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求粉红。
******
张氏出来看见了,又往院子里瞧了一眼,就看见周氏踩着一双小脚从上房出来,也进了园子。
“……谁也没有你心狠啊,秀儿不是你亲生的闺女?这天都要黑了,你还让她掰烟叉。这是她能干的活吗?”周氏看见连秀儿蹲在那掰烟叉,就心疼了。
所谓的掰烟叉,就是将旱烟上长出来的小枝杈掰掉,免得耗费营养,影响了大旱烟叶子的长势。干这个活,需要蹲在两条旱烟垄之间,身上、脸上都会被旱烟叶子刮到,手上也会沾上旱烟油,旱烟油会让人的皮肤呈现烟锈sè,而且气味很不好闻。
“都是人干的活,秀儿咋就干不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打乌米”连老爷子硬邦邦地回道。
其实,连老爷子心里也是疼连秀儿的,他让连秀儿干活,他自己更没闲着,而且还比平时干的快,为的就是他自己多干一点,这样连秀儿就能少干一些。
只是这样的话,他不能对周氏说。而周氏,显然也没看出连老爷子的良苦用心。
连秀儿因为一边掰烟叉一边抹眼泪,手上的旱烟油沾到了眼睛上,这会工夫,她的眼睛就红了,而且被烟油味熏的十分的难受。虽然是庄户人家的女儿,但是因为上面有几个大她许多的哥哥,就是几个侄子也比她年纪大,所以连秀儿从小就没挨过累、做过粗重的活计。
掰烟叉,就是连枝儿和连蔓儿都不喜欢干,就更别说是连秀儿了。
连秀儿红着眼睛看周氏,她希望周氏能带她回屋去。
周氏是想带连秀儿回去,但是连老爷子今天的脾气特别的执拗,她也不敢太过违逆。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来帮着把这活计给干了,那她就能把连秀儿给带回屋去了。
上房连守仁一家都在,可没一个是干活的人。东厢房。连第三百四十六章 打乌米守义和何氏和几个孩子都串门去了,只有二郎和赵秀娥在。赵秀娥不可能来帮忙,二郎被赵秀娥禁住,也不能来。
然后就是西厢房。老三连守礼和老四连守信两家人都在,可却没一个人出来为她解围。
“王八犊子,都心狼啊,良心让狗给吃了。”
周氏低低的声音骂道,没人来帮忙,她心疼连秀儿心切,咬了咬牙。就也钻进了旱烟地里。
“没人干,我干。看我累死在这,这帮王八犊子就都乐了。”周氏一边掰烟叉,一边骂道。这次,她骂的很大声,故意让几个屋子里的人都听见。
“你嘴里不干不净地,骂骂咧咧地是干啥?没人让你干活,你屋里呆着去。”连老爷子就道。
“我不像你那么心狠。我心疼我老闺女。”周氏就道“……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没一个心疼我这老天拔地地。黑心尖儿,良心都让狗给吃了。”
…………
西厢房北屋“咱不去?听他nǎi这骂的,可越来越狠了。”连守礼迟疑着道。
“不去,咱不去。”连叶儿趴在窗台,往外看了一眼,坚决地说道。
“那就不去吧,去了,还得挨顿骂。”赵氏道。
西厢房南屋“他nǎi这个人,这个脾气,可真是让人没辙。这些年。咱都是咋过来的那。”坐在炕上,张氏感慨道。周氏的骂,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洗脑。再不正常的事情,如果习惯了,也就成了自然,或者说麻木。
而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张氏渐渐地看清了过去的生活的真面目,重新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对周氏就回不到过去那样退让和顺从了。
“他nǎi那么骂,就是个习惯。不能听,要真听了,往心里去,那ri子就不用过了。”连守信靠在炕头,说道。
“你听这个骂,这又是在拿咱们那,让咱们出去替秀儿干活去。”张氏抿了抿嘴道“我是不去,我还没让她骂够是咋地?”
