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老师,别太含蓄嘛。”



    李文正主席笑呵呵的,态度非常和蔼,“咱们这屋子没外人,都是自家人,你有什么想法可以随便说。”



    “是啊,咱们这就是随便聊聊。”



    “有啥说啥就行。”



    几个老教授也都笑呵呵的说着,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分析上了,“我当时读小叶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陋室铭》的创作背景是后写的。可后来又琢磨琢磨,像是《陋室铭》这样托物言志的文章,如果作者没有具体经历的话,应该是写不出来的。”



    又一个北大的老教授接话道:“嗯,我当时也有这种感觉。”他看着叶落说道:“小叶,我其实特别好奇,这篇文章你到底是先写的创作背景,还是先有的正文?”



    冯佳欢老教授这话乍一听有点不合理,毕竟谁会讨论创作背景和正文的先后关系?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创作背景必然是发生在正文之前的事情,如果没有创作背景,那你这正文是哪来的?



    可叶落这篇文章不一样,或者说之前他们就没有遇见过叶落这样的创作方式。



    他的创作背景是自己编的!



    他的正文是以虚拟人物的身份写出来的!



    《陋室铭》的作者是叶落么?



    不!不是!



    在大家的眼中,《陋室铭》的作者就是刘禹锡!也只能是刘禹锡!



    而刘禹锡,才是叶落的作品!



    如果没有刘禹锡这个虚拟人物的铺垫,那《陋室铭》这篇文章的内涵将会大打折扣。



    只有刘禹锡在屡遭贬谪、又备受打压的那种环境中,愤然提笔写下的《陋室铭》,才会显得那么的浑然天成。



    “我也好奇这件事。”



    “小叶老师说说吧。”



    “是啊,咱们就自己关上门交流交流。”



    一群老教授、大学者们都眼巴巴的瞅着叶落,等着他开口呢。



    被这么多人看着,叶落只能先站起来,组织了下语言,先谦虚了一番,然后才说道:“各位老前辈刚才的问题,关于我是当初是先写的创作背景还是先写的正文,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我是先写的创作背景。”



    众人都仔细的听着,完全没人打断他,叶落只能继续胡扯,“其实当初我的本意,是想写一篇历史类小说来着。这个创作背景,其实是我那小说里的一小段截取。”



    “啊?”



    “小说?”



    “也就是说那创作背景,其实是一段小说情节?”



    “刘禹锡是小说里的主角?”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想过很多种可能,但谁能想到,最后的答案竟然是这个?



    弄了半天,人家那压根就不是创作背景,人家那是小说情节啊!



    合着我们古文协会征文的第一名,是个小说家?



    更准确的说,是个兼职小说家?



    叶落那体育频道主持人的身份,就已经让这些老教授们有点挂不住脸了。



    一群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到头来干不过人家体育频道主持人?



    这不纯纯打脸么?



    可现在更气人的是,叶落是主持人也就算了,你是体育频道的主持人我们也捏着鼻子忍了!可你丫的竟然都不是古典文学创作者?是个小说创作者?



    一个写架空类小说的,拿了古文协会征文的第一?



    还有比这气人的么?



    得亏这群大教授的涵养比较好,要换成象棋协会那帮人,这会早就开骂了!



    不过经过叶落这么一解释,之前困扰大家的各种问题,这会就都有了合理的答案。



    李文正老爷子头一个说道,“原来是这样啊,也就是说这篇《陋室铭》,其实是你这本小说剧情推进的产物?”



    “对!就是这样。”



    叶落肯定的说道。



    又有个教授问道:“是长篇小说么?”



    “算中长篇吧,也不是很长。”



    “完本了?”



    “嗯,完本了。”



    叶落这么说似乎也没啥毛病,老刘一共活了五十岁,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完本的时候,确实不算长篇。



    “怪不得感觉你写的古文这么流畅呢,原来是带入角色中去了。”



    “还别说,我突然觉得小叶老师的这种方法真挺好的。你们看啊,你写一部长篇的历史小说,那自己肯定会带入进角色中啊,到时候主角经历的各种情节,不都是创作素材么?”这学者是越说越兴奋,“而且你们想啊,这种情况下的创作,那是主角的视角啊,那不就融进古代社会了么?”



    “还真是个值得尝试的好办法。咱们现代人研究古典文学比较方便,但要说创作古典文学,最难的就是没有古人那股味道了。不过按照小叶老师这个办法,似乎能够很大程度上,规避这个缺点。”



    “确实,以前还真没往这方面想过。”



    一屋子人说着说着两眼都放光了,今天叶落真是让他们的思维一下就打开了。



    仿佛打开了文学创作的新大门!



    自己写的古文古诗为什么没有人家叶落那么有味道?



    是文学底蕴不足?



    还是历史知识不行?



    又或者是自己的文才比不上叶落?



    很显然,都不是!这帮老教授心里也都有自己的傲气,叶落能写出《陋室铭》这样的神作来,这无疑是天赋!但是,自己的天赋就比叶落差么?没人觉得自己不行!叶落这电视台主持人都行,自己这文学院教授不行?



    他们不信!



    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觉得自己所缺少的,就是像叶落这种巧妙的方法。



    一时间,众人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回家去试试!



    不过这会刘颖教授又问了一个问题,“小叶老师,那你文中那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俩人物也是你小说里的?你可别再说是写着玩的啊,写小说应该不会这么不严谨吧?”



    别再说是写着玩的?



    再?



    叶落有点奇怪的看了看刘颖教授,他怎么知道自己以前说过这话呢?自己好像就和孙主任说过啊!



    但这会也没时间去深想,“确实是俩配角,经历和刘禹锡差不多吧。”叶落信口胡诌,他感觉自己肯定是被孙主任带坏了,这说瞎话的能力一天比一天强啊。



    但事实上,叶落确实知道诸葛亮和杨雄。甚至不止是他俩,很多生活在老刘之前的历史名人,叶落都通过老刘的记忆有所了解。



    只不过可能是因为系统的限制,老刘记忆中关于这些人的片段,都是非常模糊的。



    毕竟,系统不可能让叶落通过刘禹锡去白嫖那么多人。



    系统没直接把这些名人的名字都给屏蔽了,就已经很不错了。



    会议开到这,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等散会之后,这些老教授们就急匆匆的往家赶,准备试试叶落的这个方法。



    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小说也好,诗词古文也罢,这都是需要很长时间去构思的。



    至于叶落说的这个方法到底能不能行,现在也没人知道。



    而叶落回到家之后,也打开了电脑,准备试试把老刘的一生都给写出来。



    老刘的人生经历就在那摆着呢,叶落只要敲打键盘,一点点给他写出来就行了。



    一个小时三千多字,对于行文来说,这速度已经很快了。



    但相比于老刘那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就显得还是太慢了。



    ……



    次日。



    叶落睡到十一点多,才起来吃的早饭。



    古文盛会下午两点开始,叶落这次作为嘉宾出场,完全不用那么早过去准备。



    PS:熬夜更新,求个票合理吧?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章节目录

这个主持人太专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玉生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十一章 你丫的是小说家?,这个主持人太专业,笔趣阁并收藏这个主持人太专业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