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自太原出发,前往雁门,再由雁门至九原。

    九原有通向咸阳的直道,行进起来非常快速,也不怎么颠簸。

    七杀将头探出窗外,仔细观察这闻名古今的秦朝版高速公路。

    秦直道,也是秦始皇的一项壮举,建成之后直到清朝初期都还在使用。

    汉朝时期昭君出塞,走的也是秦直道。

    有意思的是,汉朝对秦朝各种批判贬损,但秦朝从秦直道出去,是为了收拾匈奴,汉朝从秦直道出去,却是为了给匈奴送女人、送嫁妆。

    要不是后来出了个汉武帝,汉朝还得憋屈很多年,这是后话了。

    001:“始皇陛下虽然没有听过‘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却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呀,好棒棒!”

    七杀:“秦直道可不是致富路,而是运兵通道。”

    秦直道的修建初衷在于军事,并非民生经济。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是奉行“天子守国门”的宗旨,秦始皇修秦直道也差不多是一样的意思。

    这是由秦都咸阳通往北境阴山最捷近的道路,沿途截断山脉、填塞深谷,以保证南北相直,因而称为直道,全长一千八百多里。

    匈奴若敢侵扰秦朝边境,军情能在第一时间报给远在咸阳的秦始皇,秦朝这架庞大高效的战争机器就能立刻运作起来。

    秦直道上,相隔约三百里就有屯兵驿站,可换马,可补充粮草,功能非常多。

    必要的时候,秦始皇还能出咸阳,直达前线御驾亲征。

    不过,这种状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前线有蒙恬。

    中原各国混战那会儿,匈奴趁机崛起,侵占了河套以南大部分地区,小日子过得很嚣张,动不动就打中原的秋风。

    秦始皇平定六国后,腾出手来对付匈奴,派出大杀器蒙恬,领兵三十万杀过去,杀得匈奴闻风丧胆,望北而逃。

    河套南部地区轻松容易的收了回来,然后秦始皇就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

    说明一点,长城并非被秦始皇全部承包。

    为防止匈奴南下,与之接壤的燕国、赵国,以及秦国都修过长城,秦始皇做的,是将这些零散长城查缺补漏,连接起来。

    这也是个极为浩大的工程,大秦若非数代积累,未必能有那样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到了华夏现代,万里长城成了一处著名景观,但在古代,却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最为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秦始皇可能是看蒙恬修长城修得好,便将秦直道也交给他修。

    可惜的是,秦直道即将完工时,蒙恬被胡亥矫旨赐死了。

    胡亥即位后继续修,补上了小尾巴。

    有史学家认为,万里长城如弓,秦直道如箭,互依互补,直指匈奴。

    除了通往阴山的直道,秦始皇还修建了许多通往六国故地的驰道,以加强对六国故地的监控。

    也是由于这些通道的存在,华夏历史上第一条邮政系统开通了,不仅可以邮寄书信,还能邮寄前方将士获得的战利品。

    收费很便宜,普通士卒也用得起。

    后世有人说,秦始皇修直道、驰道,是为了方便自己巡游天下,劳民伤财,乃不义之举。

    但看问题不能只看一面,秦始皇为什么要巡游?

    是想耀武扬威吗?当然不是,是为了巩固初建的大秦。

    况且,秦直道及各地驰道就像一条条筋脉,打散了六国原有的地域形态,将大秦连为一个整体。

    这是极其高明的融合手段。

    不说其它,只凭这一件事,秦始皇就能在诸多皇帝中封神。

    关于秦直道,还有很多秘密,比如,秦朝虽有司南,但司南的精准度极差,不符合秦朝建造秦直道定位的基本要求,而罗盘要在南宋时期才出现,那么修建秦直道时如何精准定位?

    另外,秦直道经过西乌兰木伦河,修了座跨度超过200米的桥梁,这在现代都是个颇为棘手的工程,秦朝怎么修的?

    这是否说明,秦朝的定位、桥梁技术比后世很多朝代都先进?

    七杀觉得自己很荣幸,可以亲临大秦,弄清楚这些秘密。

    001则感叹道:“华夏的基建狂魔属性,真是刻在基因里啊!”

    七杀莞尔,又叹气。

    华夏有两个皇帝堪称基建狂魔,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隋炀帝杨广。

    下场都不怎么好。

    鸾车奔驰在平坦的直道上,并不影响秦始皇看奏疏。

    午时处理完公务,想起七女儿,又召她来说话。

    他发现了,七女儿胆小归胆小,头脑却很清晰,说的话也有趣,像他们嬴家人。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当女剑修开始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一品红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711 大秦女皇(12),当女剑修开始快穿,笔趣阁并收藏当女剑修开始快穿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