“咱谁都别去,这是我爷教导我老姑那,咱去了,我爷的苦心就白搭了。”连蔓儿道。
“蔓儿说的对。”五郎道。
周氏骂了半天,直骂的累了,也没骂来帮忙的人。
大家伙都知道,即便去帮忙,换来的也是另一顿骂。
…………
玉米结穗了,高粱和糜子也在抽穗,连蔓儿家的地里雇了看青的人,张氏、五郎和小七有空闲,也会下地看看,连蔓儿和连枝儿也会趁着去挖野菜的时候,进地里瞧瞧。连守信更是恨不得长在地里头。
金玉米,正如武掌柜的预料,卖的很火。为了保证玉米的新鲜,酒楼的人每隔两天,就会来三十里营子取一次玉米,都是半夜来,凌晨走。
五十两银子的定金支完了之后,武掌柜又亲自送来了五十两。这些钱,都被连蔓儿派了用场。盖新房要用好木料,这件事交托给张青山。靠山屯往北,就是深山老林,那里上了年头的好木材多,张青山又有拜把子的兄弟在那,拿了连守信写好的木材尺寸、用途,可以jing心地挑选好木料,提前做晾干、做防虫和防腐的处理。
虽然张青山面子大,说话管用,但是连蔓儿还是先给了定钱,好让人为他们做事、做的心里安稳。
还有琉璃窗,也是定了尺寸、huā样,由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两个拿去琉璃厂,给了定钱,开始慢慢的烧制。
此外,还有砖石、砂子、新家具,这些也要开始准备,也要给定钱。
“多亏下来这笔钱,要不等到秋下,咱就算能把房子给盖起来,也没这么周正。还有屋子里面的东西,咱也置办不起来。”张氏道。
今天又是五郎和小七的休沐ri,吃过早饭,过了早点铺子最忙碌的时候,连守信就说要下地。
“今天有啥事?”张氏就问。
“今天打乌米。”连守信就道。
“爹,我跟你一起去。”小七立刻就道。
看小七这个样子,就是连蔓儿本来不知道,也立刻就能猜到,打乌米是跟吃的有关,而且还很好吃。
“那我也去。”连蔓儿正好算完了账,就将账本收起来道。
“正好没啥事,那我也去。”五郎道。
“你们爷几个就去散散吧,晌午记得回来吃饭。”张氏就笑道。
连守信就带着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往地里走,他们去的是北面赵家村那块地,离的不算远,只连守信提了一个篮子,爷几个也没套车,就走着过去的。
打乌米,自然进的是高粱地。玉米地也可能有乌米,但比高粱地要少许多在高粱杆的结节处,从高粱叶子根部伸出来的细长的被绿sè的外皮层层包裹着的,就是乌米。
进了高粱地,连守信掰下第一根乌米,将外皮撕开,露出里面白嫩嫩的瓤,递给连蔓儿。连蔓儿掰下来一段吃了,从自己的记忆中搜索了一番,这才大概知道了,乌米到底是什么东西。
乌米,其实是高粱的一种病变,学名似乎叫做黑穗病。是由于种植密度过大、或者肥料没有完全糟透等原因引起的。
黑穗病的初期,乌米是白sè的,很嫩,而且味道甜美。若是放任它继续成长,后期乌米就会变成黑sè、膨大,不仅不能吃,而且还会感染高粱叶子,影响高粱的收成。
这个年代没有农药,好在乌米也没那么容易大面积爆发,相反,由于庄稼人的种植经验都很丰富,乌米的出现是比较少的。只要在乌米的生长初期,将乌米掰下来,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就是打乌米。
而这个时候打下来的乌米,是小孩子们最爱的美味之一。既可以就这么生吃,也可以拿回家去蘸酱吃,外面裹了干豆腐蘸酱吃,还可以和土豆、豆角一起炖了吃。
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将一根乌米分吃了,就分散开,各自拿了两条垄向前走,搜寻乌米。高粱叶子刮在皮肤上,有些痒痒地疼,但是在庄户人家的孩子眼中,这根本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寻找乌米的快乐。
找到乌米,掰下来,谁也没有再吃。
“拿家去,晌午咱买上一斤干豆腐,卷着蘸酱吃。”连蔓儿是这么打算的。
五郎和小七都同意,连守信自然更不会说什么。
将一片高粱地都搜索完,打下的乌米也才装了半篮子。
连蔓儿瞧着半篮子乌米,有些小小的纠结,乌米不多,说明高粱的长势好,她应该高兴。可是她心里的某个角落,是希望能打到更多的乌米的。
出了高粱地,爷四个又到旁边的玉米地看了一圈,玉米地里没有乌米,玉米长的很好,结的玉米穗从外面就能看出,里面已经开始长玉米粒了。
因为粪肥的量足,今年的雨水又好,不管是高粱、玉米、糜子都长的很好。
走到地头,连守信去跟看青的人说话,连蔓儿就在地瓜地里蹲下身,小心地查看地瓜秧。从地瓜秧的长势上,可以估计出,地底下的地瓜必定也长势喜人。
玉米加上地瓜,她今年不仅能大饱口福,还能大赚几笔,这真是让人高兴。
连蔓儿就忍不住抿了嘴笑。
“四叔、蔓儿姐,快回家,家里来人了。”连叶儿急匆匆地从地头跑过来,一边高声喊。
xxx………………xxx
送上二更,求粉红。!!!
