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和陈诚的故事,据叶柔所听到的,是这样的:
李玲是从天涯-影视剧本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编剧,过去是一名很有职业素养的记者,曾因一则新闻报道“把局长拉下马”而被迫辞职,离开了新闻行业,转行做起编剧来。和**成功地合作过几次,李玲逐渐从一个刚入行的新人变成了圈内知名度很高的才女。
后来,陈诚找到李玲合作写电视剧,当时陈诚已经有了的基础构思和陈诚自己写的前十集剧本。由于需要职业编剧在技巧方面的帮助,陈诚把李玲的名字署名到了编剧的第二位(第一位是陈诚自己),两人约定共同完成这部剧本。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剧本的写作任务基本上是由李玲自己完成的(你想想一个年轻男演员怎么可能真的具备职业编剧的手艺),陈诚的前十集剧本完全被推倒重来,李玲在这个剧本的构思和写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两人的关系由“一般合作”逐渐演变成了“不融洽”,原因是陈诚的不配合,以及圈子里习惯性的对编剧怠慢。
在剧本快要写完的时候,陈诚揽过了结尾和修改的大刀,架空了李玲的编剧位置,两人关系已经很僵。李玲觉得一名职业编剧很负责任的完成了她的编剧任务,而另一个“演员编剧”做事既不讲情面又不懂规矩。
剧本搞定后,小说版又涉及到署名的问题。我不知道小说版是谁主笔的,但李玲作为整个故事的实际创作者,理应享有小说版署名权才对。但是,陈诚方面的工作人员却给李玲打电话,说如果你不放弃小说版的署名权,编剧尾款就不打给你(尾款是编剧的软肋,60%的编剧是拿不到尾款的,这个圈子就这样),于是李玲放弃了小说版的书名。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尊重。
该剧播出后,剧本拿到了上海电视节最佳编剧奖。此时的陈诚已经把李玲伤透,并且切断了联系。李玲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程都没有参与领奖。陈诚自己走上领奖台,还随口提了一句感谢合作编剧李玲——要知道,剧本真正的操刀人是李玲,陈诚只是出了基础构思、不能用的前十集剧本、带有硬伤的结尾而已。这种侮辱换谁能忍?一个已经在圈子里小有口碑的女编剧,在忍受了诸多不公之后,还要眼看着自己写出来的剧本被别人领奖,奇耻大辱之下在网上进行争论也是理所应当的。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编剧,叶柔认为此事真的无可争论,编剧在行业内受欺负的现状是一目了然的,只有不了解行业状况的演员粉丝才会对李玲破口大骂。这事出来以后,圈内震动,你看陈诚后续还有什么好剧本接吗?时间说明一切。
另外,陈诚早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因大家斗殴被开除,后来又去考中央戏剧学院,放榜前上戏方面传来开除的消息,中戏为了研究是否给陈诚合格证紧急开会,放榜因此被延长20分钟,最终因小伙子确实有才而录取。中国人讲究德艺双馨,艺在这摆着,德自有公论。
记者录下的**说的那一小段话,虽然没有公开报道出去,却在圈儿里传得沸沸扬扬。传话这种事,每一环都会变点儿样。到最后,连李玲对陈诚一见钟情的细节都搞出来了,就跟小说似的。反正总结起来就是李玲由于暗恋陈诚才主动要帮陈诚创作剧本,并且为了爱的人合同都没签。结果陈诚却对选角那天走错组的佟娅一见钟情,坚持让佟娅演女一号,并对佟娅展开了追求。陈诚和佟娅的恋情开花结果,李玲因爱生恨,这才将昔日爱人告上法庭。
