儿子现在的“惨烈”程度,做为母亲,她究竟能感受到什么?又能体现出什么?看着身体粗壮,肚子鼓胀的儿子,她硬着头皮,还是和同事讲了。
“给孩子吃出火来了。”郝姐同情的说。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吃,慢慢也就缓解了。”另一位同事替她想着办法。
“关键是,不让他吃,他就饿着。”桑梓馨无奈的说。
“饿着也不能给他吃,再吃下去……”
况且,桑梓馨还是下不了这个狠心。在对待儿子上,卫大平和媳妇的观点截然不同。他想管教他,又插不进话去。他一说儿子,媳妇就和他吵。于是,他索性就不说了。
“家里的东西再好,我也咽不下去。”卫圩晃着脑袋,理直气壮的说。
桑梓馨夫妇听着儿子的话,看着儿子的表情,他们无语了。仿佛面对得,是个陌路的人。
在工厂里,一直埋头苦干的卫大平,在一次吊装中,脚被砸伤。到医院后,大夫看完x光片后,采取了保守治疗。但是三天后,脚趾头就渐渐变黑。大夫见保不住了,只好手术切除。住院期间,单位派一名职工护理,桑梓馨给卫大平送三顿饭。亲戚到医院来了,厂里的工友也到医院来看他。“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转瞬之间,就成了残疾人。”卫大平和工友们开着玩笑。
卫圩也到医院看父亲,“爸,要坚强。”
“这孩子,出息了。“亲戚们说。
出院后,卫大平在家里享受工伤待遇。由此,卫家产生一位厨师水平的家庭“主妇”。这天,他把岳母、小舅子一家人请过来,作为出院后的答谢。同时,也是对“家庭主妇”的检验。
“感谢妈妈,感谢小舅子两口子对我们的关心、帮助和照顾。”卫大平深有感触的说:“从今往后,咱们这一家人,转到我们家来吃饭。”
“这个主意好,”桑梓馨马上把话接过来,并且玩笑的说。“在这儿吃饭有优势,我们有了专职的厨师。”
桑子轩看着姐、姐夫,想说又没说。
“不用了,太麻烦了。”方华感激的说。
“小区挨小区,不麻烦。”卫大平说。
“妈、小弟、弟媳儿,就这么定了。”桑梓馨说。
桌上的气氛十分融洽,常在一起的人都很感慨。
“姐夫的悟性很高,菜的味道很正。”桑子轩捧着姐夫说。
“民以食为天,做饭是一门儿学问。”卫大平说。
“是的,要么怎么有厨师这门手艺。”桑子轩说:“姐夫,你看着我们喝酒,不馋吗?还是给你倒上吧。”他一边拿起酒来。
“妈,可以吗?”桑梓馨问着护师长的母亲。
方华只是微笑着。
“可以的。”桑子轩说着,把半杯酒递给了姐夫。
住院以来,滴酒未沾的卫大平,喝了一口脸就红了。而且酒一下肚,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这几年,让妈妈操心了,小轩、他舅妈也跟着操心。”卫大平停顿了一下,说:“这回好了,我在家,妈妈不用那么辛苦了。我做家务,让大家安心学习、工作。回到家里,吃口热乎饭。”
“姐夫,你真行。”桑子轩竖起了大拇指,说。
“这得归功于你姐。”卫大平感慨的说。
听着孩子们的话,方华心里温暖如春。
虽然老伴儿走的早,但孩子们都知道母亲的不易,特别是一双儿女成家后。卫大平、慧兰都体贴入微、孝顺。同时,来到桑家的两位成员,从未和母亲红过脸,拌过嘴。对于一同走过十年的姑爷和儿媳妇,方华一直这么想:上哪儿找这么好的姑爷和儿媳妇。于是,她说:“感谢一双儿女,特别要感谢姑爷和儿媳妇,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的幸福家庭。以后的日子还长,希望努力生活,友好相待。”