.,
******
张氏出来看见了,又往院子里瞧了一眼,就看见周氏踩着一双小脚从上房出来,也进了园子。
“……谁也没有你心狠啊,秀儿不是你亲生的闺女?这天都要黑了,你还让她掰烟叉。这是她能干的活吗?”周氏看见连秀儿蹲在那掰烟叉,就心疼了。
所谓的掰烟叉,就是将旱烟上长出来的小枝杈掰掉,免得耗费营养,影响了大旱烟叶子的长势。干这个活,需要蹲在两条旱烟垄之间,身上、脸上都会被旱烟叶子刮到,手上也会沾上旱烟油,旱烟油会让人的皮肤呈现烟锈sè,而且气味很不好闻。
“都是人干的活,秀儿咋就干不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打乌米”连老爷子硬邦邦地回道。
其实,连老爷子心里也是疼连秀儿的,他让连秀儿干活,他自己更没闲着,而且还比平时干的快,为的就是他自己多干一点,这样连秀儿就能少干一些。
只是这样的话,他不能对周氏说。而周氏,显然也没看出连老爷子的良苦用心。
连秀儿因为一边掰烟叉一边抹眼泪,手上的旱烟油沾到了眼睛上,这会工夫,她的眼睛就红了,而且被烟油味熏的十分的难受。虽然是庄户人家的女儿,但是因为上面有几个大她许多的哥哥,就是几个侄子也比她年纪大,所以连秀儿从小就没挨过累、做过粗重的活计。
掰烟叉,就是连枝儿和连蔓儿都不喜欢干,就更别说是连秀儿了。
连秀儿红着眼睛看周氏,她希望周氏能带她回屋去。
周氏是想带连秀儿回去,但是连老爷子今天的脾气特别的执拗,她也不敢太过违逆。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来帮着把这活计给干了,那她就能把连秀儿给带回屋去了。
上房连守仁一家都在,可没一个是干活的人。东厢房。连第三百四十六章 打乌米守义和何氏和几个孩子都串门去了,只有二郎和赵秀娥在。赵秀娥不可能来帮忙,二郎被赵秀娥禁住,也不能来。
然后就是西厢房。老三连守礼和老四连守信两家人都在,可却没一个人出来为她解围。
“王八犊子,都心狼啊,良心让狗给吃了。”
周氏低低的声音骂道,没人来帮忙,她心疼连秀儿心切,咬了咬牙。就也钻进了旱烟地里。
“没人干,我干。看我累死在这,这帮王八犊子就都乐了。”周氏一边掰烟叉,一边骂道。这次,她骂的很大声,故意让几个屋子里的人都听见。
“你嘴里不干不净地,骂骂咧咧地是干啥?没人让你干活,你屋里呆着去。”连老爷子就道。
“我不像你那么心狠。我心疼我老闺女。”周氏就道“……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没一个心疼我这老天拔地地。黑心尖儿,良心都让狗给吃了。”
…………
西厢房北屋“咱不去?听他nǎi这骂的,可越来越狠了。”连守礼迟疑着道。
“不去,咱不去。”连叶儿趴在窗台,往外看了一眼,坚决地说道。
“那就不去吧,去了,还得挨顿骂。”赵氏道。
西厢房南屋“他nǎi这个人,这个脾气,可真是让人没辙。这些年。咱都是咋过来的那。”坐在炕上,张氏感慨道。周氏的骂,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洗脑。再不正常的事情,如果习惯了,也就成了自然,或者说麻木。
而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张氏渐渐地看清了过去的生活的真面目,重新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对周氏就回不到过去那样退让和顺从了。
“他nǎi那么骂,就是个习惯。不能听,要真听了,往心里去,那ri子就不用过了。”连守信靠在炕头,说道。
“你听这个骂,这又是在拿咱们那,让咱们出去替秀儿干活去。”张氏抿了抿嘴道“我是不去,我还没让她骂够是咋地?”