李玲得知了这件事气愤不已,她是一个已经结婚有孩子有家庭的人,传出这种绯闻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这件事情本来叶柔一致认为李玲是对的,可不知是因为看到了简洁,甄芯还有杨筝经历的这些事,还是自己做了演员之后被骂得那么惨,叶柔开始觉得陈诚也很不容易。借着重新产生的好奇心,叶柔查了查陈诚最近对于这件事的回应。
其中有一条:陈诚认为李玲做事非常不理智。
那片报道里,陈诚谈起了与李玲闹掰的过程。陈诚透露两人之间有两次大的争执:“第一次是她把改完的剧本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气愤,认为她很不用心,没有体现我的创作意图;第二次是在朋友聚会上,我说这部剧一定会像《士兵》(一部很成功的电视剧)一样成功,李玲却讥讽我异想天开,我于是跟她大吵一架。这部剧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不允许任何人亵渎它。”陈诚直言李玲做事非常不理性,不仅不了解法律,还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甚至在微博上@佟娅,告诫她不要被陈诚蒙骗,对此他感到很无奈。对于之前李玲在博客和微博上指责陈诚拖欠稿酬,陈诚回应说:“我们之间并没有就稿酬达成书面协议,我问她觉得应该拿多少,她说应该拿三分之一,我就把58。5万元打给她了。”李玲在博客中写道:“陈诚单方面对剧本的修改是对我这个版权共有人的侵权行为。”对此,陈诚表示,编剧合同中规定剧本版权归投资方所有,李玲只享有联合署名权,李玲口头授权他代表两人去跟投资方签订合同。至于修改剧本,陈诚自称是剧本的第一作者,同时又是导演,本来就有权利修改剧本。
看了陈诚的回应,叶柔回想起了之前自己想要入行的时候曾经私信过李玲,不过李玲没有回应。事后不久,叶柔看了看李玲的博客,其中有一篇是:《写给新人们:你们真的适合吃编剧这碗饭吗?》。从这篇博客可以看出,李玲虽然已经转行做编剧,但她的言辞还是摆脱不了记者的语气,十分不柔和。李玲出道至今的几部作品,几乎每一部都和合作方闹不愉快,是不是她自己也应该反思呢?
李玲暗恋陈诚的事情在圈子里越穿越广,李玲实在坐不住了,发了一篇博客反驳**造谣。
李玲除了直接澄清绝对没有暗恋陈诚之外,还谈了她对**的一些看法:
第一是不齿。不齿他的为人和编剧作品。
**其人谎话连篇,狂妄自大,狡诈狠毒。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其人一如其笔下的反派角色,颇有心计,尽管计谋不高甚至显得幼稚,但杀伤力很大,影响很坏;
其作品缺乏文化底蕴,缺少人文关怀和情怀,更缺少对现实的思考。为追求眼球聚焦效应刺激收视率,无所不用其极,丝毫没有文艺工作者应有的道德底线和对艺术起码的尊重;
第二是佩服,佩服他的市场眼光,制作能力和营销能力。
**与其说是一个文人,不如说是一个商人。他的商业头脑很灵活,市场眼光很精准。他很聪明,悟性很高,很早就看透了影视圈儿的运作规则并熟练地加以运用。
他做每部戏都定位明确,成本控制极好,能为投资方做到利益最大化。至于口碑,他是明确的早就放弃了。或者说他“不贪”,他所要的口碑,不是好评度,而是关注度。而他的目标已经实现,他成功地给自己的“**作品”贴上了标签:必然引起争议和关注度的制作精美的雷剧!
现在他的剧,卖的不是演员,是他自己!不管大家如何吐槽,他确实已很成功地把自己运作成了明星,运作成了娱乐圈的一块品牌。
“好吧,这回李玲和老师的仇是彻底结下了。”叶柔心想。
叶柔打开电脑看这篇微博的功夫,**进来了。**站在叶柔的椅子后面看了一会儿,叶柔察觉到**之后马上把那个网页关掉了。
叶柔站起来转过身来,“老师,您来了。对不起,要不是我上次在记者来探班的时候提起遇到陈诚和佟娅的事,就不会……怎么办啊?要不要解释一下?”