卫圩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他还是被家庭的氛围所感染。
“我要少吃‘垃圾’食品……”卫圩大声的说。
桌上的人都转过神儿来。“大外甥,方便面、火腿肠,炸肉、炸鱼都不能常吃。”桑子轩认真的说。
“你要吃菜,吃家里的饭菜,总吃油炸食品,对身体不好。”只有姥姥能这样说。
“大外甥,家里的饭菜才卫生、健康。况且,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其它元素,包括碳水化合物,都得从饭菜里摄取。”桑子轩接着说:“你大了,也知道好赖了。人得有自控能力,这样任性下去是不行的,最后伤害的是你自己。”
卫圩听着舅舅的话,眼晴一个劲儿的眨巴。
“孩子,你吃的东西是全球公认的垃圾食品。偶尔吃还可以,常吃对身体不好。”慧兰说。
“儿子,嘴唇上的裂痕;越来越胖的身体;鼓胀的肚子,都在表明它对你的伤害程度。所以,你应该有毅力,不能再吃了。”大伙要是不说,桑梓馨是不会说这些的,因为卫圩越来越不听她的话。
“小圩,你妈说的对。”慧兰说:“家里的饭菜,才是最好的美食。”
无论谁说,卫圩只是洗耳恭听,并且眼睛随着说话的人转。也不知道,大人的话他能听懂多少,还是装作不懂?尽管是家庭聚餐,但使终烘托着一种气氛,而这种氛围,始终凝聚着人心。
桑子轩、慧兰挽着妈妈,越过楼房,向家里走着。
自从卫大平工伤在家,他就决定改变儿子的饮食结构。可是,无论怎么努力,对于没有胃口的儿子,依然不起作用。而对于家里的“美食”,他不但咽不下去,如果在嘴里持续时间长了,就会反胃、呕吐。只有炸肉、炸鱼还能吃点儿饭。卫大平看着吃点儿就满足的儿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因为是外面买来的,卫圩也能吃麻辣烫。在他的意识里,外面总比家里做的好。尽管如此,只要能摆脱不健康食物的侵袭,卫大平还是耐着性子给他做一一在厨房里,他挽着袖子,扎着围裙,给儿子做炸鱼。他剔除鱼刺,切成块状,然后用盐、葱、姜、料酒腌制半小时,然后把葱段、姜片捡出来,淀粉里加上花椒、大料面,搅拌均匀,在勺里炸好(炸肉也是这样制作)。卫圩吃上几块炸鱼,还能吃点儿米饭。
每次吃饭,桑梓馨总要盛一碗米饭,放到卫圩的面前。“姐,他吃不了多少,你每次都给他盛满。”桑子轩对姐姐说。尽管他多次说,但是桑梓馨仍然没有改变的意思。开始,卫圩剩的饭她还能吃,但是一直吃到最后的他……每次收拾桌子,只好把吃了几口的饭碗端下去。
卫家尽管生活有序,其乐融融,但是每个人的心病,就是卫圩的吃饭问题。无论卫大平怎么调制饭菜,他依然是炸鱼、肉,其它饭菜他硬着头皮也吃不进去。每每见到吃饭费劲的儿子,桑梓馨感到心痛,甚至是肝肠寸断。郝姐却说,“已经是病了。”姐妹的话,也是她的心里话。
前几天,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卫圩突然举手,然后没等老师询问,他就快步走出课堂,把含在嘴里的呕吐物,吐在了走廊。与此同时,老师也跟出来,给卫圩拍着后背。然后,老师进教室,端来水,给他漱口。卫圩感到舒畅了,进教室接着上课。
老师把卫圩的情况和桑梓馨进行了沟通。第二天早晨,他们带着空腹的卫圩,来到了医院。喝钡透胃显示:胃炎。大夫开了药,并且告诉他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杜绝什么。卫圩听着大夫的话,他有些害怕了。因此,他能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吗?
自从卫圩吃上了方便面、火腿肠,他的饭量在逐渐增加。同时,他也有了喜欢的“饭、菜”了。无论是煮着吃,泡着吃或者是干嚼……每顿饭他都能吃饱。一年多来,卫圩几乎和方便面、火腿肠对上了命。顿顿都吃这儿个,并且每顿都吃得很香。
在这段时间里,他从未吃过家里的饭、菜。如果硬让他吃,“一点也吃不下去。”他只好对父、母坦白。不管是怎么好的饭菜,他甚至连瞅都不瞅,只是一味的钟爱着面和肠。由于这两种食物过于口重,他又很少喝水,体重在逐渐增加。由原来的细高挑儿,到现在的敦粗胖,并且还有了“将军肚”。
尽管他不爱讲话,但是显摆的天性,足以让他准确无误的把事情表达出来。这天课间,他把带到班里的方便面拿出来,摇头晃脑的对同学说:好吃……于是,放学回家的同学,到家就要求家长买。生气的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反应,老师也很生气。“……卫圩把零食带到班里。”
“老师,让您费心了。”桑梓馨在电话里向老师陪着不是。然而卫圩回到家里,她和他说:家里的事不要到学校讲,也不能和同学说。尽管她对儿子是和风细雨的开导,但是她还是和丈夫讲了卫圩在学校的表现。卫大平瞅着生气的媳妇,“这孩子,欠揍了。”他说。然而他的言、行,还是遭到媳妇的反对。一个想管,一个人庇护着。管的人发挥不了作用,庇护的人放纵、助长着他的坏习惯。
无论怎么生气,桑梓馨见儿子吃不进去,仍然是调着样给他做。有的时候,卫圩诚心诚意对母亲说:“饭、菜到嘴里就打‘饼’……”
她听着儿子的话,也不再说什么了。当她真正狠下心来,不给他做时。卫圩瞪着眼睛,直勾勾的瞅着香喷喷的饭菜,结果还是没动筷儿。然后,他躲在屋里,享受他的“美食”。同时,在嚼的过程中,他吃出了新意;吃出了心情;吃出了味道。桑梓馨见儿子一顿没吃饭,紧忙给他做好,端到桌上。
卫大平却说:“垃圾食品不能常吃……”
卫圩眨巴着眼睛,一个劲儿的瞅着父亲。
卫圩嘴唇干裂的边缘,已经有了溃疡的迹象,并且他的便秘在逐渐加重。由起出的两、三天,到后来的三、五天,一直到一周后。卫圩每次在卫生间里,都要坐上一阵子,有时还“嗷嗷”叫。只要卫圩进卫生间,桑梓馨的心就开始揪着。由那种义无反顾的给买、给做着吃。到儿子现在的“惨烈”程度,做为母亲,她究竟能感受到什么?又能体现出什么?看着身体粗壮,肚子鼓胀的儿子,她硬着头皮,还是和同事讲了。
“给孩子吃出火来了。”郝姐同情的说。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吃,慢慢也就缓解了。”另一位同事替她想着办法。
“关键是,不让他吃,他就饿着。”桑梓馨无奈的说。
“饿着也不能给他吃,再吃下去……”
况且,桑梓馨还是下不了这个狠心。在对待儿子上,卫大平和媳妇的观点截然不同。他想管教他,又插不进话去。他一说儿子,媳妇就和他吵。于是,他索性就不说了。
“家里的东西再好,我也咽不下去。”卫圩晃着脑袋,理直气壮的说。
桑梓馨夫妇听着儿子的话,看着儿子的表情,他们无语了。仿佛面对得,是个陌路的人。
在工厂里,一直埋头苦干的卫大平,在一次吊装中,脚被砸伤。到医院后,大夫看完x光片后,采取了保守治疗。但是三天后,脚趾头就渐渐变黑。大夫见保不住了,只好手术切除。住院期间,单位派一名职工护理,桑梓馨给卫大平送三顿饭。亲戚到医院来了,厂里的工友也到医院来看他。“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转瞬之间,就成了残疾人。”卫大平和工友们开着玩笑。
卫圩也到医院看父亲,“爸,要坚强。”
“这孩子,出息了。“亲戚们说。
出院后,卫大平在家里享受工伤待遇。由此,卫家产生一位厨师水平的家庭“主妇”。这天,他把岳母、小舅子一家人请过来,作为出院后的答谢。同时,也是对“家庭主妇”的检验。
“感谢妈妈,感谢小舅子两口子对我们的关心、帮助和照顾。”卫大平深有感触的说:“从今往后,咱们这一家人,转到我们家来吃饭。”
“这个主意好,”桑梓馨马上把话接过来,并且玩笑的说。“在这儿吃饭有优势,我们有了专职的厨师。”
桑子轩看着姐、姐夫,想说又没说。
“不用了,太麻烦了。”方华感激的说。
“小区挨小区,不麻烦。”卫大平说。
“妈、小弟、弟媳儿,就这么定了。”桑梓馨说。
桌上的气氛十分融洽,常在一起的人都很感慨。
“姐夫的悟性很高,菜的味道很正。”桑子轩捧着姐夫说。
“民以食为天,做饭是一门儿学问。”卫大平说。
“是的,要么怎么有厨师这门手艺。”桑子轩说:“姐夫,你看着我们喝酒,不馋吗?还是给你倒上吧。”他一边拿起酒来。
“妈,可以吗?”桑梓馨问着护师长的母亲。
方华只是微笑着。
“可以的。”桑子轩说着,把半杯酒递给了姐夫。
住院以来,滴酒未沾的卫大平,喝了一口脸就红了。而且酒一下肚,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这几年,让妈妈操心了,小轩、他舅妈也跟着操心。”卫大平停顿了一下,说:“这回好了,我在家,妈妈不用那么辛苦了。我做家务,让大家安心学习、工作。回到家里,吃口热乎饭。”
“姐夫,你真行。”桑子轩竖起了大拇指,说。
“这得归功于你姐。”卫大平感慨的说。
听着孩子们的话,方华心里温暖如春。
虽然老伴儿走的早,但孩子们都知道母亲的不易,特别是一双儿女成家后。卫大平、慧兰都体贴入微、孝顺。同时,来到桑家的两位成员,从未和母亲红过脸,拌过嘴。对于一同走过十年的姑爷和儿媳妇,方华一直这么想:上哪儿找这么好的姑爷和儿媳妇。于是,她说:“感谢一双儿女,特别要感谢姑爷和儿媳妇,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的幸福家庭。以后的日子还长,希望努力生活,友好相待。”
卫圩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他还是被家庭的氛围所感染。
“我要少吃‘垃圾’食品……”卫圩大声的说。
桌上的人都转过神儿来。“大外甥,方便面、火腿肠,炸肉、炸鱼都不能常吃。”桑子轩认真的说。
“你要吃菜,吃家里的饭菜,总吃油炸食品,对身体不好。”只有姥姥能这样说。
“大外甥,家里的饭菜才卫生、健康。况且,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其它元素,包括碳水化合物,都得从饭菜里摄取。”桑子轩接着说:“你大了,也知道好赖了。人得有自控能力,这样任性下去是不行的,最后伤害的是你自己。”
卫圩听着舅舅的话,眼晴一个劲儿的眨巴。
“孩子,你吃的东西是全球公认的垃圾食品。偶尔吃还可以,常吃对身体不好。”慧兰说。
“儿子,嘴唇上的裂痕;越来越胖的身体;鼓胀的肚子,都在表明它对你的伤害程度。所以,你应该有毅力,不能再吃了。”大伙要是不说,桑梓馨是不会说这些的,因为卫圩越来越不听她的话。
“小圩,你妈说的对。”慧兰说:“家里的饭菜,才是最好的美食。”
无论谁说,卫圩只是洗耳恭听,并且眼睛随着说话的人转。也不知道,大人的话他能听懂多少,还是装作不懂?尽管是家庭聚餐,但使终烘托着一种气氛,而这种氛围,始终凝聚着人心。
桑子轩、慧兰挽着妈妈,越过楼房,向家里走着。
自从卫大平工伤在家,他就决定改变儿子的饮食结构。可是,无论怎么努力,对于没有胃口的儿子,依然不起作用。而对于家里的“美食”,他不但咽不下去,如果在嘴里持续时间长了,就会反胃、呕吐。只有炸肉、炸鱼还能吃点儿饭。卫大平看着吃点儿就满足的儿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因为是外面买来的,卫圩也能吃麻辣烫。在他的意识里,外面总比家里做的好。尽管如此,只要能摆脱不健康食物的侵袭,卫大平还是耐着性子给他做一一在厨房里,他挽着袖子,扎着围裙,给儿子做炸鱼。他剔除鱼刺,切成块状,然后用盐、葱、姜、料酒腌制半小时,然后把葱段、姜片捡出来,淀粉里加上花椒、大料面,搅拌均匀,在勺里炸好(炸肉也是这样制作)。卫圩吃上几块炸鱼,还能吃点儿米饭。
每次吃饭,桑梓馨总要盛一碗米饭,放到卫圩的面前。“姐,他吃不了多少,你每次都给他盛满。”桑子轩对姐姐说。尽管他多次说,但是桑梓馨仍然没有改变的意思。开始,卫圩剩的饭她还能吃,但是一直吃到最后的他……每次收拾桌子,只好把吃了几口的饭碗端下去。
卫家尽管生活有序,其乐融融,但是每个人的心病,就是卫圩的吃饭问题。无论卫大平怎么调制饭菜,他依然是炸鱼、肉,其它饭菜他硬着头皮也吃不进去。每每见到吃饭费劲的儿子,桑梓馨感到心痛,甚至是肝肠寸断。郝姐却说,“已经是病了。”姐妹的话,也是她的心里话。
前几天,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卫圩突然举手,然后没等老师询问,他就快步走出课堂,把含在嘴里的呕吐物,吐在了走廊。与此同时,老师也跟出来,给卫圩拍着后背。然后,老师进教室,端来水,给他漱口。卫圩感到舒畅了,进教室接着上课。
老师把卫圩的情况和桑梓馨进行了沟通。第二天早晨,他们带着空腹的卫圩,来到了医院。喝钡透胃显示:胃炎。大夫开了药,并且告诉他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杜绝什么。卫圩听着大夫的话,他有些害怕了。因此,他能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