“咱谁都别去,这是我爷教导我老姑那,咱去了,我爷的苦心就白搭了。”连蔓儿道。
“蔓儿说的对。”五郎道。
周氏骂了半天,直骂的累了,也没骂来帮忙的人。
大家伙都知道,即便去帮忙,换来的也是另一顿骂。
…………
玉米结穗了,高粱和糜子也在抽穗,连蔓儿家的地里雇了看青的人,张氏、五郎和小七有空闲,也会下地看看,连蔓儿和连枝儿也会趁着去挖野菜的时候,进地里瞧瞧。连守信更是恨不得长在地里头。
金玉米,正如武掌柜的预料,卖的很火。为了保证玉米的新鲜,酒楼的人每隔两天,就会来三十里营子取一次玉米,都是半夜来,凌晨走。
五十两银子的定金支完了之后,武掌柜又亲自送来了五十两。这些钱,都被连蔓儿派了用场。盖新房要用好木料,这件事交托给张青山。靠山屯往北,就是深山老林,那里上了年头的好木材多,张青山又有拜把子的兄弟在那,拿了连守信写好的木材尺寸、用途,可以jing心地挑选好木料,提前做晾干、做防虫和防腐的处理。
虽然张青山面子大,说话管用,但是连蔓儿还是先给了定钱,好让人为他们做事、做的心里安稳。
还有琉璃窗,也是定了尺寸、huā样,由吴玉贵和吴家兴父子两个拿去琉璃厂,给了定钱,开始慢慢的烧制。
此外,还有砖石、砂子、新家具,这些也要开始准备,也要给定钱。
“多亏下来这笔钱,要不等到秋下,咱就算能把房子给盖起来,也没这么周正。还有屋子里面的东西,咱也置办不起来。”张氏道。
今天又是五郎和小七的休沐ri,吃过早饭,过了早点铺子最忙碌的时候,连守信就说要下地。
“今天有啥事?”张氏就问。
“今天打乌米。”连守信就道。
“爹,我跟你一起去。”小七立刻就道。
看小七这个样子,就是连蔓儿本来不知道,也立刻就能猜到,打乌米是跟吃的有关,而且还很好吃。
“那我也去。”连蔓儿正好算完了账,就将账本收起来道。
“正好没啥事,那我也去。”五郎道。
“你们爷几个就去散散吧,晌午记得回来吃饭。”张氏就笑道。
连守信就带着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往地里走,他们去的是北面赵家村那块地,离的不算远,只连守信提了一个篮子,爷几个也没套车,就走着过去的。
打乌米,自然进的是高粱地。玉米地也可能有乌米,但比高粱地要少许多在高粱杆的结节处,从高粱叶子根部伸出来的细长的被绿sè的外皮层层包裹着的,就是乌米。
进了高粱地,连守信掰下第一根乌米,将外皮撕开,露出里面白嫩嫩的瓤,递给连蔓儿。连蔓儿掰下来一段吃了,从自己的记忆中搜索了一番,这才大概知道了,乌米到底是什么东西。
乌米,其实是高粱的一种病变,学名似乎叫做黑穗病。是由于种植密度过大、或者肥料没有完全糟透等原因引起的。
黑穗病的初期,乌米是白sè的,很嫩,而且味道甜美。若是放任它继续成长,后期乌米就会变成黑sè、膨大,不仅不能吃,而且还会感染高粱叶子,影响高粱的收成。
这个年代没有农药,好在乌米也没那么容易大面积爆发,相反,由于庄稼人的种植经验都很丰富,乌米的出现是比较少的。只要在乌米的生长初期,将乌米掰下来,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就是打乌米。
而这个时候打下来的乌米,是小孩子们最爱的美味之一。既可以就这么生吃,也可以拿回家去蘸酱吃,外面裹了干豆腐蘸酱吃,还可以和土豆、豆角一起炖了吃。
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将一根乌米分吃了,就分散开,各自拿了两条垄向前走,搜寻乌米。高粱叶子刮在皮肤上,有些痒痒地疼,但是在庄户人家的孩子眼中,这根本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寻找乌米的快乐。
找到乌米,掰下来,谁也没有再吃。
“拿家去,晌午咱买上一斤干豆腐,卷着蘸酱吃。”连蔓儿是这么打算的。
五郎和小七都同意,连守信自然更不会说什么。
将一片高粱地都搜索完,打下的乌米也才装了半篮子。
连蔓儿瞧着半篮子乌米,有些小小的纠结,乌米不多,说明高粱的长势好,她应该高兴。可是她心里的某个角落,是希望能打到更多的乌米的。
出了高粱地,爷四个又到旁边的玉米地看了一圈,玉米地里没有乌米,玉米长的很好,结的玉米穗从外面就能看出,里面已经开始长玉米粒了。
因为粪肥的量足,今年的雨水又好,不管是高粱、玉米、糜子都长的很好。
走到地头,连守信去跟看青的人说话,连蔓儿就在地瓜地里蹲下身,小心地查看地瓜秧。从地瓜秧的长势上,可以估计出,地底下的地瓜必定也长势喜人。
玉米加上地瓜,她今年不仅能大饱口福,还能大赚几笔,这真是让人高兴。
连蔓儿就忍不住抿了嘴笑。
“四叔、蔓儿姐,快回家,家里来人了。”连叶儿急匆匆地从地头跑过来,一边高声喊。
xxx………………xxx
送上二更,求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