**:“你要跟谁解释呀?这事儿以讹传讹,现在解释什么也没用了。你不用多想了,正好咱们公司的第一部电影要开拍了,这时候炒作炒作也不错。话说回来李玲的文笔着实不错,把我形容得那么生动形象。”
叶柔:“是呀,就是有那么多人欣赏你的市场眼光额营销能力。他们想做还做不到呢。”
**:“不用顺着我说话,我就是靠骂声起家的。”
叶柔:“我没顺着你,我就一直很欣赏你的市场眼光和营销能力。你不是那种谎话连篇,狂妄自大的人。我特别想让大家都知道,你只是一个为了梦想敢于冒险的人。”
**:“不错,你跟了我这么久还能这么崇拜我,听我的话。不像……”
“老师,我回来了。”随着一个熟悉的声音,陈寂走了进来……
李玲的澄清没起多大作用,反而让大众看热闹看得很开心。
戏剧性的是,陈诚听到了这离奇的传闻,回想前因后果,竟信以为真!一次,陈诚在朋友的聚会上大吐苦水,把这事儿也说了。这下子可好,圈里的朋友听到当事人都这么说了,对这件事深信不疑。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李玲是从天涯-影视剧本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编剧,过去是一名很有职业素养的记者,曾因一则新闻报道“把局长拉下马”而被迫辞职,离开了新闻行业,转行做起编剧来。和**成功地合作过几次,李玲逐渐从一个刚入行的新人变成了圈内知名度很高的才女。
后来,陈诚找到李玲合作写电视剧,当时陈诚已经有了的基础构思和陈诚自己写的前十集剧本。由于需要职业编剧在技巧方面的帮助,陈诚把李玲的名字署名到了编剧的第二位(第一位是陈诚自己),两人约定共同完成这部剧本。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剧本的写作任务基本上是由李玲自己完成的(你想想一个年轻男演员怎么可能真的具备职业编剧的手艺),陈诚的前十集剧本完全被推倒重来,李玲在这个剧本的构思和写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两人的关系由“一般合作”逐渐演变成了“不融洽”,原因是陈诚的不配合,以及圈子里习惯性的对编剧怠慢。
在剧本快要写完的时候,陈诚揽过了结尾和修改的大刀,架空了李玲的编剧位置,两人关系已经很僵。李玲觉得一名职业编剧很负责任的完成了她的编剧任务,而另一个“演员编剧”做事既不讲情面又不懂规矩。
剧本搞定后,小说版又涉及到署名的问题。我不知道小说版是谁主笔的,但李玲作为整个故事的实际创作者,理应享有小说版署名权才对。但是,陈诚方面的工作人员却给李玲打电话,说如果你不放弃小说版的署名权,编剧尾款就不打给你(尾款是编剧的软肋,60%的编剧是拿不到尾款的,这个圈子就这样),于是李玲放弃了小说版的书名。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尊重。
该剧播出后,剧本拿到了上海电视节最佳编剧奖。此时的陈诚已经把李玲伤透,并且切断了联系。李玲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程都没有参与领奖。陈诚自己走上领奖台,还随口提了一句感谢合作编剧李玲——要知道,剧本真正的操刀人是李玲,陈诚只是出了基础构思、不能用的前十集剧本、带有硬伤的结尾而已。这种侮辱换谁能忍?一个已经在圈子里小有口碑的女编剧,在忍受了诸多不公之后,还要眼看着自己写出来的剧本被别人领奖,奇耻大辱之下在网上进行争论也是理所应当的。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编剧,叶柔认为此事真的无可争论,编剧在行业内受欺负的现状是一目了然的,只有不了解行业状况的演员粉丝才会对李玲破口大骂。这事出来以后,圈内震动,你看陈诚后续还有什么好剧本接吗?时间说明一切。
另外,陈诚早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因大家斗殴被开除,后来又去考中央戏剧学院,放榜前上戏方面传来开除的消息,中戏为了研究是否给陈诚合格证紧急开会,放榜因此被延长20分钟,最终因小伙子确实有才而录取。中国人讲究德艺双馨,艺在这摆着,德自有公论。
记者录下的**说的那一小段话,虽然没有公开报道出去,却在圈儿里传得沸沸扬扬。传话这种事,每一环都会变点儿样。到最后,连李玲对陈诚一见钟情的细节都搞出来了,就跟小说似的。反正总结起来就是李玲由于暗恋陈诚才主动要帮陈诚创作剧本,并且为了爱的人合同都没签。结果陈诚却对选角那天走错组的佟娅一见钟情,坚持让佟娅演女一号,并对佟娅展开了追求。陈诚和佟娅的恋情开花结果,李玲因爱生恨,这才将昔日爱人告上法庭。
李玲得知了这件事气愤不已,她是一个已经结婚有孩子有家庭的人,传出这种绯闻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这件事情本来叶柔一致认为李玲是对的,可不知是因为看到了简洁,甄芯还有杨筝经历的这些事,还是自己做了演员之后被骂得那么惨,叶柔开始觉得陈诚也很不容易。借着重新产生的好奇心,叶柔查了查陈诚最近对于这件事的回应。
其中有一条:陈诚认为李玲做事非常不理智。
那片报道里,陈诚谈起了与李玲闹掰的过程。陈诚透露两人之间有两次大的争执:“第一次是她把改完的剧本给我,我看了之后非常气愤,认为她很不用心,没有体现我的创作意图;第二次是在朋友聚会上,我说这部剧一定会像《士兵》(一部很成功的电视剧)一样成功,李玲却讥讽我异想天开,我于是跟她大吵一架。这部剧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不允许任何人亵渎它。”陈诚直言李玲做事非常不理性,不仅不了解法律,还对他进行人身攻击,甚至在微博上@佟娅,告诫她不要被陈诚蒙骗,对此他感到很无奈。对于之前李玲在博客和微博上指责陈诚拖欠稿酬,陈诚回应说:“我们之间并没有就稿酬达成书面协议,我问她觉得应该拿多少,她说应该拿三分之一,我就把58。5万元打给她了。”李玲在博客中写道:“陈诚单方面对剧本的修改是对我这个版权共有人的侵权行为。”对此,陈诚表示,编剧合同中规定剧本版权归投资方所有,李玲只享有联合署名权,李玲口头授权他代表两人去跟投资方签订合同。至于修改剧本,陈诚自称是剧本的第一作者,同时又是导演,本来就有权利修改剧本。
看了陈诚的回应,叶柔回想起了之前自己想要入行的时候曾经私信过李玲,不过李玲没有回应。事后不久,叶柔看了看李玲的博客,其中有一篇是:《写给新人们:你们真的适合吃编剧这碗饭吗?》。从这篇博客可以看出,李玲虽然已经转行做编剧,但她的言辞还是摆脱不了记者的语气,十分不柔和。李玲出道至今的几部作品,几乎每一部都和合作方闹不愉快,是不是她自己也应该反思呢?
李玲暗恋陈诚的事情在圈子里越穿越广,李玲实在坐不住了,发了一篇博客反驳**造谣。
李玲除了直接澄清绝对没有暗恋陈诚之外,还谈了她对**的一些看法:
第一是不齿。不齿他的为人和编剧作品。
**其人谎话连篇,狂妄自大,狡诈狠毒。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其人一如其笔下的反派角色,颇有心计,尽管计谋不高甚至显得幼稚,但杀伤力很大,影响很坏;
其作品缺乏文化底蕴,缺少人文关怀和情怀,更缺少对现实的思考。为追求眼球聚焦效应刺激收视率,无所不用其极,丝毫没有文艺工作者应有的道德底线和对艺术起码的尊重;
第二是佩服,佩服他的市场眼光,制作能力和营销能力。
**与其说是一个文人,不如说是一个商人。他的商业头脑很灵活,市场眼光很精准。他很聪明,悟性很高,很早就看透了影视圈儿的运作规则并熟练地加以运用。
他做每部戏都定位明确,成本控制极好,能为投资方做到利益最大化。至于口碑,他是明确的早就放弃了。或者说他“不贪”,他所要的口碑,不是好评度,而是关注度。而他的目标已经实现,他成功地给自己的“**作品”贴上了标签:必然引起争议和关注度的制作精美的雷剧!
现在他的剧,卖的不是演员,是他自己!不管大家如何吐槽,他确实已很成功地把自己运作成了明星,运作成了娱乐圈的一块品牌。
“好吧,这回李玲和老师的仇是彻底结下了。”叶柔心想。
叶柔打开电脑看这篇微博的功夫,**进来了。**站在叶柔的椅子后面看了一会儿,叶柔察觉到**之后马上把那个网页关掉了。
叶柔站起来转过身来,“老师,您来了。对不起,要不是我上次在记者来探班的时候提起遇到陈诚和佟娅的事,就不会……怎么办啊?要不要解释一下?”
**:“你要跟谁解释呀?这事儿以讹传讹,现在解释什么也没用了。你不用多想了,正好咱们公司的第一部电影要开拍了,这时候炒作炒作也不错。话说回来李玲的文笔着实不错,把我形容得那么生动形象。”
叶柔:“是呀,就是有那么多人欣赏你的市场眼光额营销能力。他们想做还做不到呢。”
**:“不用顺着我说话,我就是靠骂声起家的。”
叶柔:“我没顺着你,我就一直很欣赏你的市场眼光和营销能力。你不是那种谎话连篇,狂妄自大的人。我特别想让大家都知道,你只是一个为了梦想敢于冒险的人。”
**:“不错,你跟了我这么久还能这么崇拜我,听我的话。不像……”
“老师,我回来了。”随着一个熟悉的声音,陈寂走了进来……
李玲的澄清没起多大作用,反而让大众看热闹看得很开心。
戏剧性的是,陈诚听到了这离奇的传闻,回想前因后果,竟信以为真!一次,陈诚在朋友的聚会上大吐苦水,把这事儿也说了。这下子可好,圈里的朋友听到当事人都这么说了,对这件事深信不疑。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