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朱由检与后妃们去营地看“徐尚书”练兵,期间得朱由校相助很快到达,看到有“西洋人”在场。
“真的假的?那如果不信仰你们的‘主耶稣’,就是不是要下地狱呢?恐怕未必吧?哈哈。”崇祯帝大笑。
“万能的主啊!请饶恕皇帝陛下的无心之举吧!我们都敢保证,他绝对不是故意的。”三名传教士赶紧一边祈祷,一边在胸前划着“十字架”,彼此面面相觑后,转过身来向崇祯帝欠身道:“皇帝陛下您说笑了。”
“噢?是么?哈哈。”崇祯帝忽然笑道:“你们想在我大明朝公开传教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为我所用!”
“呃……没问题!伟大的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您的要求是我们的荣誉。我们相信您会做出最英明的决策!”三名西洋人彼此点点头道:“我们会把‘主耶稣’的‘信望爱’与‘真善美’化作力量,充分展现在您的面前!”
“哈哈,西洋人,你们先把活儿干好再说,银子不会少你们的!”崇祯帝笑道:“徐大尚书,新兵人呢?”
“皇上别着急,新兵马上就来!”徐老头话音一落,转身大喝道:“西洋鼓乐响起来!洋枪洋炮亮出来!”
只见一队盔明甲亮的弓箭手最先上场,接着便是肩扛洋枪或推着洋炮的士兵们,迈着整齐步伐入场。
两排弓箭手只负责警惕,三排火枪手则依次曾波浪式像前方远处靶标射击,前面几尊洋炮只摆驾式。
历史上总有些天纵奇才,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智慧才华,取得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巨大成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而明朝徐光启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因为他不光是“士大夫”,且还最早接受西方文明。
论从政,他在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也就是“当朝宰相”;论科研,他在农业、数学、水利、天文、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硕果累累,堪称“科技天才”。
论思想,他是很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积极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成为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松江府即“老上海”人。
“松江府”当时还是个小地方,和几百年后的“大上海”不是一个概念。徐光启的父母都是耕田的农民,所以他在读书之余,就有机会干农活,为他以后从事农业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光启走了一条读书人的正常路子,因为他19岁时考中“秀才”,接着考“举人”、考“进士”,吃了很多苦头,终于在42岁时考中“进士”,得以到“翰林院”当了一名“庶吉士”,干了一段时间又到“礼部任职”。
凭借着博学多才和踏实能干徐光启一路干到了“礼部”一把手——“礼部尚书”,还进入“内阁”担任“次辅”,走上了仕途的。在此过程中,徐光启结识了一名西洋人传教士利玛窦,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徐光启的博学多才要感激一个外国人,他就是到中国传教的意大利“天主教徒”利玛窦。徐光启被利玛窦在天文历法上的精深造诣所折服,甘愿拜其为师,跟着他学习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这让徐光启自身的思想见识、胸怀眼界、学术素养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利玛窦的引导和鼓励下,徐光启开始翻译《几何原本》。可以想见,在近代科学知识极度匮乏的旧中国,翻译这样一本数学专著会是如何的困难?!徐光启有天赋有韧劲,凭借其惊世才华,居然在一年时间内就将此书的前六卷都翻译完成。
《几何原本》中的点、线、面、平面、直角、钝角、垂线、平行形、四边形、圆、圆心、外切等概念都是由他创造并沿用至后世,着实让当时的国人惊叹不已。《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学科发展的方向,逐渐向着近代化的“格致之学”发展。
徐光启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修订了从元朝沿用到明朝的《大统历》。这件事在当时引来了很多反对声音,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天象变化往往与“上天”联系在一起。
重用洋人之术,改了老祖宗的历法,这还了得?!但徐光启面对质疑、反对毫不退缩。他相信,西历的球面天文学公式和一些测量推算的方法、公式,都有严密的数学基础,其精密度大大超过《大统历》。
只要辩证地吸收西洋之术,“与中历会通归一”,就一定能编纂出一部更准确的历书。于是,在他坚持下,《大统历》终于修订完成。因修订工作是在崇祯朝完成,故订后的《大统历》被称为《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的编纂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奠定了我国现行农历的基础,标志着中国传统天文学的一次转型提升,而徐光启在其中确实功不可没。
徐光启一生热爱并精研农业,编纂了很多农学方面的著作,像《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其中《农政全书》有60卷、60多万字,囊括了当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农具、技术知识等等,内容非常丰富。
这本书中记录了400多种草木野菜,并详细介绍了这些植物可食用的部位和食用的具体方法,为此徐光启亲口尝过的野菜草木就有50多种。
《农政全书》汇集了当时所有农书的精华,是我国农学史上一部最完备的古代农学百科全书,对后世中国乃至日韩两国的农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徐光启所处的年代,正值东北后金势力不断侵袭明朝疆域的时期。徐光启作为一个爱国官员,非常重视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也曾被崇祯皇帝“请出山”,参加练兵和防守京都的工作。
徐光启面对军事上的弊端,多次上疏皇帝,坦诚提出“正兵”即整顿军队的主张,要求严格训练军队。
徐光启派人到澳门葡萄牙殖民者手中购买了西方火炮即“红夷大炮”,比“弗朗机”威力更强大,在对后金的作战中,把皇太极和他的八旗军打得头破血流,伤亡惨重,恐惧难安心,让西方火炮显示了巨大威力。
与此同时,徐光启趁热打铁,说服了崇祯皇帝,在京城内创建了一个制造西方火器的兵工厂,仿照西洋火器制造新式的火枪、火炮来武装明朝军队。
而北京城中的这个兵工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造洋枪洋炮的军事工厂,比近代的军事工厂要早了200多年。只可惜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糜烂透顶,再好的利器也没能挽救其覆亡的命运。
徐光启后来成了一名“天主教徒”。他和好朋友李之藻、杨廷筠也一起被上帝接纳,被称为明朝天主教的“三立柱”。徐光启为官清廉,又有天主教清规戒律的约束,当他以“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的显赫身份去世时,别人整理他的卧具,发现了一床破烂散发着霉味的褥子。
这床烂被子原来是因为他生前用的暖壶漏水,久而久之把褥子沤烂了。徐光启的遗体安葬在上海县城西门外,此处是徐氏后裔及其族人聚居的地方,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后世的人们称它为“徐家汇”。
徐光启的后代中出了不少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他的第十七代外孙女——倪桂珍,因为她生下了宋庆龄、宋美龄、宋蔼龄三姐妹,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势力发展进程,但这些都是发生在另一时空之事情。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
(。手机版阅读网址: